我为什么不换教会

berdoa

作者:Lim Chien Chong,新加坡;翻译:刘学凤,中国

Chien Chong曾在新加坡一家初级学院(Junior College)任教6年,于1998年全职加入新加坡青年归主协会(Singapore Youth For Christ),以下简称SYFC,并与2005年成为SYFC全国总监。Chien Chong目前在教会担任讲道和圣经课程的服侍,同时在新加坡的多加教会、青年团契参与布道、培训和教导的工作。Chien Chong结婚14年,育有两个可爱的男孩——Joshua(10岁)和Elijah(7岁)。

“你是说这么多年你还在同一家教会吗?” 两年前,有人向我提出这个问题。

提问的朋友分享说对自己的教会非常失望,并在想有什么理由让自己留下来。这个问题让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我至今还留在35年前我十来岁时参加的教会。

简单介绍下我的教会。这些年来我们教会的平均出席人数一直保持在一百左右,期间有新人加入,也有人离开,还有一些出去建立了新的教会。

对于我的教会,我也曾经面临和其他很多人相同的挣扎和问题,比如观念不同、对于优先项目的安排有不同理解、对带领人员和某些成员不满、也在应该如何讲解上帝的话语上有分歧。

曾有朋友邀请我到他们的教会,但我都拒绝了,并不是因为我对教会没有失望和沮丧。我也确实认为教会可以组织得更好一些,会众也应该对上帝的工作更感兴趣并更多参与其中。尽管如此,我还是决定留了下来。

这让我有时在想:我留下来的动机是什么?我留下来仅仅是因为懒得改变吗?难道我不应该对教会有合宜的期待?如果我的教会不达标,我不应该离开吗?

保罗在以弗所书2章19的话语帮助我明白了什么是教会,以及教会的作用。虽然这节经文指的是普世教会,但也帮我形成了对自己教会的看法。

1.教会是一个国和一个家
“(你们)是与圣徒同国,是上帝家里的人了。”(以弗所书2章19节)

我们既是上帝国度的子民,也是拥有同有一位天父的弟兄姊妹。我可以选择让谁成为自己的朋友,却无法选择让谁成为自己的家人。既然如此,我就应该向对待家人一样,委身去适应教会的弟兄姊妹,与他们建立关系,并同他们一起来解决教会的问题。

大多数时候这并不容易,但我知道我需要努力去理解他人并与大家交流,有时候还要在其中调解斡旋,因为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我们不是每个人都有相同的价值观,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作为家人的身份。

2.教会是以上帝的话语为根基的
“并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以弗所书2章20节)

对于上帝的子民来说,上帝的话语是中心。这也是为什么有的教会把讲坛设立在教会的中央来提醒我们真理的重要性。很多人就因为感到没有得到很好的喂养而离开了自己的教会。

我理解其中的挣扎。我可能不是每个周日都能在教会经历灵命上的更新,但我需要在与上帝的每日同行中被祂的话语更新。每周的讲道不能取代我对上帝话语每日的默想。即使我没有在教会得到令自己满意的灵命喂养(这并不是说我在教会里什么都没有学到),我仍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他人有建设性地分享我从上帝的话语中所学到的功课。这些功课可能是在正式的场合中学到的,也可能是在非正式的场合中学到的。

3.教会是以耶稣基督为根基的
“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以弗所书2章20节)

作为基督徒,我们是耶稣基督的追随者。我们的生活,不论是公共生活还是私人生活,不仅必须根植于上帝的话语,还要根植于基督所做的工以及我们与祂的关系。

如果我宣称自己追随耶稣,但我的生活方式、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与他人的不同之处上反应不出耶稣的品格,这就非常讽刺了。另外,耶稣死在十架上,已经让我与上帝和好,也与人和好,我没有理由不去追求和谐、和睦。

4.主亲自建立教会、并使之连接和成长
“各房靠他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你们也靠他同被建造,成为上帝神借着圣灵居住的所在。”(以弗所书2章21-22节)

虽然我非常盼望我们教会在力量和数量上有所增长,但我要不断提醒自己,让教会成长的是主自己。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忽略那些使会众离开的因素。我们应该诚实好好地查验一番,看我们的教会生活对每一个人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可能有很多方面等待我们去改进,这样我们才真正活出上帝子民的样式。

