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自我形象

我要撕掉我的羞耻感(有声中文)

 

作者:Rachel,马来西亚

有声播读:小七,中国

 

我从小的自我价值就有所偏差。小时候没太觉得,长大后才发现缺乏自信的我变得容易和别人相较,容易因自己所没有的而产生嫉妒之心,更容易戴上面具显得自己不在乎。每当受到批评,我不是想到有什么地方是可以改进的,而是第一反应是羞耻感,认为自己永远不够好。在大学实践课做得比别人慢的时候,我第一个反应不是想着如何做快一些,而是觉得羞耻,认为自己很慢,很笨。在给出意见时,只要有人反对我的论点或概念,我就会一秒欣然接受别人的看法,因为我觉得别人的看法一定比自己的对,那才是最好的。

 

嫉妒之心则是一种负担,像是心中的大石,特别重也特别累。当别人比我做得更好时,我会嫉妒对方所拥有的本事或能力,然后觉得自己比不上他人,并把这些情绪怪罪于他人的身上。我因为自己的羞耻感而嫉妒别人,生气他人,怪罪别人给我贴上“不够好 ” 的标签,也因此戴上嘻嘻哈哈的面具,希望别人能够喜欢自己。

上帝却透过祂的话语和教会的朋友提醒了我必须修正羞耻感。

小时候,有一位主日学老师给了我一本书,名叫《你很特别》。这本书是由著名作家 “Max Lucado”写的。故事说到一群小木头人,他们都是微美克人。这些木头人都是由木匠伊莱所雕刻的。微美克人都长得不一样,有高的,有矮的,有胖的也有瘦的。但是,微美克里的人整天只做一件事,就是互相贴上贴纸,分别有金星贴纸和灰点贴纸。有才能的人会得到许多的星星,没有才能的人却只能得到灰点点的贴纸。故事的主角胖哥也和这些微美克人一样,想要得到更多的星星,想要跟别人一样跳得高,却总是四脚朝天,被贴上灰点点。因为自己的灰点点很多,他开始认为自己是个不好的木头人。

 

但是有一天,胖哥却遇到了一个身上没有星星,没有灰点贴纸的微美克人,露西亚。不论是什么样的贴纸都贴不上她的身体。胖哥也想要和露西亚一样没有贴纸,所以露西雅告诉胖哥:“我每次都找木匠伊莱。”后来,胖哥经过了小挣扎决定去见伊莱。胖哥告诉伊莱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但是身上还是很多灰点。伊莱却回答胖哥:“我不在乎微美克人怎么想,你也不应该在乎。给你星星或点点的是谁?他们和你一样,都只是微美克人。他们怎么想不重要,胖哥。重要的是我,你的创造者怎么想。我觉得你很特别。”胖哥不明白为何露西亚不会有贴纸,伊莱告诉胖哥,那是因为露西亚决定把伊莱的想法看得比别人的想法更重要。只有当胖哥让贴纸贴到身上的时候,贴纸才会贴住。只要他肯用时间来见伊莱,伊莱就能提醒胖哥自己有多爱胖哥,因为胖哥是他所造的,从不失误。胖哥心里想说伊莱说的话是真的,一个灰点就掉下了。

 

这个故事对于一直活在羞耻感和活在别人眼光之下的我有很深的提醒。以弗所书2章10节 说,“我们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上帝所预备叫我们行的。” 上帝透过这个小故事告诉我,祂是我的创造者,重要的是祂怎么看我,且只有知道和相信上帝是多么爱我时,我才能离开羞耻感。因为,只有当我决定别人的看法比我的创造者还重要的时候,贴纸才贴得上,那把觉得自己不够好的声音也才可以进入我的心。 我每天都要阅读上帝的话语,与我的木匠亲近,我身上贴满的灰点点才会一颗一颗掉下来。

 

当朋友或家人在学业、工作上得到比我更多的赞赏时,当失败的时候,这一切并不代表我不够好,不代表我很懦弱,很钝,很笨,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上帝特别的创造,都有自己的强项和自己的软弱。

我希望在我每次发现自己有这种羞愧的感觉,责怪自己的时候,我都可以来到上帝的面前温习祂的爱,祂的能力,祂的同在!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荣耀的身体

