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师们鲜为人知的四个挣扎(有声中文)

作者:Jacob Ng,新加坡

翻译:熊永兰,中国

有声播读:刘弟兄,中国

Jacob是Yvonne的丈夫,是Jed和Justus的父亲(和玩伴),也是新加坡Redemption Hill Church的牧师。他至今都会在每天早晨醒来时为上帝所赐予的这些角色而感恩。他享受并感恩平凡生活中的点滴与恩典,以此来表达对上帝的爱。

当美国加利福尼亚Inland Hills教会Andrew Stoecklein牧师自杀的消息传来时,一位关心我的朋友给我发了一条信息,表达他对我工作的感激并询问我最近的状态如何。我很感谢他的关心,也相信许多人都跟他一样震惊。一个看起来“正能量满满”的牧师怎么会不堪牧养和个人挣扎的压力而自杀?

在现今名人当道的时代里,我们都很崇尚才华横溢、被人熟知和有影响力的人。同样,在教会中,基督徒们也不例外。我们尊敬那些有恩赐并为教会舍己的领袖,但这种尊敬往往会发展成对他们的理想主义化。事实上,牧师也是破碎的人——他们也跟其他人一样软弱和容易犯错。

他们传讲的福音也是他们每天所需要倚靠的。无论成为基督徒多长时间,我们所有人(包括牧师) 在成长中都需要教会肢体的扶持,直到我们进入上帝荣耀的那一天。下面列举的是牧师们鲜为人知的四个挣扎,看了之后你可能会感到惊讶。

 

1.骄傲和自我倚靠

如果你也曾经被他人仰视过,你就会知道那种感觉真的不错!但当你诚实地去面对现实时,你不得不承认那个他人仰视的你并不存在,只不过是他们想象中的完美形象罢了。

许多牧师都被那些仰慕者的期望所缠累。他们努力想要满足这些期望,可能是因为内心深处想要得到他人的认可,也可能是因为害怕让别人失望。不幸的是,牧师们很难意识到这种不安全感会以骄傲和自我倚靠的形式表现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起初那种对无私服侍教会的真诚渴望,会变成我们赖以寻求自我价值的来源。“关键在于我”的想法会完全压垮我们。

作为教会的肢体,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不要将牧师看得过于圣经上所描述的:“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上帝的儿子……”(以弗所书4章12-13节)。虽然尊荣和尊重我们的牧师并没有错,但我们必须清楚,他们的事工不是要将我们指向他们自己,而是要指向基督。

 

2.婚姻和家庭

第一次有人向我的妻子表示觉得她与牧师结婚一定无比蒙福时,我俩都笑了。如果他们知道我们真实的缺点,以及我们也和其他人一样,每天在婚姻中苦苦挣扎的话,就一定不会这么说了。

我与很多牧师交谈过,因此我知道带领我们自己的家庭可能比带领教会更难。当我在办公室集中注意力面对一个来访者时,我可以很好地运用聆听技巧,但在一天快要结束时我却很难同样对待我的妻子。虽然我百分之百地确信我的妻子和孩子是我最亲爱的人,但我的行为却常常相反。例如,我曾经好几次为了事工牺牲了陪家人的时间。有时候即使我与家人在一起,我的思绪也可能不知道飞去了哪里。

在过去的这些年里,我很感恩我的妻子宽容地忍耐了我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最糟糕的一面。当我们处理各种困难的状况时,我们哭过,一起祷告过,向别人倾诉过,悔改过我们的罪,并一次又一次地用信心仰望基督。我们可以见证上帝信实的爱——祂满有恩典地保守了我们的婚姻,我们也将继续依靠祂的爱前行。

我们所要做的可能不是假想牧师的家庭生活“毫无矛盾”,而是花时间去鼓励牧师并提醒他们花时间好好陪伴家人以及去好好地爱他们的妻子。

也许我们应该主动去找牧师的孩子说说话,并用我们的言行将他们引向耶稣。跟教会中的其他肢体一样,我们的牧师和他们的家人需要我们的怜悯,关爱,支持和实际的帮助。

 

3.情绪疲劳

大多数传道人能把真理传讲得很好却无法很好地活出来,而“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上帝”(彼得前书5章7节)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我感觉无论我多么努力地将我的焦虑和负面情绪抛给上帝,它们还是会粘在我身上。

