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服侍

小凯:中国比加拿大更像家

中国比加拿大更像家

作者:何佩欣,新加坡;翻译:顾静,中国;封面绘图:闪电小熊,中国

小凯(化名)有着一头棕色的头发和一双灰蓝色的眼睛,说着一口标准的加拿大式英语。因此,对于初次见面的人来说,听这样一位18岁的姑娘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并说自己里面其实是“半个亚洲人”时,都会非常惊讶。

不仅如此。和大部分同龄人不同,这个低调的年轻人没有选择直接去上大学,而是暂停了学业,到离出生之地千里之外的地方——中国,去教小孩子学英语。

如果问她为什么做这样不同寻常的选择,她的答案很简单:中国是她留下记忆最多的地方。小凯在家中八个孩子中排行第二,虽然出生在加拿大,但从小随父母在中国不同的地方长大,直到15岁才回到自己的祖国。这之间她还在菲律宾生活过一年。

在中国生活的日子不仅使小凯爱上了这个国家和这里的人们,并让她看到这里孩子们的需要。在她长大的地方,童年的小伙伴刚满六岁就被送到寄宿学校。而在此后的六年里,她们都要远离家人,每年只能回家呆两个月。

所以,当她在加拿大完成了高中的学业,并在圣经学校学习了一年以后,便决定不像她的朋友们那样直接去上大学了。18岁的小凯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下,决定返回中国,到寄宿学校去做一名志愿者老师。在谈到怎么会有这样的决定时,她说:“是爸爸让我有了这个想法,而上帝给了我信心”。

小凯知道,很多人不能理解她暂停学业的决定。对她的高中同学来说,高中毕业之后一般都直接上大学,他们的世界就是邻里和学校。但对小凯来说,这是难以理解的生活状态。她说:“我很开心自己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

当然,她的朋友们大多也不会明白在异国他乡不断地换地方生活是怎样一种体验。小凯出生后不久,一家人就搬到了中国,两年之后去了菲律宾,一年之后又回到中国。过了三年,一家人又搬到中国的另一个地方,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傈僳族人生活在一起(傈僳族人通常分布在缅甸、中国西南部、泰国以及印度的山区)。

很多小凯的同龄人都对她在跨文化背景中非同寻常的童年感兴趣。与她在加拿大的同龄人不一样的是,小凯的青少年时期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姐姐以及其他跨文化背景的小孩一起逛海滩、爬山和爬树度过的。她回忆道:“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爬到山上去给我家养的羊找饲料”。

意想不到的是,当小凯一家为了帮姐姐开始大学生活而搬回加拿大时,15岁的小凯却遇到了最大的挑战。

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适应过程。她说:“我有六个月都陷在抑郁症当中,因为我根本不想待在加拿大。我觉得我当时可能还没有准备好适应那里的生活。我很想念在中国的朋友,我觉得加拿大人跟我很不一样。我害怕永远也找不到一个真正能理解我的朋友了。”

她甚至开始生上帝的气,觉得上帝没有给她能够分担困难的朋友。但后来上帝对她说话,让她明白自己已经把友谊看成了高于上帝的偶像。

当意识到自己把人生的价值和幸福建立在是否得到友谊上,而不是上帝本身时,她开始悔改。“我告诉上帝‘你是我的一切。拥有友谊很好,但是我也可以没有它。我可以被你所满足。’说这话时,我在加拿大还是没什么朋友。”

就在小凯向上帝悔改之后不久,上帝赐给她一些关心她的好朋友,其中有一些还是基督徒。

如今,除了大姐,小凯全家都回到了中国。对于小凯来说,回到中国的感觉就像回家一样。她希望作为寄宿学校里唯一的基督徒老师,自己能够给孩子们带来正面的影响,让他们能够感知上帝的属性。她说:“真希望上帝可以使用我,让孩子们知道上帝是谁,并帮助他们更加靠近上帝。”

虽然小凯不知道这样的生活会持续多久,但她确信:拿到大学学历(最好是教育学学历)之后,自己还想继续教书。“我想去菲律宾教书,教孩子,尤其是那些不被人们重视的被寄养在别处的孩子们。我想成为一个让他们感到被珍视,可以与他们分享上帝的好消息的老师。”