当我认定的我,遇上祂预定的我

camera-1447349_640

作者:何怡君, 台湾

我们这辈的教育里,相较于前几辈,越发重视个人的兴趣、专长,强调要建立自我品牌,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于是,各类社群网站——像是脸书(Facebook),就成了每个人最好的一本自我“推荐书”。我身边有不少认识的朋友都在脸书上办了两个帐号,一个帐号专门经营给外人看,另一个只给知心好友看。此外,为了满足想让自己“看起来”很独特的渴望,市面上各类“有特色”的文创产品热卖,无论是什么样的商品只要沾点文创气息,就能哄抬身价。

而我身为这世代的一份子,自然也逃离不了那想建立独特自我的期待。一旦得到一个梦想、一种形象,就形影不离,紧抓不放,我即是它,它即是我。

我认定的我

大学时期的我念的是外交系。大三时,由于身边的朋友认为以我那活泼的个性,可以试试当时正在招募新人的校园记者工作。于是我就去面试,之后也顺利的被选上了。

我一接触记者这份工作就一拍即合,自此开启一条崭新的路。采访和写稿时总是有难以言喻的喜乐,是过去做任何事都没经历过的感受。而我也发觉自己许多的恩赐都能透过记者这份工作而有所发挥,像是从小就爱写作、爱聊天、喜欢多变的生活、能够展现在行文间的创意发想都是当记者能发挥之处,并且我也从中得到了不少的肯定。因此,我便认定了这就是我,这就是上帝要我所做的。

后来经过祷告,我也顺利考上了一间理想中的新闻研究所。因着耶利米书15篇19节是我的呼召经文:“耶和华如此说:‘你若归回,我就将你再带来,使你站在我面前。你若将宝贵的和下贱的分别出来,你就可以当做我的口。他们必归向你,你却不可归向他们。’”所以我很期待毕业后,能运用所学所长,与主同心,一同关怀社会、爱世人。而我理想中的记者工作,就是要能关怀社会、能采访、能写稿。

然而毕业后,摆在眼前的工作选项不是不符合这三样条件,就是自己的能力还难以胜任,以至于一直无法找到理想中的记者工作。失去实践梦想的机会,我顿时陷入困境,感到自己失去了五年以来所建立的自我形象,以及失去自认为如此独特的自己。我担心身旁志同道合的朋友会如何看待我,更担心自己原本规画好的方向该何去何从。

找工作期间,我虽持续的祷告寻求,但有时仍会怀疑及埋怨上帝,难道信靠祂,就是要放弃梦想,放弃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自我特色吗?难道过去我以为的祂的带领,都是一场美丽的误会?

祂预定的我

然而面对我一切的躁动、不安,上帝用一句经文回应我,即诗篇16篇5节:“耶和华是我的产业,是我杯中的份,我所得的你为我持守。”这让我渐渐明白,原来不是要先当上记者,我才能为主所用。因为不论我往何处去,我的产业是耶和华,若是每个脚步跟随着祂,我一切所得的,祂都会为我持守。

我虽仍不清楚该往何处去,也很软弱,但我仍愿深信只要是祂带领的,就是最好、最适合我的。于是我慢慢学着放下“己”,放下所建立的自我形象,不再执著于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再次由祂掌舵,转换航道,祂就引领我走向祂早已为我预备好的道路。

找工作的一个月中,我挑出几个想从事的媒体行业,并面试了两份工作。第一个面试时被询问若是采访议题与信仰冲突时,我会如何撰稿?当时的我回答会谨守信仰,然后就被谢绝了。第二个则是因着隔周日需值班不能守主日,以及我的交通能力不符合条件的原因之下,也被回绝。当时的我虽沮丧,但也很快明白主在透过这直接了当的方式,来保守我不走偏了路。

后来我再次思想当初的呼召经文,决定先退一步,暂时把原本设立的三个条件中的“能采访”放下,开始寻找社福单位的文字工作,锁定与我过去曾关怀的原住民族群或是身心障碍者议题相关的单位。

作出这决定后,我就向心路基金会投出履历。这个基金会是个关怀心智障碍者的社福单位,它在我投出履历后半小时内就通知我面试时间。面试后,我很快便被通知录取,然后在一周后开始上班。

如今,我在这间基金会工作近半年,担任行销企划专员,除了能发挥我原本所长——能够写各式各样的文案、出门采访、创意发想如何经营品牌形象之外,还有机会接触行销企划,学习新事物。这让我亲眼见证了上帝过去的带领并没有失误,一切的丰盛美好超乎所求所想。

