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亲切问候

/
我们的朋友史提夫总是让每个到教会的人觉得自己受到欢迎,他常亲切地问候人,热情地与人握手,甚至是给人来个“圣洁的拥抱”。他所做的正是实践罗马书16章16节的教导:“你们要用圣洁的亲嘴彼此问安”(新译本)。 在史提夫得知自己罹患癌症,且必须接受治疗,暂时无法到教会的时候,他担心地问说:“那有谁会给每个人温暖的拥抱呢?” 当我们为史提夫祷告求上帝医治他的时候,他却担心在手术治疗期间无法来到教会,我们便少了一份温暖的问候。 或许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史提夫那样亲切地问候别人,但是他的确在关心别人这件事上,成了我们的榜样和提醒。彼得曾说:“你们要互相款待,不发怨言。”换言之,这些都要出于爱心(彼得前书4章9节;参阅腓立比书2章14节)。在第一世纪时,所谓的“款待”包括为客旅提供食宿,但即便如此,也得从真诚的问安开始。 我们以爱心和他人互动,不论是一个拥抱或仅是一个友善的微笑,都是为了要“叫上帝在凡事上因耶

灵命日粮:完美的父亲

/
我站在商店里拥挤的走道上,努力地想要找到一张最合适的父亲节卡片。虽然我和父亲多年来紧绷的关系早已缓解,但我还是从不觉得自己和他亲近。 站在我身旁的女士把手中的卡片重新塞回架上,喃喃地抱怨着:“为什么就没有设计一些适合的卡片,给那些和父亲的关系不好,但试着和解的人呢?” 我想要对她说一些话,但她早已气冲冲地离开,所以我只能为她祷告。感谢上帝,让我知道只有祂才是完美的父亲,我恳求祂坚固我和我父亲之间的关系。 我也渴望和天父有更紧密的连结。我想要像大卫一样,完全信靠上帝时刻的同在,能力和保护(诗篇27篇1-6节)。 当大卫呼求上帝帮助时,他知道上帝必会回应(7-9节)。虽然这世上有些父母会排斥,抛弃,或忽略他们的孩子,大卫却明白上帝无条件接纳我们(10节),他活在上帝的恩惠中(11-13节)。大卫和我们一样,有时也会痛苦挣扎,但圣灵帮助他凭信心忍耐,并全心倚靠上帝(14节)。 在世上,我们都会在

灵命日粮:面容

/
记得孙女莎菈还小的时候,她按自己的理解告诉我人死后的状况,她说:“人死后只有脸会到天堂去,身体并不会。所以我们原来的这张脸,会配上一个新的身体!” 当然,这只是个小孩对于永恒的理解。但莎菈也的确抓住了一个重要的真理。从某方面来说,我们的面容确实会反映出内心的光景。 母亲常说,我那愤怒的表情,有一天可能真的就在我脸上定格了!她实在是太有智慧了!我们脸上的表情,如紧蹙的双眉,愤怒的嘴型,怀疑的眼神,或多或少反应了内心的痛苦。相反地,关爱的眼神,温柔的表情,亲切的微笑,尽管带着皱纹,疤痕,或其他的缺陷,却都是内在生命转变的标记。 我们或许无法大幅改变与生具来的脸孔,但我们却可以选择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可以祷告,求上帝赐给我们谦卑,耐心,恩慈,宽容,感恩,饶恕,和平与仁爱(加拉太书5章22-26节)。 愿你我能靠着上帝的的恩典,按着祂的时间,内心与我们的主越来越相似,让苍老的面容反映出主的恩

灵命日粮:在真理中

/
几年前我参加了一场婚礼,新郎和新娘来自不同的国家。文化融合确实是件美事,但婚礼中却混杂了基督教传统及多神教的宗教仪式。 先知西番雅曾斥责犹大国的百姓,在独一真神的信仰中掺杂了其他的信仰(或称为宗教融合)。他们虽敬拜真神,但却也信奉当时民间的宗教玛勒堪(西番雅书1章5节)。西番雅发出警告,因为他们随从异教的文化(8节),上帝要将他们赶离家乡。 然而,上帝从未停止爱祂的子民。祂的审判只是为了要他们回头转向祂。因此,西番雅鼓励百姓“寻求公义谦卑”(2章3节)。过后,上帝也以温柔的话语应允他们未来的回归:“那时,我必招聚你们,带你们回到故土。”(3章20节,当代译本修订版) 我们会谴责将宗教融合的情况,正如我参加的那场婚礼一样。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很容易将自己的文化掺杂于上帝的真理中。我们需要圣灵的引导来检测我们的信仰,让我们的信仰合乎上帝的真理,并以勇气和爱心站在真理的立场上。我们的天父会温暖

灵命日粮:肩并肩

/
在古代,破裂毁坏的城墙意谓着城中的居民遭受战败,是一种羞辱,更是危机四伏。这就是以色列百姓重建耶路撒冷城墙的原因。他们怎么做呢?我们从尼希米记3章看到,他们携手并肩地工作。 乍看之下,我们可能会觉得第3章很无趣,都是描述谁做了些什么。但细看之后则会发现,其实这突显他们如何通力合作:祭司与官长一起同工;做香的和银匠一同修造;有些住在耶路撒冷附近的人也来帮忙;有些人修造自己房屋对面的城墙;沙龙的女儿们也和男人一同修造城墙(3章12节);提哥亚人修造两段城墙(5,27节)。 这章经文让我们看到两件事。第一,他们全都为同样的目标而共同努力。第二,他们受到赞扬是因为他们参与了事工,而不是因为他们做了多少。 如今我们看到许多家庭破裂,社会败坏,然而耶稣能藉着改变人的生命,来建立上帝的国度。我们也可以藉着言行,让人明白在耶稣里能得着盼望和新生命,以此重建我们的社区。我们每个人都有应负的责任,就让你我肩并

灵命日粮:瞎子的恳求

/
几年前去旅行时,同行的友人发现我要把书本拿得老远才看得见。于是,他做了一件简单但对我影响甚大的事。他把自己的眼镜摘下来递给我,对我说:“试试看吧!”戴上他的眼镜后,我意外地发现原本模糊的视力瞬间变得十分清晰。后来,我去找眼科医师并配了一副眼镜,以矫正视力。 在今天阅读的路加福音18章中,描述了一个瞎眼的人,生活在黑暗中,并被迫以乞讨为生。这个瞎眼的乞丐已经听闻有关耶稣这位大受欢迎的老师,以及祂施行神迹的消息。所以当这个瞎子知道耶稣行经他所在之处时,心中燃起了希望,便大声呼喊:“大卫的子孙耶稣啊,可怜我吧!”(38节)虽然他双目失明,但他心灵的眼睛却能看出耶稣真实的身分,并且相信耶稣能满足他的需要。这样的信心驱使他“越发喊叫说:‘大卫的子孙耶稣啊,可怜我吧!’”(39节)结果呢?他立刻看见了,不再以乞讨为生,转而跟随耶稣,一路赞美上帝(43节)。 当你身处黑暗的景况中,你会向何人求助?你会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