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功成名就

为什么我们永远得不到我们想要的?

Why-we-never-get-what-we-want

作者:Charles Christian,印度尼西亚
翻译:雪伦,马来西亚

我小时候是唐老鸭故事系列的超级粉丝。我很喜欢看主角们那愚蠢的举动,像是吝啬鬼史高治叔叔(Uncle Scrooge)、其对手佛林桑特·格莱姆格德(Flintheart Glomgold)、懒惰的唐老鸭以及它三个聪明的侄子。然而比起这些搞笑元素,我更喜欢的是故事里所描述的日常故事。

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有关世界上最富有的两只鸭——史高治叔叔和格莱姆格德之间的商业竞争。为了得到“最富有的鸭”这个称号,这两只鸭计划要夺取对方的公司。格莱姆格德想要掌握史高治叔叔的所有公司,而史高治叔叔亦然。然而当他们终于可以搬进他们的新办公室时,他们却没有为此感到高兴。这与他们一直以来所想的相反,当他们得到了对手的财产时,这并不能给他们带来任何的快乐。

事后,史高治叔叔的侄孙们在讨论发生什么事时问了一个问题,一个从那之后就一直伴随着我的问题—— “如果你一直都在追求那些你所没有的,那么你最后怎么能够拥有你真正所要的呢?”(因为你的目光一直都只放在那些你所没有的事物上)

说的真对,不是吗?就像史高治叔叔和格莱姆格德一样,我们总是在吵着要那些不属于我们的东西。而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我们不管得到了什么却总是不开心的原因。今天,我可能得到了我昨天想要的东西,但如果我明天又有了全新想要得到的东西的话,我将永远不会感到满足。东西只会越来越多,而我们也只会总想得到更多。

最近,我被一位富有且著名的新加坡美容医生Dr. Richard Teo的话给击中了。2012年,他在一个对学生的演讲上,承认道金钱已经成为他生活中的困扰了。(后来他死于肺癌,享年40岁。)

这里摘取了他当时所说的一段话:“事实上,取得成功、变得富有或变有名都不是什么坏事,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任何问题。唯一的问题就是,我们无法驾驭它。我想很多人都是这样,包括我自己。我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当我开始累积这些东西时,我累积得越多,我就想得到更多。当我想得到更多时,我就越对其着迷。我对其痴迷到任何事情对我来说都无关紧要了。病患对我来说变成了是一种收入来源,而我试图榨干他们身上的每一份钱。

所罗门是圣经里最富有的王之一,几千年前他也曾说过类似的话:“贪爱银子的不因得银子知足,贪爱丰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这也是虚空。”(传道书 5章10节)

那么,我们该如何才能停止追求“更多的东西”呢?如果财富和金钱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满足,那什么可以呢?诗篇37篇4节说道:“又要以耶和华为乐,他就将你心里所求的赐给你。”

要以耶和华为乐意思是在祂里面得到满足,因为祂是我们喜乐的泉源。而我把这看作为我们需要在祂里面寻找自我价值以及为着祂在生活中所给予我的大小的祝福而感恩(甚至是我没注意到的祝福)。

有人这么说过,“当你只剩下上帝的时候,你就会知道祂才是你唯一真正所需要的。”如果我们有祂的同在,即便我们失去了所有的财富,我们仍可以感到生命的完整与满足。因为大卫在诗篇23篇1节写道,“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远离这世上所有的东西。我们仍然需要一些必需品来满足我们的日常需求。然而当我们学会了以上帝为乐,我们的心就会被洁净,而我们所渴望的东西也会随之改变。我们将不再渴望世俗的一切,反而开始渴望寻求祂的心意。

另外,我也不再执着于世俗的财产,而是学会了与他人分享自己所拥有的,因为这是上帝所喜悦的。因着上帝的恩典,我也学会了为着生活中的每件事向上帝感恩,即便是很小的一件事也好,我都会向祂献上感恩。

传教士Jim Elliot曾说:“用不能保存的东西去换取永远不会失去的东西的人一点也不愚蠢。”愿我们都能在上帝那里找到真正的满足,以及那永恒不变的财富。愿我们都能明白上帝才是我们唯一所需要的,并因此得安慰。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功成名就)


submit_article

看似成功,实则失败?

