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了解真相

/
美国作家朱莉娅·加利夫(Julia Galef)认真思考,为什么人们往往相信自己是对的,即使事实并非如此。她认为这与“士兵心态”有关,即我们会专注于捍卫自己已经相信的事物,抵御我们认为的威胁。朱莉娅认为,更有益的心态是“侦察兵的心态”,侦察兵着重的不是消除威胁,而是探知完整的真相。他们会尽可能诚实,准确地了解真相,即使真相是丑恶的,会造成不便或令人不快。拥有这种观点的人能心存谦卑,持续提升判断力。 朱莉娅的见解让人想到了雅各,他也曾鼓励信徒采取相似的心态,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雅各书1章19节)。雅各敦促信徒,不要因对别人一时的感受而冲动行事,而是要记住,人的愤怒并不能实现上帝的公义(20节)。只有谦卑地顺从上帝的恩典,才有可能增长智慧(21节;见提多书2章11-14节)。 我们若牢记生命中的每时每刻都要仰赖上帝的恩典,而不是倚靠自己时,就可以放下执念,不再需要坚持自己

灵命日粮:上帝会干预

/
依琳是个工作勤奋的员工,总是善尽职责。但她却被指控行为不诚实,被停职接受调查。她很想辞职表示抗议,但有人建议她静候调查结果,说:“辞职就表示你做贼心虚。”于是依琳留下来,祈求上帝为她伸张正义。果然,几个月后,她被证明是清白的。 当保罗不愿意带称为马可的约翰一同去宣教时,马可或许也有依琳那样的感受。这个年轻人确实曾离开团队(使徒行传15章37-38节),但或许他已后悔,并希望这次能一起去宣教。他一定觉得保罗对他的评价不公平,只有巴拿巴相信他。 多年后,保罗改变了对马可的观感,并且嘱咐提摩太:“你来的时候,要把马可带来,因为他在传道的事上于我有益处”(提摩太后书4章11节)。被称为马可的约翰恢复了名誉,一定深感欣慰。 当我们受到不公正地评判时,愿我们记得耶稣了解我们的感受。祂本是无罪却被判为有罪;祂是上帝的儿子,却受到比罪犯更残酷的对待。但祂仍继续遵行天父的旨意,知道祂将被证明无罪,被显为

灵命日粮:驴子说话

/
若是你能听懂家中爱犬在说些什么,会怎么样呢?新的科技利用“犬吠”识别技术,来确定狗儿吠叫所传达的情绪。这款高科技项圈,从超过一万种吠叫声的资料库中,分析及辨识狗儿的感受。虽然这种项圈无法将吠叫声转换成人类的语言,但却能大大促进了主人对爱犬的理解。 上帝也曾用一只动物引起巴兰的注意。巴兰把鞍子套在驴背上,准备骑驴前往摩押,这是回应上帝的话说:“⋯⋯去,你只要遵行我对你所说的话”(民数记22章20节)。在途中,那头驴看到上帝的使者“站在路上,手里有拔出来的刀”,就离开大路,但巴兰却看不见危险(23节)。连续三次都是如此,巴兰用杖打驴子,要它继续向前走,于是上帝就让驴子开口说话。同时,上帝也使巴兰眼睛明亮,让他看见拿刀拦路的使者。巴兰惊恐地“低头俯伏在地”(31节),坦承自己内心其实想要获取尊荣,想违背上帝的吩咐去咒诅上帝的子民(15-18,37-38节)。巴兰承认说:“我有罪了,我不知道祢

灵命日粮:不受迷惑

/
在1817年4月,有人发现一个迷路的年轻女子身穿奇装异服,说着晦涩难懂的语言,在英国英格兰西南部的格洛斯特郡四处游荡。那时,有关当局认为她是个乞丐,便将她关进监狱。但是,她却说服了逮捕她的人,使他们相信她是来自印度洋海域爪哇岛的卡拉布公主。整个社区的人都因她的皇族身份而对她特别礼遇,长达十周之久。直到一个寄宿处的管家揭露她的真实身份,众人才知道她其实是个名叫玛丽·维卡斯的女仆。 我们或许会纳闷,这名女子怎么有办法矇骗整个社区的人将近三个月?但约翰二书告诫我们,欺骗并非新事,因书中提及“有许多欺骗人的已经在世上出现”(1章7节,新译本)。有人否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7节);有人偏离基督的教导(9节),宣称现在圣经已不合时宜。这两种迷惑人的骗子,都会导致我们不能“得到[我们]全部的赏赐”(8节,新普及译本),甚至骗我们帮他们作恶(11节)。 没有人喜欢被欺骗。格洛斯特郡的人不算损失

灵命日粮:比生命更好

/
在经历了一次未预料到的旧疾复发后,我跟着丈夫及其他人参加一个在山区举办的退修会。我费力地走上通往山顶小教堂的木板阶梯,独自在黑暗中停下脚步,坐在一个碎裂的台阶上休息。当小教堂的音乐响起时,我低声呼求:“主啊,帮助我。”我继续缓步向前,直到踏进那间小教堂。我喘着气,忍受着疼痛,感谢上帝听见我们在旷野的求助声! 圣经中记载的一些敬拜上帝的亲密时刻,就是发生在旷野。大卫王曾经藏匿在犹大的旷野,可能是为了逃避他儿子押沙龙的追杀。那时,他向上帝吟唱道:“上帝啊,祢是我的上帝!我要切切地寻求祢;……我渴想祢,我的心切慕祢”(诗篇63篇1节)。大卫经历过上帝的大能与荣美,将上帝的爱视为“比生命更好”(3节),这也正是他定意要一生敬拜上帝的原因,甚至置身旷野仍是如此(2-6节)。他说:“因为祢曾帮助我,我就在祢翅膀的荫下欢呼。我心紧紧地跟随祢;祢的右手扶持我。”(7-8节) 如同大卫一样,不管我们的景

灵命日粮:聋人的心

/
蕾莎为了增进手语技巧,融入了聋人的群体当中,她很快就发现了他们面临的各种问题。他们经常很尴尬地被听力正常的人忽视;人们要求他们能正确无误地读唇语;在工作的升迁上经常被遗忘。除此之外,大多数的公共活动也没有手语翻译。 蕾莎的手语技巧持续进步,以至她能够很自然地和聋人相处沟通。在某个派对上,一个聋人发现蕾莎的听力正常,感到很惊讶。蕾莎还来不及回应,另一个朋友便抢先用手语说:“她有一颗聋人的心。”关键是蕾莎愿意生活在聋人的世界。 蕾莎并不是纡尊降贵与聋人相处。因为除了听力,她与聋人并无不同。但是,耶稣确实是舍弃尊贵的地位来到我们当中,生活在我们的世界。正如圣经说,耶稣“暂时成了比天使卑微”的(希伯来书2章9节,新译本),祂“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14节),藉此祂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15节)。不仅如此,祂“凡事该与祂的弟兄相同,为要在上帝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