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校园牧师

牧师的公开信:抱歉,教会不是为你开的(有声中文)

作者:Tyler Edwards,美国

翻译:Abby,中国

有声播读:刘弟兄,中国

Tyler Edwards 是一位牧师、作家,也是一名丈夫。他2006年开始全职服侍,目前就职于南卡罗来纳州默特尔比奇的森林社区教堂,在那里做门徒训练牧师。他热衷于给人们宣讲福音并帮助人们在福音里成长。他也是《僵尸教会——让基督的身体重获新生》(Zombie Church- Breathing Life Back Into the Body of Christ)一书的作者。

 

亲爱的教会同胞,

 

我写信想要告诉你们,对我来说,事工中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我想要取悦你们。

成长过程中我一直是个讨好者。我想要每个人都喜欢我,为了讨人喜欢,我能竭尽全力。当然不是每个牧师天生都是讨好者,但这份工作的首要条件就是爱别人。自始至终,耶稣都在透过福音告诉我们,要爱我们的邻舍、敌人以及彼此相爱。如果不爱人,你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福音事工者。然而当你爱人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很奇怪的内在欲望——你想要取悦你所爱的人,使他们开心。

对于大多数牧师来说,我们会情不自禁根据你们的反应来评估我们的工作情况。为什么呢?因为人们付出了爱就会渴望得到爱作为回报。当然这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为什么说这是事工中最大的挑战呢?

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中。我们的文化教导我们,生活应该由我们自己说了算。顾客总是对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满足自我欲望的世界里。这样的结果是我们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偏好非常重要。

让我来说得清楚一点:我们的生活有两个国度。一个是我们自己的——我们所听的音乐,所看的电影,所支持的思想——都是在我们自己的国度里。在这个的国度里,我们自己的意见很重要。

但教会不是你自己的国度。很多时候我们来到教会,表现得好像教会的存在是为了取悦我们一样。我们似乎变成了专家,知道教会该做什么,该如何运转。我们都有自己的偏好和观点,也都有自己的国度。这些偏好和观点在我们各自的生活里确实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在上帝的国度里也同样重要。你的意见很重要,但它们不应是上帝国度如何运转的基础——上帝的话语才是唯一的权威。

当你跑过来告诉我们,你上一个教会做了哪些酷毙了的事时,实际上对我们并没有任何帮助。这个教会和你上个教会是不同的。当你和我们分享这些想法的时候,作为牧师,那种感觉就好像约会时被拿来和对方的前女友或前男友做比较。这让我不太能接受。

你能想象在一段关系里你不断地被拿来和别人做比较是什么感觉吗?那令人抓狂。我们都是基督身体的一部分,每间教会都有独一的文化,呼召和设计。试图把现在的教会变得像你之前的教会,会阻碍上帝对这间教会的呼召。

当你告诉我们音乐声音太大,或不是你的风格,或别的什么不符合你的偏好时,我们会进入一种紧张状态。这就是为什么爱大家会成为我们事工里最大的挑战。

作为牧师,我们小心行事。我们爱大家——自然也渴望被爱,渴望大家满意和感恩我们所做的。经常听小抱怨,我们情绪上也会受影响。

设想一下,有人跑到你家里,说:“你家的墙壁刷的是灰色耶。我不喜欢灰色。”或你邀请人去家里吃饭,吃完后他们开始抱怨你做的菜,和你的烹饪方式,或开始告诉你下次你要如何做得更好。你也许会觉得有点被冒犯了,因为这人竟然跑到你家里来对你的选择评头论足。虽然教会不是我们的家,但所有的服事都是我们精心设计的,为要把上帝的话语和真理与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连接起来。

当你来抱怨的时候,我们所听到的就是:“我觉得你没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说句不好听的实话:你不是我们的老板。你也不是我们的目标听众。上帝才是。我们首要和最重要的目标是忠于上帝呼召我们做的事。

当我们相信我们在走忠于上帝的路线时,你却开始因着个人偏好而抱怨,你其实是在拿我们对你的爱挑战我们对上帝的爱。说得再清楚一点,你在诱惑我们对上帝不忠,去满足你的需要而不是追求上帝给我们的异象和方向。

有些问题相对而言其实没什么太大的影响。比如说敬拜赞美的风格。上帝最关心的不是我们的敬拜风格。祂更关注我们是否用心去敬拜。你对敬拜赞美有意见,教会里的其他人也有意见。一间有500人的教会,可能会有489种关于敬拜赞美的不同意见。你能想象去听取所有不同的意见并且做平衡多么困难吗?