When-Our-Success-is-Actually-Failure.

作者:Maleakhi P. S.,印度尼西亚
翻译:曹琴琴,中国

无论我在什么地方,都会发现周围的人在为某种东西奋斗。有人为取得理想的成绩而刻苦学习,有人为谋求升职努力工作,还有人为买豪车住豪宅拼命挣钱。虽然他们奋斗的结果可能都不一样,但奋斗的过程表明:人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人人都在追求某种形式的成功。

为什么大家想都要追求成功呢?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有没有什么方式可以保证我们一定能取得成功?

这些问题困扰了我很久,直到有一天,我偶然读到描述成功和失败微妙关系的一句话:“失败就是上帝所不喜悦的任何形式的成功。”

这句话让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成功只有一种衡量标准­­——上帝的标准。然而遗憾的是,很多时候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常常用物质上的成就来衡量所谓的成功,而不是用上帝喜悦的标准来衡量。我们也很少静下来思考,“上帝喜悦我的成功吗?”

看看这些所谓的“成功”吧!通过受贿过上奢华糜烂的生活?通过算计竞争对手成为公司的总裁?我们会觉得这是成功吗?

也许用世俗的眼光来看,答案是肯定的。但用上帝的眼光来看的话,这些“成功”其实都是失败。

扫罗的失败

这让我想到撒母耳记上15章所记载道,上帝命扫罗去攻打亚玛力人,彻底毁灭他们所有的一切,包括人和牲畜(见第3节)。扫罗成功击杀了亚玛力人(见第7节),但他并没有彻底毁灭一切,而是留下了亚玛力人的王——亚甲,以及最好的牛羊、肥牛犊和羊羔。他把所有看起来很美好的东西都留下了(见第8节),公然违背了上帝的命令。

在当时其他人眼中,扫罗似乎非常成功地征服了亚玛力人,但在上帝的眼中,扫罗却没有完成他的任务,因为他违背了上帝的命令。虽然扫罗击杀了众多亚玛力人,获得了可观的战利品, 但上帝却对他非常失望。在那之后,上帝说:““我立扫罗为王,我后悔了。因为他转去不跟从我,不遵守我的命令。””(撒母耳记上15章11节)

我是否也失败了?

当我读完上帝所说有关于扫罗的话,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上帝对祂所立的王都说了这么严厉的话,更何况是我呢。我无法想象,如果上帝对我说祂后悔让我成为领导或者后悔给我某些恩赐,我会怎么样?

当然,若我们有灵巧的双手,漂亮的外表,充足的自信,但我们的情感、思想和行为却不纯正,上帝也不会喜悦我们。有时,我们甚至可能像扫罗一样,虽然是在为上帝做工,但却没有用祂所喜悦的方式去做工。比如,我可以每个礼拜日很有自信地带领会众敬拜上帝,但却是怀有不当的动机。周围人可能觉得我已经很做得很好了,觉得我跟上帝的关系也越来越近,但上帝却能透过我的行为,直看到我的内心(撒母耳记上16章7节)。

所以,真正的成功是做上帝喜悦的事情。不要苦恼怎样达到世俗眼中的成功,而是要追求达到上帝眼中的成功。即便世俗的眼光不认可我们的成功,我们也要努力讨上帝的喜悦,顺服上帝的命令。

上帝喜悦我们留意并顺服祂的命令,正如撒母耳记上15章22节所说,“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上帝不看重我们的外表,而是看重我们的内心。我们今天有没有顺服祂?我们的情感、思想和行为在祂眼中是否纯正?

