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来跟从我

/
健身具乐部会提供许多不同的健身计划,以满足人们想要瘦身和保持身体健康的需求。有一间健身中心,他们的会员都必须是想要减重至少二十公斤,追求健康生活的人。该中心一位会员表示,她不再参加先前的具乐部因为她觉得被排斥,那些苗条健康的人喜欢盯着她看,而且对她走样的身材指指点点。她现在每周来健身中心五次,在这个态度积极又亲切的环境中,努力追求健康减重的目标。 两千多年前,耶稣呼召那些被排斥的人来跟从祂,利未就是其中之一。耶稣看见他坐在税关那里,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马可福音2章14节)利未被耶稣的话打动,于是他跟随了耶稣。税吏在收税时通常都是贪婪和狡诈的,当时犹太人的律法也将他们列为不洁净的人。因此一些宗教领袖看见耶稣在利未家中和其他税吏共进晚餐时,便问说:「祂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喝吗?」(16节)耶稣听见就回答说:「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17节) 耶稣来是为了拯救罪人,拯救我们每一个

灵命日粮:大吃一惊

/
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在密西根州大湍市一间屋子里,男主人已经就寝,女主人却在沙发上睡着了。他们忘了锁门,让一名小偷潜入了屋内。小偷蹑手蹑脚地进入卧室,抱起了电视机,谁知竟惊动了熟睡中的男主人。男主人睡眼惺忪地看见一个身影站在那儿,轻声说道:「亲爱的,快睡吧!」小偷吓得立即放下电视机,随手从梳妆台抓了一叠纸钞就夺门而出。 小偷仔细翻看纸钞时却大吃一惊!因为那些「纸钞」其实是一叠福音单张,一面是印有二十元美金的图样,另一面则是解释上帝给予人们的爱和赦免。小偷原本期待得到现钞,没想到却得到上帝爱他的信息。 当扫罗知道在往大马士革的路上是耶稣向他显现时,我很好奇那时他心里会怎么想。因为他那时正不断迫害,甚至杀害耶稣的跟随者(使徒行传9章1-9节)。这位后来被称为保罗的扫罗,对于上帝给他的恩典必定大吃一惊,因此他称之为「恩赐」,他说:「我作了这福音的执事,是照上帝的恩赐,这恩赐是照祂运行的大能赐给我的

灵命日粮:要倚靠祂

/
没人会误以为古巴比伦士兵是和蔼可亲的绅士,因为他们冷酷无情,好勇斗狠,残忍凶暴地吞噬其他国家。他们兵精马壮,狂傲自负。他们崇拜自己强大的战斗力量,圣经说他们「以自己的势力为神」(哈巴谷书1章11节) 。 当以色列人准备对抗米甸人时,上帝不要他们依靠自己的战斗力量。所以上帝对以色列的指挥官基甸说:「跟随你的人过多,我不能将米甸人交在他们手中,免得以色列人向我夸大,说:『是我们自己的手救了我们』」(士师记7章2节)。因此,基甸让所有心存恐惧的人离开,结果有二万二千人迅速离开,只留下一万名战士。之后,上帝仍继续删减士兵的数量,直到最后仅剩余三百人(3-7节)。 参战的人数越少就越显出以色列是以寡击众,以少胜多。尽管他们的敌人散布在附近山谷「如同蝗虫那样多」(12节),上帝仍使基甸的军队大获全胜。 有时候,上帝会让我们拥有的资源缩减,是为要让我们坚心倚靠祂的力量继续前行。我们的需要恰恰显出祂的能力

灵命日粮:惊喜!

/
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1571-1610年)最为人所知的,是他火爆的性格和异于传统的艺术技巧。他以平凡的劳动大众作为圣徒画像的模特儿,让观赏画作的人觉得自己就是画中之人。在《以马忤斯的晚餐》这幅画中,描绘了门徒认出耶稣就是那位复活主的情景(路加福音24章31节)。客店老板站立在一旁,耶稣和两位门徒坐在桌边,其中一位门徒在惊慌之余,正要站起来,另一位则惊愕地张开双手。 根据路加福音记载,这两位门徒立刻回到耶路撒冷,在那里找到十一位使徒和其他聚在一起的人,于是便对他们说:「主果然复活,已经现给西门看了。」他们把路上所遇见,以及主擘饼的时候怎么被他们认出来的事,都述说了一遍(33-35节)。 属灵导师章伯斯说:「耶稣很少在我们预期的时间或地点出现;祂往往以看似最不合逻辑的方式,出现在最意想不到之处。上帝的工人唯有时刻预备好自己,迎接祂出其不意的造访,才能忠心地服事祂。」 今日无论我们走在哪一条道路

灵命日粮:崭新的一页

/
关于复活节的记载,有个小细节一直让我感到很好奇。那就是耶稣为什么要将钉十字架的伤痕留下来?祂理应可以任意选择复活后的身体和样貌,那祂为何要选择一个有伤痕的身体,让人看见,让人摸着呢? 在我看来,复活节的事迹,若缺乏耶稣手上,脚上和肋旁的这些伤痕,就不够完整了(约翰福音20章27节)。人们总是梦想能拥有完美的外貌,洁白的牙齿,光滑的肌肤和标准的身材。换言之,我们渴望违反常理,拥有完美的身躯。但对耶稣来说,局限在人类的血肉之躯才是违反常理。耶稣身上的伤痕就是祂在地上受拘束,受痛苦的永恒记号。 从属天的角度来看,耶稣的伤痕代表着宇宙间曾发生了空前的残酷事件,但已成追忆。因着基督耶稣复活,我们也可以期盼过去所流的眼泪,所经历的挣扎,情感的痛苦,失去至亲的心碎等等,都像耶稣的伤痕一样成为回忆。伤痕虽然不可能完全消褪,但却不再让我们感到伤痛。直到那一天,我们将拥有新的身体和新天新地(启示录21章4节)

灵命日粮:永不孤单

/
俄国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曾说:「要判断一个社会文明的程度,就去看它的监狱。」基于这个观点,我读了一篇网路文章,介绍世界最残酷的八所监狱。其中有一所监狱,将每个犯人单独关在与外界隔绝的禁闭室中。 我们都希望能与他人有互动,生活在群体之中,而非与世隔绝。正因如此,将人单独拘禁于禁闭室中,就成为一种残酷的惩罚。 当基督在十架上与天父隔离,切断那永恒合一的关系时,所承受的也是这样的苦楚。祂痛苦的呼喊被记载在马太福音27章46节:「约在申初,耶稣大声喊着说:『以利!以利!拉马撒巴各大尼?』就是说:『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基督在承担我们的罪恶而受苦,受死的那一刻,祂忍受了孤单,隔绝与遗弃,祂与天父之间的连结也全然断绝。然而,祂承受了被隔绝的痛苦,却让我们得着天父的应许:「我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希伯来书13章5节) 基督为我们忍受十字架的痛苦与隔绝,使我们永不被上帝撇下,也永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