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渐渐喜欢上自己本来的样子

 

作者: Jess McDonald Ragg

翻译:Nancy

语音播读:Joya

 

 

在我上中学的第一年,我发现自己很“奇怪”。

 

在那之前,我只是杰西卡,有一头棕色的直发,有小雀斑,一双蓝眼睛;我热爱艺术、戏剧、写作并且收藏了超级多动物毛绒玩具。

 

但后来我班上有一群“酷”女孩,她们比我更成熟一些,不再玩毛绒玩具,而是玩“约会游戏”。据她们所说,我很奇怪。她们说我有些紧张兮兮的。是的,她们觉得我很古怪。

 

当时我并不觉得这些仅仅是一群十几岁女孩的浅薄意见,而是觉得她们的看法定义了“我是谁”,也许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自己应该和她们一样才对。

 

我也开始用她们的话来形容自己,比如说自己多么“奇怪”,或者“为什么我如此古怪”。

 

当我的父母注意到这一点时,他们开始担心起来,并把我转到了另一个班级,希望这能打断我所接受和日益增长的关于自己的负面看法。但为时已晚。我不再只是杰西卡了。我是一个怪人,为了被其他人接纳,我什么都愿意做。

 

在我青少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这种心态就像一层厚厚的阴影笼罩着我,尤其是当我遇到新朋友或试图交朋友的时候。我开始为了被人喜欢而执着于成为最“讨喜”的那个自己。在很多方面,这变成了一个自我预言——我越是试图减轻我的“怪异”,就似乎显得越尴尬。

 

高中毕业后,我去了圣经学院,在那里遇到了一个好朋友,如果我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孩,我会说她比我“更奇怪”(正确的词是有趣,有创造力)。

 

正是这位朋友鼓励我停止自我批评,不要让别人来左右我对自己的看法。她提醒我,是上帝创造了现在的我,我需要放下戒备,成为祂创造的那个自己。

 

如果这种“与尴尬和不讨人喜欢的感觉”做斗争让你很有共鸣,我希望分享一些想法来帮助你走出这个迷宫,尝试喜欢和接纳你自己。

  1. 记住上帝如何看你

我立刻想到诗篇139篇(一首古老但很赞的诗篇),特别是第13-17节:

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

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

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

你的作为奇妙,这是我心深知道的。

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

上帝啊,你的意念向我何等宝贵!

其数何等众多!

 

我知道诗篇139篇是如何经常被引用,并印满了手提袋、马克杯等,以至于它可以直接冲击我们,但我们却没有充分意识到其中的含意。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上帝的声音在我们的心中盖过那些不友善或无益的评价呢?

 

我发现这归结于我的关系。首先,是与我的创造主上帝的关系。

 

上帝有意造我。祂给了我天赋、兴趣和独特的品质,使我成为今天的我。

 

我曾经教过学生创意写作,关于写人物性格我总是会提出这一观点:通常,角色最大的弱点会指向他们最大的优势(反之亦然)。例如:

 

他们的决策速度快吗? 如果是这样,他们可能也会很冲动。

 

他们是否超级富有同情心和同理心? 你可以打赌,他们可能会在情感上承受了太多,或者更倾向于相互依赖的关系。

 

看到缺点和优点是一体两面的,我开始思考上帝如何通过我们和我们的“怪异”来工作。

 

我的同龄人觉得我古怪和不好相处,因为我会写故事,在一个学校项目激发了我的兴趣后,我学会了写埃及象形文字;还因为我的幽默感与众不同。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帝向我展示了祂对我的看法——这些品质实际上反映了我最大的优势。祂让我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和好奇心的人,倾向于寻找事物的独特解决方案和答案。我能深入思考并提出重要的问题。因着我不擅长闲聊,所以更擅长进行有意义的谈话。

 

其次,我周围都是不会说我坏话的人。

出人意料的是,我们很容易与那些对我们说负面和伤害话语的人保持关系。

 

我说的不是那种“铁磨铁”的建设性批评。我指的是和那些擅长随意奚落和反唇相讥的人建立关系,或者是一段似乎总是让你追逐他们或者处于情感赤字的友谊。

 

找那些以爱心向你说出真理和建造你话语的朋友,而不是那些打着真理的旗号其实内心满是嫉妒或丑恶的人。

  1. 记住,上帝从来没有引导我们去“做一个正常人”。

 

我妈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她专门与那些出于某种原因有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打交道。她用“神话般的正常”这个表达来描述我们的一种假设——即有一种我们都应该遵循的存在方式,如果我们不像那样,那么我们就不“正常”。

