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人生

小凯:中国比加拿大更像家

中国比加拿大更像家

作者:何佩欣,新加坡;翻译:顾静,中国;封面绘图:闪电小熊,中国

小凯(化名)有着一头棕色的头发和一双灰蓝色的眼睛,说着一口标准的加拿大式英语。因此,对于初次见面的人来说,听这样一位18岁的姑娘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并说自己里面其实是“半个亚洲人”时,都会非常惊讶。

不仅如此。和大部分同龄人不同,这个低调的年轻人没有选择直接去上大学,而是暂停了学业,到离出生之地千里之外的地方——中国,去教小孩子学英语。

如果问她为什么做这样不同寻常的选择,她的答案很简单:中国是她留下记忆最多的地方。小凯在家中八个孩子中排行第二,虽然出生在加拿大,但从小随父母在中国不同的地方长大,直到15岁才回到自己的祖国。这之间她还在菲律宾生活过一年。

在中国生活的日子不仅使小凯爱上了这个国家和这里的人们,并让她看到这里孩子们的需要。在她长大的地方,童年的小伙伴刚满六岁就被送到寄宿学校。而在此后的六年里,她们都要远离家人,每年只能回家呆两个月。

所以,当她在加拿大完成了高中的学业,并在圣经学校学习了一年以后,便决定不像她的朋友们那样直接去上大学了。18岁的小凯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下,决定返回中国,到寄宿学校去做一名志愿者老师。在谈到怎么会有这样的决定时,她说:“是爸爸让我有了这个想法,而上帝给了我信心”。

小凯知道,很多人不能理解她暂停学业的决定。对她的高中同学来说,高中毕业之后一般都直接上大学,他们的世界就是邻里和学校。但对小凯来说,这是难以理解的生活状态。她说:“我很开心自己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

当然,她的朋友们大多也不会明白在异国他乡不断地换地方生活是怎样一种体验。小凯出生后不久,一家人就搬到了中国,两年之后去了菲律宾,一年之后又回到中国。过了三年,一家人又搬到中国的另一个地方,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傈僳族人生活在一起(傈僳族人通常分布在缅甸、中国西南部、泰国以及印度的山区)。

很多小凯的同龄人都对她在跨文化背景中非同寻常的童年感兴趣。与她在加拿大的同龄人不一样的是,小凯的青少年时期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姐姐以及其他跨文化背景的小孩一起逛海滩、爬山和爬树度过的。她回忆道:“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爬到山上去给我家养的羊找饲料”。

意想不到的是,当小凯一家为了帮姐姐开始大学生活而搬回加拿大时,15岁的小凯却遇到了最大的挑战。

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适应过程。她说:“我有六个月都陷在抑郁症当中,因为我根本不想待在加拿大。我觉得我当时可能还没有准备好适应那里的生活。我很想念在中国的朋友,我觉得加拿大人跟我很不一样。我害怕永远也找不到一个真正能理解我的朋友了。”

她甚至开始生上帝的气,觉得上帝没有给她能够分担困难的朋友。但后来上帝对她说话,让她明白自己已经把友谊看成了高于上帝的偶像。

当意识到自己把人生的价值和幸福建立在是否得到友谊上,而不是上帝本身时,她开始悔改。“我告诉上帝‘你是我的一切。拥有友谊很好,但是我也可以没有它。我可以被你所满足。’说这话时,我在加拿大还是没什么朋友。”

就在小凯向上帝悔改之后不久,上帝赐给她一些关心她的好朋友,其中有一些还是基督徒。

如今,除了大姐,小凯全家都回到了中国。对于小凯来说,回到中国的感觉就像回家一样。她希望作为寄宿学校里唯一的基督徒老师,自己能够给孩子们带来正面的影响,让他们能够感知上帝的属性。她说:“真希望上帝可以使用我,让孩子们知道上帝是谁,并帮助他们更加靠近上帝。”

虽然小凯不知道这样的生活会持续多久,但她确信:拿到大学学历(最好是教育学学历)之后,自己还想继续教书。“我想去菲律宾教书,教孩子,尤其是那些不被人们重视的被寄养在别处的孩子们。我想成为一个让他们感到被珍视,可以与他们分享上帝的好消息的老师。”

当小凯11岁认识到自己的生命属于上帝时,就曾承诺委身上帝,现在她要实现自己的承诺。她说:“祂给我生命,对我有一个计划,因此,我要让祂在我生命中完成那个计划。只有这样,我的生命才会真正有意义。”

对于雅米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做现在在做的事?” 小凯回答说:“我知道上帝爱我,对那些还不明白上帝的爱的孩子们,我很有负担。我希望他们能明白上帝爱他们,也希望他们能和我一样,在基督里找到确据与平安。”

