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征兆看出你 “以自我为中心”

5-Signs-that-We-are-Preoccupied-with-Ourselves

作者:Alwin Thomas,新加坡;翻译:张咏惠,台湾

老实讲,如果我们够诚实的话,人人都多少有些自恋倾向,无一例外。话虽如此,我以下的言论却并非有意冒犯任何人。我希望提出这些指向标,能帮助我们辨识“自恋”倾向,并及早处理,防患于未然。

征兆一:你点开了这篇文章

没错。既然你点开了这篇文章,就说明你多少有点沉浸在自我之中。你想知道自己是否太过于专注自己。虽然如此,这并不完全是件坏事。真正的问题出现在当我们只考虑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他人利益的时候。

心理学家认为,相对于专注自我来说,自我认知对我们更有益处。自我认知让我们洞悉指导我们行为的内在动机与渴望。自我专注会让人不满足,而自我认知却能够激发人进行内省。自我认知激发我们思索如何改变负面心态,活出更丰富、更满足的人生,不仅有益自己,更同时造福他人。

征兆二:你发现自己经常批评他人

鼓励和激励他人,特别是亲朋密友向前走是合乎圣经教导的。帖撒罗尼迦前书5章11节告诉我们:“所以,你们该彼此劝慰,互相建立,正如你们素常所行的。”

可是,你有没有感到过自己有强烈的需要去更正别人?这种需要如此强烈,以至于如果碰到以下两种情况,你就会沮丧抓狂:1)感到自己无法与对方沟通;2)对方不接受你的建议或不明白你的意思。如果你曾因其中任何一种情况而沮丧,那很可能是你对自己以及别人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要求。如果你常常对人感到灰心失望,或发现朋友们越来越不想和你一起,这就是警讯了。

有一段时期,我对身边所有认识的人都失望透顶。无论朋友们花多少时间跟我在一起,有多关心、在意我,我总能换着法儿对他们挑三拣四,让他们觉得自己好自私,没把我当回事。

这样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要记住,我们都仍然处在一个“成圣”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逐渐变得更好。耶稣曾亲自向那些被社会唾弃的人展现无比的耐心与慈爱,包括税吏与妓女。耶稣虽未包庇他们的罪行,却以温柔更正他们,并给他们时间与空间做出改变。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效法耶稣的忍耐,不仅原谅朋友有时做得不好,也要在我们自己由内向外被更新的时候原谅自己的不足。圣经说:“所以我们不丧胆,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哥林多后书4章16节)。

征兆三:你总在担心怎样才能提升自己

你身上有哪些特质,是让你着实受不了的吗?即便你卯足全力改变自己,还是不可避免地回到原地?例如,你是否一直在努力改正自己缺乏自律的问题,却还是免不了拖拖拉拉、浪费时间?

我们可能会立志改变自己,并在短时间里看到起色。但是不到几个礼拜或几个月,我们发现那些陋习又回来了,叫我们对自己又失望又愤怒、心烦意乱。

我能不能说,这是因为我们太专注于自己,想靠自己解决所有问题呢。我们常常坐立不安,是因为我们不肯放手。因为其实我们没有真正相信,上帝大到能解决我们的一切问题,也不真的确信祂会帮我们解决。

我们一直在用自己的能力来改变自己——难怪会不停失败!让我们信靠上帝吧,让上帝接手。

征兆四:你感觉讲话的总是你

你有没有曾经话讲到一半,突然发现讲话的怎么净是你自己?也难怪呀,因为你一直讲个不停嘛!人际关系却要求双向沟通。

如果我们刻意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努力去倾听别人,我们就会学会如何关心别人。我们会从别人的经历中学习,避免自己也犯同样的错误。土耳其有句谚语大有智慧:“说话是银,聆听是金。” 有没有可能,即使和周遭朋友相识多年,你其实一点都不了解他们的个性,甚至连他们的喜好也搞不清楚呢?