 

但正常的概念是一个神话,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我们学习和处理事物的方式不同,我们受到事物的影响也不同。我们有不同的好恶。

 

圣经中没有一处说:“尽量做个正常人,这样人们才会喜欢你,接受你。”相反,下面这些才是上帝指示我们去做的事情:

 

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罗马书12章2节)

彼此相爱(约翰福音13章34节)

效法上帝(以弗所书5章1节),要我们成为圣洁(帖撒罗尼迦前书4章3节),要彼此亲热和恭敬(罗马书12章10-13节)。

 

当耶稣在地上的时候,祂自己并没有寻找“正常人”。事实上,他向那些边缘人士——渔夫,税吏,甚至妓女伸出援手,唯一被耶稣“拒绝”的人是那些刚开始就拒绝了祂的人。

 

 

也许,与其把你的“怪异”看作是一种弱点,不如选择充满好奇心地看看上帝打算如何使用你的“特别之处”来成就祂的国度。

 

我看到了上帝如何利用我的强烈性格。因为我对任何能激发我兴趣的事情都非常投入,这使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作家、传道人和老师。当人们告诉我他们喜欢我的讲道时,我奇特的幽默感也是他们会特别提到的一点。

 

我发现,一旦我不再试图变得正常,并接受自己的尴尬,人们通常会更好地与我相处。结果,我发现自己和身边的人开始就耶稣进行了很不错的对话。

 

我对上帝创造我的样子很满意,即使有时人们不太理解我,甚至不喜欢我。我想起使徒保罗的话:

 

“我现在是要得人的心呢、还是要得神的心呢?我岂是讨人的喜欢么?若仍旧讨人的喜欢、我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加拉太书1章10节)

 

“…..因 为 你 们 立 志 行 事 都 是 上帝在 你 们 心 里 运 行 , 为 要 成 就 他 的 美 意 。”(腓立比书2章13节)

 

我们可以从我们经历软弱的地方开始去发现我们的优势,在那里我们学会依靠祂的恩典,为了荣耀祂而使用祂赐给我们的独特特质。

记住,是上帝把热心的牧童大卫立为王,把急躁的渔夫彼得转变为早期教会的第一位领袖。

我今天的盼望是,你被挑战要更喜欢你自己一点。毕竟,你是上帝的设计。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我找到了灵魂的香槟

 

作者:鹿溪

有声播读:Joya

 

    

记忆中我从小就跟着奶奶妈妈婶婶们,祭拜各种“神”。不仅在每个月农历初一、十五,更是在先祖的忌日,或者中元节。除夕夜的时候,家里的小孩子跟着奶奶一个一个去磕头。除了盲目地跟着家里人拜传统民间的偶像以外,我也会跟着妈妈去算卦,妈妈也经常找人给我们算卦,拿着照片找人看面相。后来,自己慢慢长大,出去游玩,也会毫无意识地走进各种寺庙跪拜雕塑和画像上的假神。“财神爷”、“灶王爷”、先祖……分不清到底哪个才是真神?但心里总觉得是有神的。

   小时候,也常常看到我的外公和三姨在吃饭前“祷告”,也常常听他们说“礼拜天”、“做礼拜”之类的话,从小也知道“耶稣”这个名字,却不知道耶稣他到底是人还是神,也没有人具体告诉过我“耶稣是真神”、“耶稣是唯一的神”,也没有任何人跟我说关于耶稣的其他事情。就这样,在信仰上我糊糊涂涂地生活了24年。

   24岁正是风华正茂,充满活力和梦想的年岁,大学多姿多彩的生活,有很好的朋友,有优异的成绩,有各种荣誉证书,有学生会的任职……但这一切并没有使我心里有真正的满足和平安。有时候想到父母的疾病,就非常的无助,心灵像是被戴上了重重的枷锁。父母给了我很好的物质生活,但同时,因为起早贪黑的做生意,两人都得了糖尿病,爸爸的体重从160多斤跌落到110多斤,他的胰岛功能完全丧失,需要24小时佩戴一个自动注射胰岛素的机器挂在腰上。每每想到父母拖着他们各自被疾病缠着的身体早出晚归辛苦的生活,心灵就陷入无限的绝望中不知所措。

