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衷心感谢

/
在为儿子沙维尔预备第一次的工作面试时,丈夫艾伦为他准备了一些感谢卡,好让他在面试后送给未来的雇主。艾伦还扮演面试官的角色,以他当经理几十年的经验问了沙维尔一些问题。演练过后,儿子将几份履历放进文件夹中。艾伦仍不忘叮咛儿子记得要带感谢卡,儿子笑着说﹕“我会的,一张诚挚的感谢卡能使我在众求职者中显得与众不同。” 沙维尔果然被录取了。当这位经理打电话通知沙维尔获得录用时,特别向沙维尔道谢,因为这是他多年来第一次收到别人亲手写的感谢卡。 表达谢意会带来深远的影响。诗篇也记载了许多诗人发自内心的祈祷和感恩的敬拜。虽然诗篇共有150篇,但这两节经文贴切地反映出感恩的情怀﹕“我要一心称谢耶和华,我要传扬祢一切奇妙的作为!我要因祢欢喜快乐;至高者啊,我要歌颂祢的名!”(9篇1-2节) 我们永远无法对上帝所有奇妙的作为诉尽心中的感恩,但我们可以从在祷告中向上帝表达衷心的感谢开始,养成感恩敬拜的生活方式,

灵命日粮:满了一把

/
在古老的伊索寓言《男孩与榛子》的故事里,有个小男孩把手伸进坚果罐里,抓了满满一大把,结果手却卡住了,拔不出来。他不愿意放弃任何一颗坚果,急得放声大哭。最后,他听从别人的劝告,放掉一些坚果,结果手就轻易地从罐子拔出来。贪婪之心可说是人人皆有,一不小心就会深受其害。 在传道书中,这位满有智慧的传道者也以双手为例,让我们明白贪婪会带来什么结果。他比较了懒惰和贪婪的人两者之间的差异,说:“愚昧人闲抱着手,自取灭亡。然而,只抓一把,得享清静,胜过两手抓满却劳碌捕风”(4章5-6节,新普及译本)。懒惰的人闲散安逸以致一事无成,但那些一心追求财富的人也会发现,他们的劳碌“也是虚空,是极重的劳苦”(8节)。 传道者说,人生最理想的状况是不再贪婪地抓住一切,而是要从真正属于我们的事物中得到满足,这些真正属于我们的事物是我们永远都不会失去的。耶稣更清楚表明:“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

灵命日粮:长大成人

/
有一位牧师回忆他幼年学骑脚踏车时,父亲常常走在他身旁,扶着脚踏车。但一次他看见几个女孩子坐在门廊上,就逞强说:“爸爸,我会骑了,不需要扶我了!”结果他因为没有父亲的扶持而失去平衡,跌得鼻青脸肿。他以为自己长大了,不需要父亲的帮助,其实不然。 我们的天父期盼我们“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以弗所书4章13节),但灵命成长与生理成长截然不同。父母养大子女希望他们能独立,无需再依赖父母的照顾;但天父上帝养育我们,却要我们每天更加倚靠祂。 彼得后书一开始就说:“愿恩惠,平安因你们认识上帝和我们主耶稣,多多地加给你们!”到了结尾,彼得仍劝勉众人:“要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1章2节,3章18节)。显然,成熟的基督徒绝不会因有所长进而不需要耶稣。 这位牧师也提醒我们:“有些人忙着甩开耶稣的手,不要祂去碰我们生命的控制杆。”这就像我们在软弱失败时,仿佛不需要祂强壮的双手

灵命日粮:上帝的产业

/
想像在雄伟的宫殿里,一位伟大的君王坐在宝座上,身边围绕着许多服侍他的仆人和侍卫,个个都态度恭敬,尽力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在这位君王的脚边有一个箱子,他不时俯下身子,伸手翻动里面的物件。里面是什么呢?全都是他特别喜爱的珠宝,金子和宝石。这个箱子装了君王的宝物,是带给他极大快乐的特别珍藏。你能在脑海中看到这样的画面吗? 宝物的希伯来文是segulah,意思是“特别的产业或贵重的财产”。这个字曾出现在出埃及记19章5节,申命记7章6节和诗篇135篇4节,中文圣经直接翻译为“上帝的子民”,在旧约都是指以色列民。在新约,使徒彼得也提到相同的概念,他写道“⋯⋯上帝的子民;从前未曾蒙怜恤,现在却蒙了怜恤”(彼得前书2章10节),他指的就不再只是以色列民。换句话说,彼得在这里所说的“上帝的子民”,乃是泛指所有相信耶稣的人,不拘是犹太人或外邦人。 想像一下,全能的天上大君王将你视为祂特别的产业,祂救你

灵命日粮:谈论上帝

/
美国巴拿研究中心(Barna Group)于2018年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美国人并不喜欢谈论上帝。只有7%的美国人表示会常常谈论属灵方面的事,即使是固定参加教会聚会的基督徒也是如此。在这些人当中,只有13%的人表示每星期都会谈论一次与信仰有关的事。 愈来愈少人谈论与信仰相关的话题,这应该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因为谈论上帝或许会有风险。无论是由于两极化的政治气候,担心意见不合会破坏关系,或者因为讲到信仰可能需要你改变生活方式,都会让人感到谈论上帝是个高风险的话题。 但申命记记载,在上帝的子民所领受的命令中,谈论上帝是每日生活的一部分,是正常不过的话题。以色列民要背诵上帝的话语,并放在他们容易看到的地方,还要与儿女们谈论上帝所赐使人得生命的律例典章。“无论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11章19节)。 上帝要我们谈论信仰,现在就让我们把握机会,倚赖圣灵将闲聊转变为更有

灵命日粮:得谁赞许?

/
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年)年轻时,凭着一股要得人赞许的渴望而迈向成功。一位美国圣经学者写道:“当威尔第所撰写的首部歌剧在佛罗伦斯上演时,他站在舞台边一个角落里,紧盯着在观众席中伟大的作曲家罗西尼(Rossini)的表情。对威尔第来说,大厅里的其他人为他欢呼喝采或冷嘲热讽都不重要,他想要的只是这位音乐大师赞许的笑容。” 我们想要得到谁的赞许呢?是父母,老板或是挚爱?对保罗而言,只有一个答案。他写道:“但上帝既然验中了我们,把福音托付我们,我们就照样讲,不是要讨人喜欢,乃是要讨那察验我们心的上帝喜欢。”(帖撒罗尼迦前书2章4节) 寻求上帝的赞许是什么意思呢?这至少包括两件事。首先是不再渴望别人的掌声,另外就是让圣灵使我们更像那位爱我们,为我们舍己的耶稣基督。当我们愿意顺服上帝完美的旨意,让祂塑造我们,使用我们的时候,有一天我们也必将得到上帝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