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搜寻与救援
/
0 评论
有几位朋友在英吉利海峡划船,同时又期盼着不会碰到天气预报所说的暴风雨。但风势逐渐增强,海浪越发汹涌,严重威胁船只的安全,他们只好透过无线电向皇家国家救生艇协会求救。在焦急不安地等待一段时间之后,他们看到远方的救难人员,知道很快就能脱离险境,才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后来我朋友回想这事,满心感恩地说:“无论人们是否无视海洋规则,皇家国家救生艇协会都会前来救援。” 当他讲述这件事的时候,让我联想到耶稣如何完成上帝托付的搜救使命。祂来到世上成为人,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当我们因犯罪和悖逆而与上帝隔绝时,耶稣藉着祂的死和复活实现了拯救全人类的计划。保罗在写给加拉太教会的信中,强调这个真理:“主耶稣基督……为我们的罪舍己,要救我们脱离这罪恶的世代”(加拉太书1章3-4节)。保罗提醒加拉太信徒,因着耶稣的死,使他们蒙受恩典而得到新生命,所以他们应当天天荣耀上帝。
我们的救主耶稣,为了拯救我们这些迷失的人而甘

灵命日粮:行事鲁莽
/
林迪斯法恩(Lindisfarne)也称圣岛,是英格兰的一个潮汐岛,藉由一条狭窄的道路与本岛相连。每天有两个时段,海水会淹没道路。路旁的告示牌提醒游客,在涨潮时行经此路非常危险。但仍不时有游客无视警告,结果就是车子被海水淹没,不得不坐在车顶,或是游到高处的安全小屋,等待救援。其实潮汐就像日出一样,既可预测也可确定时间。警告标志随处可见,游客不可能没看到。然而,正如一位作家所说:“林迪斯法恩是行事鲁莽的人试图胜过涨潮的地方。” 箴言告诉我们,行事鲁莽便是愚昧(14章16节)。一个鲁莽冲动的人很少会接受智慧或明智的建议,也不会细心或殷勤地照顾别人(7-8节);相反地,智慧会让我们放慢步伐去倾听和思考,不会因一时冲动或不成熟的想法而行差踏错(16节)。智慧教导我们凡事三思而后行,鲁莽的人横冲直撞,不顾人际关系或后果,甚至不顾事实真相,而“精明的人却步步谨慎”(15节,新译本)。
虽然,有时我

灵命日粮:何等良友
/
母亲和桑杰太太是要好的邻居,也是友好的竞争对手。我们两家的后院刚好相对,每周一她俩都会比赛,看谁先把洗好的衣服晾在户外的晾衣绳上。有时母亲会说:“她又赢了!”但下周一可能就是母亲获胜!两人都很享受每周一次的友谊赛。在共享后院小巷的十多年里,她们也分享了彼此的生活智慧,经历和期望。 圣经也描述了这种友谊的美好。所罗门王观察到:“朋友乃时常亲爱”(箴言17章17节),并指出:“朋友诚实的劝教也是如此甘美。”(27章9节)
我们最好的朋友当然是耶稣。耶稣劝勉门徒要成为彼此相爱的朋友,并教导他们说:“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约翰福音15章13节)。说了这话的隔天,耶稣就在十架上为人舍命。祂也告诉门徒:“我乃称你们为朋友,因我从我父所听见的,已经都告诉你们了”(15节)。接着祂说:“我这样吩咐你们,是要叫你们彼此相爱。”(17节)
正如哲学家沃特斯托夫(Nicholas Wolt

灵命日粮:令人兴奋!
/
苏菲亚·罗伯斯(Sophia Roberts)在11岁左右,第一次亲眼目睹心脏手术的过程。她小小年纪就可以在一旁观看这样的手术,乃因她父亲哈洛·罗伯斯(Dr. Harold Roberts Jr.)是一位心脏外科医生。到了2022年,30岁的苏菲亚已是一位外科住院医生,并与父亲合作成功进行了一场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哈洛说:“孩子小的时候,我教她骑脚踏车,⋯⋯现在教她做心脏手术,还有什么比这更好,更令人兴奋的事呢?” 虽然我们很少人有机会教导孩子外科手术的技巧,但所罗门指出,教导下一代尊荣上帝和遵行祂的教导,却至关重要。这位睿智的君王将自己信靠上帝的心得,传承给他的孩子:“我儿,⋯⋯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箴言3章1,5节),“要敬畏耶和华”(7节),“尊荣耶和华”(9节),“不可轻看耶和华的管教”(11节)。所罗门知道,上帝会管教与引导祂的儿女,是因为祂“喜爱”他们(12节)。
让我们教

灵命日粮:在主里联结
/
美国阿拉斯加州惠蒂尔镇只有三百位居民,他们几乎都住在同一栋公寓大楼,因此惠蒂尔镇被称作“同一屋檐下的小镇”。艾敏曾经是惠蒂尔镇的居民,她说:“我不需要走出大楼,杂货店,公证处,学校和邮局就在一楼,只要搭乘电梯就到了!” 艾敏说:“由于那里的生活非常舒适,所以我时常想独来独往,觉得自己不需要任何人。但那里的居民非常热情,他们会互相照顾。后来我了解他们需要我,而我也需要他们。”
就像艾敏一样,我们有时会想要独来独往,避开群体,这样看似压力较小!但圣经教导,基督徒在独处或与其他信徒来往团契,两者应保持适当的平衡。使徒保罗将基督的众信徒比作人的身体,正如身体的每个部分都有独特的功能一样,每个基督徒都有独特的角色(罗马书12章4节)。身体的一个部分无法单独存在,同样地,一个基督徒也无法单独过信仰生活(5节)。在群体中,我们才能发挥个人的恩赐(6-8节;彼得前书4章10节),生命成长更像耶稣(罗马

灵命日粮:不再作外人
/
“你不属于这里!”这句话让一个八岁女孩伤透了心,而且这伤痛一直伴随着她成长。女孩与家人从一个战乱国家的难民营,移民到一个新的国家。她移民卡上的戳印标注着外国人,使她感觉到自己不属于这个国家。 这个女孩成年后,尽管她相信了耶稣,却仍然感到被孤立,总觉得自己是个不受欢迎的外人。然而在阅读圣经时,她发现了以弗所书2章的应许。在12节,她看到那长久以来令她不安的字眼──外人:“你们是在基督以外,与以色列国无分,在带有应许的约上是外人,在世上没有盼望,没有上帝”(新译本)。她继续读下去,便看到了上帝的应许,明白她的身分因基督的牺牲已有所改变:“你们不再是外人和客旅,而是与圣徒一同作国民”(19节,同上)。当她意识到自己是天国的子民,真是欣喜若狂。她不再是个外人,因上帝已经接纳了她,成为上帝家中的一员。
你我因为罪的缘故,成为与上帝无关的外人,但我们无需一直处于这种状态。耶稣把和平的福音带给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