有时,我们与上帝的关系也是如此。我们把时间都用来祷告,告诉上帝我们需要什么、挂虑什么。可是我们有没有暂停片刻,想想祂要对我们说什么呢?

征兆五:你不敢建立真实的人际关系

多年来,我都很难做到真心诚意地关怀他人。当我与身边的人互动,即便是与我所爱的人互动时,我都总是在盘算怎样才能确保他们也以同样的关心与爱回报我。我要怎样对他好才能让他对我死心塌地呢?我要送她什么礼物,才能让她更爱我呢?甚至还有:我能为上帝做什么,好让祂永远不离弃我、抛弃我呢?

最后,当别人没有按照我希望的方式回应我时,当他们没能满足我不切实际、自私自利的期待时,我就大失所望。长期以来,我一直找不到出路——直到我认识到,我必须先了解与人建立关系究竟意味着什么。而我对这一人生功课的学习正来自于我人生中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关系:我与上帝的关系。

我学到的第一点是祂对我们的爱是无条件的。早在创世以前,上帝就爱我们。即使我们背叛祂、远离祂,反抗祂,上帝从未停止按着我们的本相爱我们。一旦我了解到这一点,我就开始学会如何爱别人——按着他们的本相爱他们。不在于他们能为我做什么,甚至不在于他们如果离开我会对我造成怎样的伤害,我爱他们,单单因为上帝想让我去爱他们,这些祂无条件、无私地爱着的人。关系,从来都不是等价交换。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我是谁)


投稿

当性格测试做不到的时候……

When-Personality-Tests-are-Damaging

作者:Gabrielle Lee,新加坡;译者:詹启圣,台湾

性格内向的人比较安静、害羞、不喜欢与人交往。

性格外向的人则说话相对大声、喜欢引人注意、热爱与人交往。

关于这些对不同性格类别的描述,你可能已经听过,也可能用类似的话语去描述过他人或自己的性格。

不难看出,性格测试在当下非常流行,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愿意花钱让员工去做性格评估。近年来,市面上出现的性格测试题也越来越多。

事实上,各级学校也开始一早就采用这些性格分析工具来帮助学生更了解自己。这或许是因为我们已经认知到,性格会对我们的行为、我们与他人的互动以及我们应对人、事、物的方式有很大影响吧。

几年前,当我第一次使用这样的性格分析工具时,出来的结果让我倍感困惑。我一直以为大家对我的期待是性格外向,因此也一直努力呈现外向的形象。当发现自己其实更倾向于内向时,我真是五味杂陈。

我长这么大,一直都按外向的性格行事,怎么可能是个内向的人呢?

这其实也解释了为什么我在成长过程中,对于自己的性格类别,有那么多的自我挣扎。多年累积的社会压力及同辈朋友的行为,让我确信外向活泼是比较好的性格特征。因此,我一直努力做个外向的人,但还是会有人说我“反社会”、“冷漠”、“高傲”。

除此以外,这个性格分析工具还分析了我的决策模式。结果显示我偏爱理性思考(比较有逻辑、爱分析、讲道理)胜过感性判断(强调关系、能体谅人、有同情心)。难怪大家总是说我“冷淡”,或批评我在该表达同理心的时候老说话客观、强调理性分析。大家经常说很惊讶我怎么那么缺乏“适当的情绪表达”。

因此,我努力想得到他人的认同而不被拒绝。尽管实际上,我觉得自己里边真实存在的是一种愤世嫉俗的性格,表面上我却会假装得很友善、很热诚。这让我既有罪恶感,又觉得气愤——有罪恶感是因为自己“虚伪”,愤怒则是因为我怨恨大家不给我的“真我”任何机会。经受多年的负面评价之后,我甚至开始完全相信,自己是无法给出真正的爱与关怀的。这让我觉得自己是个有缺陷的人,并且没人会爱我。

