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彼此相爱

斯坦·李(Stan Lee)给我们打开了一个世界,却留下了一个终极问题

作者:Maggie,中国

*封面和文中图片来自豆瓣电影

漫威之父Stan Lee,在美国时间的11月12日,离开了世界,推特上留下了自己的名言“Excelsior(精益求精)”。

1922年12月28日,Stan Lee,原名斯坦利·马丁·利博,出生在纽约市,父亲是罗马尼亚移民,母亲是美国本土人。虽然家里的条件有限,但是他依旧热爱阅读。他曾经说,骑在自行车上的时候,感觉就像在自由的幻想世界里骑乘自己的战马。

为了补贴家用,他当过文员,刷过盘子,当过运货工。1941年,他进入“时代漫画”(漫威漫画的前身),开始撰写美国队长第三期的漫画,后面被扶上漫画主编的位置。多年以来,在DC漫画(代表人物超人、蝙蝠侠、神奇女侠、闪电侠等)的挤压以及美国审查制度的冲击之下,Stan Lee一度想退出漫画界。听闻DC让自己旗下的英雄组建了战队“正义联盟”,他突发奇想,创作了神奇四侠。后面,神奇四侠大受欢迎,Stan Lee和自己的合作伙伴杰克·科比继续创作了绿巨人等很多其他大受欢迎的人物。

绿巨人和神奇四侠的中心思想是一样的。主角们都因为各种情况变异,拥有了超能力,因而在人类世界里遇到了敌视和畏惧——人们害怕他们的能力,不知道他们是好是坏。这也是超级英雄的本质。人们幻想着有救世主来拯救世界,来搞定一切,但是遇到超自然的对象时,第一时间却是畏惧、害怕,因为自己的弱小,因为人本能对于不了解的事物的怀疑。漫画里的反派也通过超能力、高科技来作乱。这使得人类对超能力越发地震惊,疑惑,恐惧。

随着漫威漫画的销量暴涨,Stan Lee创作的自由度也越来越高。他越来越可以在创作的各方面做出新尝试。20世纪60年代,他创作出了最有影响力的超级英雄之一——蜘蛛侠。

蜘蛛侠本是一个平凡的高中生。他参观实验室时,被一个具有放射性的蜘蛛所咬,获得了蜘蛛一样的能力。他一开始并不想用自己的能力拯救世界,反而是想去赚钱。然而抚养他长大的叔叔被害死,他才醒悟——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他有义务让世界变得更好。因此他改变了自己。

蜘蛛侠让很多人都有代入感。因为他也遇到了很多年轻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学业、恋爱、金钱短缺。拯救世界的蜘蛛侠是他隐藏的身份。他不仅是超级英雄,他也是个人。他的英雄气质和他的人性共存。

在80年代的一期连载里,蜘蛛侠当时的女友格温·史黛西在他面前被杀。这让人意识到超级英雄也不是万能的,他们甚至不能拯救最爱之人的性命。此期连载非常轰动。人们开始明白,英雄并不是万能的。同人类一样,他们有所不能。

在“终极宇宙”(漫威的平行宇宙之一),蜘蛛侠最后为拯救人类牺牲了生命,他和他的叔叔最后在天堂相见。这是一幅让人动容的画面。英雄为人类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但是在90年代的“超人之死”、“超人复活”之后,DC和漫威漫画的宇宙中超级英雄的死亡与复活变得相当平常。神奇女侠,绿灯侠,闪电侠,美国队长,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都纷纷死了,又纷纷复活。我们是那么惧怕失去和死亡,哪怕是虚拟人物。其中一个原因或许是我们不想面对我们不能胜过邪恶和死亡的事实。

2000年以后,漫威的超级英雄故事纷纷被搬上屏幕,渐渐地,全世界人都开始熟知和热爱这些超级英雄。因为他们身上寄托了我们对于自由和公正的希冀。我们支持美国队长推翻被九头蛇渗透的神盾局,支持钢铁侠直面满大人的挑衅,支持复仇者联盟为了正义和自由牺牲自己。这都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