*此文章英文原文和翻译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submit_article

上帝使人升高

Godlifts

作者:小羊,中国

“法老随即差人去召约瑟,他们便急忙带他出监,他就剃头,刮脸,换衣裳,进到法老面前。”
(创世记41章14节)

雅各的儿子约瑟,因着哥哥们的嫉妒,在年少时被卖到埃及的波提乏家中做奴隶。但上帝与他同在,使他在波提乏眼前蒙恩,由奴隶变为管家。可好景不长,波提乏的妻子以目送情给约瑟,要约瑟与她同寝,但约瑟因着敬畏上帝的缘故选择拒绝她,结果被其诬陷入狱,成为囚犯,由此人生跌入谷底。但在监狱里,耶和华也仍然与约瑟同在。上帝使约瑟在司狱面前蒙恩,“司狱就把监里所有的囚犯都交在约瑟手下”(创世记 39章22节)。另外,他在监狱里也成功地为因事被法老下到监狱的酒政和膳长解梦。这让约瑟的出狱有了一线希望——约瑟请酒政出监后在王面前提说他。然而酒政却忘记了,约瑟的出狱希望也因此变成了绝望。

正当约瑟被遗忘在监狱长达两年之时,埃及法老突然召他出监,于是他就剃头、刮脸、换衣裳,来到法老面前。此时,约瑟的身份已由囚犯变成被法老召见的人,而这也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法老召见约瑟的原因是因为他做了奇怪的梦,无人能解,而当他听酒政说约瑟善于解梦时,便召见了约瑟。然而法老所做的梦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出于上帝。上帝透过这件事情,让被遗忘的约瑟得以来到法老面前。对于解梦的恩赐,约瑟也说:“这不在乎我”(创世记41章16节)

上帝一方面将解梦的恩赐赐予约瑟。另一方面,上帝让约瑟在监狱里遇到酒政和膳长,并有机会为他们解梦,让酒政记住约瑟。即便后来酒政忘记约瑟,上帝又将不是出于法老自己的梦放在他的生命中,令他心中不安,寻解梦却又无人能解。上帝就这样使各种因素相遇,让约瑟成为唯一可以为法老解梦的人,最终又使约瑟登上宰相的位置,在法老和众人面前尊大。正如撒母耳记上2章7节所说“祂使人贫穷,也使人富足;使人卑微,也使人高贵”,这一切都在于上帝。

这让我不禁思考,降卑或高升,这真的都是上帝的作为。祂才是历史画卷背后真正的推手,也是这些令人感动、惊奇的故事背后真正的主角。如果我们继续读故事,也会发现,让约瑟当上埃及宰相大富大贵并非上帝最终目的。上帝的计划比我们看到的更大——上帝是拣选约瑟,使用约瑟做自己的仆人,透过他祝福更多的人(创世记 50章20节)。

当然,上帝为何单单拣选约瑟呢?我们或许无从知道答案的全部,但我们却可以看到,约瑟无论是在身为奴隶、管家还是囚犯之时,都没有失去倚靠、仰望上帝的心,并在每一件事情上(包括当囚犯)都忠心尽上自己的本分。因着对上帝的敬畏,他也选择不犯罪,默默承受误解,继续等待上帝,最终承受生命恩典。

亲爱的你是否也如约瑟般正经历人生的低谷,被人出卖、被人诬陷、被人遗忘呢?或许可以给我们带来安慰的是,就如上帝看顾掌管约瑟的人生与当时的历史,上帝也同样掌管我们的人生与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当我们暂时看不见结果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信靠祂。同时,让我们留心,我们虽然不一定有机会如约瑟那样当上埃及的宰相,但我们却可以像约瑟一般选择无论在什么境况下都依靠上帝,做一个尊崇祂的人。谁知道上帝会怎样使用我们呢?

“你们要尝尝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投靠他的人有福了!”
(诗篇34篇8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功成名就)


投稿

小说:因爱而生

lifeforlove

作者:秦丽,中国

刘有才的父亲给他们兄弟四人分别取名为:刘生才、刘旺才、刘秀才和刘有才。他常常对此感到十分恼火,并埋怨父亲的不用心,竟为他们取了如此俗气的名字。他认为,纵使不识字,大可请一位有文化的人来为他们取个响亮的名字。

