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彼此相爱

天父,谢谢你让我遭遇“同性吸引”的挣扎

作者:H.Y

翻译:Abby

语音播读:Julia

是的,你没读错。这听起来简直让人不可思议,甚至是丧心病狂——几年前,当我的朋友做了类似的祷告时,我也感无法理解。但现在,这句话对我来说有了新的含义。

经历并与同性吸引做斗争应该是我有生以来面对的最难的事。虽然我也喜欢过男孩子,但是女生带给我的吸引从来都要更强烈一些。在过去这7年持续的压制自己不去顺从这种诱惑的过程里,我一直无法理解为什么我会经历这些。

这样的想法常常出现在我脑海里:上帝难道不知道每次我来到祂面前时是多么羞愧难当吗?祂难道不知道不断地压制生理上的自然反应是多么的难受吗?如果上帝真的爱我,为什么不把我造成一个正常人?为什么祂允许我经历如此大的痛苦?

就在我努力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时,上帝在我最近经历的一次迷恋中让我明白了祂的心意。

 

禁不住诱惑

在一个为期一周的海外出差任务中我遇见了她,我们一拍即合。她人很好,对我又格外照顾。很快我们就变得很亲密,开始互相倾诉。我们经常远离一行其他人,单独花时间在一起,甚至待在彼此的酒店房间。然而当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情感会让我陷入大麻烦。

也许是由于我们单独相处的时间太长亦或是我们之间有了特殊的情感连接,慢慢地我开始对她产生了感情。我知道我的感觉是有悖于圣洁和基督样式的,但是我就是情不自禁。我每天都提醒自己不能继续放纵自己的感觉,但我还是控制不了,不停陷入罪里。

一天,上帝介入了,祂满有恩典地把当时的处境变成了我的祝福。那时,我还没有和我的牧者或朋友们分享过我在同性吸引方面的挣扎,所以,我无法去寻求任何人的帮助。这样一来,上帝成了我唯一的倚靠。但是与此同时,我觉得自己无比肮脏又罪孽深重,上帝也无法帮我。

 

我们总是可以亲近上帝

然而,即使在我最挣扎的时候,使徒雅各的提醒也一直在我脑海里——选择上帝而不是属世的情欲。他教导我们要“抵挡魔鬼,亲近上帝”(雅各书4章7-8节)。这是一个双管齐下的方式,不是只选择其一就好了——因为想要远离罪,不亲近上帝是不可能的。

使徒雅各还鼓励我们:当我们竭力抵挡魔鬼的时候,魔鬼就会逃离我们。另一方面,当我们靠近上帝的时候,祂也向我们走近。我脑海中不停地想到美丽大能的上帝与我同在的景象。

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不管我处在怎样的境况中,我都必须勇敢诚实地来到上帝的面前。谦卑下来自己,认识到靠自己做不到并举起小白旗投降并非易事,但是我别无选择。我已经尽了我所有能做的努力却还是不起任何效果。我知道我自己无能为力并迫切需要上帝的帮助。

我记得我在绝望中呼求上帝。我在痛苦中不断向上帝哀求。我恳求祂挪去我这种被吸引的感觉。也就是在这样完全无能为力的时候,我才意识到,不管我多么肮脏地来到天父面前,祂都接纳我。

就像浪子回头寓言里的父亲一样,不论我们多么不堪,当我们悔改来到他面前时,他都会欢迎和拥抱我们。一旦我们成为了祂的孩子,无论我们多么污秽,多不圣洁或是离开祂多远,都还是可以回到祂的身边。

渐渐地,我感到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因为我确知上帝在跟我一同作战。每次当我转向祂,安慰和平安就会立刻充满我的心(对我来说这是很难得的),这让我确信转向祂是正确的决定。

我还意识到自己的祷告已经从原来的求上帝挪走试探转为向祂寻求做正确决定的力量。在我与试探争战的这7天宝贵时间里,上帝变得无比真实,每天都与我同在。

 

上帝永远不会离弃我们

这也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真的相信天父永远不会离弃我们。即使在我们背叛祂的时候,祂也还是在我们身边,我们总是可以寻求祂的帮助。

