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社交媒体

我为何远离了社交媒体?

 

作者:Karen Tangel      翻译:奇奇

 

在我刚开始在 Facebook 上注册账号时,我只是一个 11 岁想要融入网络世界的孩子。我会与任何人交朋友,无论他们是谁,来自哪里。

当时,我感到在 Facebook 上拥有两千好友是一个巨大的胜利——这让我感到被认可和接纳。看到他们回应和评论我发的动态我感到很开心。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感到有压力,因为我需要时刻保持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流行趋势,因为我害怕如果我不知道大家都在讨论的时髦话题,就会失去我的“朋友们”。

所以我加入了关于流行趋势的在线对话,并开始关注网红们。我会关注他们发的每一个动态,希望通过模仿他们,自己也能够得到更多关注者。

试图效仿网红的生活方式导致我开始冲动消费,购买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比如皮肤类型与我不同的女演员推荐的护肤品。

我还尝试像我在 Instagram 上看到的人那样穿衣打扮,并到访了一些网红推荐的打卡地。

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满足,而是发现自己因此精疲力竭。因着模仿这些网红,最后我已经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并且开始觉得不再认识自己了。

 

 

相信算法还是相信祂的话语?

 

一段时间后,一位好友注意到我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变得疏远了。我们聊了一下,她建议我减少在社交媒体上的活跃度。

最终,我决定向我的好朋友们敞开心扉谈论我的挣扎,并且他们为我做了祷告。上帝就是使用那一刻借着他们的祷告将我带回到祂身边。

放慢脚步并通过祷告将我的担忧交给上帝的那一刻,让我意识到我的自我形象是怎样被算法影响的。

因为我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社交媒体上,所以我让算法而不是上帝的话语来定义了我是谁。

我开始读诗篇并且用其中的经文来祷告,因为当时的我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开始祷告。

诗篇 25、诗篇 62、诗篇 63、诗篇 90 和诗篇 139 是几篇很能表达我内心渴望的诗篇。

通过祷告,我祈求上帝填补我心中的空虚,以至我不再那么需要社交媒体。

 

 

作为基督的追随者

 

让我们来看看耶稣呼召我们跟随祂与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关注”(跟随)某人的方式多么截然不同。

在社交媒体上,我们参与的越多,就会吸引越多的关注者。而跟随耶稣意味着“祂必兴旺,我必衰微”(约翰福音 3章30 节)。

事实上,在某些情况下,跟随祂可能意味着失去社交媒体上的关注者。

在痴迷于追随网红的过程中,我忽略了唯一值得我追随的人——耶稣。

然而,当我像迷途的羊一样在外面游走时,我良善又宽容的牧者找到了我。

当我试图用最终毫无意义的点赞和浏览数来填补自己的空洞时,祂救我脱离了那种状态,并重申了我在祂里面的真实身份。

我的身份并不取决于我在社交媒体上关注的人或我的生活方式。一切都归结为我成为祂的孩子,并给祂我的全部关注。祂才是我要看齐的那个人。

这样的认识最终使我取消关注了那些为了吸引追随者而提升自我形象(穿这件衣服或用那件化妆品)的网红们。

我不再囤积商品,而是把冲动购买的衣服和物品捐了出去。我意识到我不需要总是知道当下的潮流,并且我已经不再想要增加关注者人数了。

最近,我用社交媒体互动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我关闭了社交媒体通知,取而代之的是利用这些时间来充实自己的灵魂,阅读上帝的话语和好书,与朋友们进行面对面的有益交谈。

我很感谢上帝帮助我尽早认识到这个挣扎。最近,一位朋友问我是否愿意在教会中分享我的经历。

我从没想过我在社交媒体上的挣扎会使我能够与一群也有同样挣扎的青少年们进行一场深入而真诚的对话。我们最终决定要一起团契并互相鼓励。

就像上帝在我朋友的心中做工,使她向我伸出援手一样,我相信这样的团契会成为上帝用来帮助我们成长和服侍他人的另一个工具,以至我们都能变得更像基督。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把社交媒体关掉后,整个人都清爽了!(有声中文)

