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与书评

想知道基督徒如何看电影和阅读?来这里阅读同为信徒的年轻人所写的影评和书评吧

如果可以自由地选择,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
*电影图片取自网络,若侵权请告知 作者:Nico   “如果你可以自由选择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会如何构思你人生的剧本?”   前阵子看完皮克斯最新的一部动画电影《脑筋急转弯2》(Inside…

从电影《壮志凌云:独行侠》反思人工智能与人

/
  作者:Jessie   电影《壮志凌云…

为什么我喜欢看含有暴力和超自然内容的节目

/
            作者:Jacq…

《瞬息全宇宙》中让我们感同身受的3个场景

/
作者:YMI 翻译:奇奇   《瞬息全宇宙》…

《软弱之道——靠主得力的人生》读书笔记

/
  作者:晋余生   巴刻的这本书首先讲述的是关于软弱。提到软弱,就不得不谈到它的反义词,刚强,那么刚强包括哪些方面呢?身体素质、道德水准、人际关系,都存在强与弱之分。接着作者提出软弱的意义。 实情是,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属灵的事上,我们都是软弱不足的,我们需要正视这一点。罪伤害了所有人际关系,让我们都陷入无能的境地。我们需要认识到我们的有限,这一认识会在我们里面生出谦卑和对自我的不信任,也让我们认识到自己无法自救。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明白,在人生路上的每一个关口,我们都需要倚靠基督,我们的主和救主,需要操练这种倚靠,直至养成属灵的习惯,好能领会保罗所领会的,“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哥林多后书12章10节) 之后作者以哥林多后书为引子,详细地介绍有关软弱的话题。在此之前,他先介绍了哥林多后书的背景以及保罗写这封信的目的。     首先,保罗希望,哥林多人确知他因为爱他们,所以向他们敞开自己,也请求他们同样敞开; 其次,保罗希望,在他到的时候,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可以预备好他们承诺交给保罗带到耶路撒冷的捐项; 第三,保罗希望,这封信能够消除那些意欲叫哥林多信徒与自己反目的扰乱者的影响,这些人曾攻击保罗“软弱”,以表达他们对保罗的鄙视(哥林多后书10章10节)。 作者之所以挑选这一卷书,主要是因为在此书中记载了使徒保罗的软弱以及上帝对他的态度:     为了让他不致骄傲,“有一根刺加在我肉体上,就是撒旦的差役要攻击我”(哥林多后书…

从《浪客剑心》思考如何面对及处理人生抉择

/
作者:濑木 一言以蔽之,《浪客剑心》是一个幕府末年影子杀手的回忆录。然而,这样简单的剧情,却为何让此漫画自90年代起历久不衰,甚至在2012年以真人版电影再次启动,9年后收官呢? 除了作者和月伸宏以细腻无比的笔调描写了时代的转折如何给历史中的个人带来责任感,它同时也描写了一个人在时代使命的推动下,如何肩负使命,以及面对因此所带来的罪恶感。 长达近三百年(1603~1868)的德川幕府,在十九世纪中的黑船来到日本后吹起了幕府的挽歌,进入了所谓的“幕末”。在这个时候,开始出现了“推倒幕府”与“拥护幕府”的两派人士,当然,这是最后的两大阵营,中间还有许多的情结转折(像是尊王攘夷),但我们姑且置之暂不谈。我们的主人公,绯村剑心,在幕末动乱的时代,在兵荒马乱的民间,就在将被盗贼杀死之际,被一位武功高强的比古清十郎所救,后来这位也成为了他武艺的师父。 在《追忆篇》中深刻地描写了心太(剑心儿时的本名)是如何的善良,他甚至为杀他的人造墓。自那之后,他被比古清十郎收为单传弟子,直到他听闻世间动乱,他想下山去成就救世的心愿。 这个行动有错吗?它可能是有争议的。他的师父并不鼓励甚至是阻止,理由是剑心的心智与武艺都尚未成熟,但剑心的论点在于救人之事不能等。而这样的决定在某种程度上也的确让他的师父之言一语成谶──他的前妻与他前妻的未婚夫在他的脸上留下了十字伤,而这个十字伤也成为了整个剑心人物设定的重要元素。 十字伤代表着罪疚。雪代巴这位前妻原先是想要欺骗剑心并致他于死地,只因为在幕末的派系动乱中,在无奈的政治立场不同之下,剑心杀了她的未婚夫。但雪代巴同样陷于两难之中,因为当她更多地与剑心生活在一起,她发现他的好,并且知道他原来也不过是个孩子,一个自己的心灵都尚未丰足便投身于救世情结之中的孩子。 在幕府末年最后的一场战争后,剑心消声匿迹,直到明治十二年以一个流浪者的形象再度出现在东京街头,这也是原作与动画的开始之处。重新开始明治时期的人生,他选择了佩带一种本质上更接近棍的逆刃刀(锋面无开锋,刀背有开锋),除了是希望不再徒增流血之事,在精神层面上也更接近《说文解字》里“止戈为武”之意。剑心在实战中除了倚靠剑技,更多的是心战的说理,也无怪乎有人说剑心最强的不是武术而是嘴遁。 剑心一路走来,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吗? 在心智尚未成熟前冒然投入极端的意识形态中可能使我们容易被操弄──或者说,即使不被他人操弄,我们也将于其后自感迷惑。然而有些事是不可逆的。我给学生们去评断剑心在16岁那年下山是正确与否,清一色的,在同样的年纪,他们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这件事情本没有对错,有谁知道,若明治政府的一方没有了剑心的帮助清除政敌,明治之世是否会更慢来临,战争之世是否会拖延更久?于是在这样的两难中,我们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因为很多事情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我们必须去权衡行事的损益。然而,有许多事情是机关算尽也算不到的,在这样的时刻,更多地咨询可信任的人,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非常令人称道的是,《浪客剑心》提供了许多的结局,让读者自行去选择符合自己三观的结局,为它划下一个完美的句点。在本传的最末篇《人诛篇》,剑心始终必须面对他罪恶感的问题:他前妻的弟弟因眼见姊夫误杀了自己的姊姊而抱着复仇之心长大。剑心面对的不是内弟,而是一个被害者家属。在岳父的开导下,他的心中看见了前妻的笑容,他的罪恶感被宽恕,也因此不再迷惘。这是一个被饶恕的故事。 《浪客剑心》的经典不在主人公做了所有正确的事,动人之处在于,人不可能总是选择正确,当自己感到做错事而有罪恶感之时,人如何活着,如何面对,如何得胜。我们看见主人公在其中挣扎,感同身受,我们也能感受到杀了人的罪恶感,因为伤害了人也相彷。如果你选择了HAP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