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试炼

身为一位基督徒领袖,我也可以抑郁吗?

作者: Hayley Wen

翻译: 夏天

有声播读:枝子

 

三年前刚过完圣诞节的隔天,我的父亲被诊断出癌症第四期。当时我们家一群人挤在诊间里,听着泌尿科医生说出这个出乎意料的诊断结果。我清晰记得当时自己多希望时间就此冻结,心想“他才只有50多岁呀”。或者最好时间能倒转回到昨天简单平凡的快乐时光,因为当时我感觉昨天的快乐如同隔世。“他这么年轻不应该生这种病的”。我努力让自己七上八下的心平静下来。 我知道,一走出那间诊室,我们的生活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家人们被告知所能做的不多,因为老爸得的是罕见且具有侵袭性的亚型前列腺癌,而这意味着一般的治疗方式是无效的。那时癌细胞已经转移到他的膀胱和淋巴结,这也意味着无法动手术。从国内最有经验的泌尿科医生那里听到这番话让我们感到绝望且无助。 父亲的人生就这样结束了吗? 当我们四个人——爸爸、妈妈、姐姐和我站在医院的走廊上消化这则消息时,我们只能互相拥抱,向上帝呼喊。 主啊,请帮助我们。

后来,姐姐男朋友的父亲认识一位在新加坡以切除复杂型肿瘤而闻名的泌尿科医生。 抱着一丝希望,我们乘坐下一班飞机去咨询他的意见。 就在当天晚上,父亲的症状在疼痛和频率上都升级了,于是他被送进医院。 两天之内,我的父亲被推入手术室,切除了他的前列腺、膀胱和淋巴结。

发生这一连串的事件,让我几乎没有时间思考,更不用说消化了。 这一切发生得如此之快。 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如何相信上帝,即使在那时相信祂是最困难的事情。 在漫长而意识朦胧的夜晚带着充血的眼睛的日子里,亲友不断提醒我们他们热切的代祷和上帝永远与我们同在的爱。“主啊,我感谢你的引导和供应。”

多希望我能说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爸爸就没有癌症了。但实际情况是,这只是我们一家人与上帝同行,照顾并陪伴父亲对抗癌症的漫长旅程的开始。

在第一次手术后,我们发现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他的肺部和其他器官。 随着父亲看肿瘤科医生次数的增加,他接连接受各种治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进一步的手术。 每种类型的治疗都给父亲的身体带来了不同的副作用,也给整个家庭在情感、心理和精神上带来了压力。

父亲的健康状况引发了持续的问题

我几乎没有预料到这个插曲会引发出我在心理健康方面长久的挣扎。 虽然之前我也曾经历过考试焦虑和祖母过世的悲伤,但这些情绪感觉都比较正常而且很快就过去了。 在成长过程中,我一直被公认是开朗积极,正向乐观的。 很少有事情可以真正打击我,当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我仍然可以找到迎接美好明天的方法。

但这次父亲生病的经历让我感觉非常不同以往。 我们几乎每次吃饭都会提到他的病情。 电话和短信也在不断提醒我面对我还无法接受的现实。 在对抗脑海中的消极声音时,我试着说出安慰和充满希望的话:  “别担心。 爸爸会好起来的;上帝在倾听,祂在乎我们”,类似这些我渴望真的听到并相信的话语。

在父亲确诊和手术的一个月后,我再次回到澳洲继续我在海外的第三年学习。 当时离家在外真是个挑战——只要父亲的病还有得救治,我就想继续完成我的学业,同时我有希望可以在家陪在家人身边。就在我大学四年级时,也是新冠疫情来袭、我成为了一个基督教国际学生组织的主席的那一年,我的心理状态恶化了。“为什么偏偏选在这个时候呢?”

一开始是短暂的悲伤情绪,最终变成了挥之不去、令人窒息的抑郁。就像有一团浓密的灰云,早晨盘旋在我的头顶,白天落在我的肩膀上,然后每晚都让我泪流满面。

我开始对每个人和每件事感到烦躁。“他怎么这么麻木不仁? 她到底在不在乎? 为什么没有人理解我?”一直以来都没有人知道我的真实情况,因为我从不让他们知道。 每次我的家人一打来电话,我都告诉他们我过得很好。“为什么要让他们再为我担心呢? 他们已经有够多事要烦了。” 每次出门,我都会穿上我最好看的衣服,露出最灿烂的笑容。“我不能让人们失望。 我是主席,如果我一直那么悲伤,该如何带领整个组织呢?”