作者:Michele Ong, 新西兰

翻译:Anna,中国

语音播读:杨澜,中国

“我要向脸书告别了!它占用了我太长时间。我会在Instagram (偶尔会看) 或者Messenger上,你们可以给我发短信或者WhatsApp! 再见了!” 这是我两个月前在脸书上发布的最后一个状态。

这条消息一发布,我立马删除了脸书应用,并把我的Instagram移至手机最下面一排。

过度沉浸社交媒体使我精疲力竭,我要在它毁了我之前逃离。我厌倦了页面中不断出现的食物图片和那些关于订婚、孩子出生和工作晋升的动态。

请不要误会我!婚礼、新家庭成员的加入和事业有成都是值得赞许的事。但是太多这样的信息让我有点不知所措。

当然了,有很多账号是很值得关注的。比如我最喜欢的新闻频道,以及我很喜欢的记者和摄影记者的号,还有,谁会不喜欢可爱狗狗的视频呢?但是我离结婚还很远,工作也才刚刚起步。所以看到社交媒体上别人的生活,总觉得自己的太差强人意。更重要的是,我意识到我花了生活中大量的时间机械地划手机。这个醒悟出现在一个周六的早上。那天我八点醒来后,竟然不知不觉花了40分钟刷手机。最后玩得头晕目眩,开始头疼。

为了挽回失去的时间,我下决心戒掉社交媒体。我很快就发现这是迄今为止我做出的最明智的决定之一。下面是我放弃社交媒体后生活发生的三大改变。

 

1.我重新发现了上帝对我的爱

告别社交媒体之后,我终于可以把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了——其中一个就是拿起久违的圣经。重读圣经就好像被一位老朋友拥抱着,心中无比欣慰、安稳。我为过去宁愿花时间在社交媒体上也不去读圣经而感到羞愧难当。此时,在一本灵修书籍的引导下,我开始大量地读经。重读圣经让我很快重新发现了上帝对我无尽的爱。

在我过去使用社交媒体时,我迫切渴望得到他人的爱和认可。我的情绪好坏取决于我发的状态获得多少点赞。如果获得的点赞很多,我就感到自己很受欢迎。如果赞很少,我就觉得自己没有朋友。

我绞尽脑汁地研究发什么样的状态能够得到更多点赞。有一次我甚至上传了一张在海里刚游完泳上岸的照片。照片中的我穿着一个无袖的裙子,露出了肩膀上因受伤而贴的理疗膏药。这张照片让我无比自豪——它让我看起来是一个超级运动爱好者,受了伤还要继续运动。

照片发出之后,我基本上在盯着手机看它的动态。谁给我点了赞?除了通常的那几位,有其他人给我点赞吗?然后,照片发出去八个小时后,我只得到了六个点赞,我的挫败感可想而知。

然而,在重新明白上帝那长阔高深的无条件之爱以后,我就不再去寻求来自人的认可了。约翰福音3章16节、约翰一书4章16节和哥林多前书13章4-7节都告诉我上帝并不是因着喜欢我发的状态或者因着我得到点赞很多才爱我。

上帝并不看重我们发了什么更新状态、照片多么炫酷或者我们在哪个精致的咖啡馆吃午饭。上帝对我们的爱远远超越这些生活的表象。

祂看得到我们所有的优缺点,然而祂仍对我们说:“我爱你,我接纳你,我以你为荣!”知道上帝爱我使我不再疯狂渴望人的认可和爱。因着上帝,我做回了真实的自己。

 

2.我与朋友们重新联系

不用社交媒体以后,我周末的社交活动变得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

过去我对朋友们发的消息疯狂点赞。我在过去的十年里都几乎没跟这些人说过一句话的事实似乎不那么重要。我不是给他们的状态点赞了么?所以我仍旧算是跟他们生活有点关系。

在我不再用社交媒体后一切都改变了。我不得不给那些我非常想联系的朋友们发短信。

一个我首先联系的朋友是和我一起读新闻学校的同学。我们从学校毕业已经九年了,离我们上次见面也有三年的时间了。在社交媒体上机械的点赞哪能与面对面一起喝咖啡交谈带来的喜悦相提并论呢?