Stan Lee在自传中说过,当我意识到我可以通过创造这些超级英雄的故事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时非常感动……你真的可以跟其他人产生这样的联系,对那些需要被拉一把的人来说,你真的可以为他们伸出援手。

这就是超级英雄的真谛。超级英雄总是在打击邪恶,一刻也不停歇。他们的故事延续了60年、70年,而且要不断延续下去。打击邪恶,让世界变得更好,这也是人类的终极愿望。但是最终,我们发现,邪恶是这个世界几乎无法抹去的东西。死掉的反派也会复活,当超级反派被打击的差不多,或者超级英雄走到末路的时候,漫画里的宇宙就会重启。英雄与坏人的战斗没完没了,因为罪是永无止境的。

Stan Lee与他的超级英雄们无疑激发了几代人对正义的渴望,提醒了我们做为人,更大的追求是什么,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终极问题——这个世界最终的出路在哪里?最终的公义在哪里?是否有一个终极英雄,可以粉碎死亡和世上所有的邪恶呢?

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终极超级英雄,他是谁又在哪里呢?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这个超级英雄就来拯救我们了。祂是完全的神,又是完全的人。祂并非是后来获得了超能力而成为神,而是祂本来就是神。然而为了拯救我们,祂甘愿放弃自己的神力而降级,走到了我们当中,穿上了人的样式(你能想象一个生来就是钢铁侠装备的钢铁侠硬是给自己发明了一套按人类的皮肤、身体构造设计的外壳,让自己无法使用出超能力,只能做正常人吗?腓立比书2章5-7节)。

祂可以用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祂可以让风暴安静,祂更能医治疾病,使聋子听见,瞎眼的看见,瘸子走路,死人复活。如果有人攻击祂,祂也完全可以呼唤天使为祂征战,但在祂面对最重要的战役时,祂没有选择反抗,而是顺服——任由普通的人类鞭打祂,将祂钉死在十字架。

因为这位超级英雄明白,人类有史以来所战胜不了的死亡,所无法摆脱的邪恶,问题正是源自于人本身。因为人人都犯了罪(罗马书3章23节),而罪的工价乃是死(罗马书6章23节)。如果有人能一次解决这个世界上终极的邪恶与死亡,祂只有完全圣洁,让邪恶没有藏身之处,又要直面死亡,将死亡凿穿,为人类寻求一个新的出口——光明中的永生。而唯有祂自己满足了这个条件,因为从来没有人如此圣洁,亦没有人有如此大的能力,因为即便是漫威的超级英雄们,也都有各自的局限和软弱。因此,为了人类的生命和自由,祂牺牲了自己。祂的死,偿还了罪的代价,而祂的复活,打碎了死亡的权势。祂的名字是耶稣。祂真实来过,真实为你我而死,又真实地复活了。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面对这个终极超级英雄,你是否愿意相信并跟随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彼此相爱

Last Resort—— 将开放家庭发挥到极致,做比Airbnb更酷的事情

采访者&作者:Andrew Koay, 澳大利亚

翻译:晨光,中国

*封面和文中图片摄影:Ian Tan,新加坡

 

眼前这幢四层高的房子,让人看着有点晕眩。在土地稀缺的新加坡,这算得上是超级豪宅了。它高耸于人前,现代混凝土的外壳——干净、光滑的线条、玻璃栏杆和高漆木门——向人展示了什么是奢华。

“Last Resort”现在所处的四层洋楼

走进房间,迎接宾客的是一个巨大的生活区,地上铺着大理石。一只超级热情的黑色贵宾犬围着自己想象的环形路线在家具之间和下方来回奔跑。餐桌上摆放着令人印象深刻的当地美食:咖喱、印度飞饼、薄松饼和马来咖喱角。

*黑色贵宾犬Berrie在家里跑来跑去

楼上的卧室布置得很舒适——每个卧室都有一两张床、几张桌子、一些玩具、几本书和一些奇怪的乐器。这样能让人产生一种最能被称之为家的感觉,在桌上打盹的猫就是证据。

回到楼下,47岁的Kenneth Thong正努力在厨房准备更多的食物,并把它们摆到餐桌上。Ken,大家都这么叫他。他说话温和,自嘲时也很有魅力。当他的声音变得柔和时,他的词句往往会随着他的声音消声遗迹,然后他又会突然因为自己的笑话而大笑不止。他39岁的妻子Adeline则带大家参观着这栋房子——四层楼外加地下室、两个阳台和六个房间。和她的丈夫一样,她有着永远温暖的微笑和开朗、温柔的举止。