更讽刺的是,我一直从事的还是组织发展顾问的工作。对于各种性格指数所显示的结果,其理论、设计、行政运作与解析我都相当清楚。然而,我却无法用脑中的知识去解释内心对自己性格的感知。

然后有一天,上帝透过一篇主日讲道向我说话了。牧师引用了耶利米书1章5节的经文:“我未将你造在腹中,我已晓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别你为圣。”讲道信息的重点是鼓励大家拥抱上帝想要与我们建立的这份亲密关系,因为祂创造了我们,也最了解我们——祂自己的杰作。我们所有的特性、缺失、长处、短处祂通通都知道。并且祂刻意将我们放置在我们各自的家庭、国家和所处的社区环境,一切都有祂特殊的用意。那一刻,我听到上帝对我说:

我的孩子,我早已安排好,让你成为现在的你,这其中包含了你的性格。在我眼里,你是如此的宝贝与可爱,其他人也很快会意识到这一点的。你不需要隐藏或害怕什么,因为我一直在塑造你成为你应该有的样子。

我顿时坐正。这个信息让我无处可逃。我发觉自己暗暗问说:“天父,是祢吗?”我从未如此直接、清楚地听到上帝对我说话。我觉得自己被发现了,无法遮掩,而在上帝面前,我也无处可躲。

当我向上帝祷告,将我多年来的罪恶感及自我否定交托给祂,并向祂哭诉、恳求祂医治我情感上的创伤时,我被一种强烈的释放感包围。等我意识过来,我已经陶醉在耶稣无条件爱我这个永不改变的事实里。我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得到这份爱。生平第一次,我尝到生活在上帝话语真理中的自由,我再也不为自己感到羞愧了。

心理学家Carl Jung说对了一件事,那就是性格是天生的。人的性格是天生的,是因为这是上帝所赐的。我们的创造主充满慈爱地亲手塑造了我们每一个独特的个体。虽然我们所有人都被呼召效仿耶稣基督,但我相信我们受造各不相同,好让我们可以借由各人独特的互动方式,去有创意地与这个世界接触。

当我对于上帝的爱的经历被更新后,我觉得好像突然有了能力,可以去改变自身性格中与我在这个世界的目的产生错位的那些部分。举例来说,与其用我的“理性”偏好来对待人、事、物,现在我会试着先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有些品质是可以后天学习的,并且越操练越得心应手。

不论我们是外向还是内向,是偏理性还是偏感性,我们都能主动去接触别人并与他人建立有意义的关系。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记住,没有任何性格分析工具可以捕捉全上帝在我们每一个人里面的独特设计。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我是谁)


投稿

失败中的领悟

A-Crushed-Dream-that-Led-Me-back-to-God-2

作者:Chronika Febrianti,印度尼西亚;翻译:苗苗,北京

时不时地,报纸上关于某某大学或某某国家某个高材生的文章总是特别吸引我。你或许会觉得我过于雄心勃勃,但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像他们那样被报道。

事实上,在我读大学的时候,这个美梦几乎成真。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全国最好的大学,尽管当时的录取率只有25%。而我的平均绩点(GPA)在大学前三个学期也都稳步上升。与此同时,我还加入了一个非常有名望的学生社团。一切就像做梦一样,我也乐观地认为总有一天,自己的名字也会出现在报纸上。

但随后事态开始发生变化。尽管我下定决心要在课堂内外都取得成功,但我根本无法做到。我在学生社团参与得越多,缺课的次数就越多,也越发难以维持课业。我的平均绩点(GPA)一落千丈,并且还挂掉一门必修课。最后,原本以为能在3年半内就完成的学业,现在不得不延迟到4年半。

我想被媒体报道的梦想破灭了,内心的乐观被放弃的冲动所替代。一想到我是多么令父母失望,并且浪费了他们供我读书的钱财,我就悔恨不已。我觉得很是羞愧,连鼓励弟弟妹妹勤奋学习的勇气都没有了。当学校的朋友们讨论话题时,我也没有信心加入。而当我不得不与低年级学生一起上课时,更是让人灰心丧气到底。虽然我很想请假离开,但我知道逃避不能解决问题,它只会让我落到辍学或肄业的地步。

