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世界齐心歌唱
/
0 评论
在1970年代,可口可乐公司为广告主题“真材实料”(The Real Thing)推出了一首广告短歌,后来由某英国乐团唱完整首歌曲,至今年长一辈可能都记忆犹新。尽管如此,很多人还是难忘原版的电视广告,数百名年轻人站在罗马郊外的山丘顶上一起唱着这首短歌。当中不同肤色,民族的人,都站在一起唱出:“我要教导世界歌唱,以完美和谐的声音⋯⋯我想看一看这个世界,所有的人都手拉手站在一起⋯⋯。”虽然歌词中那世界和谐的景象似乎是幻想,但作者渴望让全世界一起以爱心和谐歌唱的理想,引发了我们的共鸣。 使徒约翰也描述了类似的理想,但景象更为宏大。他预见了“天上,地上,地底下,沧海里和天地间一切所有被造之物”(启示录5章13节)同唱一首歌的伟大景象。这首歌颂上帝羔羊的歌并不是幻想。因为祂为了赎回我们所付上的代价是再真实不过的,而羔羊爱的牺牲所要胜过的,如战争,死亡等这些罪的后果,也是如此真实可怕。
然而,上帝
灵命日粮:那把钥匙
/
基廷神父(Thomas Keating)在他的一本经典著作中分享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一名教师弄丢了家里的钥匙,便蹲在草地上寻找。学生们看见老师在找钥匙都过来帮忙,但还是找不到。最后,有个比较机灵的学生问道:“老师,你知道自己是在哪里弄丢了钥匙吗?”教师回答:“当然知道。我是在屋子里弄丢的。”学生们惊呼:“那你为什么要在屋外找呢?”老师说:“很简单啊!因为这里光线比较好。” 基廷在书中总结:“我们都弄丢了那把’与上帝亲近,经历上帝慈爱’的钥匙。缺乏这种经历,没有什么能让人得到真正的快乐;有了这种经历,几乎什么都能让人快乐和满足。”
我们常常忘记无论在人生的高峰或低谷,上帝一直是能满足我们最深渴望的那把钥匙。只要我们在正确的地方寻找,便会发现上帝就在那里,祂会让我们得着真正的安息。在马太福音11章,耶稣感谢天父,不向聪明人而是向孩童显明祂的旨意(25节)。随后,祂邀请“凡劳苦
灵命日粮:园中的上帝
/
多年前,加拿大歌手琼妮 · 密契尔(Joni Mitchell)写了一首英文歌(Woodstock),歌词讲述人类已经陷入与魔鬼交易的陷阱。密契尔在副歌写了“回到园中”这句话,鼓励听众追求一种更简单,更有平安的生活。密契尔的这首歌唱出那一代人的心声,他们渴望生活有目标,有意义。 没错,歌词中充满诗意的“回到园中”指的就是伊甸园,也就是上帝最初为人类创造的乐园。亚当和夏娃经常在这园中与上帝相见,直到他们与魔鬼完成交易的那一天为止(参阅创世记3章6-7节)。那一天与平时不同,“天起了凉风,耶和华上帝在园中行走。那人和他妻子听见上帝的声音,就藏在园里的树木中,躲避耶和华上帝的面”(8节)。
当上帝问他们做了什么事的时候,亚当和夏娃互相推卸责任。虽然他们不承认自己的罪,但上帝没有对他们置之不理。祂“为亚当和他妻子用皮子做衣服,给他们穿”(21节)。宰杀牲畜取其毛皮,暗指耶稣将要牺牲受死,遮盖我
灵命日粮:轻装上路
/
一位名叫詹姆士的男子,沿着美国西海岸进行一次长达约两千公里的单车冒险之旅。他从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出发,一路向南骑到加州的圣地牙哥。我的一位朋友在大苏尔海岸附近,距离詹姆士的出发点约1,500公里之处,遇见这位雄心万丈的单车手。当朋友知道詹姆士的露营装备刚刚遭窃,想要把自己的毯子及毛衣送给他,但詹姆士拒绝了。詹姆士说他越往南骑气温越高,需要开始舍弃一些物品。此外,越接近目的地,他的体力就会越差,必须减轻随身物品的重量。 詹姆士的作法十分明智,而这也反映了希伯来书的作者所表达的观点。在这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12章1节)。我们必须轻装上路才能继续前行。
身为基督徒,我们需要以“忍耐”去奔跑前头的路程(1节)。要确保我们能坚持走完全程,其中一个方法就是摆脱不饶恕,心胸狭窄的重担,以及其他缠累我们的罪。
如果没有耶稣的帮助,我们就无法轻装上路,也不能好好
灵命日粮:上帝知道
/
在参观画廊时,一对夫妇停下脚步欣赏一幅大型抽象画,他们注意到画作下方有打开的颜料罐和画笔。他们以为这是一幅正在进行的画作,任何人都可以随意添加几笔,于是他们涂上一些颜色之后就离开了。但其实画家是故意将这些用品摆在那里,与他的画作一起作为展示。在查看了监视器的录像后,画廊知道这是一场误会,没有对该夫妇提出控诉。 当住在约旦河东的以色列人在河边建造巨大的祭坛时,也造成了误会。其他的支派认为这是背叛上帝,因每个人都知道会幕是上帝唯一认可的敬拜场所(约书亚记22章16节)。
紧张局势持续加剧,直到约旦河东的支派表明,他们只是想建造一个上帝祭坛的复制品,要后代子孙看到这座坛就知道他们与其他的支派有共同的信仰(28-29节)。他们大声说﹕“大能者上帝耶和华!祂是知道的”(22节)。幸好其他支派愿意聆听解释,最后他们认为这是美事,并因此赞美上帝。
因为上帝“鉴察众人的心,知道一切心思意念”(历代志上
灵命日粮:成长的呼召
/
海鞘是一种奇特的海洋生物,通常附在岩石和贝壳上,看似随着水流摆动的软性塑胶管。它们从流过的海水汲取养分,过着被动的生活,与其活跃的幼虫期截然不同。 海鞘的幼虫状似蝌蚪,具有原始的脊椎连着大脑,帮助它寻找食物并避开伤害。在幼虫期,海鞘会不断探索海洋,但成年后则有所改变。当它找到岩石安顿下来后,就会停止探索和成长,更可怕的是它还把自己的脊椎连同大脑都吃掉了。
结果没有脊椎,没有大脑的成年海鞘,就像是人没有立场,没有思想,被动地随波逐流。使徒彼得提醒我们千万不可如此,因为对我们而言,生命成熟就是拥有上帝的性情(彼得后书1章4节)。上帝要你我都能成长:在知识上,追求更认识救主基督(3章18节);在属灵上,培养如美善,忍耐和节制等特质(1章5-7节);在实践上,寻找新的方式,用我们的恩赐去爱,款待和服事他人(彼得前书4章7-11节)。彼得说,这样的成长可以使我们不至于过着“闲懒不结果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