37岁的我仍然感觉身体健康强壮。让我负重不堪的不是身体疲惫,而是牧养和讲道带来的情绪疲劳。我的工作描述并没有反映出我经常在做的事情——例如不知道该怎么用言语安慰那些遭受巨大痛苦的人;分担那些深度破碎的人的负担;让自己以恩典回应那些难以相处和出口伤人(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人以及无法原谅自己犯错误。在具有挑战的日子里,我会感受到不同情绪和想法带给我的负担,我不知道该做什么或怎样祈祷。当我跟人讲,上帝选择弱者和无知的人,就像我这样的人,去做祂的工作时,我是打心底里这样认为的。

当然,虽然说了这么多,但请还是继续带着你们的负担来找我们!去爱和关心羊群是所有好牧者乐于承担的。但是,请提醒我们好好休息,并在我们无法服侍时对我们宽容一些。

要明白你的牧师不一定能解答生活中所有的难题。也请理解他不可能满足你所有的期望。有时,他可能需要一两天的时间来回复你的电子邮件或短信。当你看到你的牧师在努力跟上时,你最好的礼物就是不要怀疑—— 他真的在尽力而为,而不是他不在乎。

 

4.心理健康状况

根据新加坡心理卫生学院(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的统计,新加坡约有5.8%的成年人在生命的某个阶段患有严重抑郁症。新加坡(以及世界各地)的教会似乎没有足够的能力来理解和帮助那些有严重心理健康状况的人。我并不是说教会有责任提供治疗。但是,我们确实需要对这一重要事项有基本的了解,以便能够识别常见病症的症状,并引导他们寻求专业帮助。

我知道一些非常“属灵”的教会会迅速将这些症状归因于魔鬼的攻击,而一些超级保守的教会则会选择完全与临床心理学、精神病学和医学的使用保持距离。这个鸿沟加上我之前列举的三点,可能是一些牧师默默忍受精神健康问题的原因,如抑郁和焦虑症。多年来,他们的教会都不会注意到这一点。当这些心理健康斗争最终浮出水面时,通常是因为某些重大事情发生或是悲剧发生。我祈祷,我们的教会将在理解中成长并将好的福音神学应用于这些破碎世界中的复杂生活问题上。

在我所在的教会,我们与一个基督教的辅导事工合作,并定期邀请我们的领袖和成员参加他们的在线课程。该事工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既实用又有神学支持的资源,以帮助我们满足一些与辅导相关的需求。如果你的教会也可以获得这些资源,我鼓励你装备自己,并更多地了解,在遇到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我们如何能够最好地相互支持。

 

最后的想法

如果我听起来像是在抱怨教会或我的牧师工作,那么事实完全不是如此。我喜欢我的牧师工作。我很荣幸上帝呼召我宣扬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信息 —— 一个救赎主的信息——祂来救赎并修复这个世界的破碎。这真的是我们所有问题最有效,最持久的解药。

要好好地去爱和关心我们的牧师,我们就要明白,罪对我们所有人的影响远大于我们的想象。罪不只是影响我们的行动或行为,它也影响我们的心灵和最深处的情感。这是最严重的精神错乱,即便我们当中最有属灵恩赐的人也深受蒙蔽。

因此,牧师需要你的怜悯,祈祷和鼓励,需要不断被提醒他们在基督里可以找到安息和盼望。他们需要一次又一次地被引向他们所传讲的福音中。

我们所有人都是同一个故事的一部分,我们都不是主角。英雄是耶稣。你的牧师可能会很好地讲述这个故事,但他必须在内心深处真正经历它。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彼此相爱

牧师的公开信:抱歉,教会不是为你开的(有声中文)

作者:Tyler Edwards,美国

翻译:Abby,中国

有声播读:刘弟兄,中国

Tyler Edwards 是一位牧师、作家,也是一名丈夫。他2006年开始全职服侍,目前就职于南卡罗来纳州默特尔比奇的森林社区教堂,在那里做门徒训练牧师。他热衷于给人们宣讲福音并帮助人们在福音里成长。他也是《僵尸教会——让基督的身体重获新生》(Zombie Church- Breathing Life Back Into the Body of Christ)一书的作者。

 

亲爱的教会同胞,

 

我写信想要告诉你们,对我来说,事工中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我想要取悦你们。

成长过程中我一直是个讨好者。我想要每个人都喜欢我,为了讨人喜欢,我能竭尽全力。当然不是每个牧师天生都是讨好者,但这份工作的首要条件就是爱别人。自始至终,耶稣都在透过福音告诉我们,要爱我们的邻舍、敌人以及彼此相爱。如果不爱人,你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福音事工者。然而当你爱人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很奇怪的内在欲望——你想要取悦你所爱的人,使他们开心。

对于大多数牧师来说,我们会情不自禁根据你们的反应来评估我们的工作情况。为什么呢?因为人们付出了爱就会渴望得到爱作为回报。当然这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为什么说这是事工中最大的挑战呢?