当小凯11岁认识到自己的生命属于上帝时,就曾承诺委身上帝,现在她要实现自己的承诺。她说:“祂给我生命,对我有一个计划,因此,我要让祂在我生命中完成那个计划。只有这样,我的生命才会真正有意义。”

对于雅米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做现在在做的事?” 小凯回答说:“我知道上帝爱我,对那些还不明白上帝的爱的孩子们,我很有负担。我希望他们能明白上帝爱他们,也希望他们能和我一样,在基督里找到确据与平安。”

*此文章英文原文和翻译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submit_article

上帝喊我去教儿童主日学

Sundayschool

作者:苏林,中国

当我想象自己身为主日学老师的样子时,心里很是害怕。印象里大部分酷女生(比如我)都是讨厌小孩的。若是小朋友长得可爱,我可能会像对待宠物一样将其唤过来或摸摸头,把小朋友搞哭了还不明状况;小朋友表达想要一起玩的欲望时,应该是出动手机游戏打发了事;如果出现了我认为“无理取闹”的行为,我估计还会找个借口离开。这样一个人怎么做主日学老师?!

但信主以后,我真的很羡慕那些自小就在敬畏上帝、尊重人、关心他人感受又充满接纳的环境里长大的人。感觉他们一个个都谦和有礼,温柔有爱心。有时候,看到主日学老师带小朋友们一起敬拜或者表演节目,更是觉得心都要融化在这些小孩子纯真的表现里。虽然自己没有机会做一个主日学的学生,但我很希望将来自己的孩子有机会上主日学,从启蒙的那一刻开始,就沐浴在上帝的话语里。

万万没想到,还没结婚生子,我就被鼓励去参加主日学的服侍了!

我自然向属灵伙伴和长者表达了我的不安和担心,却意外得到了许多安慰和鼓励。我不是特别知道如何与比自己小很多的弟弟妹妹相处,也许通过学习如何服侍主日学的小朋友,我能够多了解小朋友的喜好,改善自己跟弟弟妹妹的关系呢。加上在开始阶段,没有经验的老师们会以学习为主,跟小朋友一起上课(这简直圆了我想上主日学的梦想!),于是没有多加推辞,我就愉快地决定加入啦。

有惊喜,有阻力

菜鸟主日学老师的日子很快就开始了。看到有经验、有恩赐的弟兄姊妹们跟小朋友的互动自然又生动,真是让我羡慕。不论小朋友捣乱,不听指挥,发呆还是哭闹,他们总是有办法“镇住”小朋友。而且他们使用的言语也很讲究:“老师现在要上课了,谢谢樱桃小朋友,苹果小朋友和梨子小朋友坐好了,葡萄小朋友,请问你可以坐好吗?谢谢你”;“请你不要把手放在我身上,我会很不舒服”;“梨子小朋友,当你在上课的时候一直拍苹果小朋友,她就被打扰,没有办法好好上课了”等等……

另外在备课的时候,大家的认真劲头和奇思妙想更是让人佩服。有一次讲主耶稣把水变成酒,同工们不但在设计游戏的时候有变魔术环节,而且准备的水果也是葡萄,让人联系到葡萄酒,再加上生动形象的故事,小朋友很快都记住了水变成酒的故事。

可是,也有的时候,我们与小朋友的沟通不是那么顺利。有一次讲攻打耶利哥城,本来想告诉小朋友遇到困难时,哪怕上帝所给的办法好像不合逻辑,也要像以色列人那样完全遵循上帝的旨意去做,绕城7圈之后,耶和华就使城墙塌陷。但小朋友听完故事第一个反应是:“为什么要攻打别人的城?”“为什么不能从正门进入城内?”听完“天父爸爸已经把整个城都交给以色列人”这样的理由,他们也还是满脸困惑地想“那么耶利哥人都搬到哪里去了呢?”

不止按照成人的思维备课会遇上小朋友的问题不知如何回答,在课堂上遇到小朋友不遵守纪律也成了我们很大的障碍。开始经常迟到的小朋友要求出去找爸爸妈妈,后来不愿意跟老师有互动的小朋友每次来上课都要大哭大闹,接着跟老师熟悉了之后发现老师们都是“好脾气”,“好欺负”,就结伙一起不上课吵吵闹闹不配合。每次上课都至少要两个老师一起应付,课程结束后老师们精疲力尽,非得去大吃一顿补充体力才行。

谁能帮助我呢?

