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上帝温柔的爱
/
0 评论
在2017年,一段视频引起了国际关注,因它捕捉到了父亲对孩子的爱。视频显示一名两个月大的婴儿因接受常规疫苗接种而哭闹,他的父亲如何亲切地安抚他。当护士完成疫苗注射后,那位父亲温柔地抱起儿子,让他贴近自己的脸颊,仅短短几秒,他儿子就停止了哭泣。的确,实在没有什么比慈爱父母的关爱,更让人安心了。 在圣经中,有多处经文将上帝描述为一位慈爱的父亲,而这些描述使人想起上帝对祂儿女们深切的爱。在王国分裂时期,旧约先知何西阿领受了一个信息传给生活在北国的以色列人。何西阿呼吁以色列人恢复与上帝的关系。他将上帝描绘成一位温柔的父亲,提醒以色列人上帝是何等地爱他们,正如上帝说:“以色列年幼的时候,我爱他”(何西阿书11章1节);“我待他们就像人抱起婴儿到胸前。”(4节,吕振中译本)
同样地,上帝慈爱的应许对我们也是真实的。无论我们是因为曾经拒绝上帝的爱,或是因生活中的痛苦和患难而寻求祂温柔的爱护,祂都会称
灵命日粮:谨慎选择
/
戴牧师安排了行程,要去两间医院探访两个临终的病人,而这两人选择的人生道路截然不同。他探访的第一位病人是主内姐妹,她的家人都深爱着她,而且她过去总是无私地参与公益服务,受到许多人的爱戴。许多主内弟兄姐妹围绕在她的床边,整个病房充满了敬拜,祷告与盼望。第二位临终病人是教会会友的亲戚,但他刚硬的心导致他艰辛的一生,先前种种错误的决定和行为使他的家庭分崩离析。这两间病房中截然不同的气氛,可看出他们过去的生活有鲜明的对比。 人若是没有好好思考人生将走向何处,往往会发现自己被困在不安,愁苦与孤独的窘境中。箴言14章12节说:“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成为死亡之路。”无论你是年轻或是衰老,身体健壮或疾病缠身,生活富裕或穷困潦倒,现在重新检视自己的人生道路,还为时不晚。你知道自己正走向何方吗?这条路是否能尊荣上帝?会扶持人还是会绊倒人?对基督徒来说,这是最佳的选择吗?
我们所做的选择至关重要。当我们藉着
灵命日粮:可以出发了
/
电影《关键少数》(Hidden Figures,或译《隐藏人物》)讲述了太空人葛伦上校在进入太空之前的准备。在1962年,电脑还是一项新发明,经常发生故障。因此,葛伦上校不相信电脑,担心发射太空船的数据有问题。但他知道在后面的办公室里,有个聪明的女人会运算这些数字。葛伦信任她,并说:“如果她说这些数据没问题,那我就可以出发了。” 葛伦口中那“聪明的女人”就是凯萨琳‧强森。她是一位教师,也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她爱耶稣并在教会服事,上帝赐给她超凡的心智。在1950年代后期,美国太空总署发掘她,请她协助太空计划,而她也是太空总署的“人体计算机”之一。
我们或许没有被呼召成为聪明绝顶的数学家,但上帝对我们有别的呼召,因“我们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给各人的恩赐”(以弗所书4章7节),所以我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的恩相称”(1节),我们都同属一个身体,每个部位都当各尽其职(16节)。
凯萨琳的运算证
灵命日粮:在耶稣家中
/
“没有任何地方比得上家!”桃乐丝一边说,一边敲敲她红色鞋子的鞋后跟。在《绿野仙踪》的故事中,桃乐丝只须做这个动作,她和小狗托托就会很神奇地从奥兹王国,回到他们在堪萨斯州的家。可惜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一双鞋。虽然许多人都像桃乐丝一样渴望回家,但要找到一个让人有归属感的家,谈何容易啊! 生活在这个瞬息万变且流动性高的世界里,我们难免会产生疏离感,不知是否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归宿。这样的感受可能也反映了一个深刻的事实,就如作家鲁益师说:“如果在我内心有一种渴望,是这世上任何经验都无法满足的,那么最可能的解释就是,我是为另一个世界而造的。”
耶稣在被钉十架的前一晚,明确地告诉祂的朋友们有这么一个家。祂说:“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约翰福音14章2节)。那是一个欢迎我们,爱我们的家。
即使是现在,我们也可以有在家的感觉。我们都属于一个大家庭
灵命日粮:深知所需
/
兰多是马尼拉的吉普尼(菲律宾的公共交通工具)司机,他正在路边摊大口喝着咖啡。随着新冠疫情趋缓,解封后上班族逐渐回流。他心想:今天的体育赛事应该会有更多乘客,这样就能弥补先前的损失,我终于不必忧虑了。 当他正要去开车时,突然看见清道夫罗尼满面愁容地坐在附近的长凳上,看起来像是需要有人陪他说说话。兰多心想:分秒必争。载客愈多,收入就愈多,我得赶快出发。但他感觉到上帝要他去关心罗尼,于是他就这样做了。
耶稣明白“不要忧虑”对你我而言是多么困难(马太福音6章25-27节),因此祂向我们保证,天父完全知道你我的需要(32节)。圣经提醒我们不要担心,而是要信靠上帝,并尽心竭力地去做祂要我们做的事(31-33节)。当我们接受并遵行祂的旨意时,我们可以满有把握地相信,“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天父“还给它这样的妆饰”(30节),那么,这位天父岂不会按照祂的美意供应我们,正如祂供应所有的受
灵命日粮:祂设立秩序
/
阿强吞下了所有他在药柜里能找到的药物。他从小生长在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里,生活一团糟。他的母亲长期遭受父亲的虐待,直到父亲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现在,阿强也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但脑海中随即浮现一个念头:我死后会去哪里?感谢上帝的恩典,阿强那天并没有死。后来,他开始和朋友一起研读圣经,最终接受耶稣作他的救主。吸引阿强归向上帝的部分原因,是他看见宇宙万物的美丽与秩序。他说:“我看见一切事物是如此美丽,知道必定有神明创造一切。” 在创世记第1章,我们读到确实是上帝创造了万物。虽然“地是空虚混沌”(2节),上帝却在混乱中建立秩序,“把光暗分开”(4节),将陆地置于海中(10节),使动植物“各从其类”(11-12,21,24-25节)。正如阿强所发现的,那位“创造了诸天和大地,使一切各就各位”的上帝(以赛亚书45章18节,新普及译本),仍持续使所有降服于基督的万物,都能和平共处并有秩序。
生活可能很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