经历过这一遭,我学会了当留心数算主的恩典与引领,别急着自己先下定语,自己认定了自己。在还没走到终点前,我要做的就是一路跟随、一路委身,期待在每个阶段,都遇上祂所预定的我。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天下之忧)


submit_article

#未加滤镜

header-image(4) copy

作者:Michele Ong,新西兰
翻译:覃函涵,中国

图片:Joshua Ong,新加坡;James Mellor,英国;Blake Wisz,美国
排版:Vania Tan,新加坡

从前,人们度假游玩时想拍张美照那都是得碰运气的。往往照片洗出来后才发现要么头没入镜,要么眨眼了。再有的时候,照片不是太暗就是太模糊,总之就是没有那种“哇哦,好美”的感觉。

Film-Photos-final

但自从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问世后,各种各样的数码滤镜也随之而来。从此拍照大不同。不仅拍完马上就能看照片,而且只需一个按键,一张普通的照片就能立刻变身艺术品,效果就跟以前专业摄影师用昂贵的玻璃滤镜拍出来的一样。
ezgif.com-resize

ezgif.com-resize (2)

ezgif.com-resize (1)

想让你的照片看起来有怀旧的感觉?试试Instagram上的Inkwell滤镜。它可以把彩照变成黑白的怀旧老照片。拍到了视野广阔的宏伟山峰?用Hefe滤镜修饰一下,它能让蓝天和山峦更显鲜明。或者,你还可以试试Hudson滤镜,让你早餐拍下的咖啡与土司看起来更加诱人。

不止如此,滤镜还能帮你扮靓耍帅。拍到自己手拿奶昔站在健身器材旁边的照片?这时候试试Lo-fi 功滤镜能,它能让你的脸显得更有光泽。最后别忘了用#号给照片加上主题标签,如#健康饮食#保持身材。如果你拍下了跟朋友一起吃早午餐的照片,请试试Rise滤镜,它会让照片看起来更柔和自然,并且最后要打上#闺蜜 和#早午餐 哟。而那些盛装出席的约会照,则可以使用Nashville滤镜,让照片瞬间充满浪漫气息。

Inkwell滤镜使用前后对比图
111111

Hefe滤镜使用前后对比图
4444

Hudson滤镜使用前后对比图
33333

Rise滤镜使用前后对比图

22222

当然,有时候我们是很有可能拍出一张完美照片,什么滤镜都不用打的。有可能是因为天空蓝到刚刚好,田野绿到妙,而拍摄的人物脸上也刚好泛着任何滤镜都打不出的健康光泽;也可能就是刚好拍到自己最美的样子,于是想让朋友们都知道,即便不化妆,你也很漂亮。

#nofilter copy

这样的情况下,你就可以自豪地把照片放到Facebook或者Instagram上,并贴上#未加滤镜 的标签,告诉人们这张照片可是原汁原味,未经任何修饰、加工,或美化的。

当然,前提是你够诚实。

#未加滤镜 伪装者

Instagram上有成千上万打上#未加滤镜 标签的照片。但是根据社交媒体运营公司Spredfast的数据,百分之十一的#未加滤镜 照片都是伪照。也就是说,超过八百万所谓的原汁原味的照片,其实都是经过修饰的。最常见的手法就是使用Amaro滤镜功能,它能让照片中间的位置看起来更亮。而其他受欢迎的滤镜还有Valencia和 X-Pro II。

有个网站甚至推出一个“伪照抓手”(Faker Catcher)的软件工具。只要把朋友的照片上传到这个软件,它就能告诉你照片是否真的“未加滤镜”。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会伪造这种假“未加滤镜”的照片,但我们很多人不都是若无其事地撒着小谎,在发出来的照片,不管是风景照、人物照,山河照还是艺术照上做些手脚,让它们看起来更完美吗?这也显现出,我们多么在意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即使我们的情况没那么好,我们仍会假装我们看起来很好。

点击并拖动图中分割线看前后对比图

这种隐藏自身的不完美,并渴望他人因着我们美好的外表而爱慕我们的事情其实很普遍。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的经典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外形俊美,追求享乐的年轻人在看到自己的肖像画时,被自己的美貌深深迷住。为了能留住美貌,他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好让自己能永葆青春。而他也做到了。他的确永远保持年轻,但他那幅肖像画却因为他每一次的恶行而逐渐腐朽苍老。