因此,我(至少我这么认为)全心全意投入我所需要做的一切:举办成员聚会,规划领袖们的退修会,带领圣经学习,每周至少探访两个人,每隔一晚给我的家人打电话。 我从未缺课,并按时提交了所有作业。 即使在我们进入封锁状态时,我也觉得自己有责任让大家振作起来。“我们会挺过难关的! 继续彼此相爱! 相信上帝! 线上活动也可以很有趣的!”

我试着把每件事做好,但是我真的累了

我一天比一天累。 本质上,我是在靠自己的力量来做主的工作。 这么做的结果就是,我从未像现在这样感到迷茫和疲惫。 我向上帝的祷告变得空洞。我满心情绪毫无方向。“主啊,你在吗?” 到了大学四年级的下半学期,我已经失去了热情和动力。 再没有什么能引起我的兴趣。 社交焦虑开始使我推开所爱的人,我也尽可能避免聚会以及和家人通电话。 亲密的朋友联系我时,在状况好的情况下,我会在一两个星期后回复他们。 有时,我需要三个小时才能从床上爬起来。 有时,我几乎睡不着觉,觉得也许“生活终究不值得过吧”。 死亡的念头纠缠着我,使我惊觉到自己需要寻求帮助。

在我和男朋友倾诉我糟糕的心理健康状态后,他让我与一位共同的朋友联系,这位朋友和我分享了他之前患抑郁症的经历。 正是通过听他的故事和心路历程,我才鼓起勇气去联系一位主内心理医生。

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想到自己需要看心理医生。 但我因此找到了能倾诉的对象,除此之外,我也很欣慰能够与一位有耐心、明智且善解人意的人敞开心并听取她的建议。 她帮助我认识到,即使对于相信上帝的人来说,抑郁和焦虑也是正常的经历。 我还认识到,成为基督徒并不意味着生活从此就会免于痛苦和苦难。

看看圣经中约伯的例子吧,他是一个承受了强烈的失落、悲伤、疾病和被遗弃的义人。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在沮丧中可以好好忍受并荣耀上帝。 约伯的哀叹并不是可耻的悖逆行为,而是他信靠上帝的表现。 正如鲁益师所说“我亲爱的朋友,当悲伤将你压倒在地时,就在那里敬拜吧。”

我与我的心理医生分享得越多,我就越感受到上帝的恩典对我来说是足够的(哥林多后书 12章9节)。 上帝教导我放下我的骄傲、我天然人的力量、我伪装的笑容,并在祂永恒的怀抱中找到医治和安息。“你不需要总是表现出很坚强的样子。” 我不需要证明自己配得成为基督徒或领袖。而是可以破碎且凌乱地来到上帝面前,知道祂仍然接纳并且爱我。 正如Corrie ten Boom所说的,“世上再深的深渊,也深不过上帝的爱。”

透过这次心理咨商过程,上帝预备我成为一位领袖。 我没有躲在屏幕或微笑后面,而是在与他人相处时能呈现出自己脆弱的一面。 一开始我也很害怕。“别人会不会因为我有这种感觉而论断我?” 但是,事实证明,很多人也都在处理他们自己内心中复杂的情绪问题。 他们也许没有遇到同样的情况,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 我面对挣扎时的坦诚相待,反而让其他人感到有安全感,也更愿意分享他们自己的软弱。正因为这样,我们可以彼此相爱,鼓励彼此仰望上帝,定睛在那位为我们的信心创始成终的主耶稣身上(希伯来书 12章2节)。

我也发现,受苦是一种必要的炼净的经历。 这次心理问题的经历使我更能够与他人共情。 过去,我努力倾听和同情正在经历苦难的朋友,但我始终无法理解一个有焦虑或抑郁想法的人会感到多么孤独和虚弱。 当我克服掉不敢告诉别人我看过心理医生的顾虑时,上帝让我在生活中遇见更多与我经历着类似挣扎的人——有新的也有原来的朋友。“你不是孤单一人”:我能够说出这样的话并与这些朋友分享我的经历和见证,给他们带来勇气克服羞耻感并寻求所需要的专业帮助。 总之,在我们所身处的社群中,上帝正在运行并使用我们让恩典和怜悯传递。