然而,一介农民的父亲,对子女的爱虽过于含蓄而深沉,但却是那么的浓烈而细致。看似俗气的名字,其实包含着对孩子的祝福与期望,希望他们毕生才华横溢、用之不竭,不再过农民的生活。但事与愿违,兄弟四人似乎并没有与才华结缘,基本上都继承了父亲的特长——以务农为生。唯有刘有才不甘于现状,总觉得俊朗的自己走在田埂间显得不搭调,认为自己虽然才华不出众,但至少相貌不凡、头脑灵活,不应该过农民的生活。因此,他在不知不觉间养成了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只会吃、喝、赌的习惯。

父亲对他感到万分焦急,于是跟刘有才的哥哥们竭尽全力、倾其所有,在他成年之际帮他建立起一番家业,希望能借此磨砺他的责任感。然而,家中的娇妻和家业仍然无法满足刘有才的心。平淡的日子只过了数日,他便变卖家业,带着妻子去另寻更加广阔的天地。

刘有才的父亲为此再度倾其所有地为他预备了远行的资本。当刘有才即将踏上启程的客车时,父亲将一本《圣经》塞进他的怀里,告诉他:“不管未来的日子过的怎么样,一定要把人做好!当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圣经》或许可以帮助到你……”但刘有才却不屑一顾地将《圣经》掖进行李的最底层。

正如他所料,他才华不够出众,头脑却灵活过人,没几年的时间,他就成功地成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水泥经销站。但同时,他也把之前所有的不良嗜好发挥到了极致,对家人只有给予金钱上的满足,自己则在外头尽情地享受着多姿多彩的生活。直到法院的传票送到他手里,告知他,他的儿子以抢劫罪被捕时,他才霍然停止了他“丰富”的生活。

“儿子?”“抢劫?”“被捕?”“破获赃款2000元?”他急切地揉着眼睛,一字一顿反复读着传票上的内容:“刘泽辉,父亲:刘有才,母亲……”

妻子在恸哭,父母在抽泣,亲友在叹息,他却感到复杂的思绪在猛烈地冲击着自己的胸膛,仿佛快要将他炸毁。对于儿子抢劫这件事,刘有才感到难以置信。因为自己对儿子在生活物资上的需求从来都是加倍赋予,不曾有过丝毫的吝啬。恍惚间,他突然忆起儿子出生时,肉嘟嘟的只有几斤,长得比他俊美,性格也斯文。他一度期待儿子长大后能够才华横溢、智慧超群,但……怎么就突然成了罪犯?20年来,他在这个家中从未缺席过,却唯独对儿子的成长历程感到有些模糊。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竟然对于儿子的性情、人品和思想观念一无所知。

纵使儿子已经成年,其行为也造成了社会危害,但身为父亲的刘有才,不能接受儿子即将遭受到的痛苦。因此,他转让了水泥经销站,出售了房子,筹备资金,奔走于法院、检察院和派出所之间,动用一切想到、或想不到的关系,试图替儿子缓解劫难。然而儿子的命运并没有因他的努力而有丝毫改变。10年有期徒刑,成了儿子的判决结果。刘有才陷入了无边的懊恼与沮丧中,他绝望而茫然地目送儿子那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高墙后的身影,眼角不禁奔涌出滴滴的眼泪。他想,对儿子倾其所有却落得如此下场,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挽回失足的独生爱子?

曾经辉煌的过去瞬间消失殆尽,刘有才感到人生似乎了无生趣,一辈子在不知不觉中便会过去。他不禁怀疑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等着死去、为了感受苦痛吗?

当刘有才强压着烦躁整理家中那些看似有用,实质毫无价值的家产时,他突然发现一本父亲在20年前送给他的《圣经》。

他想起当初父亲所说的,当日子过不下去时,《圣经》可以帮助到他。因此他情不自禁地翻开,想看看《圣经》到底可以如何帮助到他,他可以从中找到“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的答案吗?

当一页页的文字、一个个的故事呈现在刘有才眼前时,他才恍然发现,原来这本泛黄的《圣经》里竟然讲述的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爱,也就是天父上帝对我们──祂的孩子的爱。

刘有才泪如泉涌、泣不成声,他这才知道有一位天父上帝是何等地爱我们,竟愿意用自己独生子的生命来拯救得罪祂自己的我们。而人活着本身就是出于上帝的爱。祂渴望我们接受祂的“爱”,在这份“爱”中摆脱罪的束缚,并活出这样的“爱”。他也了解到,原来所谓的爱,并不是只是物质上的供给与满足,更是对一个人灵魂和生命的关心。

此时,刘有才开始感恩,因为他开始看到希望,看到日后自己的孩子还有机会,可以重新做一个正直的、自由的人。更让他感恩的是,如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也有机会,可以在上帝的爱里面悔改、重新在上帝面前做一个自由的人,开始全新的、正直的生命,开始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原来,人活着,是因为我们因爱而生。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