在中国古代,许多女子为了能在皇帝遴选后妃时被选上,会暗中贿赂宫廷里的画师,期望画师能把她们画得美一点,例如添上一颗美人痣,或者把不好看的痔省略不画。

#未加滤镜 上帝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明明修饰了自己的照片,却还要假装它们没有被加工过呢? 这是因为向别人展示真实的自己需要强大的自信,然而我们却对自己的外貌或能力没有自信。如果没有化妆品和修图工具来掩盖我们的缺陷,我们就会感到恐惧以及没安全感。例如我们会想“我不化妆的话看起来很丑怎么办?”“我的脸实在太大,遮都遮不住!”

imperfections-01-lite

试想一下,当我们见到全能的上帝时该会是多么地紧张?上帝是宇宙的创造者,祂在我们每个人还未出生以前就已经为我们预备了生命。上帝会看穿我们所有的“滤镜”和伪装。我们或许可以在别人面前掩饰我们的缺陷,只展示出我们愿意让他们看到的一面。但是,上帝却知道我们内心深处的每个感觉、每个想法和每个行为。

以色列的大卫王跟上帝有着亲密的关系。在圣经的诗篇当中,大卫王亲证,上帝有能力看到我们最真实的自己。

耶和华啊,你已经鉴察我,认识我。
我坐下,我起来,你都晓得,你从远处知道我的意念。
我行路,我躺卧,你都细察,你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
耶和华啊,我舌头上的话,你没有一句不知道的。
你在我前后环绕我,按手在我身上。
这样的知识奇妙,是我不能测的;至高,是我不能及的。
(诗篇 139章1-6节)

当我们知道上帝能看穿我们的一切缺陷时,我们是否会因为恐惧而不敢来到上帝的面前?

然而好消息是,虽然上帝是圣洁的, 完美的,正义的,但祂并不期待我们变得完美才能来到祂面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上帝爱我们,并且渴望与我们建立关系。事实上,上帝爱我们之深,为我们赐下祂的儿子耶稣基督,让耶稣基督来到这个世界,为要弥补我们的不完美和缺陷。祂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为我们的缺陷和不完美付上了最大的代价,让我们得以坦然无惧的来到上帝面前。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真实地来到上帝面前——原始的,不完美的,不加修饰的自己。上帝看我们的眼光,不像世人那样,只注重我们的外表和身体特征,上帝看的是我们的内心。也因着耶稣基督,我们得到了上帝的认可,不再需要伪装和滤镜。

点击并拖动图中分割线看前后对比图

真实的自己

下一次当你想在 Instagram 发照片时,无论照片是加了滤镜还是没有,请花一秒钟来思考上帝对你的爱。祂爱你,并且接受原本的你。你是否愿意回转归向祂并接受祂对你的爱?

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有所感触,我们希望你可以拿起圣经,从中去了解上帝以及祂要给你的好消息。你也可以跟你的基督徒朋友做些交流,或者透过附近教会的人来了解更多关于上帝的事。

你也可以透过登录我们的网站 www.ya-mi.org来深入地了解上帝。并且那里还有许多资源可供你参考。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世界真正的问题)


投稿

自拍为何而狂

[SC] Feature image (1)

作者:Karen Kwek,新加坡;绘图:涂淑贞,新加坡;翻译:苗苗,北京

“看!我在秘鲁,看到马丘比丘遗址的背景了吗?”;“看!我正在摇滚乐的现场随节奏摇摆”;“看!我正在痛快地吃好大一块烤猪肘”;“看!我刚从理发椅上起来,快看我的新发型!”。我的个人页面上有许多自拍的记录,这让我直面一个事实:我是一个自拍狂。而且,像我这样的人不只我一个。

selfie1

可以肯定的是,自画像并不是件新鲜事。数世纪以来,不少艺术家为后世留下了自己的肖像。但近年来,配备了前置摄像头的智能手机使自拍变得空前简单。你不必成为梵高才能给大众留下印象。因为社交媒体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你只要在屏幕上点一下,就能在Instagram上分享自己的照片、在Facebook上换来许多个“赞”。而且,我们不仅忙着玩自拍,还热衷于聊自拍。2013年,自拍的英语单词“selfie”获选当年度“牛津词典风云词汇”;2014年6月,它又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你爱它也好,恨它也罢,反正它已被广泛接受了。

selfie7

有什么理由不爱自拍呢?在传统照相机的年代,自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你得将照相机设定为定时拍照模式,趁着红色指示灯还在闪烁的瞬间,飞快跑到镜头前摆好姿势;假如直接用手拿着照相机来拍,拍出来的照片可能很模糊,或者不小心让手指进了镜头都不知道,因为拍这些照片的时候你看不见镜头前的自己;如果要拍证件照,你还得专门跑一趟照相馆呢。幸好,这些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手机应用程序会指导你如何摆正你的头和肩膀,这样你就可以为自己拍摄正式的照片了,并且可以无限重拍,直到你认为满意为止。说实话,对于你的照片该怎么拍才最好看,没有别人比你自己更有话语权吧。