然而,我知道我需要耐心,因为人的改变不是在一夜之间。而且,任何人心的改变都需要上帝做工。这意味着我应该更多地为自己的教会祷告。

所以对于“你是说这么多年你还在同一家教会吗?”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是的,为什么不呢?”我自己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方面等待我去完善,与其他教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我的教会并不完美,我也不完美。事实上,这就是我们作为上帝的子民聚集在一起的原因嘛。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教会生活)


submit_article

如何看待教会领袖的失败

When-Our-Church-Leaders-Fail

作者:Kezia Lewis, 泰国;翻译:Jaslyn,新加坡

最近,教会领袖失败的新闻已成家常便饭。我们不停听闻牧师欺诈、侵吞教会的钱财,或卷入色情、婚外情的丑闻。

听到类似的消息时,我们往往会给这些领袖定罪。若与他们来自同一间教会,我们可能会与他们撇清关系,或当着全世界的面批评他们。我们受到了伤害,所以自然想以伤害偿还伤害。一个朋友曾说:“受了伤的人会伤人。”因为这些领袖犯了错,令我们大失所望,所以我们觉得,为他们给我们造成的痛苦惩罚他们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我们或许可以有更好的回应方式,比如:

向他们彰显爱

“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 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翰福音13章34-35节)

当我们教会的领袖犯错时,我们应该对他们彰显爱。我们不为他们犯罪找借口,也不袒护他们,更不包庇他们让他们免于承担后果,但是,我们也不需要践踏他们。我们不应该因他们判断的失误就把他们描黑。

怎样才能做到这样呢?一种方法就是不要说三道四、流言蜚语。我们可以从家中开始,为孩子竖立榜样,彰显对领袖的弟兄之爱。当这样的事情发生时,我们往往会喋喋不休,并想挖出这些教会领袖更多的“缺陷”。我们也可能会在教会或小组聚会时说要为他们祷告,结果以说他们的坏话告终。

当我们在孩子面前有这样的行为时,我们会让他们觉得说是道非是可以接受的行为。我们把失败的领袖描绘成一直计划在教会进行大肆破坏的恶棍,把他们塑造成怪物;我们忘记他们行过的善,只记得他们的错误;我们把他们活埋在他们的罪中,却忘记他们在上帝面前的身份。

为他们祷告

因为站在最前线,教会领袖会面临更多的属灵攻击。撒旦费劲心思力求拆毁他们,因为知道当他毁掉上帝教会的领袖时,他就能挫伤和削弱领袖之下的会众。当一个领袖失败时,我们甚至可能会失去一些基督里的弟兄姊妹,因为他们对上帝和祂的教会完全失望了。

因此,我们不管何时都应该为我们的领袖祷告。当他们失败时,我们更应该为他们祷告。我们不应该让仇敌得逞,屈服于他的战术;我们也不应该把我们失意的领袖双手奉送给他。相反,我们可以把领袖托举起来交给耶稣。

牧师和教会领袖同我们一样都是人——他们有自己的争扎,也和我们一样受到诱惑。正如我们不用自己做过的决定来定义自己,我们也不能用他们曾经做错的决定来定义教会领袖——我们的真实身份在耶稣那里。是的,我们会犯错,会作出糟糕的决定,但失误也许是和耶稣建立更加亲密关系的开始。让我们祷告这对我们的领袖来说,也是如此。

陪在他们身边

当我们教会的领袖失败时,我们应该陪伴在跌倒的弟兄姊妹身旁,这是对他们显示爱的一种方式。我们可以接近他们,为他们祷告,并帮助他们从残局中复原,让他们能够重新站起来。我们不要把他们从生活和教会中隔绝,因为现在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耶稣。

曾经有位朋友对我说:“你的丈夫不是上帝。他会犯错误,也会伤害你,就像你也会犯错误并伤害他。毕竟,他是人。”这个建议给了我力量,让我可以恩待我的丈夫,就像他也体恤我一样。保守我们,使我们婚姻坚固的是我们与耶稣的关系。唯有耶稣是完美、无可指摘的。

我相信相同的道理也适用于我们的教会领袖。我们很容易把他们看成不会犯错、完美无暇的人——我们不觉得他们会犯错,并忘记他们不是上帝。我们忘记他们是有瑕疵的,并且会出错,因为他们毕竟是人。

因此,当(不是如果)他们陷入困境时,不要感到震惊,不要吝啬恩典。与其远离他们,好像他们实在肮脏难堪,不如奔向他们,扶持他们到耶稣那儿。我们只需要看看自己,就会想起自己并没有比他们洁净多少,但耶稣还是认为值得为我们牺牲。

即使他们失败,耶稣也还是爱我们教会的领袖;祂会原谅他们,并在最黑暗的时候陪伴他们。我们也可以这样做。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教会生活)


submit_article

你还在对教会失望吗?