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中。我们的文化教导我们,生活应该由我们自己说了算。顾客总是对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满足自我欲望的世界里。这样的结果是我们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偏好非常重要。

让我来说得清楚一点:我们的生活有两个国度。一个是我们自己的——我们所听的音乐,所看的电影,所支持的思想——都是在我们自己的国度里。在这个的国度里,我们自己的意见很重要。

但教会不是你自己的国度。很多时候我们来到教会,表现得好像教会的存在是为了取悦我们一样。我们似乎变成了专家,知道教会该做什么,该如何运转。我们都有自己的偏好和观点,也都有自己的国度。这些偏好和观点在我们各自的生活里确实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在上帝的国度里也同样重要。你的意见很重要,但它们不应是上帝国度如何运转的基础——上帝的话语才是唯一的权威。

当你跑过来告诉我们,你上一个教会做了哪些酷毙了的事时,实际上对我们并没有任何帮助。这个教会和你上个教会是不同的。当你和我们分享这些想法的时候,作为牧师,那种感觉就好像约会时被拿来和对方的前女友或前男友做比较。这让我不太能接受。

你能想象在一段关系里你不断地被拿来和别人做比较是什么感觉吗?那令人抓狂。我们都是基督身体的一部分,每间教会都有独一的文化,呼召和设计。试图把现在的教会变得像你之前的教会,会阻碍上帝对这间教会的呼召。

当你告诉我们音乐声音太大,或不是你的风格,或别的什么不符合你的偏好时,我们会进入一种紧张状态。这就是为什么爱大家会成为我们事工里最大的挑战。

作为牧师,我们小心行事。我们爱大家——自然也渴望被爱,渴望大家满意和感恩我们所做的。经常听小抱怨,我们情绪上也会受影响。

设想一下,有人跑到你家里,说:“你家的墙壁刷的是灰色耶。我不喜欢灰色。”或你邀请人去家里吃饭,吃完后他们开始抱怨你做的菜,和你的烹饪方式,或开始告诉你下次你要如何做得更好。你也许会觉得有点被冒犯了,因为这人竟然跑到你家里来对你的选择评头论足。虽然教会不是我们的家,但所有的服事都是我们精心设计的,为要把上帝的话语和真理与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连接起来。

当你来抱怨的时候,我们所听到的就是:“我觉得你没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说句不好听的实话:你不是我们的老板。你也不是我们的目标听众。上帝才是。我们首要和最重要的目标是忠于上帝呼召我们做的事。

当我们相信我们在走忠于上帝的路线时,你却开始因着个人偏好而抱怨,你其实是在拿我们对你的爱挑战我们对上帝的爱。说得再清楚一点,你在诱惑我们对上帝不忠,去满足你的需要而不是追求上帝给我们的异象和方向。

有些问题相对而言其实没什么太大的影响。比如说敬拜赞美的风格。上帝最关心的不是我们的敬拜风格。祂更关注我们是否用心去敬拜。你对敬拜赞美有意见,教会里的其他人也有意见。一间有500人的教会,可能会有489种关于敬拜赞美的不同意见。你能想象去听取所有不同的意见并且做平衡多么困难吗?

