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重新开始

/
琳达惊讶地问:“你们都不认识我,怎么对我那么好?” 琳达曾误入歧途,结果在异乡入监服刑。她在监狱里待了六年,出狱时,却不知何去何从,她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毫无指望。当她的家人正在为她筹措回家的旅费时,有一对好心的夫妇为她提供食宿与帮助。琳达因他们的爱心而深受感动,以至愿意聆听他们分享上帝的福音。他们告诉琳达,上帝不仅爱她,更愿意给她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琳达的经历,让我想起圣经里的拿俄米。她是一位寡妇,她的丈夫和两个儿子都客死他乡,她认为自己一生已毫无指望(路得记1章)。然而,上帝并未忘记拿俄米,藉着媳妇对她的爱,以及义人波阿斯的怜悯,拿俄米看见上帝的慈爱,并且有机会可以重新开始(4章13-17节)。 这一位上帝如今也眷顾着我们。他人的爱心可以提醒我们上帝的同在,即使是萍水相逢的人,我们也可以从他们的扶持和帮助中,看见上帝的恩典。但最重要的是,上帝乐意给我们重新开始的机会。我们只需要像琳达和

灵命日粮:上帝的时间

/
有时候,上帝会延迟回应我们的祷告,对我们而言,这是一件很难理解的事。 祭司撒迦利亚的经历正是如此。那一天,他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中,天使加百列在香坛边向他显现。加百列对他说:“撒迦利亚,不要害怕,因为你的祈祷已经被听见了。你的妻子伊利沙伯要给你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约翰。”(路加福音1章13节) 但是,撒迦利亚祈求上帝赐给他孩子或许是多年前的事了,他对加百列的话也感到难以置信,因为伊利沙伯早已过了生育的年龄。尽管如此,上帝还是应允了他的祈求。 上帝绝不会忘记。祂能够记得我们的祷告好几年,甚至好几代,远超过我们的年日。祂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的祷告,即便过了许久,祂仍会作出回应。有时,我们的祷告未蒙应允,有时,祂要我们等候。但祂的回应,永远都是出于爱。上帝的道路虽超过我们所能测度,但我们可以完全信靠祂。 撒迦利亚完全能体会这一点。他求上帝赐给他一个儿子,但上帝给他超过他所求的,因他的儿子约翰将成为

灵命日粮:喜乐与公义

/
在一个亚洲区的研讨会中,我在短短几小时内,听到了两段让人瞠目的谈话。首先,有位牧师谈到,他被误指为杀人凶手,枉坐11年的冤狱后才得以平反。另外,有一家人提到,他们为躲避家乡的宗教迫害而付出巨款,但答应救他们的人收了钱却背叛了他们。现在,他们已在难民营待了好几年,不确定未来是否还能拥有自己的家。 这两起事件都是公义不彰而使人受害,也是这个世界已经败坏的一个明证。然而,不公不义绝非永恒的状态。 诗篇67篇呼吁上帝的子民,要让败坏的世界认识这位上帝,好让世界充满喜乐。这样的喜乐不仅是回应上帝的爱,更因祂的公义彰显。为此,诗人说:“愿万国都快乐欢呼。因为祢必按公正审判万民,引导世上的万国。”(4节) 虽然,圣经的执笔者明白“公正”(公平且公义)是上帝的慈爱中重要的本质,但他们也知道,公正必须等到将来才能完全实现。在那之前,我们在这不公不义的世上,应该向众人传扬上帝的圣洁和公义。当祂再来的时候,我们

灵命日粮:著名的微笑

/
我和妻子参观了巴黎的罗浮宫之后,我拨电话给11岁的孙女爱蒂。当我告诉她我们看了达文西最有名的画作《蒙娜丽莎》时,她问我:“她在微笑吗?” 这不正是一直以来世人对这幅画最大的疑问吗?达文西于600多年前画下这幅油画,至今我们还是不知道,画中的女主角到底是不是在微笑?虽然我们欣赏这幅画朦胧的美,但始终无法确定她脸上的表情。 这幅画吸引人之处或许就是“微笑”。但是,微笑很重要吗?圣经是否也提到微笑呢?事实上,“微笑”在中文圣经里不曾出现,圣经也没有教导我们要微笑。但圣经却教导我们一种可以带来微笑的态度,那就是喜乐。这个词在圣经中出现了127次,如大卫说:“凡投靠祢的,愿他们喜乐,时常欢呼,因为祢护庇他们”(诗篇5篇11节);“祢已将我的哀哭变为跳舞,将我的麻衣脱去,给我披上喜乐”(30篇11节);“我的心必因耶和华夸耀;谦卑人听见就要喜乐”(34篇2节);“求祢叫我遵行你的命令,因为这是我所喜乐

灵命日粮:有影响力

/
第一次见到这小婴孩时,我哭了。他睡在婴儿床,看起来就像正常的新生儿,但我们知道他不会醒来,除非他到了耶稣的怀里。 他坚持了好几个月。后来,他的母亲寄来一封令人心痛的电子邮件,告诉我们他过世了。她写道:“这让我心痛如绞。⋯⋯但上帝透过这小小的生命,将祂的爱刻在我们心里,他的生命多有影响力啊!” 有影响力?她怎么会这么说? 这个宝贝的孩子让他的家人和我们都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我们在任何事上都必须倚靠上帝,在苦难时更是如此。我们在痛苦中会看见上帝,这是个让人觉得难受但又能得安慰的事实,上帝也曾经历失去爱子的伤痛。 我们在最深的哀伤中,可以看看大卫的诗歌。他倾诉内心的悲痛,问道:“我心里筹算,终日愁苦要到几时呢?”(诗篇13篇2节)他还说:“使我眼目光明,免得我沉睡至死”(3节)。大卫虽然向上帝提出这些疑问,但他仍说:“但我倚靠祢的慈爱,我的心因祢的救恩快乐。”(5节) 唯有上帝能将我们最沉痛的苦

灵命日粮:成为无名氏

/
我很喜爱一篇标题为《成为无名氏》的文章,这是简.约伦(Jane Yolen)多年前登载在《作家》杂志上的文章。她说,最好的作家,在内心深处会渴望成为一个无名氏,因为故事本身才是重点,而不是作家。 基督徒也是一样,我们所传讲的福音才是重点,而不是我们自己。我们传讲的是救主耶稣,祂为我们流血舍命。让我们和其他的信徒一起为耶稣而活,积极与他人分享基督的爱。 罗马书12章3-21节告诉我们,基督徒彼此之间应以爱与谦卑的态度彼此相待。保罗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上帝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爱弟兄,要彼此亲热;恭敬人,要彼此推让。”(3,10节) 我们若总以过去的成就为傲,便容易忽略他人的恩赐。傲慢会危害我们的未来。 施洗约翰谨记自己的使命就是为耶稣铺路,所以他说:“祂必兴旺,我必衰微。”(约翰福音3章30节) 这句话,也能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座右铭。 —麦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