值得庆幸的是,上帝没有让我继续意志消沉下去。祂让我经历了失败,好让我摆脱勃勃野心对我的控制,由祂来恢复我的心态。

有一天,在祂的引导下,我读到了比尔·盖茨曾说过的一句话:“我有个朋友,从没挂过科,他现在是微软的工程师;我挂过,现在是微软的老板。”

这句简单的话引起了我的注意。比尔·盖茨也经历过失败,但他选择振作起来。他的例子告诉我不应该再继续沉溺于自怜中。上帝也提醒我,我是为祂的荣耀而造的(罗马书11章36节)。上帝让我经历失败是要帮助我看清生命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使我的生命能荣耀祂。我意识到自己应该要振作起来,以新的态度面对学习;把我的课业交托给上帝,而不是放弃。

吸取教训之后,我再次怀抱成为成功人士的梦想,只是这次的梦想更大。我不仅仅想被称为年轻有为之士,更想成为遵行上帝话语、向世界彰显祂荣耀的人。

虽然在人生的道路上还会遭遇失败,但我会不断地爬起来,努力遵循上帝话语的引导。

“所以弟兄们,我以上帝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上帝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罗马书12章1节)

(此文章译自雅米印尼文版)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成功人士)


投稿

给未来的我的一封信

作者:Alwin Thomas,新加坡

signs-416441_640

亲爱的未来的我:

嗨,你好吗?作为过去的你,我有责任提醒你:你看起来还是有点怪喔。好啦,不用说谢谢哦。

你现在过得好吗?除了在国外留学,过着穷光蛋的生活之外,你还记得2015年的自己是怎样的吗?(我真心希望现在的你在支配金钱方面做得更好,也正在过节俭的生活。)如果你不记得了,请听我详细说说吧。

22岁的你,对未来感到无尽的迷茫,对当下感到莫名的担忧,对过往则是深深的懊悔。我相信你也会觉得,这一切都不值得写在人生的简历上。

你知道自己有多令人恼火吗?你做事总是犹豫不决,不愿意坚持自己的立场,也不准备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但你知道自己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吗?

你太自私了。

你以为我会很温和地对待你,富有同情心地说“你是因为害怕受伤害”或者“过往不幸的生活经历使你变成这样,你也是受害者”之类的话?拜托,这样的借口我们已经听过太多了。

你太自私了。你只在乎自己。虽然你花时间帮助他人,也听朋友抱怨和诉苦,但其实你心里期待对方也能够反过来关心你。如果他们没有回报你的关心,你就会感到很受伤,觉得被背叛了。

老兄,我知道这听起来很刺耳,但是我想说的是:我真的希望你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承认并克服它,而不是向后退缩,当然,也不要过分苛责自己。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你能够确信上帝对你的爱,不管你觉得自己过去或现在是多么的糟糕,也不管环境如何艰难,这份爱都不会改变。

也许,过往的你是个傻孩子,只关心自己和自己的需要,缺乏安全感。但我非常希望你已经学会了真诚地爱别人,乐于奉献自己,致力于帮助他人,并且不求回报——正如基督已经为你做的那样。

我真希望你已经明白上帝奇妙的爱,这份爱不单是为你,也是为祂的子民预备的。盼望上帝的爱能激励你全心顺服祂,并且与他人分享这份无与伦比的爱。

但愿你永远都不会忘记上帝是爱与力量的源泉。每当你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给予时,请仰望十字架,思想上帝付上的宝贵代价,好让你能活出荣耀祂的喜乐生命。

满满的祝福,
过往的你

雅米笔记:如果让你给未来的自己写封信,你会说些什么呢?快给我们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吧!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版)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治死老我)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