今天,除了一个年轻人在厨房里给Ken帮忙,屋子里的大多数人都出去了。

客厅里摆满书的书架上,挂着一个用乐高积木做成的大招牌,上面写着:“欢迎来到‘最后的栖身之处’(The Last Resort)”。或许只有这一个招牌能提醒大家,这个住所并不是又一个中产阶级之梦。

*客厅里迎接宾客的大招牌

 

什么是“最后的栖身之处(The Last Resort)”

问Ken和Addy这个标识是什么意思的话,他们有现成的答案。Addy说:“ ‘最后的栖身之处’ (The Last Resort)是由年长者建立,为年轻人准备,与年轻人一同行走的地方。”Ken插话说:“我们希望年轻人知道,如果真的没有别的地方可去了,这里有为他们准备的地方。”

这就是“最后的栖身之处(The Last Resort)”:自从他们2007年结婚以来,他们夫妇已经向许多寻求庇护的年轻人开放了他们的家,尤其是那些来自虐待家庭或居住条件恶劣的年轻人。一般来说,他们欢迎客人免费入住,不过如果可以的话,他们可以选择帮助解决部分生活费用。在过去的十年里,Ken和Addy一直和“陌生人”生活在一起。

“我们邀请他们成为家庭的一部分。”Ken说。“我们希望他们能体会到一个平凡、安全、运作正常的家庭是什么样的。这也就是说他们可以自由地拥有我们这里的一切。”

事实上,从做家务到去购置生活用品,再到一起做饭和吃饭,这对夫妇都试图为他们的客人创造一种归属感和团体感。“这是他们当中许多人从未经历过的。”Addy说。

有些人会把这种态度称为“毫无保留的好客”——超出了大多数人愿意做的——但Ken和Addy对此的看法要温和得多。Ken说:“毫无保留并不意味着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毫无保留只是去做需要做的事情”。

这对夫妇还邀请其他的基督徒来同工,动员他们在“最后的栖身之处(The Last Resort)”服侍。

*舒适的客房之一

这个想法是怎么来的?

Ken和Addy结婚之前就有了创建“最后的栖身之处(The Last Resort)”的想法。他们在国外当了四年的宣教士——Ken在南非,Addy在印度南部。2004年,两人因为共同的愿望——为那些生活在困境中的人们带来改变——联系到了一起。在他们第一次一同去南非的Hoedspruit参加宣教旅程的时候,Addy被那里基督教社区紧密的联系所震惊。那里的人们不仅住在一起,而且彼此分享一切。这是一个爱上帝和爱人的好例子,是Ken和Addy想要带回家的东西。

回到新加坡,他们看到了另一个需要:帮助那些现有社会服务无法完全支持到的年轻人。这让Ken想起马太福音9章36节里描述的耶稣对无助人群的同情。“这是对我们的挑战”,Ken说,“我们会有同样的同情心吗?”

这对夫妇找到了自己的解决办法:让自己和自己的家成为基督教社区应该有的样子——有爱、有同情心、有教养。“建立社区是上帝给我们的负担。我们在结婚时就知道我们想要敞开和分享我们所拥有的一切。”Addy解释道。

 *2007年,Ken和Addy在缅甸宣教

他们结婚后不久就有了这样的机会。他们认识了一位年轻女士,刚好需要地方住。她刚刚成为一名基督徒,但是家人很反对。她没有别的地方可去,所以Ken和Addy向她敞开了他们的家。当时,他们只有一套两居室的公寓。

不久,关于这对夫妇的消息传开了,他们愿意为任何需要安全住处的人提供住处。有些是通过社工介绍来的,有些是通过朋友介绍来的。Addy说:“我们并没有去找人来住”,“我们只是在那些人无处可去的时候,为他们腾出了空间。”