3-Reasons-Why-People-Stay-Away-From-Church

作者:Yosua Andreas,印度尼西亚;翻译:钟林君,中国

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就遇到很多人拒绝相信耶稣,也不愿意去教会。当他们跟我分享背后的原因时,我往往不知该如何回应。但是他们的看法让我开始更多思考上帝的话语。我认为我们需要理解他们的想法,并学会如何给出解释,好正确地回应他们。以下我想与大家分享我遇见过的三种情况。

一、认为教会里的人都很懦弱、胆小

一个曾经定期去教会的朋友跟我讲,他之所以不去教会了,是因为“教会里的朋友都很没趣。你叫他们跟你一起逃课,他们说不行;让他们跟你晚上一起出去玩,他们说太晚了;让他们在考试的时候彼此搭把手,他们也说不可以。不像我现在的朋友们,那么勇敢,让我自己都觉得更胆大,更强大一些。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没人敢瞧不起我或找我麻烦。”

有一段时间,我不断地思考这位朋友所说的“强大和勇敢”到底是什么意思。他好像把“强大和勇敢”与一些越界的行为等同了起来,比如说考试作弊。但是为什么一定要做一些不应该做或是有风险的事情才算是有勇气呢?为什么遵守规则或规矩就变成了“懦弱”、“胆小”?

圣经告诉我们,“强大”、“勇敢”可以如保罗、司提反——不惜一切代价,坚持活出上帝的话语,而不是以叛逆来体现自己的勇气。即便冒着生命危险,他们也都选择控制自己的言行,坚守自己的信仰。

作为基督徒,我们如果真的渴望自己活出上帝的真道,就要学会接受上帝的做事方式。这也意味着当别人告诉我们不要做一些不正确或对自己无益的事情时,我们需要接受意见。如果我们期待的是大家对我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什么都好说的话,我们必然不能如愿。

二、认为教会里的人都很虚伪

“我不想去教会,因为那里的人都很虚伪——连牧师都是!”你是不是也经常听到别人这么说?很不幸的是,这是个令人难过的事实。我们必须得承认教会里没有完美的人。很多基督徒(包括我们自己在内)都没能活出自己的信仰。但如果你仔细想想,有哪个地方是没有伪君子的呢?我们会因为周边的朋友影响不良或导师懒散而退学吗?我们可以选择换一所学校,可是谁又能保证,其他学校就没有这样的人呢?不管到哪儿,我们都会遇到难缠的人、虚伪的人、或言行不一的人。

虽然这不能构成基督徒不活出信仰的借口,但是如果我们的生活完全取决于周边人的状态,我们迟早都会想要放弃和退缩。比起周边的人如何,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清晰的目标,知道自己为什么做或不做一些事情。例如,如果我们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拿到学位的话,我们就不会因为身边的朋友有问题而放弃学业。

如果我们去教会的时候清楚地明白大家都是需要上帝的罪人,并且我们都是一同行走在灵命成长的旅程中,我们可能就更容易接纳他人的不足了。但如果我们抱着一种自以为义的态度,并且期待教会里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得完美无瑕的话,我们必然会失望。

三、认为教会里的人不讲逻辑

一位邻居有一次跟我妈妈讲,她不相信上帝的存在,并且觉得耶稣也只不过是凡人。她的理由是:“如果上帝真的存在的话,为什么我那么穷,孩子那么不听话?”

我想,邻居这样想的一个前提认定是:“只要这个世界上有恶与苦难存在,上帝就不可能存在”。让我们首先一起来看看上帝是否存的问题。有很多仔细观察这个世界的人都承认上帝的存在显而易见。亚里士多德认为所有的运动都源自一个原动者。他认为我们所看到的运动背后都有一系列事件使之发生。而这一系列事件又由一个可以使其他物质运动,但自己恒定不动的对象产生。他将这一对象称为原动者。

当我们看到一部手机时,我们会认为手机是随机产生的吗?当然不会。我们知道有人通过一定的程序将其制作出来。同理,这个世界所有存在的事物也明显地证实这个世界有一位创造者,一位原动者,也就是上帝祂自己。圣经很清楚地在罗马书1章20节阐述了这一点。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如何来解释这个世界的恶与苦难呢?为什么上帝好像没有在危机中回应我们的祷告?我在圣经《约伯记》中找到了答案。撒旦试图用苦难来让约伯怀疑上帝的存在,但约伯仍然相信上帝是他生命的所有者,并且在难题接踵而至时仍相信上帝。最后,约伯终于对上帝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上帝是赐生命的主,也是世间一切,包括我们的苦难的掌权者。

一个更为惊人,更为美丽的事实是,我们有一位能完全明白我们任何经历的上帝。成为人的样式跟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的时候,主耶稣自己也经历了情感上,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折磨。但凡我们觉得上帝抛弃了我们,或是离我们很远的时候,请记住,主耶稣自己被挂在十字架上时,也经历了天父转脸不看祂的时刻。

