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看见救恩

/
索尼娅在53岁时,没想到竟要放弃自己的生意,离开家乡,加入寻求庇护的行列前往新的地方。因为帮派分子谋杀她的侄子,并试图强迫她17岁的儿子加入他们的帮派,所以索尼娅意识到离开家乡是她唯一的选择。在等待他国收留的难民营中,索尼娅说:“我向上帝祈祷,我会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竭尽全力让我和儿子不会饿死。我宁愿看到他在这里受苦,而不是死于非命。” 对于索尼娅和她儿子,或对于其他遭受不公和毁灭的人,圣经说了些什么呢?当施洗约翰宣布耶稣的到来时,便是向索尼娅,向我们和全世界宣布了好消息。约翰宣称自己为主的来临预备道路(路加福音3章4节),他坚信当耶稣到来时,上帝会施行大有能力,全面的拯救。圣经称之为救恩。 救恩包含治愈我们罪恶的心灵,并且有一天也要治愈世上的各种弊病。上帝改造的工作是为每个人,每个群体所预备的,也是人人都可以得到的。约翰说:“凡有血气的,都要见上帝的救恩!”(6节) 无论我们面对何种

灵命日粮:又是祷告时刻

/
我把车子驶入屋前的停车位,向我的邻居迷雅和她的小女儿莎莎挥挥手。多年来,我和邻居迷雅时常一起倾诉彼此的难处,莎莎已经习惯我们这种本是偶遇最后变成一起祷告的相聚。迷雅和我说话时,莎莎就在旁边玩耍,她爬上前院中央的大树,将双腿悬在树枝上。过了一会儿,莎莎跳下来跑向我们,抓着我们的手,开心地说:“又是祷告的时候啦!”即使年幼如她,似乎也明白祷告对我们的友谊有多么重要。 使徒保罗鼓励信徒“要靠着主,倚赖祂的大能大力,作刚强的人”(以弗所书6章10节),过后他对持续祷告的重要性提供特别的见解。他描述了上帝子民在与主同行的信仰旅程中必备的盔甲,这位上帝藉着真理为我们提供保护,洞察力和信心(11-17节)。然而,保罗强调这种上帝所赐予的力量,是来自于上帝所给的恩赐,就是专心祷告,恳切祈求(18-20节)。 上帝听到我们的祈求,祂关心我们的挂虑,无论我们是大胆地向上帝陈述,或无声地啜泣,还是陷在深深的

灵命日粮:失败的钟声

/
杰克逊从小就梦想加入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为了达成愿望,多年来他刻苦锻炼身体并牺牲许多个人时间。最后杰克逊终于有机会参加突击队的基础训练,面临体力和耐力的严峻考验,包括学员称之为“地狱周”的严酷训练。 杰克逊的体能无法承受这种极致的训练,只好无可奈何地敲响了钟,告知指挥官和别的受训者,他选择退出训练计划。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就是失败。然而,尽管当时极度失望,杰克逊后来还是把这次的失败当作他以后工作的准备。 使徒彼得也经历了他自己的失败。他曾大胆地宣称,即使面对监狱或死亡,他仍会忠于耶稣(路加福音22章33节)。可是后来他却对人说自己不认识耶稣,以致后悔痛哭(60-62节)。但上帝的计划超越彼得的失败。早在彼得否认自己认识耶稣之前,耶稣已经告诉他:“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马太福音16章18节;另见路加福音22章31-32节) 你是否因为失败而挣扎,

灵命日粮:团圆

/
小男孩正拆开他那当军人的爸爸寄来的大盒子,心想爸爸不会回家为他庆祝生日了。他打开大盒子后,发现里面有一个包着礼物纸的盒子,拆开那盒子后又有一个小盒子,小盒子里面只放了一张纸,上面写着:“惊喜!”小男孩正感到困惑,一抬起头来,就看到爸爸走进了房间。男孩泪眼汪汪地跳进爸爸的臂弯,兴奋地大叫:“爸爸,我爱你!我好想你!” 这泪水与喜乐交织的团圆,让我想到启示录21章所描述的荣耀时刻,上帝的儿女要以全然更新的形象,在新天新地与我们慈爱的天父面对面。那时,“上帝要擦去[我们]一切的眼泪”。我们不会再经历疼痛和悲哀,因为我们将与天父同在。正如在启示录21章,那“大声音”所宣告的:“看哪!上帝的帐幕在人间。祂要与人同住。”(3-4节) 其实现在基督徒已经享受上帝温柔的爱和喜乐,如彼得前书1章8节所描述的:“你们虽然没有见过祂,却是爱祂;如今虽不得看见,却因信祂就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将来当

灵命日粮:绝望

/
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期间,著名摄影师多萝西 ‧ 兰格(Dorothea Lange)拍下一张触动人心的照片。这众所周知的作品《漂泊的母亲》,捕捉了一名憔悴疲惫的母亲因豌豆歉收而深感绝望的神情。当时兰格正为美国联邦农业安全管理局工作,她在加州的偏远山区发现了这一贫如洗的母亲带着仅存的三个孩子,挣扎求存。她希望藉着这照片引起当局注意,关心这些农工的需求。 耶利米哀歌也呈现出另一个绝望的情景,犹大百姓因耶路撒冷被毁而深感绝望。在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的军队摧毁耶路撒冷之前,犹大百姓早已因耶路撒冷城被围困而挨饿(列王纪下24章10-11节)。虽然他们所经历的苦难是多年不顺服上帝的后果,但耶利米却仍为众百姓向上帝呼求(耶利米哀歌2章11-12节)。 诗篇107篇也记述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的绝望时期(4-5节),接著作者强调他们在困境中的行动:“于是,他们在苦难中哀求耶和华”,这也是我们应有的回应。以色列人

灵命日粮:海鸥啁啾

/
在英格兰德文郡的伊斯托海滩,每年9月至隔年3月,每天都可以看到一只被取名为啁啾的海鸥,跟随着80岁老人约翰.萨默的脚步飞行。十二年前,萨默遇到有腿伤无法捕食的啁啾,盘旋在空中痛苦鸣叫。于是,萨默每天以狗粮喂食啁啾,直到它完全康复。啁啾虽然只在秋冬时期来这海滩停留,但它与萨默却能轻易地认出对方。啁啾不愿亲近人,可是每天只要萨默一抵达海滩,啁啾就会笔直地飞向他。他们之间显然存在一种特殊的情感。 萨默与啁啾的亲密连结,让我想起圣经中一个人与鸟之间奇妙的连结。当上帝要先知以利亚在干旱时期前往旷野,“藏在基立溪旁”时,上帝说以利亚可以喝溪里的水,而且上帝也会差派乌鸦为以利亚提供食物(列王纪上17章3-4节)。尽管形势与环境皆十分艰难,但以利亚对食物和水的需求仍得到了满足。一般而言,乌鸦不可能找到适合人吃的食物,它们天生就是吃腐烂的东西。但它们却为以利亚带来干净,有益的食物。 一个人帮助一只鸟儿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