然而问题是:当我们越是想去满足个人偏好(即使是在那些无足轻重的领域),我们就会越少考虑到上帝。最终我们将不再考虑如何荣耀上帝,而是想着如何取悦你。如此,我们的焦点就从上帝的国度转移到你的国度上了。

这么说是否意味着你不应该有自己的观点或者不应该分享建设性、有帮助的意见呢?并不是。有自己的想法和不加思索地抛出意见是有区别的。以下是三点决定你的反馈是有帮助的还是无益的主要因素:

 

1. 你是否是在一个合适的时间讲出你的意见的?被问及的时候分享你的观点与在人多事杂的周日早上随意评说是大有区别的。

2. 你参与到教会的事工中了吗?大部分告诉我意见的人根本没有。他们只不过是旁观者。我的妻子不喜欢屋里墙壁的颜色,肯定比一个毫不相干的快递员不喜欢,要严重得多。在你分享观点之前,思考一下,你在教会是否有足够的参与,以至你的意见可以影响到教会管理的决定。我想要听到的是那些热心参与教会服事的人的意见。

3.你愿意做什么?当人们提出一个想法的时候,我就直接把它抛回去:“你说的不错,那你准备怎么去实现这个想法呢?”大多数时候人们会退缩:“我没有想要自己去实现它,只是给你提供一个意见告诉你该怎么做。”如果你不愿意自己去完成这个想法,那说明这个想法可能没有那么好,或许你也不用讲出来了。

我们爱你。但是我们更爱上帝。在两个爱人之间撕扯永远不会快乐。如果我们不跟从上帝的引导,做我们该做的事和成为上帝让我们成为的人,我们就是牺牲了对上帝的忠诚来取悦人,也就是在犯罪。但如果我们保持原状前行,看起来就像是我们并不关心我们应该爱和服侍的家人。或许,教会的各位家人,大家应该思考一下这一点:

上帝的国度不是以你为中心的。你不是焦点,也不在C位。事实上耶稣每一次呼召我们要信实,去做门徒,以及与祂建立关系,都是在呼召我们向着自己死,也就是向着我们的观点、偏好、价值观和想法死。请帮助我们忠实地去带领教会,而不是成为我们的绊脚石。我们所需要的是那些爱耶稣基督的人(不论男女老少),他们关注的焦点是,作为教会,我们如何能够在教会管理和自我生活中对耶稣更忠心。

事工是艰难的。你会经历很多打击,也会得到很多批评。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鼓励,而不是更多的“我就说一下……”

巴里是我最喜欢的人之一。几年前,我带领一个服侍团队,巴里和他的妻子也在其中。他大概年近七旬。而我们所在的教会是一个当代教会,音乐非常吵,乐手搭配得很好,全程高能。有次乐队开始演奏的时候,巴里看着我说:“这简直太棒了!”我很吃惊。我跟他讲,“希望不会冒犯到你,但我觉得像您这样的年龄应该不会喜欢这种音乐了吧。”他回答说:“是的,我受不了这样的音乐。”接着他指着人群:“但是我所爱的是看到这群年轻人敬拜赞美耶稣,狂热地爱着祂。比起我喜欢的音乐,这个更重要。”

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那些理解事工才是更重要之事的人,那些面对即使不是自己偏爱的形式,依然能鼓励、支持、拥护某样事工并帮助它运转的人。我们需要那些关心上帝的国度胜过关心自己的人。

 

 

谨上,

牧师团队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彼此相爱

教会虽不完美,却是我的「家」(有声中文)

作者:Paul Mok,香港

语音播读:刘弟兄,中国

*封面图片来自PEXELS

编者按:教会,可能是基督徒最爱恨交加的一个地方。我们在其中汲取养分,感受被爱,却又难免在其中受伤,失望。在本文当中,来自香港的作者Paul Mok将用自己的经历跟我们讲述他对教会的体会和反思。你在教会的体验是怎样的呢?你和教会有怎样的爱恨情仇?欢迎以留言或文章的形式分享给我们,让我们一起来讨论“教会”这个话题,找到诸多挣扎或思考的答案。

在世上, 每个人都想有一个「家」。但每个人心里的「家」可能都不尽相同。有的人认为「自由」是他的家;有的人认为「财富」才是他的家;而有的人则认为「和喜欢的人一起」才是家。但作为耶稣基督的跟随者,我们拥有一个另类的「家」——教会。这个家不是我们的乌托邦,甚至还有诸多缺点,我却还是很喜欢它,为什么这么说呢?