从那以后,Ken和Addy接待了来自海外的宣教士、需要静养的基督徒以及需要一个安全住所的年轻人。有些人待了几周,有些人待了一年多。此时,这里成为了一个25岁的母亲和她刚出生的孩子、以及一个需要多一处住所的19岁女孩的避难所。与他们同住的还有两位年轻的基督徒,他们希望在一个以基督为中心的社区里践行“毫无保留的好客”。

 

克服挑战

然而,这个事工并不是没有挑战。首先,这对夫妇发现为人们提供庇护通常意味着要同时处理人们的一些问题。有一次,放高利贷的人来找他们的住客。这件事最终给他们家招来了小偷,结果他们家族的一些传家宝被偷。

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细节,就是房租的支付问题和如何为住客提供日常所需。让这一切变得更具挑战性的是,Ken和Addy目前都没有经济收入——几个月前,Ken从一家非盈利机构辞去主管职务,而Addy从2014年起就不再有收入了。两人都认为有必要全身心地投入到目前这个事工中去,以便有时间陪伴住在这里的人。

 *住在这里的年轻人可以随意安排自己的房间

当被问及如何面对这样的挑战时,Ken和Addy说,唯一重要的就是回应上帝放在他们心中的感动,并信赖祂,即使他们的事工看起来并不切实际。

他们的住房证明了这一点。由于不想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来,这对夫妇在结婚初期就决定租一套三房公寓。他们后来搬到了一所大一点的公寓。在这段时间里,上帝赐给他们有需要的人,同时拓展他们服侍他人的能力。Ken说:“一路走来,我们学会了不管自己拥有多少,都想办法让自己可以去服侍、去给予。”

上帝悦纳了他们的顺服,并为他们提供了支持,让基督里的弟兄姐妹可以为他们事奉的需要提供实际的帮助。

在2018年初,这对夫妇感到上帝的指引,要他们考虑搬到一个更大的地方。搜寻后,他们找到了一幢四层楼的房子,看起来很完美。

 *一只收养的猫咪懒散地趴在桌子上

只是有一个问题——房租。“当时,我们觉得完全没有理由可以住在这里。”Addy回忆起他们第一次看到这栋房子时的想法。“但我们觉得,如果上帝让我们知道这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那么我们就去做。”

尽管不知道上帝将如何供应,这对夫妇还是顺服地搬了进去。果真,上帝给了他们足够支付第一个月房租的钱。这只是他们在事奉中见证上帝供应的许多例子之一。

Addy说:“这一路就像是与上帝同行,我们在途中见证祂如何供应我们的所需,如何照看我们的每一个细节。”无论是急需的食物、金钱、还是家具,甚至是家用电器——大部分都是朋友和熟人给的——Ken和Addy可以很容易地证明上帝是如何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供给帮助的。

 

一切都是为了基督

很难有人不被这对夫妇的牺牲和慷慨所鼓舞。在这个敬虔和有爱的梦想常常被冷酷无情的实用主义所破坏的世界里,Ken和Addy似乎已经成功地摆脱了我们许多人追求的东西。

“我们都在追求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只有在发现更重要的东西时,我们才会改变自己的优先次序。我们并不是要告诉大家不要追求自己的梦想,我们只是在邀请人们来亲身体验追求真正能带来快乐的事物时所带来的喜乐。”Ken解释说。

但若是有人认为这对夫妇有什么特别,他们会竭力否认。“我们不是对人们说‘哦,来看看我们吧’”Addy说,“不,不要来看我们,来看看基督吧!”