然而问题是:当我们越是想去满足个人偏好(即使是在那些无足轻重的领域),我们就会越少考虑到上帝。最终我们将不再考虑如何荣耀上帝,而是想着如何取悦你。如此,我们的焦点就从上帝的国度转移到你的国度上了。

这么说是否意味着你不应该有自己的观点或者不应该分享建设性、有帮助的意见呢?并不是。有自己的想法和不加思索地抛出意见是有区别的。以下是三点决定你的反馈是有帮助的还是无益的主要因素:

 

1. 你是否是在一个合适的时间讲出你的意见的?被问及的时候分享你的观点与在人多事杂的周日早上随意评说是大有区别的。

2. 你参与到教会的事工中了吗?大部分告诉我意见的人根本没有。他们只不过是旁观者。我的妻子不喜欢屋里墙壁的颜色,肯定比一个毫不相干的快递员不喜欢,要严重得多。在你分享观点之前,思考一下,你在教会是否有足够的参与,以至你的意见可以影响到教会管理的决定。我想要听到的是那些热心参与教会服事的人的意见。

3.你愿意做什么?当人们提出一个想法的时候,我就直接把它抛回去:“你说的不错,那你准备怎么去实现这个想法呢?”大多数时候人们会退缩:“我没有想要自己去实现它,只是给你提供一个意见告诉你该怎么做。”如果你不愿意自己去完成这个想法,那说明这个想法可能没有那么好,或许你也不用讲出来了。

我们爱你。但是我们更爱上帝。在两个爱人之间撕扯永远不会快乐。如果我们不跟从上帝的引导,做我们该做的事和成为上帝让我们成为的人,我们就是牺牲了对上帝的忠诚来取悦人,也就是在犯罪。但如果我们保持原状前行,看起来就像是我们并不关心我们应该爱和服侍的家人。或许,教会的各位家人,大家应该思考一下这一点:

上帝的国度不是以你为中心的。你不是焦点,也不在C位。事实上耶稣每一次呼召我们要信实,去做门徒,以及与祂建立关系,都是在呼召我们向着自己死,也就是向着我们的观点、偏好、价值观和想法死。请帮助我们忠实地去带领教会,而不是成为我们的绊脚石。我们所需要的是那些爱耶稣基督的人(不论男女老少),他们关注的焦点是,作为教会,我们如何能够在教会管理和自我生活中对耶稣更忠心。

事工是艰难的。你会经历很多打击,也会得到很多批评。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鼓励,而不是更多的“我就说一下……”

巴里是我最喜欢的人之一。几年前,我带领一个服侍团队,巴里和他的妻子也在其中。他大概年近七旬。而我们所在的教会是一个当代教会,音乐非常吵,乐手搭配得很好,全程高能。有次乐队开始演奏的时候,巴里看着我说:“这简直太棒了!”我很吃惊。我跟他讲,“希望不会冒犯到你,但我觉得像您这样的年龄应该不会喜欢这种音乐了吧。”他回答说:“是的,我受不了这样的音乐。”接着他指着人群:“但是我所爱的是看到这群年轻人敬拜赞美耶稣,狂热地爱着祂。比起我喜欢的音乐,这个更重要。”

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那些理解事工才是更重要之事的人,那些面对即使不是自己偏爱的形式,依然能鼓励、支持、拥护某样事工并帮助它运转的人。我们需要那些关心上帝的国度胜过关心自己的人。

 

 

谨上,

牧师团队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彼此相爱

新加坡总检察长之子黄律胜:从“魔法圈”律师到校园牧师

Paul-Wong-Hotshot-Lawyer-to-Devoted-Campus-Pastor

作者: Janice Tai, 新加坡

翻译:覃函涵, 中国

封面拍摄:Ian Tan, 新加坡

作为新加坡最知名的律师之子,子承父业似乎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

剑桥大学法律系毕业之后,黄律胜在伦敦知名的律师事务所Linklaters谋得一份工作。Linklaters是伦敦五大律师事务所之一,与其他四所顶尖律师事务所并称“魔法圈”(Magic Circle)。

