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在一起更好
/
0 评论
摄影师索伦·索尔卡(Søren Solkær)花了数年时间拍摄椋鸟,以及它们令人叹为观止的群飞景象,成千上万的椋鸟在空中结队盘旋,以流畅的动作飞翔。观看这个奇景就像观赏精心策划的旋转波浪,又像是大型毛笔在空中飞舞,勾勒出千变万化的水墨画。在丹麦,人们将椋鸟迁徙的景观称为“黑太阳”(Black Sun,这也是索尔卡摄影集的书名)。最引人注目的是,椋鸟可以本能地跟随最靠近身边的同伴,它们飞得极其靠近,如果有一只椋鸟慢了一拍,就会酿成大规模的灾难。然而,椋鸟能利用群飞来保护彼此。当一只大鹰飞下来时,这些椋鸟就会形成紧密的队形并集体移动,好击退捕食者,如果落单就很容易被捕食者叼走。 我们与人在一起会比独自一人更好。传道书指出﹕“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若是跌倒,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二人同睡,就都暖和”(4章9-11节)。独自一人会孤立无援,容易成为猎物,让自己陷入无人安慰或保护的处境。
灵命日粮:欢迎客旅
/
丹尼尔·纳耶里(Daniel Nayeri)在《一切悲伤都不真实》(Everything Sad Is Untrue,暂译)一书中,描述他与母亲和姐姐一起逃离迫害,被送到难民营的悲惨旅程,最后终于安全到达了美国。一对年迈的夫妇同意成为他们的赞助人,尽管他们互不相识。多年后,丹尼尔对此仍无法忘怀。他写道﹕“你能相信吗?他们根本不认识我们,但却这么做了。他们甚至从未见过我们。若我们是恶棍,他们就要付出惨痛的代价。他们可说是我认识的最勇敢,最善良,也是最冒险的人。” 然而,上帝要我们对他人也有同样程度的关爱。祂告诉以色列人要善待外邦人。“要爱他如己,因为你们在埃及地也作过寄居的”(利未记19章34节)。使徒保罗也提醒外邦的基督徒,即包括我们这些人,过去我们“是在基督以外,⋯⋯在带有应许的约上是外人,在世上没有盼望,没有上帝”(以弗所书2章12节,新译本)。所以上帝吩咐我们这些过去在约上的“外
灵命日粮:穿起耶稣的鞋
/
穿上王族的鞋走路会是什么感觉?安吉拉·凯莉(Angela Kelly)就知道这一点,她父亲是码头工人,母亲是护士。凯莉在已故伊莉莎白女王在世的最后二十年里,担任女王的御用服装顾问。凯莉的职责之一是穿上女王的新鞋,在宫殿里走来走去,为年迈的女王磨合新鞋。凯莉这样做的原因是体恤女王年纪大了,有时需要在某些典礼上长时间站立。由于她们穿的鞋子同样大小,所以凯莉能先穿上女王的新鞋,代替女王承受穿着新鞋的不适。 凯莉对伊莉莎白女王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体恤,让我想起保罗对歌罗西教会(位于现今的土耳其)的亲切鼓励﹕“要穿上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和忍耐”(歌罗西书3章12节,和合本修订版)。当我们的生命在耶稣里“生根建造”(2章7节),我们就成为“上帝的选民,圣洁蒙爱的人”(3章12节)。祂帮助我们脱去“旧人”,“穿上了新人”(9-10节),好让我们能活出新的身份,去爱和宽恕他人,因为上帝爱我们,并且已经饶
灵命日粮:敞开的门
/
我来到这所靠近大城市的新学校,那位负责分配班级的辅导员看了我一眼,便把我分到成绩最差的英文作文班。我从贫民区的学校转到这里,过去我成绩优异,作文甚至还得过校长颁发的奖项。然而,当辅导员认为我不合适或还没达到水平时,这所新学校的“最佳”写作班便将我拒之门外。 这种被人武断拒绝的挫折感,相信古代的非拉铁非教会能够理解。那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教会,所在的城市发生多次地震,造成深远的破坏。此外,他们还面临撒但一党的反对(启示录3章9节)。虽然这被人忽视的教会仅有“一点力量”,但复活的耶稣却说:“你⋯⋯曾遵守我的道,没有弃绝我的名”(8节)。因此,上帝在他们面前安置“一个敞开的门,是无人能关的”(8节)。事实上,“祂开了的门,无人能关;祂关了的门,无人能开”(7节,新普及译本)。
我们为所有事工付出的努力也是如此。有些门虽然没有打开,但上帝在我为祂写作的事奉上,为我敞开了大门。虽然过去那位辅导员将我
灵命日粮:上帝的美意
/
英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无论你走到哪里,你都会看到纪念历史人物或重要事件发生地的牌匾。但有一个地方的标志体现了英国人的幽默诙谐。在英格兰桑威奇(Sandwich)的一家旅馆外,就有一块风化的牌匾,上面写着:“在1782年9月5日,这里没有什么事发生。”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祷告之后,好像也是没有什么事发生。我们祷告又祷告,将我们的祈求带到天父面前,期望祂会立即回应。诗人大卫在祷告时表达了这样的沮丧:“耶和华啊,祢忘记我要到几时呢?要到永远吗?祢掩面不顾我要到几时呢?”(诗篇13篇1节)我们很容易体会这样的想法:主啊,祢还要多久才会回应?
然而,这位上帝不仅拥有最完全的智慧,祂选择的时间也是最完美的。因此,大卫能宣称:“但我倚靠祢的慈爱,我的心因祢的救恩快乐”(5节)。传道书3章11节提醒我们:“上帝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美好的意思是“适当的”或“快乐的泉源”。上帝可能不总是按着我们
灵命日粮:不住祷告
/
一位同事曾告诉我,我们的经理让她的祷告生活有所改善。我深感震撼,以为我们那位难相处的经理与她分享一些宝贵的真理,影响了她祷告的方式。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错了。我那位同事兼好友继续解释:“每次我看到他来,我就开始祈祷。”因为她每次与经理谈话之前都先祷告,所以祷告的次数就增加了。她知道自己需要上帝的帮助,来解决与经理之间充满挑战的工作关系,所以她花更多时间为此向上帝呼求。 我也会像那位同事一样,在艰难时期以及在与他人沟通时,向上帝祈祷。在帖撒罗尼迦前书,保罗也教导众信徒“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5章17-18节)。无论我们面对什么,祷告永远是最好的方法。祷告能让我们与上帝连结,让祂的灵来指引我们(加拉太书5章16节),而不是依照我们的本性而行事。这有助于我们在面对冲突时,可以“彼此和睦”(帖撒罗尼迦前书5章13节)。
藉着上帝的帮助,我们可以因祂喜乐,为每件事祷告,并经常感谢祂。这些将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