面对这样的种种困难,我心里充满了挫败。想到还没开始服侍时,我就因为不知道以怎样的方式来正确对待小朋友而发问。那时得到的一个答案是:“如果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是永远不够的。要依靠上帝,求祂来带领,赐智慧,更赐爱小朋友的心”……“不是靠着聪明和技巧来教小朋友知识,而是因着自己能够活在基督里,生命影响生命,让孩子们从完全的接纳和爱中活出全新的价值。”

原来,主日学的服侍,依靠的并不是我的技巧,更不是简单的知识传输,而是我有没有依靠上帝的话语和爱来传递在祂里面的生命,将小孩子带到上帝的面前。

当我把一些疑问向牧师表达后,他也用一句经文回应我:“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言22章6节)主日学不只是陪小朋友玩玩闹闹,而是要给他们来自圣经的教导,让他们学习规矩,学习圣经的话,更让他们看到老师的生命。每周2-3小时的主日学,不知道何时,上帝的话语就会在小朋友心里扎根发芽。

服侍的果实

一年过去了,虽然小朋友们依然继续闹腾,作为老师的我还是会时不时怀疑自己的服侍,可是回头看,我已经不再是之前那个对与小朋友相处充满胆怯战惊的自己。上帝在不知不觉中,带我迈出了很大一步。放假回家面对小自己很多的弟弟妹妹,我可以耐心陪他们玩,跟他们聊天,听他们说自己学校的趣事,喜欢和讨厌的小朋友,还有迫不及待长大可以去做的事情了。当其他教会的姊妹刚刚开始主日学服侍,来找我们讨论,讲述自己不知道怎么满足调皮的小朋友时,我把失败的例子一一分享给她,并提醒她,“不在于做事的技巧和方法,而是要回到基督里,体会什么是服侍和爱。”

感谢天父,在祂喊我去教主日学的日子里,教会了我什么是服侍,什么又是爱。用生命影响生命,我会继续努力!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教会生活)


submit_article

爱你,就要学会去认识你

snowman-1073524_640

作者:Sandy Zhuang,中国

单身时总是会羡慕那些当了妈妈的姐妹们,直到自己做了两个孩子的妈妈后,才终于了解到养育小孩根本不简单,尤其养育两个男孩更是不容易。我的两个儿子个性十分调皮捣蛋,常常喜欢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除此之外,他们还喜欢把自己弄得全身脏兮兮,比如在干净的衣服里放石子和枯叶、故意踩水洼等等。

生活本来已经够紧凑繁忙了,孩子一捣蛋,更是让我抓狂。时间久了,对于教育孩子这一块,我感到非常挫败和气馁,不禁想:“为什么我这么费心教育他们,他们却那么顽皮捣蛋呢?”我无法接受圣经诗篇127篇3节所说的:“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他所给的赏赐。”我开始质疑自己的教育方式,于是找了许多属灵的育儿书籍来看,但是几年下来却没有看到太大的效果,我甚至怀疑,是否生养两个年龄相近的儿子根本就是个错误?

直到一日,我陪孩子们一起看了一部动画片,叫《佩佩猪(Peppa Pig)》。当画面里的两只猪宝宝在泥坑里蹦得不亦乐乎时,我的两个儿子也笑得前仰后合。我顿时意识到,原来孩子心中的“快乐”与“价值”,跟成年人所定义的完全不同。他们的宝藏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弹弓或球拍;他们不在乎自己是否全身变脏,只是单纯地享受当下踏水洼的快乐感。虽然我从育儿书籍中获得了不少的育儿知识和方法,但却从没想过试着站在孩子的视角来看待事情。我一直认为孩子顽皮的天性是个需要被打磨掉的障碍,却不曾想过其实我可以去接纳、甚至拥抱这种天性。

