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喜乐学习

/
在印度的迈索尔市,有一所由两节翻新过的火车车厢拼接而成的学校。当地的教育工作者与西南铁路公司合作,买下这两节废弃的车厢并完成改装。这些车厢基本上就是大型的金属盒,直到工人们安装了楼梯,风扇,电灯和书桌才能使用。工人们还粉刷了墙面,并在车厢内外都画上缤纷彩绘。现在共有六十名学生在那里上课,全因做了这些奇妙的改变。 当我们听从使徒保罗的命令,“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罗马书12章2节),会发生更奇妙的转变。当我们让圣灵帮助我们脱离世界和属世的价值观,我们的想法和心态就会开始转变。我们会变得更加有爱心,更加有盼望,心里也会满有平安(8章6节)。 不仅如此,也会带来其他的改变。虽然改变的过程是不间断的,通常比火车旅程还有更多停靠站和起点,却能帮助我们明白上帝对我们生命的心意。这过程会带领我们“察验⋯⋯上帝的旨意”(12章2节)。明白祂的心意不代表知道具体的做法,但这会使我们与祂的属性和祂在世上的

灵命日粮:没有荣光

/
华盛顿 ‧ 欧文笔下富悬疑色彩的小说《睡谷的传说》,讲述乡村教师以迦博想娶年轻貌美的卡崔娜为妻。故事的关键是有一名无头骑士出没在殖民地的乡野间。有天夜晚,以迦博从卡崔娜的家离开后,就撞见了一个骑在马背上的鬼魂,惊慌之余没命地逃离了那个地方。但读者其实都知道,这名“马背上的鬼魂”是情敌的恶作剧,后来是这人娶了卡崔娜。 以迦博这个名字首见于圣经,背后也有段悲哀的故事。以色列人与非利士人对战时,将神圣的约柜抬到战场上,但这是错误的决定。结果以色列军队遭击溃,约柜被掳去,大祭司以利的儿子何弗尼,非尼哈都被杀,以利也难逃一死(撒母耳记上4章17-18节)。非尼哈正要临盆的妻子听到这恶讯,“就猛然疼痛,曲身生产”,并在临死前将孩子取名为以迦博(意即“没有荣光”),因为“荣耀离开以色列了”(19-22节)。 但感恩的是,上帝揭示更伟大的故事,那就是祂的荣光至终彰显在耶稣身上,正如耶稣对门徒说:“[天

灵命日粮:无限大能

/
我就坐在那儿,在购物商场的美食广场上,为着迫在眉梢的工作期限而全身紧绷,压力更使我的胃揪成一团。当我拿出汉堡咬了一口,看着行色匆匆的路人从我身边走过,发现他们也为着自己的苦差事而烦恼。人类是何等的有限啊!我不禁想到,我们的时间有限,体力和能力也都受限。 我决定写一张新的工作清单,安排出目前需完成的首要任务,但当我拿出笔来时,却萌生了另一个念头:我想到了那位无穷无限的上帝,祂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完成祂想要的一切。 以赛亚说,这位上帝能用手心测量海水,用升斗盛装大地的尘土(以赛亚书40章12节);祂为诸天星辰命名,引领它们的路径(26节);祂认得世上众君王,察看他们是否尽责(23节);在祂眼中众海岛就像微尘,列国就如大海中的水滴(15节)。祂问道:“你们将谁比我呢?”(25节)以赛亚回应:“永在的上帝耶和华,⋯⋯并不疲乏,也不困倦。”(28节) 压力与紧绷对我们并没有益处,但这一天,我却从中学

灵命日粮:好好休息

/
闪烁的时钟荧幕报时凌晨1点55分。我因深夜发信息跟朋友讨论一些事,心烦地难以入眠。我摊开纠结成一团的被窝,悄悄地轻步走向沙发,开始上网查询有没有什么助眠的良方,结果查到的却是一些造成失眠的原因:午睡,喝咖啡,太晚做运动等。这些我都没有做啊。我又继续滑着平板电脑,发现还有一条忠告是“睡前不要使用屏幕产品”。哎呀,我真不该在睡前使用通讯软体。如果想要让自己好好休息,真有一长串不该做的事。 在旧约时代,上帝颁布在安息日当遵守的规条,就是为了让人们能休息。而到了新约,耶稣有一个新的做法。祂不强调规范,而是要门徒与祂相连结。“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马太福音11章28节)。在先前的经节中,耶稣提到祂与天父之间持久合一的关系──这位天父就是耶稣向我们启示的那位至高者。耶稣从天父所领受不间断的帮助,我们也同样可以得到。 或许我们懂得明智地避开某些消遣,以免干扰睡眠;但在

灵命日粮:上帝深知我们的感受

/
夏兰因儿子无法戒瘾而感到非常伤心,不知所措。她说:“我很难过,上帝会不会因我在祷告中哭个不停而认为我信心不足?” 我回答她:“我不知道上帝如何看待这事,但我知道祂能接受及平复我们的情绪,因祂知道我们是有情绪和感受的。”我陪夏兰一起祷告,流泪,祈求她的儿子能得着拯救和释放。 圣经记载了许多人在困境中质疑上帝的例子。诗篇42篇的作者表达了他深切渴望能得着上帝的平安,并且经历祂大能的同在。他昼夜以泪洗面,对自己所承受的悲伤感到万分沮丧。当他回想上帝的信实,心中的纷乱逐渐平息并流溢出赞美。诗人鼓励自己的心后,他写道:“要仰望上帝,因为我还要赞美祂──我的救主,我的上帝”(11节,圣经当代译本修订版)。他心中的两股力量不断在拉扯,既明白上帝是真实可信的,却又无法否认在现实中难以压抑的情绪。 上帝按祂的形象创造我们,给我们各种情绪感受。我们为别人流泪,表达深切的关爱与同情,并非是缺乏信心的表现。我

灵命日粮:凡是⋯⋯

/
每周五晚上,我们全家收看的国内新闻台会以一则激励人心的报导作为结束。相较于其他的新闻报导,这样的温馨结尾总能让人耳目一新。最近有一则感人的报导,是讲述一位记者在感染新冠病毒痊愈后,毅然决定以捐出血浆来帮助其他患者对抗病毒。虽然抗体的疗效在当时尚未获得证实,但想到那么多人仍束手无策,即使扎针捐血浆会造成不适,这位记者认为若能让更多人受益,这一点付出是微不足道的。 看完那周五的报导后,我和家人倍受鼓舞,甚至可说是满怀希望。这正是保罗在腓立比书4章所描述“凡是⋯⋯”的力量:“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8节)。难道保罗当时想到的也是捐出血浆吗?当然不是。或者,他当时所顾念的是为需要帮助的人作出牺牲,也就是以基督的样式来爱人?毫无疑问答案是肯定的。 然而,如此激励人心的故事若没透过媒体报导,就无法带来深远的影响。我们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