无论顺境和逆境都信靠上帝

人生中仍然有顺境也有逆境,但我已经学会:不用等到困难过去才选择喜乐,而是只要在与上帝的关系中,就能找到完全的喜乐与平安(腓立比书 4章4-7节)。 有上帝作我们的天父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 祂不仅完全了解我们(诗篇 139篇),而且在我们祈求之前,祂就确切地知道我们需要什么(马太福音 6章8节)。 只有一位完美而慈爱的父亲才能满足我在苦难中被了解和同理的深切渴望,祂比任何人都关心我。 在我们不安、困惑的心中,耶稣能赐给我们所缺少的平安。

生活中会遇到风暴,有时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快要被淹没了,但有基督与我们同在一条船上,我们就有永恒的盼望,这样的盼望就像灵魂的锚,坚固又牢靠(希伯来书 6章19节)。 知道我们的生命和救恩都在祂手中这件事给了我安全感,让我有把握和信心,知道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在天堂再次见到我的父亲、我的家人和朋友。 上帝已经应许,有一天祂会擦去我们眼中的每一滴眼泪——不再有死亡、悲哀、哭泣或痛苦(启示录21章4节)。 何等美好! 到那日来到以前,我要学习越来越信靠祂。

截至我写下这篇文章的今天,父亲正在完成(我们希望是)最后一个化疗周期。 最近这次的CT显示治疗对肿瘤有抑制作用,所以我们努力祷告每一个癌细胞都会在上帝所定的时间点被根除。 我的家人深深地感谢所有的代祷,是这些祷告帮助我们“在指望中要喜乐,在患难中要忍耐,祷告要恒切。” (罗马书 12章12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在不明白“为何”会这样的时候,要“如何”依靠上帝?(有声中文)

作者:希の梦,马来西亚
有声播读:馨宁,中国

编者的话:作者文中写到的小妹已在9月3日被主接走。请为作者和小妹的家人祷告,求主安慰他们的心。
七月尾的某一个星期四,我接到了远在台湾的家人关于小妹的消息。她的癌症复发了,病危。听到这个消息,我十分震惊。因为在那之前,我才刚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她去日本开心游玩的照片。那时的她已完成了所有化疗,看似已经痊愈了。
除了为她流泪祷告,我真的很想飞往台湾去看她,因为深怕那会是最后一面。然而,我心中却也很犹豫到底要不要这么做。因为那时的我正在赶研究论文,截止日是7月31日。另外,那昂贵的机票费用,也让我迟迟做不了决定。在我的上一篇文章《我可以当个有钱人吗?》系列:从大卫的一生看待财富(有声中文)中我曾提过,我的津贴突然停止供应了,若要付出这笔不小的数目,我未来的生活开销是否会被影响?

1.在不知所措中更要祷告等候,并为此付出行动。

在为这件事祷告的时候,哥林多后书12章9节的经文给予我提醒:“我的恩典够你用”。
于是,我决定买机票,两天后就出发。出发前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原来我未注意到自己的护照已经过期。但感谢主,就在出发前一天护照顺利得到更新。虽然我理智上知道,就算我们去那里,也无法真正帮助到她什么,可是,若不去,我深怕自己会后悔。

2.不要找借口和埋怨,而是要反思自己能够做什么。

在去往台湾的六个小时的飞机上,我思考了很多事。为什么慈爱的上帝会让这件事发生在我才17岁的小妹身上?
我想了种种原因,从她的生活作息再到她父母对待生病的她的饮食习惯等,想起来就觉得无望。“如果当初他们听我们的意见就好了!不要带她去旅行、不要带她吃……”我愤愤不平,可这时候,圣经的话再次提醒我:“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马太福音7章1节)。是啊!我为了赶论文,连日来的熬夜生活也对身体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凭什么自以为义呢?求主怜悯我。

我向上帝认错。因为希伯来书4章16节说:“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做随时的帮助。我也勇敢地向祂求:“请再次医治我的小妹!”同时,我也为着她的父母祷告,希望他们能有强壮的身心灵去照顾她。

3.反思自己的生命:我有没有做到“珍惜”上帝的恩典?