   后来,我考上了研究生。信主的三姨依然在每年放暑假的时候给我买早餐,使我的心非常温暖,并且那年暑假有时间就想去她家聊天。有一次聊天令我记忆犹新,就是有一个姐妹晚上回家路上遇到危险,没有办法逃脱,当她跪下来祷告的时候,那个人就逃跑了。这件事让我对她所信的神和祷告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三姨还给了我一本圣经,也再三叮嘱我要在读研期间找团契和教会。很快的,研究生的生活开始了。研究生生活与大学的生活非常不一样,我不再那么常见到导师和班里的同学,平时大家都是各忙各的,我日常和舍友相处的时间更多。但我们的性格非常不一样,越相处也越有压力。尤其是认为“帮助别人一下没事”的我,变成同学使唤和有求必应的对象。当时的我也非常不会拒绝别人的过度要求,因此也开始不知道如何面对他们。因为这与自己期待的美好朋友关系相差越来越远。一向喜欢交朋友的我,开始在人际关系中陷入沮丧。然而现在回想起来,这个过程也是爱我的上帝为我“量身定做的处境”,用来预备我的心接受祂,认识祂。

   在与舍友相处受挫、不知所措之后,新学期开始我决定要与宿舍的大家分开,不再和她们一起去图书馆,决定一个人在研究生教室学习。这也正是我认识主耶稣的特别时期。在研究生教室学习期间,我慢慢地与一个师姐有了交集,偶然一次机会,看到师姐的桌子上放着圣经和赞美诗,和我三姨的一模一样,想起三姨叫我去找教会和团契的事,就和师姐说了这件事。正好师姐说今天晚上有大学生小组团契。就在那天是我人生第一次走进了团契。大家那灿烂又暖人的笑容,优美的诗歌,圣经的分享,最后一起的关怀与代祷,这些都让我觉得非常不一样,尤其是最后一项。对他们来说,我是陌生人,第一次见面就这样关心我,把我的事情放在心上,让我觉得他们很特别。就这样,研究生的生活,照常继续着,与之前不同的是——我开始了教会生活,也开始了平日里自己读圣经,并且也开始每周和大家一起查考圣经和听圣经分享。这样一群在上帝家里面一起成长的弟兄姐妹,还有常常关心我的姐妹,对我来说都非常宝贵。

   关于生命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也是我内心一直在寻找的。喜欢读书的我,在还没信主前也读了很多关于灵魂的书,但每次读完一本书,还是觉得“空”。直到有一次在小组里查经,带领者分享到:“耶稣说,我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人必定不饿,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渴”(约翰福音6章35节),还分享到说上帝的话——圣经,是我们灵魂的食物,只有找对食物,吃了才会不饿。耶稣自己就是人类最需要的生命的食物。后来,那些关于灵魂的书再也没有翻开过,也再也没有购买过。

    取而代之的是,除了专业课的书之外,我开始天天读圣经,越读圣经,越发现,曾经自己心中一直寻找的生命的真善美,原来就是主耶稣祂自己。圣经上的话,简直就是人类灵魂的香槟,让我再也无法停止不去读它,越读越被吸引,直到读到一句话,耶稣说:“我是道路,真理和生命…….”(约翰福音14章6节)耶稣说祂是真理,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我!

后来读到《标杆人生》一书,解开了我心中关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为什么存在等等种种疑问。让我彻底明白,我是按上帝形象被上帝创造的,我不仅被上帝创造,而且,祂造我有一个荣美的目的和计划。回想从小跟着拜的民间信仰与算卦,让我觉悟到:民间所信仰的这些,灶王爷,财神爷……它们有眼不能看,有耳不能听,有口不能说,有脚不能走,都是人所造出来的,人去拜人造的东西,想想就很可笑!其次,关于算卦与看面相的人,发现他们和我同样都是被上帝创造的人,怎么能与这位创造者相比,去预测人的事呢!创造一切的神,祂才是主宰者。

   学校里,老师教了我很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传递给我们很多专业思想或者个人的人生道理。可是只有圣经教导了我要如何对待我的生命。越读圣经越让我明白,相比较学历,知识,技能等等,上帝更看重我这个人本身,我的想法,我的感受,我的心有没有受伤,上帝都在乎。这让我再次经历到上帝是多么爱我,即使我还没有认识祂的时候,即使我还在做与祂为敌的事时,祂已经差派祂独生爱子耶稣基督为我的一切罪钉死在十字架上,为要救我脱离我的罪。心灵和思想不断被更新,重新再去看那不知所措又很令我受伤的舍友关系时,就想到上帝不仅爱我,也爱我的舍友,又想到耶稣说要爱我的仇敌,若单爱那爱我的人有什么赏赐呢!心慢慢发生改变,从远离她们,转变为在祷告中开始持续为她们守望祝福,慢慢放下自己的成见,尝试重新与她们相处并和好。