作为律师,他的工作是给FTSE公司,也就是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市值最高的前100家公司,撰写法律文书,帮助这些公司售卖股债,筹集资金。

可正值他事业的高峰,30岁的黄律胜却决定放弃这一切,跟从天父上帝的脚步。

律胜的父亲黄鲁胜在新加坡律师界成就斐然,要追随父亲的成就实非易事。黄鲁胜在2016年11月被任命为新加坡总检察长。在此之前,他曾是新加坡最大的律师事务所之一Allen & Gledhill的主席兼资深合伙人。

律胜在英国的律师事业也是一片光明。在他2年前向公司辞职的时候,他已经领着6位数英镑的年薪。如果他继续干个2-5年,就有晋升为合伙人的希望。

不过,律胜选择了离职并接受了圣经教师和牧师的预备培训。2016年8月底他回到新加坡成为新加坡管理大学基督徒团契小组的校园牧师。

律胜从一家拥有2000多名律师的大型律师事务所转而来到大学的校园事工。这个事工组织目前只有一个全职带薪员工——律胜自己,外加一个实习生。

在这里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促使他做出这样的选择?

Paul-Wong-(4)

* 照片拍摄:Ian Tan

低入谷底

你如果问如今33岁的律胜是否曾经想过要做全职事工,他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没有!

青少年时期的律胜也叛逆过。在莱佛士初级学院(Raffles Junior College)上学时,他每周都会翘几次课去Lucky广场打台球,或者去市中心看场电影。

当然作为基督徒,该履行的义务他也全都照做。他每周日会去卫理公会教堂礼拜,也在教会的青年小组里弹吉他。到伦敦工作之后,他就到离家和工作地半个小时车程的一个当地教堂聚会。

律胜说“去教会对我来说就是一件每周日早晨要做的事儿,但它跟我的人生决定和世界观没什么关系。如果教会的事情和工作冲突的话,我总是会工作优先的。”

当时他经常加班加点地工作。他每周工作6天。如果哪天他能在半夜12点之前离开办公室回家睡个整觉,那简直就是天降鸿运。有一次,他连续工作了3天,熬了2个整夜都没有回家,就为了赶一个工作。

“我一直觉得,如果上帝把你放在某个大学或者律师事务所里,那么你能做的最荣耀上帝的事情就是成为那里最好的学生或者最好的律师。但后来我认识到,其实并不是这样。”

律胜说,当他不再像一个基督徒那样思考和生活的时候,他的属灵生命跌到了谷底。

觉醒

2011年的一个星期日,律胜觉得去教会太远太麻烦,十分惰怠。当时他已经到办公室了,为去教会得重新打个来回再回来加班,费时费力。他的同事也劝他干脆去一个只有5分钟车程的另一个教会。

于是他就去了。那个教会里的所见所闻深深触动了他。“我过去听过很多很好的讲道,但总是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但这里不一样,上帝的话语被大胆地诠释出来,我也看到了许多活出真理的生命,这对我有如当头一棒。圣灵借着上帝的话语在做工,并改变了一切。”律胜说。

之后他开始每周都去这个教会聚会,还参加了一个圣经学习小组。当时他们正在花1年时间学习马可福音。这个经历让律胜感到十分震撼。

律胜说“我当时想,马可福音是新约的四本福音书中最短的一个。我已经读过不下10遍了,为什么还要花1年时间学它?然而后来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我其实根本不懂如何去读圣经。这个经历让我谦卑下来。我小时候的教导让我一直认为,圣经可以当做一本神话故事书来读,我可以随意把文字拆出来,断章取义。然而讽刺的是,作为律师,我知道这是最糟糕的阅读方式。”

一次小组聚会,我们正在读马可福音第8章。耶稣告诉众人,要做祂的门徒必须要舍己,背起各人的十字架。律胜说“就在那时,我意识到我虽然自称基督徒,但我仍然是为自己而活。我开始思考跟随上帝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也认识到我之前根本不了解什么叫‘门徒’”。