 

教会有很多我不喜欢的人,却可以让我操练爱

就在我高考前几个月,教会的牧师邀请我参与一个栽培计划当导师,对象是一群小学生。一开始,我没想太多便答应了。直到栽培计划开始后才发现情况跟我想像中有很大的落差!在我心中,那不是一群小朋友,而是一群恶魔。整个栽培聚会由开始到结束,场面都是失控的。聊天、吵闹、和投诉声充斥着整个礼堂。我也是第一次见到牧师怒发充冠的样子。

这个栽培计划的时间刚好临近我要考试的时间。但即便如此,我还是坚持去当导师。一般来说,这是个很不明智的选择。每个星期六早上,我会一个人跑到图书馆自修看书,吃过饭后就坐车去教会参加栽培计划。聚会完后,又马上坐车回到图书馆继续看书。在我的小组中,懒散的学生继续懒散;顽皮的学生继续顽皮;不信的学生还是不信。在时间和金钱成本上,我可是亏损得要负资产。以致我有时会想:“如果他们不是祢的选民,请祢带我离开!让我在更有用的事上为祢作工。”但很快,我就发现「有用的事」是我的成绩,我的未来和我的私欲!我把自己的事放在主耶稣的事之先!

于是我很快地又向主祷告说:“主啊,我承认我是软弱的。担心参与事奉会影响自己的学业,甚至想退缩。但我承认祢是我生命的救主,祢已把生命中最好的都准备好赐给我了!现在我把祢的事放在首位,以后的路我就放心交给祢,由祢作我生命的领航员。”参与栽培计划期间,我一直这样跟上帝祷告,放下自己,尽己所能去爱这一群「不可爱」的小朋友。后来随着考试开始,一直到结束,我的心里都充满着无比的安慰和平安。放榜那天,虽然没有考取我理想中的成绩,因而上不了理想的大学。但上帝却带领我走进另一个异象——在广州服侍主的子民。(参考文章《从香港到广州,从现在到未来,上帝使我生命成熟》)

在事奉上,我们需要委身时间金钱;在团契上,我们亦须彼此委身去爱对方。因为「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约翰一书3章16节。因此,教会是一个「家」,是一个可以让我们学习不再以自我为中心的「家」。

 

无助的时候,教会给我支撑

大学时,我被宿舍的室友杯葛。在人前,我是一个「开心果」,不会去主动去得罪人;就算别人得罪我,我都甚少反击。但我的室友因为我跟其他人的生活习惯不一样,有些不合群而开始对我产生意见。当我的价值观,我的尊严,甚至我的宗教都受到攻击时,我会很生气。但团契中的弟兄会一直鼓励我、安慰我,帮助我能够原谅这位室友,并用耶稣的爱改变他。当室友在学业上出卖我,我就在学业上帮助他;我们在社团里的摩擦增加, 我就退出社团减少误会;他每晚夜夜生歌,我就在睡觉时戴上耳机。

虽然最后我还是选择离开宿舍,但因着教会的弟兄姊妹成为我生活中的帮助,将上帝的教导演活,我才可以有力量改变自己,去爱我的室友。然而离开宿舍的过程仍让我感到无比痛苦,而学校也因为各种原因和规举不让我入住其他合适的宿舍。那时的我真的半夜醒来,一想到此事就无法入睡,精神状态也非常差。直到有一晚我终于承受不了这种压力,于是打开手机的微信,在教会祷告群组中把事情说了一遍。不一会儿,群里的弟兄姊妹纷纷为我祈祷。甚至有些平时我很少接触的弟兄姐妹也二话不说为我的祷告并安慰我。因着这样,我感受到了祷告大军的力量。

当没有遇到挑战的情况下,我们常常会误以为自己很强。然而就是搬宿舍这么一件小事,却可以把我打倒。可若我们身边有一群祷告大军,我们就有能力面对困难。所以,教会是一个「家」,是一个会让我们找到一群可以彼此安慰扶持、在灵命上一同成长和成熟的家人。

 

没有教会的保护,我们太容易迷路

当然,我也曾有过没去教会的经历。记得刚到内地生活时,因不熟悉当地生活,加上各种限制,我有长达一年多的时间没去教会。那段时间的生活就好像一个人去到了沙漠找不到水喝的感觉。而当一个人没有水喝时,不管看见什么液体也会想喝掉,哪怕是一些会把我们杀死的充满盐的水。

