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你告诉我,约会为什么这么难?
作者:Victor G,新加坡;翻译:Jaslyn See,新加坡
“嗨,找时间一起喝杯咖啡吧!”
男生们,承认吧,想在教会向女生发出这样的邀请真是难上加难,特别是教会比较小的时候。女生们也尽可承认,你们大概不会爽快地答应。这样的状况在教会并非罕见,原因可能有很多。
美国青年基督徒杂志Relevant之前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列出了多种原因,试图解释为什么现在教会的男生不主动去邀约那些常常祷告、爱主、又有个人魅力的女生。作者觉得这是因为约书亚·哈里斯(Joshua Harris)的同名书籍《不再约会》(“Kiss Dating Goodbye”)让“不再约会”的心理在教会变得普及。
我虽然不完全赞同文中的观点,但它确实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我们常常忽视的一些层面,而这些又恰恰是需要我们带着祷告去思考的,特别是当我们想早点甩掉人见人怕的“好人卡”的时候。
所在教会的文化
去教会不是去寻找另一半的。为了进一步把这一认识制度化,有些教会就干脆把男女会众隔离开来——男士坐一边,女士坐另一边。“教会是敬拜上帝的地方”这一想法让我们潜意识里抵制任何像约会这样的事情,以免影响敬拜。再加上如果教会比较小的话,一旦恋情不成功就会变得很尴尬,因此大多数人宁可不要在教会里开始任何恋情。
Relevant的一名面簿(Facebook)读者也指出:“现在教会里已经大学毕业、可以谈婚论嫁的单身女性少得可怜,男生更少。大家又把婚姻看成人生大事,生怕出错;也担心婚前性行为的发生,稍微亲密的举动都让人紧张。这样一来,在教会谈恋爱就变成一件特别尴尬的事情了。”
的确,在很多范围比较小的教会团体里,大家几乎不会给约会任何“失败”的余地。任何不能以婚姻告终的约会都会遭到白眼,尽管这样的约会可能带来个人成长,并让当事人有机会对另一个人有更多的了解。事实上,就算不能最终走进婚姻,健康的、以上帝为中心的恋情也是可以让人学到许多宝贵功课的。而这样的恋情也不一定要以一同服事的形式来发展(喝杯咖啡又怎样)。
不管你喜不喜欢,能不能与自己私下想有更多了解的人喝杯咖啡,这件事情很大程度上受到所在教会文化的影响。
个人认识
我们成长的环境千差万别,因此对两性间交往界限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对一些人来说,约一个女生出去喝咖啡简直就是犯罪,而有些人却觉得喝杯咖啡没什么,不用把它看得跟求婚似的。
我并不完全否认约书亚·哈里斯的看法。不管怎样,他为如何求偶或敬虔地约会列出了非常明确的准则和界限。哈里斯的书强调了“不欺哄他人”这一点(帖撒罗尼迦前书4章6节)。对于我们这群跟随上帝的人来说,上帝给予了我们清晰的引导,明确地告诉了我们一些祂对我们行为与道德的期待。而在此之外,我们就得辨识哪些只是我们自己的认识,并格外留意不将我们自己的看法混淆为上帝的期待了。
我和女友早在参加大学团契(Varsity Christian Fellowship)时就已经是朋友。我们之间的交谈也帮助我们从一开始就可以去了解彼此对约会这件事的看法。即便如此,我们开始恋爱之前也还是建立了一些基本原则与界限,希望彼此尊重和遵守。很多时候,这就是在练习如何在一段感情中沟通彼此的期待。
期待
邀请别人喝咖啡这件事情往往被误会为要有大动作发生。
Relevant杂志也坦言,现在单身人士中普遍流行着一个概念,那就是每段恋情,即便只是非正式的约会,都应该以结婚为最终目标。当邀请一位女士共进晚餐变得好像向她求婚一样严重时,问题就出现了,因为这会“强迫我们给出往往应该是几个月或几年后才能做出的承诺”,基本上就是“本末倒置”了。
各种快速指南(如“基督徒男性不应该娶的10种女性”或“10个应该结束这段感情的理由”等文章)列出了种种我们应该及不应该考虑结婚的类型。这些快速指南的兴起大大缩小了我们的可选范围,最后就只剩下唯一一个完美的适婚人——耶稣。这样的指南会让我们产生理想却不现实的期待。这种期待很危险,因为这让我们忘记婚姻本质上是两个罪人的结合,而这个结合是为了更好地彰显上帝对人生命的改变。由于不合理的期待,许多可以建立良好关系的机会都被拒之门外。
除此之外,让情况变得更糟的是大家对“适婚”这个概念的过度强调。这种概念给一个想要结婚、甚至只是求偶的人提出了过于夸张的信仰、情绪及经济要求。有谁真的能完全准备好如此走近另一个受造奇妙可畏的个体呢?
毕竟,恋爱以及最终的婚姻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如果我们已经那么完美了,就不需要另一个人来磨砺我们了。
在约会之前,了解和沟通个人对求偶或恋爱的各种期待,以及去发现彼此有哪些相似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
在大家把我当成一个反教会现有体制的异己之前,我先快速声明一下,在我和女朋友正式“约会”之前,我拜见了她的父母,并征得了他们的同意,还让他们有机会开诚布公地询问我的动机、个人经历,对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我还准备了一个关于我们恋爱的时间表,并征询他们的认同和建议(我现在还在继续这样做,并向他们随时报告我们的发展动态),邀请他们在整个恋爱过程中积极参与。我也是那种想要110%确定的人,也会“本末倒置”。
但这只是我的个人认识。我觉得有些事情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了解彼此的教会文化和成长环境,并顾及她父母(两人都是基督徒)的感受,毕竟他们如此深爱自己的女儿。再就是,我们要先做朋友,再决定下一步怎么走。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我这样幸运,可以做出这样的安排并得到女友和她家人的支持。如果条件不允许,在作出任何承诺之前,也必须要让大家有机会更多彼此了解。勇敢地邀请别人或接受别人的邀请去吃顿便饭、喝杯咖啡,或者与其他朋友一起外出吧,这些都是不错的开始。
教会的男生、女生们,鼓起勇气,喝杯咖啡去!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世界真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