上帝向我证明了祂供应我们能够顺服祂的力量,因此即使是面对最严峻的试探我们也能抵御。腓立比书1章6节祂再次向我们保证祂不会放弃我们,到了时候,祂必会完成在我们里面所动的善工。

从我开始远离诱惑、亲近上帝以来,我发现顺服上帝不再那么困难了。每当我发现自己又开始对其它女孩有感觉的时候,我便主动远离她们,并诚实地告诉上帝我此时的感受。现在,对我来说远离诱惑、把心归向上帝越来越容易了。

虽然我至今仍不明白为何上帝允许我被双性吸引并那么容易陷入试探,但是上帝打开了我的眼,使我看到,祂如何利用这样的经历将我拉回到祂身边。

我看到自己在面对罪的时候是多么的软弱和无助,也看到万能的上帝如何通过这样的处境在我身上做工。

现在我可以真心地因着我被同性吸引的挣扎而感谢上帝,因为如果没有这样的经历,我就无法看到上帝是如何与我同在,并赐我战胜试探的超自然大能以及在永恒里的胜利。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彼此相爱

基督徒可以追求“财富自由”吗?(有声中文)

作者:希の梦,马来西亚

语音播读:Yibin,中国

*封面图片来自PEXELS

“厌倦了朝九晚五的工作吗?快来报名免费课程,教你如何自己当老板!”

“钱总是不够用吗?快来私讯我,教你如何赚更多外快!”

“还没投资股票?那你就out了!快来加入我们的团队,包你马上学会!”

“知道什么是财务自由吗?那就是无需工作就有钱入囊,且能够满足生活所需的状态。想知道如何办到?马上联系我!”…… 

打开我的社交网络,以上的广告比比皆是。很多类似“有钱,不只是为了拥有更多的选择,而是能够对不喜欢的事情说:不!”、“拼搏吧,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今天的自己”这样的“鸡汤”,我的心也开始对如何增加自己的财富蠢蠢欲动。再看看身边做生意和做投资的朋友们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我也慢慢感到自己不该满足于眼下的生活。我想要赚更多的钱,以便早点还清债务,也可以带家人到世界各地旅行。于是,我开始在网络上寻求商机。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早在2016年,还在求学的我就已经写过关于钱的文章:《我要赚钱!》链接:我要赚钱!

这篇文章是仍在求学的我对待“赚钱”的态度。当时的我,因为没有收入,所以想赚些钱;而此时的我,已经开始工作并且有了稳定的收入,却又想赚更多钱。这是因为我不满足吗?仔细思考我的动机,我发现自己想要实现财富自由,并不是为了买奢侈品、过多么奢华的生活。而是希望自己能有更好的经济能力,让家人过得舒适一些。另外,我若有感动去某地短宣,也能立即奉上报名费而无后顾之忧地出发。这些理由看似都很合理,不是吗?然而,身为一名基督徒,我真的可以追求财物自由吗?抱着这样的疑惑,我开始查考圣经,想要知道上帝对财富有怎样的观点。毕竟“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提摩太后书3章16节)。以下是我的一些得着。希望我所得到的启发,也能为你解惑。

根据一份报纸的概述,圣经当中有关金钱的经文,大概有2000多句,而关于祷告和信心的,各有500多句。因此,金钱观是不容忽视的。本质上,金钱是中性的,它的好坏,因使用它的人而异。“钱不是万恶之源,贪钱才是万恶之根”。因此,圣经论到钱时,都是针对人怎么看待和使用它。

 

1.认清金钱是上帝所赐

首先,我们必须认定所拥有的一切,包括金钱,都是上帝赐予的。拥有极多财富且充满智慧的所罗门王曾如此说:“上帝赐人资财丰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份,在他劳碌中喜乐,这乃是上帝的恩赐”(传道书5章19节)。然而我们不要只在富足时如此认为,在贫穷时也当如此。约伯在失去儿女、家产和健康的情况下,仍然能说出:“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约伯记1章21节)。这说明了他对上帝的敬畏,远胜过对富足和平安的追求。约伯的信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而后来,上帝也恩待他,赐予他财富与儿女,比从前更甚。