但愿这能成为我们今天的祷告。愿我们都能追求上帝眼中的成功。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功成名就)


submit_article

7个方法让你过得胜的基督徒生活

7-Steps-for-Successful-Christian-Living-2

作者:Natalie Hanna Tan,新加坡
翻译:苗苗,中国

我们都知道甚么是成功,以及如何获得成功。以为只要努力学习,进入理想的大学,就可以找到一份梦想中的工作;只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努力运动,就可以拥有健康;只要去爱身边的人,就可以有好的人际关系。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我们都希望在生活中获得成功,对吧?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与上帝同行呢?我们可以既有信心,又可以过“得胜”的生活吗?上帝让我找到了以下一些过“得胜”生活的秘诀:

1.与上帝相处,不疾不徐
如果你和我一样在教会中长大,对这句话应该就不陌生。我以前以为读个15分钟的圣经,写点笔记,然后祷告5分钟就等于是花时间与上帝相处。

但最近上帝让我了解到,花时间与祂相处是件多么重要的事。花时间享受祂的同在,与祂交流,和祂一起做事,远非每天只给祂20分钟能够比拟的。花时间与上帝相处绝不是徒劳无功,反而是过好每一天的秘诀。

对不同的人而言,可能有不同的做法。有些人喜欢晚上去咖啡馆与上帝相处,就像是祂约会一样;或者一边吃著冰淇淋,一边写日记告诉上帝我们是怎么度过这一天。

当我们花时间与上帝相处,彷彿祂就在我们的身边时,我们与祂的沟通方式就会随之改变,对祂的认识也会不断地加深。这是因为我们变得不只是尊祂为上帝,也视祂如父,如伴,如友。

2. 花时间休息
现今社会中,我们的生活常常被各样的事情给占据,每天匆匆忙忙地从一个地方赶到另一个地方,于是我们越来越不懂如何享受安息。我们没有意识到,安息其实是一个神圣的概念,是上帝所创造的(创世纪2章2-3节)。

上帝用了六天时间来创造世界,然后在第七天休息,并非因为祂累了(以赛亚书40章28节),而是祂想祝福这个日子,分别为圣,让人安息。上帝非常重视休息,为此创造了安息日,让人得以休息。

我们多久真正才休息一次,或在日常生活中真正拨出时间安息呢?也许是花一整天的时间与上帝相处,抑或是抽出一个下午在公园里跑步。不管用甚么方法重新得力,都能让我们与上帝更加亲近。

3.学习感恩
加拿大作家Ann Voskamp在其《一千种礼物》(One Thousand Gifts)一书中写道:“神迹出现前,必须先有祝谢,也就是感恩”。然而问题是“我们对上帝以及祂所赐的都不满意。因为我们总是要的更多、更不一样”。

几年前,我发现自己很难去感谢上帝。这是因为在我的生命里,我看不到祂的美善,也不知道要感谢祂甚么。这时候,一位属灵长辈挑战我写感恩日记。90天内我必须每天记下3件感谢上帝的事,一共270件,不能有重复的! 最后我为那些被认为是生命里理所当然的小事而感谢上帝,例如蔚蓝的苍穹和阳光明媚的日子、健康的身体、可以有健全的手脚来为祂做事等。

诗篇118篇24节说:“这是耶和华所定的日子,我们在其中要高兴欢喜。”上帝赐予我们生命气息,我们怎能不感恩呢?当我们每天练习感恩时,就会看到祂手所做的一切,并且充满喜乐满足。

4.定晴于上帝
试着伸直手臂拿起圣经,然后慢慢让它靠近你,你会发现它占满了你的视线,你就看不到别的东西了。当然,这不并表示其它东西不存在,这只是让你转换眼光和观点,专注于上帝。

正如经典赞美诗歌《当转眼仰望耶稣》歌词中所说,“在救主荣耀恩典大光中,世俗事必要显为虚空。”真是对极了!当我们定睛注视主耶稣基督,就会发现自己比较不容易受到诱惑试探的挑战而被击垮。

我们若能每天等候上帝,就能重新得力,并且在祂里面得安息(以赛亚书40章31节)。成功的生活必需从意识到自己的软弱、需要上帝的帮助开始。上帝才是我们每天活下去的力量,而非我们自己。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马太福音11章28节)

5.舍己背起十字架
要过一个得胜的基督徒生活,就必须不断对世界说“不”,并舍去肉身的欲望。就如保罗在加拉太书5章19-26节提到,我们应该如何舍去肉体的欲望,寻求圣灵的引领。马太福音16章24节也指出,要成为基督的门徒,就必须舍己,背起十字架,跟随祂。