信仰,使我个人从里到外被更新。首先,明白圣经是上帝的话,是人生命和生活的唯一标准。在我从小的经历中,也更加明白上帝是忌邪的,祂恨恶我去做拜假神的事,从此,我不再参与任何民间拜假神的事与看手相算卦的事。其次,对于父母的疾病,通过读圣经中记载耶稣医治各类病人的真实事迹,着建立了我对上帝的信心,使我相信既然上帝创造了人,祂最懂人的身体,在祂有医治的能力,没有任何人比祂更懂我父母的胰岛功能如何恢复。同时,我也认识到上帝是听我们祷告的上帝,祂也是用笑脸帮助我的上帝。我开始把自己面对父母疾病时一切的无助都在祷告中向祂倾诉,祂是值得信赖,祂也是有能力且可靠的上帝。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16型人格测试说明我是谁?

作者:Jessie

有声播读:Joya 

 

“鲸鱼,你的MBTI是什么?”我一下子被问住了,“什么是MBTI?”听到我的问题,和我非常要好的朋友兴奋地向我介绍:“就是16型人格测试啊!挺准的,你一定要测试一下,看看你是什么人格。”依照她的指示,我完成了我的MBTI测试,测试结果令我非常惊喜,我感觉自己的性格都被测试结果给描述了出来,优点、缺点、我的情绪、甚至是我面对爱情的态度!

以上的场景和对话发生在前几年,是我第一次知道16型人格测试。在那之后几年,我又因为各种原因(有时候是朋友询问,有时候是工作需要)而做了测试。做了几次的测试后,我发现测试结果随着我的年龄和经历会有所改变。而最近,另一位朋友又问了我我的MBTI,她说“妳需要再测试一次,看看最近的妳是怎样的性格。”于是我又测了一次,结果和最后一次做的一样。

然而这一次,我脑中产生了一个疑问:MBTI真的能说明现在的我就是这样的性格吗?几道问题就能知道我是怎样的人吗?人格测试宣称是以科学的方法来探究人的内心,在进行测试的时候,我发现那些问题基本上都按照几个对立的面向来归纳:内向/外向;感觉/直觉;思考/情感;判断/知觉。问题提供一些情况和场景,我需要选择我可能会有的反应。而选择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我需要选择“我一般会有的反应”,而不是“我期待自己会有的反应”。有时候这令我感到纠结,对于我选择的答案,我其实也没有十全的把握。

1. 测试结果一定准确?

就这一点,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其实是要打一个问号的。测试结果是根据被试者所选择的答案进行推断和归纳,但被试者选择的答案还是基于自己的主观,选择的答案只能说明那是被试者“想要”选择的答案,而不是被试者真实的反应。真实的反应,谁又能预测呢?也许在这个时候我会有这样的反应,也许在那个时候我会有那样的反应,有时候我的反应连我自己都感到惊讶,变因太多,单单依照一致性来推断当下,其实也是不可靠的。而大多数人会感到“结果准确”,只能说明测试结果符合自己的心理期待和自我认识。我也许认为自己是ENFP人,但是我身边的朋友却觉得我应该是INFJ人,主观和客观又如何平衡呢?

2.人格测试定义我是谁?

我想人格测试既然是一种分类归纳的方法,那么某种程度上还是有些参考价值的,毕竟它是透过观察人不同的面向来归纳。我们对人事物的回应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说明我们的内在的,毕竟圣经上也说:“凭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马太福音716节),但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测试和方程式可以定义一个人。不只是因为测试和方程式的不成熟(即便是超级精明的人工智能),更是因为人是被上帝所造,最了解人的是人里头的灵(哥林多前书211节),而人的灵只有创造者上帝最了解。

3. 寻找真正了解自己的那一位

“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耶利米书179节),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自己的认识增加,也开始能接纳自己了,也就不再如从前一样相信性格测试。然而即便如此,每当我觉得自己很了解自己是怎样的人时,上帝总会透过一些人和事来暴露我的本性。当我去主动关心人时,我觉得自己多少有些关心人的力量,然而当对方不厌其烦地为着小情绪来找我诉苦,并且总是要求我给予回应,我便开始觉得不耐烦,也感到很难去爱对方。上帝常常打破我对自己的“美好幻想”,暴露出我的本性,好让我承认自己的无能,谦卑倚靠祂。上帝才是最了解我的那一位,因此相信祂对我的判断,接受祂话语的光照,改变我的“本性”,才是我要一直不断去做的。