 

因此,我们应当相信上帝会供应我们的所需,并且为着我们所拥有的心存感恩。

 

2.我们只是金钱的管家

认清了金钱是上帝所赐之后,我们就当把自己放在合宜的位置上——上帝的管家。祂把金钱赐给我们,我们就当好好管理。而这一部分,就涉及到如何理财。我们的收入,分为两个部分,主动的和被动的。

 

a)主动的是我们做工后的收入:

提摩太前书 5章18提到“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自然,我们从所服务的公司得到应得的薪金是理所当然的。它也提醒身为基督徒的老板们,必须照着员工们所做的付出,给予他们配得的薪金。圣经并没有明示兼职开源是件恶事。可是,却道明了上帝不容许的赚钱方法,比如:贿赂(弥迦书3章11节)、靠碰运气(以赛亚书65章11-12节)、速得的产业(箴言20章21节)、偷盗、欺骗、说谎(利未记19章11节)等。

 

b)被动的是让钱生钱:

马太福音25章14-30节提及主人给管家各五千、两千和一千银子并让他们管理的故事。由于那管理一千银子的管家没有让银子增值,主人便把他的一千银子给了那把五千银子翻值一倍的管家。不仅如此,他还不用那无用的仆人了。这个比喻常常被解释为警醒我们善用上帝赐给我们的恩赐,但我认为对于金钱也同样是好的提醒:我们应当认真对待上帝所赐予我们的金钱。上帝喜悦我们用智慧的方法使金钱增值,无论是储蓄在银行里,还是投资在基金上。爱我们的上帝并非是把钱看得比我们还重要,而是让我们学会善用祂给的恩赐与资源。所以,在为着所拥有的感谢祂的同时,也要学习关于理财方面的知识,以便能善用祂的美意。

 

3.理财但不贪财

一旦踏进了理财的道路,我们就会越走越远。我们可能管理得当,赚的钱越来越多,因此开始投入更多的精力投资理财而忘记上帝;抑或是因着管理不当损失钱而埋怨上帝。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是出自于我们的“贪婪之心”。潜意识里,我们对金钱的爱超过了对上帝的爱,金钱俨然成为我们的主人,而我们不自觉地把上帝当作“管家”,认为祂有义务让我们的财富升值。在贪财上,清教徒神学家巴克斯特如此说:“倘若谁企图依靠财产贪图安逸,那么上帝在今生今世就要惩罚他,自鸣得意地安享已经到手的财富,这几乎无例外地标志着道德上的堕落。”

要想厘清我们有没有贪财以及是不是不小心让金钱成为了我们的主人,从奉献的态度上就可以知道。奉献是测试我们心中金钱所属者的好方法。若我们觉得钱是自己赚来的,而奉献不能让金钱升值,那么哪怕是拿出1%的奉献,我们也会特别难受。若我们能乐意奉献,必然成为上帝所喜爱的人,因为“各人要随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难,不要勉强,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上帝所喜爱的”(哥林多后书9章7节)。

总结以上三点,我为“财物自由”设下了自己的新定义:

1.自由地赞美上帝,因为我所拥有的一切财产都来自祂。

2.自由地为上帝赚钱,自由地对上帝不喜欢的赚钱方式说“不”。

3.自由地为上帝理财,计算开支、不以上帝不喜悦的方式(比如:购买速得的投资组合、彩票等)增加收入。

4.自由地为上帝奉献:乐意地为上帝的国度奉献金钱。

 

约翰福音8章32节说:“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因此,不论我此生有没有可能达到属世的财务自由,我知道我若追求真理,便拥有了从上帝而来的真自由:自由地活在上帝的爱和恩典中,不被罪捆绑。能够拒绝金钱方面的诱惑,不做上帝所不喜悦的事。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彼此相爱

【2月漫画特辑】信仰大家庭

 

绘画:Chin
*内容取自灵命日粮文章《信仰大家庭》

在1980年代,我们教会有个关系密切的单身大家庭,其中包括丧偶或离婚的人。若有人搬家,他们会帮忙整理行李、搬运家具和预备食物。因为共同的信仰和友情的激励,他们一直维系亲密的关系,生日或假日变得不再孤单。