我在想,自拍的确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方式,它能够捕捉某个瞬间,或者让朋友们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但是,除了吸引眼球之外,自拍这股潮流背后还隐藏着什么呢?我们对自拍的痴迷是否揭示了一些更深层的动机和态度,以及我们对自己的看法?

selfie2

虚假的保证

在英国《每日电讯报》2014年4月的一篇文章中,拉迪卡·桑哈尼(Radhika Sanghani)提到,自拍似乎能给我们带来某种保证,因为我们能够在镜头背后决定自己如何呈现于镜头前:“当我和那些最热衷于自拍的朋友聊天时,他们纷纷表示,自拍使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形象。正如一位朋友所说:‘比起别人拍的照片,自拍的照片更容易修改和控制,因为你可以让它变得更好看。’”

selfie3

当然,想让别人看到最好的自己,这是天性。谁不会在参加重要活动或工作面试之前梳洗打扮一番,给别人留个好印象呢?然而,由于社交媒体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曝光度,向别人展现自己的好形象,就变得更加重要。当我们将自拍照上传到社交网站之后,大家就比以前有更多机会看到我们,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桑哈尼女士在上述文章中指出,自拍“使人在社交圈子中被关注和接纳”。我们常常以得到多少个“赞”来衡量自己被接纳的程度,然后很可能会花很长时间思考为何某些照片得到的“赞”比较多。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可能正在让社会来决定我们的价值和身份。

一旦自我价值建基于别人的认可之上,我们就很难有安全感。因此,我们不停地更新个人页面,删除任何我们不想向别人展示的东西。我们只会编辑、保存和发布那些在一周当中最讨人喜欢的图片,或谈论最酷的事情。我们担心“真实的我”配不上精心构思的姿势和精致的滤镜。

selfie4

因此,难怪2014年在英国进行的一项研究将自拍瘾与自尊心联系在一起。这项研究采访了2000多名18至30岁的男性和女性,结果显示,许多经常玩自拍的人自我价值感较低。但是,为什么我们的自尊心如此脆弱呢?会不会是因为我们总是问自己“我到底有什么价值?”、“谁会喜欢我、接纳我?”

真正的价值

selfie5

有没有比“别人的评价”更好的自我价值衡量方式呢?有没有人能透过滤镜看到我们本来的样子——连缺点也不例外——却依然喜欢和接纳我们呢?有没有这样一位权威人士,只有他的评价才算数呢?

让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确实有这么一位权威存在。圣经告诉我们,甚至在我们出生之前,这位权威已经彻底了解我们,因为是祂创造了我们:

我的肺腑是祢所造的。
我在母腹中,祢已覆庇我。
我要称谢祢,因我受造奇妙可畏。
祢的作为奇妙,这是我心深知道的。
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处被联络,
那时,我的形体并不向祢隐藏。
我未成形的体质,祢的眼早已看见了。
祢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
(注:或作“我被造的肢体尚未有其一”),
祢都写在祢的册上了。
(诗篇第139篇13-16节)

selfie6

你看,我们每个人都是奇妙的创造。我们的创造主看重我们,按照我们本来的样子爱我们,也从来不以外表来评价我们。这是真的,不必靠发布自拍照和集“赞”来证明。

事实上,这位创造主亲自来到世上与我们建立关系,证明了祂有多看重和爱我们。祂就是耶稣基督。这是怎样的一位朋友啊!不要理会那些社交媒体上的“赞”了,有什么比做创造主的朋友更有价值呢?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自拍呢?当然,自拍仍然是一种很棒的方式,让我们可以捕捉某些瞬间,留给后人。但是,如果我们真正明白自己是耶稣的杰作,那么我们就不会再害怕别人如何看待我们和我们的自拍照了。别人不再能定义我们是谁,因为耶稣早已确立了我们的价值。

是的,耶稣爱你,按照你本来的样子看待和评价你,愿意做你的朋友。想想看,用祂的眼光去看待你自己,认识你真正的身份和价值,这将是多么棒的事情呢!

你希望更加了解这位爱你的耶稣吗?不妨找你身边的基督徒朋友聊聊,或者到附近的教会去找牧者谈谈吧。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版)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上帝的眼光)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