于是我试着在忙碌的一天后,坐下来陪孩子一起看动画片,一同哈哈大笑;用废弃的塑料瓶给孩子们装石子;给他们添置儿童雨衣、雨鞋,好让他们可以在下雨天的时候,像佩佩猪一样去水洼里蹦蹦跳跳,而不是在家里闲得无聊。有时,孩子们甚至会在院子里刨个坑,在坑上“种”一根枯树枝,再浇上水,然后一脸骄傲地告诉我,他们种的“树”明天会开花……孩子们天真爱玩的天性,逐渐给家里带了越来越多的乐趣。而我,虽然在教养孩子的路上仍有许多困惑和烦恼,却也日益为着他们本来的样子向上帝感恩。

上帝通过两个小孩重新塑造了我,使我放下自己心中的骄傲,不再总是想着对方给自己添了多少麻烦,而是学习接纳。上帝造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爱一个人并不是要让他完全按照我所认为是好的模式来行事为人,而是思考如何就其不同的个性,以耶稣基督的爱来接纳和服侍对方。同样的,这也提醒了我可以因着“爱”来接纳并且更加尽心尽力,不怕麻烦地去服侍每一个弟兄姐妹,就如同爱我们的耶稣基督一样。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submit_article

传道人太太的圣诞衣橱

bokeh-21951_640

作者:Sandy Zhuang,中国

曾经有人想采访我丈夫,看传道人家是如何预备圣诞节的。对此,一位熟悉我家的姐妹一语中的:“圣诞期间,他们家是丈夫全心投入教会服侍,妻子在家带小孩。”可想而知,圣诞节对我而言是一年当中最辛苦、也是最孤单的日子。丈夫在诗班排练时,我在家准备各样饭食点心;丈夫带领别人服侍时,我设法处理堵塞的马桶;丈夫跟别人分享服侍中的辛劳与喜悦时,我要面对一屋子的狼藉,对孩子大喊大叫。几年下来,我也渐渐接受了这种模式,觉得这是我支持丈夫、支持教会的方式。然而只有我自己知道,在圣诞节期间,我并没有花多少心思纪念救主耶稣基督的诞生。

某天,我跟平常一样忙碌了大半天之后,突然特别想逃离这个家——不是负气出走,而是想换个环境,想拥有一点点属于自己的空间与时间。然而我并不想让孩子们晚饭饿肚子,也不想让丈夫为我担心自责,所以我便心烦意乱地靠在衣柜上休息。这时,也不知哪来的想法和冲动,我竟然把衣柜打开,搬出最下方的衣物收纳箱,自己蜷着身子坐了进去,然后关上柜门,心想:“哈,我终于‘逃出来’啦!”。甚至当听到孩子们在隔壁房间对问“咦,妈妈去哪儿了?”时,我都感到有些窃喜。

虽然在自家的衣柜里,我并没有找到电影《纳尼亚传奇》里那样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入口,但我非常感恩的是,上帝的恩典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临到我,而且圣灵也总是温柔地责备我、提醒我。在那个普普通通的衣柜里,上帝再一次透过圣灵提醒我要为生活中所拥有的一切感恩。我回想到两个孩子虽然顽皮,甚至会把我的床单从床上拖下来当作旗帜举着满屋跑,但是他们会编故事给我听,会跟我一起在钢琴上弹奏简单又快乐的音乐,也会在我荡秋千时主动过来献上“一臂之力”;家务事虽繁琐,似乎永远都做不完,但是丈夫会买吸尘器来减轻我清扫的负担,也极少对我在家务事上的处理有异议;最近,我也约了姐妹们小聚,而且教会的圣诞晚会安排了儿童节目,我和孩子受邀参加。因此,圣诞期间的孤单其实也是暂时的,但我却总是忽略这些值得感恩的事,心思停留在那些不如意的事情上自寻烦恼。就这样,我选择抱着感恩的心从衣柜里出来准备晚饭,之后也没有跟谁提起过我在“衣橱”中的事。

感恩的心一旦开启,便会自然而然地为生活中不胜枚举的琐事感恩。越是感恩,生活中就越多惊喜,譬如孩子们昨晚竟然收到两只小小的水母作宠物。然而我最感恩的是,上帝赐给我喜乐的心,让我可以在繁忙而感到孤单时,庆贺祂爱子的降生。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圣诞节中的基督)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