因着有同一位天上的父上帝和长兄耶稣基督,我们能够在地上和其他肢体成为弟兄姊妹。长兄的命令就是要我们彼此相爱,因为在爱中我们能够得到完全。

愿我们都愿意敞开接受别人的关怀,在有需要时开口向人求助。而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也能甘心乐意地付出。

*此图文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家人关系很糟糕,我学会了这五种方法爱他们

作者:Jane Lim ,新加坡

翻译:Cindy Wang,澳大利亚

有声播读:枝子,中国

 

我的家人一直都是一些人眼中的“教科书式基督徒”:每周日固定去教会,按时参加团契活动和营会。 我们读圣经、参加查经小组、也在家里组织查经聚会,并相信一起祷告会让整个家庭合一。

然而,家中时常爆发的冲突和紧张的关系,让我非常痛苦。小时候,每当看到刚刚还吵得很凶的父母一迈入教堂就嘎然止声时,心里就不舒服。之后,他们就各忙各的——爸爸去敬拜礼堂,妈妈去参加唱诗班或教主日课程,而我则匆匆忙忙地去主日学,假装一切都很好。 不知为什么,即使那时的我还很小,我还是暗暗觉得自己只能默默吞下内心的苦楚。

我不记得听到过父母彼此道歉,更不用说事后一起探讨了。

长大后,我日渐意识到这种家庭关系是多么的不正常和不健康,也越发难以保持缄默,并终于说出自己的看法。 然而,鉴于华人文化传统中,父母和孩子的长幼之别,可想而知我碰了一鼻子灰。

这些年来,我认识到,也还在学习把一切的难处交给主。 而且很感恩,身边有关怀我的牧师和睿智的长辈,陪伴我一起走过忧伤。 我也接受了主内心理咨询师的辅导,身边的朋友也都在关怀我,就我自身而言,我已经尽我所能地去学会在失衡的家庭中生活。

如今我能承认自己家庭关系失调,这是我以前做不到的。 大约十年前,当我跟一个朋友说起父母的争吵,和我视其为正常时,他直截了当地说,“呃,这不正常。” 他的回答让我吃了一惊,紧接着,我就感到很尴尬。 他的意思是我的家庭不正常吗?是说我们的家庭关系失调吗? 他怎么能这么说呢? 他怎么敢这么说?他的父母甚至都不是基督徒——至少我的父母是。 如果我们一家是基督徒,我们怎么可能还会“有问题”呢?

回头看,那是一个重要的点醒我的时刻, 尽管我的朋友可以说得更委婉一些,但他说的是实话。这样的家庭关系确实不正常。并且信主并不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毫无问题的家庭。

以弗所书5章21节-6章4节清楚地描述了上帝对家庭生活的异象——要彼此顺服,无私地相爱,反映出基督和教会的关系。我们家庭中的冲突大多数源于缺乏耐心和凭己意而行(雅各书4章1节)。 两段经文都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我们需要顺服上帝。

慢慢地,我发现我的朋友们也面对家庭关系的困扰,但他们选择把家庭里的问题带到上帝面前,这让我感到巨大的安慰,并激励我继续走在信仰的道路上。 朋友们一遍又一遍地开导我:那些弥留在我们生命里的,似乎永远无法愈合的破碎并不能抵消圣经的真理和耶稣在十字架上所完成的工作。

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提醒我,上帝一直在我们心里动工,当我们再见到祂的时候,祂会完成在我们生命里的工作。

我也重新思考了“正常”这个词。虽然家庭生活中难免有冲突,是生活的一部分,但频繁发生和得不到解决的冲突不应被视为正常(亦或是健康、合宜的)。这种分辨帮助我们不把事情掩盖起来,而是以真理面对现实。

正如保罗在罗马书6章中所说:“这样,怎么说呢?我们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显多吗?断乎不可!我们在罪上死了的人,岂可仍在罪中活着呢?”(1-2节)。 也就是说,即使罪带来的困扰还在继续,我们与罪的斗争还在继续,但是因为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工作,我们终将得胜(11-14节)。

那么,在失调的家庭环境中,如何保持健康的心态呢? 我们如何学着接受这个现实,又不否认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后果呢?