在那次觉醒之后,律胜开始花大量的时间来侍奉上帝。他开始在律师事务所一个午餐时间的事工服侍,并带领公司和教会里的人做一对一的圣经学习。为了腾出这些时间,他削减了工作时间,每周至少减少了7个小时。律所按工作时间计费,他这么做自然让公司的收益陡然变少,也直接影响了他在公司的前途。

“我的老板非常理解我,而且我觉得我没必要非要成为最优秀的律师了,我只要做对上帝最忠心的律师就可以了。我要做的仅仅是带着正直的心做好工作,并带领我周围的人认识上帝。”律胜说。

他的巨大改变让他的母亲很担心,以为他加入了邪教,毕竟,母亲希望他更多地打拼事业。

律胜说:“那几年我很可能就离开上帝了,然而祂使我的经历变废为宝。”律胜3年前跟他的妻子Angela结婚,两人育有一个一岁的女儿,名叫Elizabeth。

崭新的生活

妻子的支持对律胜接下来的决定至关重要。

由于律胜花在教导圣经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从2013年开始,他的教会领袖就不断鼓励和催促他考虑全职侍奉上帝。律胜跟教会领袖们一起讨论,跟妻子商量,同时向上帝祷告。

律胜并没有收到来自上帝的超自然“召唤”,诸如做梦或者看见异像之类的。“有的人会有这样的经历,但我不认为我们一定需要一个特殊的召唤才能侍奉上帝。圣经里唯一的召唤就是要我们回应耶稣。既然大家都说我有教导的恩赐,我就应该使用它来侍奉上帝,所以我选择顺服,用自己的恩赐为上帝做工。”律胜说。

另外,他考虑到,继续律师的工作会让他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教导。如果他做个牧师,教导和装备大学生和工作人士,他的工作将会影响到更多的人。

因此在2014年,他下决心辞了职,参加了一个为期2年的全职牧师培训课程,之后在2016年去了新加坡管理大学团契。团契里有90个大学生。他们每周二聚会,律胜不光讲道,也培训学生领袖们自己在校园里组织圣经学习小组。“看到学生们对上帝的渴慕,我很高兴。也很开心我能在他们正在形成自我认识和世界观的时候引导和带领他们。”律胜说道。

Paul-Wong-(3)

* 照片拍摄:Ian Tan

他现在仍然每周工作6天,因为他喜欢在周日准备讲道内容。但是现在他所面对的压力性质完全不一样了,变得更加有意义了,以前是为了赶工作的最后期限,现在则是为了周围人的得救,以及为他们的属灵成长担忧。

“全职侍奉上帝最难的不是这个决定本身,而是如何向周围的人解释这个决定,”律胜说。妻子很支持他。出人意料的是他的父亲也支持他,并告诉他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有意思的是,律胜的母亲却是反对得最强烈的一个。母亲与律胜的父亲分开之后独自养育他,并且从小带着他去教会认识基督,还在教会里做带领服事。母亲觉得律胜不应该浪费自己的“好学历”和“光明前途”,应该多工作几年,为自己攒下将来养老的资本。但后来母亲回转过来了,现在也全力支持他的事工。

随之而来的是,律胜必须削减生活花销了。参加培训的那2年他没有任何收入。也就是说,他不能再随意打出租车,也不能随意在外面餐馆吃饭。现在他挣着固定工资,薪水就是所有普通教师薪资的平均数,妻子则在家全职照看他们的女儿。

Paul Wong 2

​* 照片拍摄:黄律胜

然而对律胜来说,最大的牺牲并不是财务上的,而是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男人,要适应自我和社会自豪感的骤减。“不仅是我的事业和薪水待遇不同了,我的社会地位也跟我的同侪们完全不一样了。但我现在所做的事情,拿世上的任何东西我也不换。”律胜说。

他最喜欢的经文是以赛亚书第25章,里面描绘了永恒的未来和将来的希望。这些话语激励他去追求属天的永恒赏赐,而不是地上的财宝。

“这章经文改变了我的世界观”律胜说,“我们看得见的这个世界有一天会毁灭,唯一能留下来的是上帝的子民。它告诉我我为何而活和应该怎么活着,也提醒我我现在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信心不能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