从那之后,我也能安排出时间给海外的朋友们写邮件了。一封用心写成的长邮件要比简单地在帖子上互动有意义得多。

本想着不用社交媒体我的生活会崩溃。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对我而言,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朋友们玩得正欢的照片反而让我觉得很孤独(尤其是当我没被邀请时)。

谁会想到用打电话(或像我一样发短信)这种传统方式联系朋友会更有趣并带来更多满足感呢?我离开社交媒体后的生活满是有趣的饭局和与朋友看电影的约会。结果我发现这样建立起来的关系更深刻和有意义。

 

3.我重新找到了生活的焦点

社交媒体戳中我的软肋,时常让我感到自己是个毫无建树的人。

看到前同事成功地成为了一名新闻主播,我心里无比羡慕,想象着如果自己也有好看的外表和肤色,大概也能成功。

而且这不仅限于对别人事业的觊觎,对别人在运动上取得的成功我依旧会嫉妒——他们怎么能完成了铁人三项或是游泳中取得远超过我的成绩呢?我毕竟都练习了两年了,这也太不公平了。

远离社交媒体使我能够屏蔽周围所有的噪音和重新聚焦。

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看到的是生活中消极负面的一面——为什么我游泳游不了更快?为什么我的事业不能像谁谁那样稳步高升?

没有了外界的声音,我就跟自己比。当然,离一口气游三公里我还差得远。但是与上周、上个月或去年比,我正在进步。这才是我要关注的焦点,而不是努力去复制他人的成功。

至于和同侪们攀比事业,就更可笑了。我的大部分朋友和熟人都在不同的领域工作,所以没有可比性,我不能说其他人就比我做的好。虽然现在我能看得很清楚,但当沉浸在社交网络中我就容易糊涂。我想,我大概是很想要融入社交网络的圈子里,但当没有可以吹嘘的成就时就觉得不如别人。

如今,我不用脸书已经两个月了,而且只有偶尔才上Instagram。但是我并不计划像过去那样回到任何一个社交平台。我可能会因此错过爆炸性新闻或某本新出的好书,但是我依然可以通过广播或订阅的邮件来得到这些消息。

有了多余的时间(说实话,也只是睡前的半小时),我计划慢慢地啃我那一摞想读却已经落了灰尘的书,继续给我海外的朋友写长长的邮件,以及在Netflix上看纪录片。

停用社交媒体只是我个人的决定。并非适用于每一个人。但是如果你也正在被社交网络上的东西搞得晕头转向,我鼓励你试一下。不需要你把手机烧了,或者注销你所有社交媒体的账号。每天把使用时间限制在10-15分钟,或者周末停用社交媒体也会有相同的效果。反正我的决定给我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的释放和慰藉。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彼此相爱

每日旅程:有无线网络吗?

Untitled

作者:谢葆芳,新加坡
翻译: 陈琳,中国
阅读:箴言15章14节,20-33节

聪明人心求知识,愚昧人口吃愚昧(箴言15章14节)。几年前,我带着一群年轻人去短宣。在我们临出发前,我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那儿有Wi-Fi吗?” 所以你可以想象得出,当一个晚上Wi-Fi用不了时,这群年轻人是多么痛苦和牢骚满腹!我们许多人一旦与智能手机分开就会变得焦虑不安。当我们手中握着iPhone或Android手机时,我们就会紧紧盯着屏幕。