  1.  承认罪的破坏性,并为罪悲哀

我们知道罪的破坏性,但要每天去面对的确很困难。 不过承认罪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条件地任其摆布(告诉自己别无选择) ,而是不要忽视它或视其为“正常”。

当我和一个朋友谈起我家的状况时,她提醒我圣经里一些人的家庭问题(例如,亚伯拉罕,雅各,大卫),但上帝仍然看顾他们,而且还使用他们来完成祂的计划。 我们还讨论了如何反思自己在家庭关系的破碎中扮演的角色:除了认识到自己受到的伤害之外,也需要谦卑地审视我们的内心,承认我们也曾经伤害过家人。

这并不是说一种伤害可以抵消另一种伤害,而是恰恰反映了“人人都犯了罪”(罗马书3章23节),但“唯有基督在我们还做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上帝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马书5章8节)。

  1.  回到上帝面前,默想祂的应许

每当家里发生冲突时,我就想跑开躲起来,想一走了之。 但回避顶多也只是暂时喘口气。我最终明白,我可以躲在伤痛里舔舐我的伤口(在脑海里一遍遍地重复冲突的场面,并为此难过),也可以选择藏在上帝的遮盖覆庇里(诗篇32篇7节)。

藏在上帝的同在里意味着转向祂的话语,把我们所有的苦难都交托给祂,放在祂的脚前。

藏在上帝里面的我们不会永远哀哭(诗篇30篇),因为祂“要教导你,指示你当行的路”,并“要定睛在你身上劝诫你”(诗篇32篇8节)。

在心痛和绝望的时候,我常常思想《耶利米哀歌》第3章:

“耶和华啊,求你记念我如茵陈和苦胆的困苦窘迫!我心想念这些,就在里面忧闷。我想起这事,心里就有指望。我们不致消灭,是出于耶和华诸般的慈爱,是因他的怜悯不至断绝。每早晨这都是新的,你的诚实极其广大。我心里说:“耶和华是我的份,因此我要仰望他。”(19-24节)

  1. 如有可能,寻求关系的修复

我们都知道人生在世并非一帆风顺,但我们可以(也应该)渴望关系的恢复,并为之锲而不舍地祷告,盼望着上帝带来悔改、医治、和好。不过我们也需要接受有可能此生都没有办法和解的情况。

我曾经一度希望家里的每个人都能寻求心理辅导的帮助,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但我从惨痛的教训中学到了功课——要不要寻求心理辅导是个人自己要做的决定,强求不得。他们的拒绝曾让我沮丧不已,甚是痛苦。但在接受心理辅导,向长辈和为我祷告的朋友们倾诉后,我开始能够接纳他们的选择,并仍尽全力地爱他们, 在保持健康的界限的同时,尽力服侍他们,也不断地祈祷上帝医治和更新他们。

  1.  为自己设定健康的界限并寻求医治

在我成长的文化中,设定界限的概念是非常陌生的,甚至可以被看为不孝。但接受主内的心理辅导、阅读了一些基督教的书籍和资源之后,我意识到设定界限其实是健康的做法。

我学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认清自己在冲突中的立场(或无立场)。当父母吵架时,其实我没有责任去调解或帮助他们和解。 “不”是最难说出口的,但为了我的心里健康,我学会了拒绝。不过,我仍积极地为他们热切祷告,同时也定期参加心里辅导,以让我的情绪能够得到健康地疏解,这是我经历医治过程的关键。

  1.  继续努力祷告

祷告不仅仅是我们所说的话,更是我们内心的姿态——一个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导向上帝的过程。祷告意味着确定上帝爱我们,祂看到也听到我们说出的和未说的一切话。因此,我们可以确信,祂必“能照着运行在我们心里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以弗所书3章20节)  。

不管事情看起来多糟糕,永远不要放弃为家人祷告。 因为上帝救了我们,不只是给我们将来永恒的生命,祂也是在每天的生活中拯救我们(诗篇68篇19节),并赐给我们在耶稣基督里活泼盼望(彼得前书1章3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