当我和另一位基督徒朋友聊天,她告诉我她觉得
MBTI某种程度上“救赎”了她,因为她认为自己从MBTI中认识到了“真正的自己”,并且接纳了这样的自己。能够认识自己确实可以在与人相处和与自己相处中找到更舒服的方式,然而我们终极的救赎来自基督,因为人最大的痛苦就是罪,最深的渴望就是与上帝恢复关系,而这一切基督都为我们完成了。

因此我们能接纳自己,不在于自己本身,而是从上帝而来的接纳。MBTI测试能够让我们看见“我们不是孤独一个人”固然很受安慰,然而更大的安慰是在我们还无法接纳自己的时候,上帝已经在基督里接纳了我们。这样的接纳带来的平安,是这个世界任何一种测试都无法给予的。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如何平息思想中扰乱我们的负面声音

 

作者:Amy Isham

翻译:Nancy

有声播读:Joya

 

 

Amy Isham是一名拥有领导力博士学位的图书管理员,曾教授本科生社会科学。Amy在城市圣经论坛担任资源经理,嫁给了圣基尔达长老会的Luke Isham牧师。在空闲的时间里,Amy喜欢和她的两个孩子Evie和Solomon一起读小说、喝咖啡和玩游戏。

 

“我应该起来去洗衣服,”我一边在看韩剧一边想。

“我应该让每天的步数超过6000步。”

“我应该取消订阅我不再使用的流媒体平台。”

“我应该早点睡觉。我应该早点起床。”

这些只是在普通的一天里我脑海中掠过的一些温和的“应该”。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笔记本电脑上弹出了一条AppleTV发的通知,提醒我租的电影已经过期。

我似乎也生活在一种永远“想要什么”的状态中。我想要有更多的时间。我想要有更多的能量。我想醒来后去锻炼身体,而不是睡眼惺忪地伸手去拿手机,让推特里的垃圾信息污染我的感官。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建议、提醒和所谓的“应该”。

我们的朋友想见我们,我们的护照快到期了,我们需要去看医生。我们的地板需要打扫,家里没有鸡蛋了。我们的电子邮件说,我们有权从当地的大型超市获得折扣券,向我们兜售我们不一定需要的商品。

我们似乎没有时间停下来,但即使有,我们的思想也充满了担忧、回忆和我们忘记做了的事情。

发现一个古老的宝藏

在复活节假期期间,我和家人一起打扫了车库,丢弃了旧的露营装备、五年前孩子们的学校成绩单和老早之前的圣诞卡片。在其中一个盒子里,我发现了一件宝藏——已故清教徒牧师耶利米•巴勒斯(1600-1646)写的《基督徒的珍宝——知足》一书。

在用智能手机之前的日子里,我把这本书放在手提包里。我会在公共汽车、火车上或在咖啡馆等朋友时阅读它。

距离我上次打开这本书已经过去15年时间了,而这本书仍然是那么有力量。正如我记忆中的那样,它是一盒“珍贵的香膏,对陷入困境的心来说非常安慰和有用”(引用自这本书的介绍页)。

巴勒斯提醒我有三种方法可以安静我里面那些扰乱我的声音:

1.享受上帝的丰盛

巴勒斯知道,我们无法期待自己自然而然地能够享受上帝的丰盛,因为我们都需要与相反的反应作斗争——我们都在被一种“不足够”的感觉耗尽。我们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多,甚至觉得自己这个人也“不够好”。我们很容易陷入“应该”、“必须拥有”和“必须做”什么的陷阱,以致忽略了上帝赐给我们的丰富恩典。

为了帮助我们平息头脑中这些焦虑的声音,巴勒斯鼓励我们思考以下这些:

想一想我们拥有的东西多棒和我们缺乏的东西多渺小。

以弗所书1章1-4节说,我们在基督里得到了各样属灵的福气:1)被拣选、成为圣洁、无有瑕疵,2)得儿子的名分,3)得蒙救赎、过犯得以赦免,最后,4)叫我们知道祂旨意的奥秘。

当我们面临不得不换工作、找新公寓、为自己或家人找医疗专家时,思考属灵上的真相是一种极大的安慰。它提醒我们,这些地上的烦恼是暂时的,我们有永恒的祝福。

想一想:恩慈的上帝走在我们前面。

我儿子经常让我为他祷告,祝他有“美好的一天”。当我为他祷告时,我也祷告他能在困难中看到上帝赐予他的美好事物。对他来说,面对数学考试是糟糕的一天,但一个关心他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老师给他的数学考试却是一件好事。