我们可以按照上帝光明的标准来检视自己的生活,并寻求祂赦免我们的过犯,也当认罪努力悔改,就会在祂的恩典中得到更新,并与祂建立更亲密的关系。

6.管理好自己的生活
歌罗西书3章23节写道:“无论做什么,都要从心里做,像是给主做的,不是给人做的。”这节经文鼓励我们为了要讨主的喜悦,我们要尽全力完成主所交托给我们的一切,并且还要努力做到最好。

所以,为了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可以先从管理自己的生活开始。我们可以记录下每天与别人的约定,列出待办事项,安排时间安息、睡眠,好好地进食等。这些都有助于我们过好上帝所命定我们当过的生活。如此一来,不仅能有高效产能,也能帮助我们善加利用时间,与上帝与人相处。

至于我会记下每天的行程,写下计画和待办事项,以便厘清我该做甚么、在哪里做。这样,我的生活就会变得更有意义、更有目标,而不是把时间消磨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

7.事奉上帝、服事人
谈到金钱、时间和精力,我认为服事上帝和有需要的人是一种祝福。

读高中时,上帝感动我去做社区服务。于是我就在我家附近找到一个做义工的机会,即每周一上午去教脑性麻痺儿童,陪他们玩。这对我来说不是个太大的负担,每周不过抽出四个小时罢了,但对于这些孩子而言却意义重大。他们的笑脸总能让我的一天过得很有意义,休息时间时,他们会坐在我旁边,聊他们的生活和家人。

因着这个经验,我发现施比受更有福。我对残疾儿童有了新的感受,能用上帝的眼光来看他们,并从他们身上学会如何用单纯的眼光面对生活。

保罗在使徒行传20章35节写道,“施比受更有福”。我们应该致力做上帝的工,参与在祂国度的建立上。除了让上帝的事工因为我们所投入的金钱、时间、精力及技能而有所扩展,我们自己也能从中获得了满足和喜悦。

这些方法对我在过基督徒生活时有所帮助。但要过得胜的基督徒生活,绝对不止有这七种方法。只是我与上帝同行,并用这些原则过一个有纪律的生活时,我发现我每一天都能更亲近祂。

最后,其实不论用甚么方法,真正的得胜生活就是我们倚靠上帝,并且亲近祂。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功成名就)


submit_article

前奥运会选手:我生命中最伟大的比赛

A-Former-Olympian-The-Greatest-Race-of-My-Life

编辑注:在2008年,18岁的Calvin Kang获得外卡代表新加坡参加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男子100米短跑。这位前奥运会选手跟YMI团队(雅米英文版网站)分享了有关他生平最大的比赛之行,以及他从中所学到的事。

作者:Calvin Kang,新加坡
翻译:雪伦,马来西亚

我小的时候就很喜欢跑来跑去。甚至因此常常撞坏家里的东西。当然,妈妈对此很不高兴,所以她只让我在楼下玩。于是我便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抓人的游戏。由於我经常能抓住所有的人,所以我很享受当抓人的角色。

小学三年级时,我的体育老师发现我有跑步方面的天分,并鼓励我加入学校的田径队。当我全力往前冲刺时,那感觉对我来说是多么地自然。从那以后,我便渐渐爱上短跑了。

中学时期,我开始了在新加坡体育学校每周10次的训练。我的生活总围绕着比赛和训练营,其中包括一些海外活动。身体的负伤也成为我生活的惯例。受伤的部分包括我的腿筋。我的体育生涯进展得很顺利。15岁时,便获得了参加世界青年锦标赛的资格。那是在我当时的年龄层里最大型的比赛。

然而不幸的是,那次,我受了两次伤,导致一整年不能参加比赛。这令我感到非常沮丧,我甚至想过要放弃。但我却可以感觉到,上帝并没有放弃我。因此我决定相信祂,专注于做复建。随后,上帝不仅使我完全复原,还让我在一年后实现了我的目标——打破了自身在100米短跑的11秒记录。比起之前的11.09秒,我想让我的记录保持在10.88秒。