像人们面对的所有美好事物一样,Wi-Fi和它带给我们的信息,要么让我们分心,要么带给我们祝福。这取决于我们如何使用它。在箴言书中,我们读到:“聪明人心求知识,愚昧人口吃愚昧”(箴言书15章14节)。健康的饮食需要节制,食谱里不能有太多甜食也不可能像垃圾食品那样诱人。同样的,当我们浏览网页时,也要注意我们关注的是哪些内容。

要怎么做到呢?比如,你可以留意一下你在微博上关注的都是哪些人。他们发的东西是“无知的人以愚妄为乐”,还是“聪明的人按正直而行”呢? (箴言书15章21节)。你微信朋友圈或微博上发的消息是反映出“义人的心,思量如何回答”,还是“恶人的口吐出恶言”呢? (箴言15章28节)。

箴言15章14节的话清晰明了:我们接收什么就会变成什么。我们在网上做什么和浏览什么,我们就会变成什么样。吸收智慧,你会变得更加有智慧。而接收垃圾,你就会越来越糟。

当我们顺服于圣灵的带领时,我们就可以让我们思想和浏览的都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的东西(腓立比书4章8节)。在上帝智慧的带领下,我们可以在网络上和生活中做出美好的选择。

延伸阅读:阅读哥林多前书10章23节和帖撒罗尼迦前书5章21-22节,并思考经文给我们在网络上说什么和做什么提供了怎样的劝谏。

思考:你使用社交媒体的方式显示出的是心求知识,还是口吃愚昧?怎样才能明智地使用社交媒体——用它来荣耀上帝呢?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头条大追踪

发朋友圈时,我们(基督徒)或许应该注意这一点

what-would-jesus-post

作者:Blake Andrew Wisz,美国

翻译:悦,中国

大多数80后(包括我在内)都在社交媒体(如Facebook,Twitter,Tumblr和Instagram)上分享日常生活,并以此来展示自己和表达观点。

不论是“喜欢”某个乐队,作者或组织,还是“分享”某个新闻,都表达了我们的信仰和想法,也加深了我们给他人的印象。Instagram似乎成了一种电子日记,用来记录我们的生活和思想。因为我们发图片时常常加上文字描述,或是一段话,或是某种想法,亦或是某个质疑。

作为基督徒,在网上发布的内容会影响到别人对基督信仰和上帝的看法。社交媒体是向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的人传福音的绝佳工具。我们可以通过一篇博文,某个艺术品或一首歌来分享上帝是如何教导和帮助我们的。说不定这就是某个人刷朋友圈时最需要看到的信息。

虽然福音的内容是一样的,但是我们现在分享它的方式不同于耶稣那个时代了。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分享福音,尤其是我们这些使用社交媒体的年轻人。毕竟,我们的大使命是“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马可福音16章15节)。

然而,我看到在很多社交媒体上都是信徒和非信徒之间关于上帝是否存在的激烈辩论。这通常发生在我们觉得需要为信仰辩护时。当受到质疑时,我们会觉得不爽并最终反击回去。

这个时候,我们常常只关注在各自的不同观点和反对意见上。我们不但没有用网络去传达爱,还会犯错说出一个谦卑的基督徒不应该说的伤人言语。

言语是武器。我们可以只用一句话就把一个人从兴高采烈打击到郁郁寡欢。

别误会,我知道福音会让一些人感到被冒犯,而且福音的真理是绝对的。但我更支持用爱心说诚实话。我们基督徒需要努力去操练如何准确有爱地传递真理并要避免争论。

也许用这个经典的问题来问自己会有帮助,“耶稣会怎么做?”再深入一些:“耶稣会在朋友圈发些什么?”难道耶稣不用话语医治人反而是伤害人吗?祂不是带来生命反而是死亡吗?

让我们说出来的话充满爱和恩典,让他人不再将我们视为“敌人”,而是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被我们坚守的信仰所吸引。让我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活出上帝的爱吧!社交媒体也不例外。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基督信仰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