同样,火车晚点、被病毒感染或工作遭遇变化也可能对我们有益,但我们可能不会立即看到其中的益处,不过所有这些都来自一位恩慈的上帝之手。

想一想:那些在我们之前遭遇困难,但仍然服侍上帝的人。

有一些在世界各地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可怕困难的基督徒,但上帝却支撑并支持着他们。这样思想令我们谦卑下来,也会让我们的那些相比之下没那么严重的困难不再那么令我们痛苦。

花时间默想上帝的丰盛——从祂如何满足我们的需要来看——可以让我们超越缺乏、焦虑和恐惧的感觉。我们的眼睛(和思想)越关注上帝和祂的恩慈,我们就越没有空间去思考日常生活中那些挥之不去的担忧。

2.满足是可以习得(训练)的

满足的美妙之处在于,这是我们可以“学习”的东西,正如使徒保罗在《腓立比书》4章1-12节中所描述的那样:“我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

保罗有时拥有他所需要的一切,有时,却什么都没有。可能有一些时期,他享有安全和相对的财富,但在许多其他时期,他却经历着巨大的痛苦。

然而,他并没有声称自己没有注意到其中的差异。他只不过知道在任何一种状态下,他的“心都完全满足了”。

我记得几年前,当我试图跟朋友解释我所培养的满足感时,有人说我天性知足,我大笑起来,因为我其实有太多的担忧和强烈的情绪了。我记得自己因着要开始一门新课程的学习异常兴奋,但当我看到有人已经完成了这门课时却感到很沮丧。我本来很开心地在我家乡度假,但当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个正在海外旅行的朋友发布的状态时却高兴不起来了。

但在上帝的恩典下,这些欲望和担忧都变得不再像往常那么强烈了。常常知足是我必须提醒自己练习的功课,以防止自己变得不堪重负。

每当我错过火车,或者当我感到受伤不得不躺下休息时,我都会读巴勒斯书中的一段话来培养我的知足感。当我心里渴望拥有一份不同的工作时,我会提醒自己在目前的工作中所得到的祝福。当我单身并渴望找到伴侣时,我提醒自己,我有上帝的爱,这比任何地上的爱都持久。

我们可以在不压抑“欲望”的情况下学会满足。我们可以就从我们所处的境况开始——把情绪和欲望都交给上帝,不要让自己被它们淹没,并在耶稣身上寻求快乐和满足。

3.让我们的不满把我们带向上帝

根据巴勒斯的说法,这是另一个关于满足的秘密:“基督徒是世界上最满足的一群人,但他们是最不对这个世界满足的人。”

我们是“天生”贪得无厌的生物。我们吃了一顿饭,几个小时后又饿了。一位朋友振奋了我们的心,但第二天当我们看到账单时,高昂的情绪就消散了。即使我们可以在流媒体上恣意狂欢,当我们放下手机时仍然会感到有些空虚。

即使我们足够富有,可以买到我们想要的一切享乐和珍宝,并且足够健康,可以享受它们,我们仍然不会满足(传道书2章1-11节),因为我们的灵魂是为了在上帝里面得到满足而设计的。只有祂才能真正填满我们。

这就是为什么在找到理想的工作或最终遇到我们爱的人后,我们仍然会有种被欺骗了的感觉(我应该身有体会,我两者都有了)。

当我们记住这一点时,就可以不再期待减了肥最终会让我们快乐,完成学位会让我们感到自己既聪明能干。这意味着,我们的父母仍然不对我们说“我为你骄傲”也没关系。这意味着,在期待已久的旅行之前得了感冒似乎也不再是一件那么令我沮丧的事了。

如果我们学会不再对我们想要的东西抓得那么紧,并求上帝让我们常常以祂为乐,我们就可以享受祂赐给我们的这一切,而不必背负着期待它们来满足我们的巨大负担。

基督徒的满足之道是寻求赐给我们平安并且在一切风浪中仍然供应我们的上帝(约翰福音14章27节)。培养满足感是圣灵的工作,也是我们需要持续仰望基督并在我们忘记祂时原谅自己的旅程。

虽然地上的生命是有限又充满了挑战的,但我们拥有最大的财富:我们认识宇宙的创造者——对我们的灵魂来说祂美好的属性永远是激动人心、充满了惊喜和美好万分的。我们有基督,祂饶恕了我们一切的罪。而且我们可以期待上帝应许给我们的新天新地。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