我们或许该调整一下自己的想法。只有当我们带着一颗饥渴的心来到教会,并想更多认识上帝的公义时,我们才会因上帝自己而满足(马太福音5章6节)。如果我们去教会只是想要满足自己的期待,我们终究会失望。

你有没有认识的朋友正对教会失望呢?让我们用温柔与爱心向他们陈明真理,并帮助他们把焦点重新聚集在上帝身上吧!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印尼文原文发表在雅米印尼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教会生活)


submit_article

别天真了,教会里没有完美的人

Church-No-Perfect-People-Allowed

作者:Charles Christian,印度尼西亚;翻译:钟林君,中国

一间教会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完美人士请绕行”,这让我觉得十分有意思,也提醒我: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的——即便是上教会的人。如果教会只是完美人士才能参加的聚会的话,那里边一定空无一人。

然而,我们很多人却因为教会堆满了不完美的人而难受。我有朋友就因为对所在教会的一些人感到失望而离开了那间教会。另一个朋友的爸爸,作为所在教会的执事,竟不允许我的朋友参与教会的事情,因为他已经见识了教会的“真面目”,并且觉得大家都是假冒伪善的人,这听起来实在是让人忧伤!

当我们刚来到一间教会时,很容易觉得所有人都是爱上帝、彼此相爱并恨恶罪的。但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不是因为我们对这间教会还不了解呢?当我们再靠近一点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真相并非如此。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完美的教会”这样东西,因为圣经上说人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罗马书3章23节)。教会是由罪人组成的。是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罪的人。

但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可能会想:“去教会的人跟不去教会的人还有什么区别吗?”我的回答是“有的”。我觉得教会里的罪人与其他人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会里的罪人承认自己是罪人

在路加福音18章9-14节里,耶稣讲了一个关于法利赛人和税吏的比喻:

耶稣向那些仗着自己是义人藐视别人的,设一个比喻,说:“有两个人上殿里去祷告,一个是法利赛人,一个是税吏。法利赛人站着,自言自语地祷告说:‘上帝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那税吏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说:‘上帝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我告诉你们,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为义了。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

这个比喻中有两个不同的个体——一个是受人尊重的宗教教师,另一个则是受人排挤的社会边缘人士。但是除了明显的社会地位差异外,耶稣想要强调的是他们彼此间迥然不同的态度。税吏知道并承认自己是个罪人,而法利赛人则将自己看得很高。耶稣赞许了税吏的态度,并且说他“倒算为义了”。

法利赛人的自以为义使他们无法意识到自己其实“生病了”,并且需要医生(马可福音2章17节、马太福音9章12-13节)。而这也是我们在教会里的每一个人所面临的危险——一不小心,我们也可能陷入这样的思维。

我们是否意识到了自己内在的败坏,并带着一颗悔改的心来到主基督面前呢?

2.教会里的罪人知道要依靠上帝

教会里的罪人相信上帝,并且知道自己并不能拯救自己——只有上帝能从罪中拯救他们。

我们依靠上帝而活,这就包括将我们最深、最黑暗的挣扎坦诚在上帝面前,并常常寻求祂的供应与原谅。

西班牙16世纪一位名为圣女德肋撒(St. Teresa of Avila)的修女曾经极为真诚地祷告说:“噢,上帝,我不爱你。我甚至连爱你的想法都没有,但我希望自己可以去渴望爱你(Oh God, I don’t love you, I don’t even want to love you, but I want to want to love you!)。”

我们是否每天依靠上帝而活,并将自己的心倾倒在上帝面前呢?

3.教会里的罪人每天与罪抗争

谁对罪都没有免疫。我们还是会偶尔犯罪,但我们却不断地努力去悔改,并抵挡罪。这并不是一场轻松的战役。上帝提醒我们要警醒,因为我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彼得前书5章8节)。

只有在我们依靠上帝并与祂紧密同行时,我们才有可能战胜日常生活中的试探。并且每次跌倒,我们都能依靠上帝的恩典,重新站起来。

我们是否有每天与罪抗争并寻求上帝的力量去战胜罪呢?

4.教会里的罪人知道去爱其他罪人

教会里的罪人知道上帝也爱其他的罪人,就像祂爱教会里的每一个人一样。因为上帝也爱其他罪人,所以我们也要去爱他们。我们不对他们所犯的错误指手画脚,也不对他们视而不见。相反,我们为他们祷告,用爱的方式提醒他们,帮助他们悔改并成为更好的人。

我们像上帝那样去爱其他人了吗?

作家Morton Kelsey曾说:“教会不是圣人的博物馆,而是罪人的医院(The church is not a museum for saints but a hospital for sinners)。”事实不就是如此吗?但是不止如此。因为耶稣所做的,我们已不仅仅是呆在教会里的罪人,而是教会里已蒙救恩的罪人。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教会生活)


submit_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