当我和家人抵达台湾时,听到她的父母说她不再处于昏迷状态,甚至在得知我们要来时,精神有了好转,感谢赞美主!我当下真实地感受到,飞来台湾的意义比我想象得要大的多!
可当我们去看她时,我的心碎了。她小小的身躯插了好几条管,因为疼痛,萎缩地躺在床上。止痛药不断地被输送到她体内,甚至还用上了吗啡。她更是不能吃、不能喝、也不能说话。在看到我们的那一刻,她哭了。她的父母说:“她是坚强的孩子,做化疗什么的,都很少哭,也很少喊痛。现在她哭出来是好事,能够让她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

我总共在台湾逗留了五天。这五天里,我虽然会为自己要上交的论文着急,却也有不少时间去反思自己的生命。
我似乎把健康的身体当成了理所当然,为了完成论文,连续熬夜、睡眠不足也没觉得怎么样。我也让“怕交不上论文的焦虑”充满了我的心,以致有时会急性焦虑症发作。我似乎把世上的一切看得比主更重要,也忽视了祂交托我们的事——传福音。
不珍惜恩典的我,之前一直不明白诗篇63篇3节里说的:“因祢的慈爱比生命更好,我的嘴唇要颂赞祢。”我不知道在境况不好的时候要如何称颂耶和华。然而就在我写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我阅读到了布道家David Wilkerson对此经文的解释:
“生命短暂,生命有如青草,一时发旺,又转眼消逝。然而,上帝的慈爱却永远长存。千万年后,主对我们的温柔慈爱还是历久常新。别人可夺去你的性命,但却无法挪去上帝的慈爱。”

无论处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有一位眷顾我们的慈爱父神。祂历数过我们所流过的泪、所承受的痛、所背负的重担,祂也记念我们的需要,且识透我们的每个意念。我们能称颂祂,是因为祂已经把上好的福分赐予了我们——让我们“从罪中得释放,有永恒的生命”。

4.不要停止祷告

或许你正处在艰难的环境中,看不到希望,甚至感到绝望。但请不要停止祷告,勇敢向上帝祈求祂的帮助吧!要相信,我们都是活在上帝爱里的儿女!因为信是未曾看见,依然仰望十架。
现在,已经到了八月。我也早已回到了马来西亚,论文在预定的时间内交上,甚至本来停止供应的津贴,也把拖欠我的钱汇入我的银行账户里了!这再次印证了,上帝的恩典真的够我用!

 

*本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黑暗中的旌旗

雅各书灵修 | 在试炼中寻求智慧(有声中文)

作者:Alvin Chia,新加坡
翻译:晨光,中国
有声播读:刘弟兄,中国

读经:雅各书1章5-8节去年十月,我在没有收到任何事先警告的情况下被工作了两年的公司裁员了。接下来的一个月中,我女朋友的父亲因患了运动神经元疾病住进医院。两个月后,他去世了。尽管我不断提醒自己仍然要相信上帝,但我必须承认,那几个月真的特别艰难。在雅各书的开头(1章1-4节),雅各劝我们在试炼中要喜乐,因为信心经过考验,就必生忍耐。但是,当我们遭遇疾病、面临经济困境、或者失去我们至亲至爱的人时,要如何喜乐地面对呢?圣经告诉我们,解决办法不是祈求上帝救我们脱离试炼,而是求祂赐予我们智慧帮助我们度过难关。智慧与知识不同,智慧是知识的实际运用。它能帮助我们用正确的眼光看待试炼——把它们看作是我们成熟和成长的机会。

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只要我们向主求,祂就会慷慨地赐予我们智慧。当然,试炼持续的时间越久,我们就越难继续信靠上帝。也许这就是为什么雅各会告诉我们要怀着信心向主求。我们需要小心,求的时候不可以心怀二意——怀疑上帝是否真的爱我们以及祂是不是会听我们的祷告。雅各用海中的波浪来形容一个心怀二意的人:被风吹动翻腾。这样的人一旦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很容易对上帝失去信心。

所以,让我们满怀信心地来到上帝面前,相信纵使在试炼中祂也会给我们智慧让我们认识祂和信靠祂,因为祂是这样的主。(雅各书1章5节)。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诗篇111篇10节)。这就是说,我们可以确信,上帝是世界的主宰(启示录4章11节),祂有权柄和能力治理祂所创造的一切。因此,我们可以相信,即使事情没有按照我们所希望的发展,祂仍在掌权。

担心我们可能没有足够的钱来支付我女朋友父亲的医疗费,我和我女友互相提醒要相信上帝,因祂爱我们,并应许会供给我们的所需。真的是这样,有好几次,就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帮助刚好来到了。

最重要的是,因为知道我们已经拥有了生命中最好的福分:救赎,我们便可以安息在主里面。我们被赐予了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以弗所书1章3节),无论我们此生经历着什么痛苦,我们都可以因我们的名字被记录在天上而喜乐(路加福音10章20节)。

 

问题反思:

1.当你面对试炼时,你通常会如何祷告?