那时,我结交了一群不是主内的朋友,并不时把自己的烦恼跟他们分享。他们也常常解答我的疑问。然而那都是些没有圣经根据的解决方法,只是人自己的想法而已。但那时的我却信以为真,把这些话当成真理。我就像没有牧羊人带领的羊,根本不知道哪儿才是回家的路。在医学上,人不喝水三天就会死去,属灵生命也是一样,需要被更新和浇灌,否则就会枯死。所以我们需要去教会,参与团契,与弟兄姐妹相交。因为圣经说,「天天彼此相劝,免得你们中间有人被罪迷惑,心里就刚硬了。」(希伯来书3章13节)

在教会中,会有一群属灵的领袖作为牧羊人的角色,提供给我们这些小羊灵命的保护。就如耶稣基督在希伯来书12章提到门徒要去领导、保卫、防御和关心祂的羊群一样。否则我们就会落入魔鬼的圈套中,失去这永恒的福分。所以,教会是一个「家」,是一个保护我们的灵命,免得偏离奔向主的道路的「家」。

总而言之,除了耶稣基督,世界上没有一个完美的人。这就表示我们永远不会找到一间完美的教会。可能我们会认为不加入教会也可以成为「好基督徒」,但圣经中却表明上帝不同意这样的想法。上帝要我们委身与祂,而加入教会,参与事奉为主的做工,就是委身的表示。可能你很不喜欢现在教会的状态,或着你觉得自己没能力去改变教会的人。但我对雅米之前的一篇文章——《一起去宣教,父母却离婚了,上帝的爱从未离开过》里面作者父亲的一句话印象深刻:“上帝并没有呼召我去改变这些人,而是呼召我去爱他们。余下便是上帝的工作了。”就如广东话有句流行语说:“系爱丫! ”我们今天可能没能力做一个宗教改革。但当不同背景、种族、社会地位的人因着爱聚一起,组成主的家。这就是对世界一个强而有力的见证。是的,虽然我们不能使教会变得完美,但我们却可以用爱充满这个「家」。若要这个「家」充满爱,那么就需要你我的委身,给我们的「家」付出爱!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彼此相爱

假如教会伤害了我,我要怎么爱(有声中文)

作者:Ruth Lawrence, 英国
翻译:熊永兰,中国
语音播读:Jovial,中国
播读后期制作:庞宏宇,中国

我出生后的第七天,我的爸爸就成为了牧师,我也因此在他就职的那间教会长大。不像我的哥哥姐姐们,我从来没有经历过爸爸不是牧师的生活。而我也很快意识到人们要么把牧师的孩子放在一个不合理的高标准上,要么就是等着看他们什么时候悖逆出丑。

这两样我都不喜欢。

只要我可以不告诉别人我爸爸的工作,我就不会告诉。我不想被盘问。我只是想要在不被众人检视的情况下来认识和思考上帝以及教会。在我20岁的时候,我终于得出了结论。

我知道圣经是真实的,我也爱上帝。但是我不喜欢基督徒,而这就有问题了,因为我自己也是一个基督徒。

我可以理解非基督徒伤害别人,甚至也能理解基督徒在怒不可遏时抨击他人。但是拜托,对于故意伤害其他信徒的基督徒,让我如何理解呢?

在我小时候,有很多次在教会中,当我们一群小孩子做错了事,我却是唯一一个受责备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听人们说著关于我家的流言蜚语,他们关切的语调和关心的面孔仅仅只是想掩盖他们八卦的本质,他们其实只是想从我这里挖出一些信息。最终,我把我的世界缩小到只有我和上帝。我和其他人保持相当远的距离,不让他们接近我。并且我尽力保密那些对我很重要的事情。

当这样的伤害迫使我爸爸离开我们曾经服侍的教会时,我对基督徒再也忍无可忍了。上帝也许爱我,但是我确定祂的子民肯定不爱我。

随着时间的流逝,当我发现在我们教会发生的别的事情——那些对我家人造成不公平伤害的事情时,我的受伤变成了愤怒。而我越觉得气愤就越无法来到主的面前,我和上帝的关系也越糟糕。

我茫然无措,进退维谷。我不想远离上帝因为我爱祂,并且我知道圣经是真实的。但我却不想和主的教会有什么关系,因为那是一个令我痛苦的地方。当去教会变得痛苦不堪时,我终于意识到我必须要做点什么来改变我的心态以及我的想法和感受了。