她继续说:“如果说我们的经历让我们学到了什么,那就是我们都是因罪而破碎的人,即使是在一个所谓稳定的家庭里”,“我们不是一个完美的家庭,我们也不是要建立一个完美的家庭,但我们在成为一个仰望耶稣的社区。”

*Ken和Addy

Ken补充说:“我们想建立一个社区。我们想要亲近人,关心他们,参与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也要非常清楚地宣告我们的盼望在哪里。”

在许多方面,这就是他们事工的简单之处:与年轻人同行,向他们展示敬虔的生活,并鼓励他们提出关于上帝的更大问题。

他希望,这一切将对其他基督徒夫妇产生连锁反应的影响。他说:“我们比较疯狂的想法是,在为需要避难的人创造共享空间的同时,让两到三对新婚夫妇在他们婚姻的第一年搬进社区里来住。”

你尽可以说这是乌托邦式的梦想。但是Ken认为,如果每个教会都有这样的社区家园,那么教会一定能更好地培育下一代。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彼此相爱

雅各书灵修 | 从上帝而来的试探?(有声中文)

作者:Karen Pimpo,美国

翻译 :Patty Song,中国

有声播读:杨澜,中国

今日读经:雅各书1章16-18节

圣诞节过去两周后,我收到了来自妈妈的一封信,于是兴奋地打开来,看到内容时我顿时笑了,里面是一张手写的感谢卡。妈妈总是提醒我要注重礼貌。因此,这卡片里面的文字不仅是对我的真诚感谢,同时也间接且微妙地提醒我——不要忘记寄出圣诞感谢卡哦。于是,我收起了她的信,坐下来开始认真地写感谢卡片。

妈妈的感谢卡提醒我们要为我们得到的美好礼物而感恩。圣经中,使徒雅各也曾说:“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雅各书1章17节)

尤其是当我们处在试炼中和面对试探时(换句话说,当我们处在最困难的时期时),认清祝福和表达感恩更为重要;与雅各处在同一时期的犹太信徒们就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他们有些时候甚至很可能都在怀疑上帝的良善。他们可能会想:这些苦难和试探是出于上帝之手吗?

但雅各温柔地提醒我们,上帝不能被恶试探,上帝也不试探人(雅各书1章13节),上帝给我们的礼物从来都是美的和善的。这个世界上的苦难是因着我们自己的破碎、世界的不完美和撒旦的欺骗而导致的综合结果。

上帝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在祂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雅各书1章17节)。我们不能让任何事情动摇我们对于上帝的看法。

似乎这样说了后还是有人会无法信服,因此雅各继续提醒我们,上帝赐给我们最美好的礼物就是,用真道生了我们(赐给我们救恩)(雅各书1章18节)。这是上帝赐予我们最美好的恩典和礼物。

耶稣说:“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是你知道他接下来说了什么吗?“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翰福音16章33节)。这就是另一个美好的礼物——确认我们的救主已经胜过了一切。

今天,让我们一起感恩生活中各样美好的礼物吧。

也许给上帝写一张感谢卡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问题反思 

1、你在什么时候会最容易怀疑上帝的善良?

2、这篇文章给那些正经历试炼和面对试探的人带来了怎样的鼓励?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彼此相爱

天堂再见,我的“蝴蝶”小孩(有声中文)

作者:叶玲君,台湾

语音播读:Zel,新加坡

*封面图片来自PEXELS

约翰福音16章33节——“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

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亲人或是朋友死亡的经历。我也有好几次经历亲人离去回天家的事,但最近我刚刚经历的这一件心痛事,没有事先意料,让我想到依然还会暗自流泪。我在两个礼拜前意外失去了我和老公的第一个孩子。对于这个宝宝,我们计划已久,他却只在我的肚子里孕育了7周。

我和老公是小时候的朋友,认识20几年才决定结婚。在预备结婚中间,我们遇到了很多难题。因为婆家没有过基督徒家属,对我这个看起来比较虔诚的基督徒有着种种不解和疑惑。为着能结婚,我和老公祷告又禁食好几个礼拜,最后才顺利在美国登记结婚。没有想到结婚登记才不到几小时,我的婆婆就着急打电话来问我们什么时候要生孩子。当时还在芝加哥念硕士的我,忙到要爆炸,怎么可能说想要怀孕就怀孕。加上我念书,得坐几个小时飞机才能到达我老公上班的地方,所以我们虽然已经登记结婚,却还得两地分居,过着一年多每几个月飞来飞去的夫妻生活。直到我毕业,把所有的家当搬回老公上班的地方,我们这才开始真的每天都能见面。因为我年纪超过35岁了,我挺担心自己不能好好怀孕。我的婆家又是传统的台湾南部人,很渴望能够早日抱孙子。于是毕业之后,我们就决定我先在家专心当家庭妇女,一边规划怀宝宝的事情。