2.上帝应许要将智慧赐给那些寻求的人。用笔写下你的祷告,求上帝赐你智慧面对你此时正经历的考验。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彼此相爱

雅各书灵修 | 试炼中的喜乐(有声中文)

作者:James Bunyan,英国

翻译:晨光,中国

有声播读:Carol,中国

读经:雅各书1章1-4节

试想一下,在你屡遭不顺,觉得自己简直是倒霉透顶的时候,你坐下来和一位要好的朋友聊天。你期待他可以安慰你,而他却说:“太好了!真为你高兴!我希望你能看到你是蒙福的!”这样的话不会太不适时了吗?你不想扇他耳光吗?

但是,这基本上就是雅各在这里所说的:“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雅各书1章2节)。还有比这能更让你“眼前一亮”的了吗?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他说的并没有错。

关键的是,雅各并没有要我们因试炼本身而高兴,他是告诉我们要在试炼的过程中有喜乐。并不是说试炼本身很好,而是试炼所锻炼出的我们在基督里的品格是有益的。“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但忍耐也当成功,使你们成全、完备,毫无缺欠。”  (雅各书1章3-4节)。若是能成为一个成全、完备的人——一个爱耶稣、以耶稣为喜乐、信靠耶稣直到世界末了的人,那经受这些试炼是绝对值得的。

我记得我曾和我最属灵的一个朋友聊天,听着她讲述那一年所经历的一切,我觉得她应该已经把一个学生能经历到的糟糕事情都经历了个遍:男朋友有暴力行为、父母对她不管不问、朋友们很难相处、成绩也很难看。但是她却对我说:“但是你知道吗?上帝真的很恩待我。”说话的时候她的脸上在发光。这就是雅各所说的喜乐。

问题在于我们的社会和文化(至少在我所在的二十一世纪的英国)厌恶试炼。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偶像之一就是舒适:我们花了那么多钱试图打造我们自己的舒适窝,把自己包裹在一个安全的封闭世界里。

但耶稣对此提出了挑战。

世界说:“拿起你的酒杯好好享受。”

耶稣却说:“背起你的十字架跟从我。”

雅各还说:“当你落在百般试炼中。(注意所说的是当,不是如果)”只要你在这个世界上活得够久,你就会不可避免地经历到痛苦。但作为基督徒,你可以在真理中得到安慰,因为受苦不是毫无意义的,上帝会在这些困苦中塑造和修剪你。

注意雅各是如何在开篇介绍他自己的:“上帝和耶稣基督的仆人”(雅各书1章1节)。耶稣的弟弟写这本书不是出于漠然,而是为了帮助他人,他想要服侍耶稣和祂的子民。请注意,他写给的是分散在各地的十二支派。因他是写给一世纪的教会,他的口吻自然是针对以犹太人为主的教会,但是它同样适用于今天的教会。这是我们所有人都需要的信息。

当你遭遇苦难时,你很容易认为上帝不好。但雅各在第4节的结尾说到,你们会“毫无缺欠”。上帝不会欺负人,祂大有能力去供给和养育祂的儿女。如果你正在经历试炼,无论你面对的困难多大,要知道祂的灵正在你里面工作,使你在基督的宝座前无可指摘并满有喜乐。你没有被抛弃。你也不是独自一人。上帝在通过这一切陶造和完善你。你一无所缺。

 

问题反思:

1.当你和周围的人谈到你的信仰时,你会给他们的印象是怎样的,你的信仰是一种责任还是带给你喜乐?

2.你身边最属灵的人是谁?上帝是如何塑造出他们的忍耐的?

3.你现在的挣扎是什么?雅各希望你用何种方式看待它?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彼此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