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同经幽谷
/
0 评论
英国废奴运动领袖威廉 · 威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的伯母哈拿 · 威伯福斯临终前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她曾听过关于基督徒离世的事:“一个奔赴荣耀美地的人是有福的,因他正与所深爱且未曾见过的耶稣同在。我的心为此雀跃不已。”接着,她说:“我的状况时好时坏,但耶稣却始终美善,祂一直恩待我。” 这番话使我想起在诗篇23篇,大卫写道:“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祢与我同在”(4节)。这节经文特别触动我心,因为正是在这死荫的幽谷里,大卫对上帝的叙述变得亲密且深刻。这首诗开始时,大卫只是宣称:“耶和华是我的牧者”(1节),后来就转用第二人称,对上帝倾心吐意:“因为祢与我同在。”(4节)
知道这位创造大地与世界的全能上帝(90篇2节),如此怜悯我们,会陪伴我们走过最艰难的景况,是多么让人得激励啊!无论我们是处于顺境或逆境,都能投靠这位牧者,救主和挚友,并且能够确信祂
灵命日粮:无论何处
/
剧烈的疼痛和头痛让我又无法参加主日聚会。不能和大家一起敬拜上帝,让我有点难过,但我还是会参加线上崇拜。刚开始我一直抱怨,导致我无法好好敬拜。收音,画质不佳都让我分心。直到我听到有人柔和地唱出我很熟悉的诗歌,我边流泪边唱道:“恳求心中王,成为我异象,万事无所慕,惟主是希望!愿祢居首位,日夜导思想,工作或睡觉,慈容作我光。”当我专注于上帝的同在时,我就能坐在客厅里敬拜上帝。 圣经虽肯定群体敬拜的重要性(希伯来书10章25节),但上帝的同在不只是局限在教堂的四面墙内。当耶稣在井旁与撒马利亚妇人交谈时,祂打破了人们对弥赛亚既定的印象(约翰福音4章9节)。耶稣并没有谴责这位井边的妇人,而是对她讲述真理并关心她(10节),祂确实完全了解她的景况(17-18节)。耶稣表明自己的身份,并宣告圣灵会促使上帝的子民从内心发出真实的敬拜,且不限于某个特定的地点(23-24节)。
当我们专注于上帝的特质,作为
灵命日粮:老化
/
我的喉咙开始发痒,直觉大事不妙。结果喉咙痒变成流行性感冒,而那只是支气管疾病的开始。从流感再演变成百日咳,没错,百日咳又变成了肺炎。 百日咳真不是开玩笑的,经过八周撕心裂肺的咳嗽之后,我不得不服老。虽然我不觉得自己老了,但到了这个年纪却不得不正视衰老的事实。我教会小组中的一个成员,把身体不断出状况的情形笑称为“老化现象”,但在身体真正出现老化现象时,可一点都不轻松好笑。
在哥林多后书第4章,保罗提到“老化现象”时,他有自己的看法。第4章记录了保罗和他的团队遭受的迫害。为完成使命,保罗付出沉重的代价,并承认自己“外体毁坏”。但即使他的身体因年龄,迫害和恶劣条件而逐渐老化,他仍紧紧抓住这个盼望:“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16节)。他坚信“这至暂至轻的苦楚”,根本无法与他所盼望的未来相提并论,也就是那“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17节)。
纵然当我今晚写作时,胸口仍隐隐作痛。但是我知道,每一个紧
灵命日粮:青春期的信仰
/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候,或许对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一生中最痛苦的阶段之一。记得我在青少年时期,就很想摆脱母亲而成为独立的个体。那时,我会公开否定她的价值观,违反她的规定,总觉得这些规则就是要让我痛苦难受。虽然后来我们对这些规定达成共识,但那段时间我们的关系仍然非常紧绷。母亲对我不愿遵从她那充满智慧的教导,必然伤心不已,因她深知那些教导能让我的身心灵免受不必要的痛苦。 上帝对祂的儿女──以色列民也有同样的心意。上帝颁布十诫(申命记5章7-21节)教导我们如何有智慧地生活。我们或许会将十诫视为规条,但上帝对摩西所说的话却清楚表达祂的美意:“使他们和他们的子孙永远得福”(29节)。摩西体会上帝的心意就劝勉众民:在那应许之地,全心遵守上帝的诫命,便能享受上帝时时与他们同在(33节)。
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信仰旅程中的“青春期”,不愿相信上帝的教导确实对我们有益。愿你我能越发明白上帝总有祂的美意,
灵命日粮:新的名字
/
有人说,人的一生会有三个名字:父母给我们的名字,别人给我们的名字(关乎声誉),以及我们给自己的名字(关乎品格)。别人给我们的名字很重要,因为“信誉比财富宝贵;名望比金银可羡”(箴言22章1节,现中修订版)。但尽管声誉很重要,品格却更为重要。 此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名字。耶稣告诉别迦摩教会的基督徒,纵然有些人做了损害自己名声的事,但耶稣为那些抵挡并胜过试探的人,在天上留了一个新的名字。祂说:“得胜的,我必……赐他一块白石,石上写着新名,除了那领受的以外,没有人能认识。”(启示录2章17节)
我们不确定耶稣为什么应许赐下一块白石。这是得胜的奖赏吗?是可以参加弥赛亚宴席的入场券?是类似陪审员用来投票决定无罪开释吗?我们无从得知。但无论是什么,上帝保证我们的新名字将除去我们的耻辱(参阅以赛亚书62章1-5节)。
或许,我们觉得自己名誉扫地,甚或觉得自己某方面的品格似乎糟透了。但是,最终没有一个
灵命日粮:你一切所需
/
坐在餐桌前,我凝视着周围喧闹却又幸福的画面。在我们的家族聚会中,家庭成员都齐聚一堂,大人,小孩一起享用佳肴。我也很享受这一切,但是一个念头却刺透我的心:妳是在场唯一没有小孩,没有自己家庭的女人。 相信许多像我这样的单身女性,也有类似的经历。我身处的亚洲文化极为重视婚姻与子嗣,若没有自己的家庭,就会让人觉得自己的人生并不完整。这感觉就像你缺乏了某种可以定义自己,或是让自己完整的事物。
因此上帝是我的“福分”这个真理,格外令我感到安慰(诗篇73篇26节)。当以色列各支派在分配地业时,被拣选在圣所服事上帝的利未支派,并未分得任何土地。然而,上帝却应许利未人,祂自己就是他们的福分和产业(申命记10章9节),他们可以在祂里面得到完全的满足,并且相信祂会供应他们一切所需。
对我们当中一些人而言,匮乏感可能与家庭无关。也许我们期盼得到一份更好的工作或更高的学术成就。但不论我们的景况如何,我们都能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