很快,在我刚搬到老公所在的州没过多久,我就发现自己脾气变得很大,脑子不太能清楚地思考,然后开始想吃一些美国买不到的东西。加上月经迟来,于是我买了验孕试纸测试,心里觉得真的有这么好的“孕气”?当过了几分钟我发现验孕试纸上面显示的是两条线的时候,就内心觉得太美好也太不真实地马上和婆婆报备“我有了”。接下来我每天的任务就是专心养胎——觉得什么营养就买什么回家煮来吃;注意营养和颜色搭配;天天补充孕妇维生素;出去散步走路,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希望自己肚子里的宝宝顺利发育。夜猫子的我每天晚上尽量晚上九点就睡。和老公一起做睡前祷告的时候,我们都是这样祷告的:希望孩子能按照上帝的心意来长大,不管他将来要选择什么职业,有什么兴趣,我们都靠着上帝的爱来支持他。

就在第九周欢天喜地去第一次产前检查的时候,医生皱着眉头把超音波的荧幕转过来给我看,并且一脸严肃地和我说没有看到心跳。我按照之前在医学院上学的经验也自己看个仔细,虽然看见孩子,但他的确没有心脏跳动。就在医生希望能做准确的诊断而又去外面抓一个医生再帮我看一次时,在旁边的老公紧张地握着我的手,和我低声说我们来祷告。来的第二位医生也证实是同样的诊断,孩子真的是没有心跳,而且应该要九周大的孩子,他的身长就停在7周4天。我的眼里全是满脑疑惑和没有意料到的泪水。两位医生同时退出去,说给我们一点时间消化一下,然后会和我们谈接下来怎么帮助“组织”排出的细节……

我想到孩子没有了就大哭好几天,后来孩子真的就如医生所说的,犹如非常痛的月经来临一样排出来。我和老公把不到2公分大小的小小胎儿埋在花园的树下,树干上钉了一个十字架来纪念我们的第一个孩子。这两个礼拜我不停地在想,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好,吃得不对,还是生气了才导致孩子没有保住?他悄悄地在我的肚子里死掉,而且死掉的时候我却一点也没有察觉。

后来有好几位之前也发生自然流产的教会姐妹鼓励我。她们其中一位和我说,“上帝来了不是要来摧毁我们,而是要建造和培养我们在主里健壮过生活。”我就想到这句我之前不太能切身体会的经文约翰福音 16章33节:“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的确,不管死亡能把我们隔着多远,我相信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已经胜过这世间各样的苦难。那些在主里暂时和我们隔绝的人,也是等到我们回到天堂的时候能再相见。就在我得知孩子胎死腹中的第二天,我一个人在花园发呆,突然看见一只漂亮的蝴蝶在采蜜。我突然想,我的孩子就像一只从蛹里出来而只有短短几个礼拜寿命的漂亮蝴蝶,虽然他没有在我的肚子里活着生下来,没能体会我能想到我能提供的帮助和他经历的人生,但是他在我的心里一样活得美好。我虽然失去一个没来得及从这世上走一遭的孩子,但是透过姐妹和教会大家的鼓励,我开始能期待有天会在天堂见到这个我很爱很爱的孩子。于是我和老公这几天开始祷告上帝,希望上帝能和我的孩子说,虽然爸爸妈妈没能见到他,但是我们很爱很爱他,然后有天会在天堂相见的。就如经文所说的,世界上虽有苦难,但耶稣已胜过世界,祂的牺牲超过了死亡阴霾。现在,我的宝贝就和耶稣同在天堂,快乐地像蝴蝶采蜜一样翩翩起舞,耐心地等著和爸妈永远的团聚。

你曾经失去过很爱很爱的亲人或是朋友吗?你靠着什么来度过痛失心爱之人的伤痛呢?能不能依靠耶稣把永恒的盼望放在内心且满心期待将来的相聚呢?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彼此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