希伯来书10章25节和约翰福音15章说服了我,这些经文告诉我教会是上帝的计划。耶稣告诉他的跟随者“你们要常在我的爱里”(约翰福音15章9节),这听起来棒极了,但随后耶稣解释常在祂爱里意味着我们要顺服祂的诫命——也就是说要爱其他的基督徒(约翰福音15章12节)。而我对这部分一点兴趣都没有,因为这意味着我将有可能再次受到教会的伤害。

因为我仍然在这个过程中挣扎,我并没有与我家人多说此事。但是在我整理我混乱的思绪时我得到了以下几点发现:

1.基督徒也会互相伤害

这很明显,无论是基督徒还是非信徒,没有任何人是完美的。所以我们会彼此伤害。我也会伤害他人。虽然我常常觉得很受伤也会因此对他们人持有戒心,但说到底,我也在伤害其他人啊。我需要原谅他人对我的伤害正如我也需要被他们原谅一样。

马太福音18章讲到,耶稣用不怜悯人的仆人的比喻回答了彼得关于要原谅人多少次的问题。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仆人欠了国王很多债,他根本还不起,国王想把他立马扔到监里,但是仆人乞求国王怜悯他。接着国王展示出了无比的恩典,他赦免了这个仆人所有的债。然而当这个被免债的仆人碰到了欠他小钱的人,却要他当场还钱,那人还不起,这个刚被免债的仆人完全无视他的乞求,就将他下到监里。之后事情传到了国王那里,国王大怒,施行了公义,将这个毫无怜悯的仆人丢到了监里。

这个故事从我小的时候起就开始萦绕在我的脑海,因为我真的非常希望自己能得到恩典,但是我却很难给出恩典。当我思考最近发生的一切时,我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我再遇见那些伤害过我和我家人的人,我想要他们知道我不怨恨他们了。

要再见到他们并不容易——我们的生活圈子已经越来越没有交集。但这并不是说我就不能原谅他们了。原谅他们意味着我不仅不希望坏的事情发生在他们身上,还会为他们祷告和祝福。对于现在我和身边基督徒的关系来说,这意味着如果我做错了事就要尽快道歉。

2.并没有更高的标准

或许因为我爸爸是牧师,以前别人会用更高的标准来衡量我的行为,但是上帝没有。上帝用同样的高标准来要求我们每个人,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达到那个标准。正是因为没有人能达标,所以我们都因着耶稣为我们所做的蒙了恩典。耶稣的宝血为我们每一次的搞砸和互相伤害付上了赎价。

每次我们没达到那个高标准时,主的恩典都会让我们再次与祂和好。所以当我感觉我要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时(有时候仍然会这样),我会提醒自己耶稣已经为我的罪付上了赎价。我可以安息在这个真理中,而不用靠着努力来弥补我的过失。知道上帝不是等着在我出错时指出我的过犯,而是带着恩典和宽恕等待我,这一点让我很受安慰。

3.我们可以选择回应的方式

不管我们喜不喜欢,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意味着总有某个时候我们会受到伤害。而如何处理这些伤害才是关键。与其压抑自己的感觉让它变成怨恨,我更愿意想起保罗在以弗所书4章32节里告诉我们的,在我失败的时候也会有恩典显现。

因蒙受了这恩典,我也渐渐改变了对待那些伤害过我人的方式。我正在努力改变自己不去那么快的论断而是快速地原谅。这并不容易,因为原谅并不是我的本性,也许它也不是你的本性,因此这总是让人感觉有点颠倒天性。但是上帝饶恕并恩待了我,因此我也在试着这样对待他人。

正如我所说的,我仍在努力中,很多时候我也没有用我应该回应的方式回应他人。但是我正在学着将这些带到上帝面前,求上帝继续在我心里做工。

现在,我住在离我曾经长大的那些教会很远的地方。如果可以,我仍会对我爸爸的工作保密,我也仍然害怕被伤害,但我正在努力不让这样的恐惧变成我的阻碍。然而大部分的时候我都没有成功,但我没有放弃也不想放弃。教会里满是破碎的、会相互伤害的人。但他们同样也是上帝的子民,是被上帝所爱和宽恕的人。

教会是上帝的家,它欢迎你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教会是个帮助我们在与耶稣的同行中成长的地方,因为和大家一起并肩与罪作战比我们独自一人战斗要容易得多。教会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地方,但它是一个值得委身的地方。无论情况变得多糟糕或多痛苦,我都不会全然放弃教会,直到现在我也仍然没有放弃。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文章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爱中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