事后,我才意识到,上帝透过这件事情给了我一个教训,即顺服和耐心,并借此加强了我对祂的信心。当我试图去做超出我所能应付的事时,例如我本来计划一年参加六场比赛,当我想再加一场时,最终我总会因着这份“贪婪”而受伤。

18岁时,我成为我国家里跑得最快的人。而另一名运动员Poh Seng Song,是位经验丰富的短跑选手。他曾代表新家坡参加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并且表现良好。我记得在奥运会前,有一些报章还报道有关于我国家将会在我和他之间派出谁作为外卡持有者来参加奥运。(外卡是指给予那些没有达到参与奥运会资格的运动员的国家可以参赛)

虽然我是当时最优秀的运动员,但我毕竟只有18岁,许多人认为让我去参加奥运会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我没有在国际舞台上参赛的经验。所以当我听到我被选中参加100米赛跑的消息时,我感到非常的兴奋和感激。我知道,我被奥林匹克的委员选上,是因着上帝的恩典。这激励了我想要做得更好,并继续相信上帝对我的旨意。

参加奥运会的事前准备过程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旅程。我虽然身体上受了很多伤,但这整个过程当中,我从来不感到孤单,因为我的家人、朋友和教会的队弟兄姐妹都会一起为我祈祷,并给予我支持。回想起来,我很感谢上帝伴随了我的整个成长期,这提醒了我祂的同在与信实。我知道上帝在我身上有祂美好的计划,而且这教会了我要等候主。

我生命中最伟大的比赛

比赛当天终于来临了。

那时是早上9时33分,我在第7组预赛的第3跑道。当我看到选手名单时,这些运动员的强大力量使我感到震惊。在我右边的是葡萄牙的短跑选手,Francis Obikewlu。他是2004年在100米短跑中以个人最好成绩9.86秒夺得银牌的人。另外同我一起竞争的还有在尼日利亚和加拿大跑得最快的选手。而100米比赛的最终铜牌得主——来自美国的Walter Dix,也在我那一轮。

我还记得当我们从休息室走上赛场时,观众们那雷鸣般的欢呼声。它是如此的大声,大到我几乎听不到我的脚步声。我是那赛事组里唯一的亚洲人,同时也是最小的(无论是外形还是年龄)。但我没有因此感到害怕,因为我充分知道,这是上帝对我的计划——让我成为这场比赛的一份子。不论是穿印着国旗的运动服、代表我的家人,还是我和上帝的关系,这一切都让我感到很自豪。

“各就各位,预备…..砰!”我全力奔跑。在前30米时,我是领先的选手之一。但从40米开始,其余的选手不断超越过我,并且我和他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即使在比赛中,我仍为他们的速度感到敬佩,脑袋里想着:“我现在在奥运会的100米短跑上比赛耶,这太酷了!”

我尽力了,在8名选手中排行第5。虽然我没能以自身最好的成绩进到半决赛,但这已经是我生命中最大的一场比赛和经验,我永远不会忘记。

我的奥运会之行让我想起了亚伯拉罕和上帝的故事。尽管亚伯拉罕不知道上帝要领他到哪里去,但亚伯拉罕相信上帝并顺服祂的呼召,离开本族去往外地(创世记12章1节)。同样的,在我的整个体育生涯中有很多地方让我发现到,我不得不相信上帝给我的方向和领导。

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一份子,让我对身为基督徒该有的信心有了一个新的视角。比如说,我虽然自身的成绩并不符合参加奥运的资格,但我却仍可以成为奥运会的一份子。然而这分恩典并不是靠自己得来的,这乃是上帝所赐的礼物。因此,我想把我最好的献给上帝,不仅仅是在比赛中,而是将我整个生命都献给祂。


 

关于Calvin Kang

出生日期:1990年4月16日
个人最佳纪录:10.48秒(男子 100米,2015年新加坡公开赛)

曾参与的比赛:
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
2010年共和聯邦運動會
2010年亚洲运动会
2011年东南亚运动会(在雅加达和巨港举行)
2012年东盟大学生运动会
2013年东南亚运动会
2014年东南亚运动会

图片来自于Calvin Kang的官方网站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功成名就)


submit_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