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罪恶

为什么我们会爱看《鱿鱼游戏》

作者:Rebecca Lim

翻译:奇奇

 

前方剧透,请小心!

想象一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挣扎,你发现自己掉进人生的深渊,山穷水尽,走投无路。就在这时,一个陌生人为你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的机会,可以赢得一卡车钱。

你要做的就是参加一系列简单的游戏。

你会怎么做呢?你愿意忍受背负巨额债务的屈辱和羞耻,不停地躲债,还是抓住这个机会快速获得一笔意外之财,即使这会让你堵上一切?

这就是电视剧《鱿鱼游戏》的主题。这部网飞上的最新热播韩剧风靡全球,目前已经成为网飞有史以来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

和其他观众一样,我也忍不住要去看一看这部剧。这部以“适者生存”为主题的电视剧被大家拿来和《饥饿游戏》、《无主之地》,甚至《蝇王》等其他剧相提并论,这些剧不是我通常会喜欢看的那种娱乐节目。

但是看到社交媒体上一个又一个关于此剧的截图和表情包出现时,我决定不让自己错过其他人都在谈论的话题——尽管朋友们警告我说这部剧既血腥又暴力,看了后有可能会做噩梦,但我还是冒险看了。

鱿鱼游戏讲什么?

《鱿鱼游戏》在一个简单的前提之下开展开来:456 名已经走到人生尽头的人被邀请到一个隐世岛屿上参加比赛,在那里他们将有机会赢得 456 亿韩元的大奖。

在比赛过程中,他们必须参加六场以韩国传统儿童游戏为原型的不同比赛:有单人、双人和团体比赛。一旦他们决定参加比赛,他们就必须每场比赛都参与,并且只有在大多数人都选择弃赛时才能够退出。

但整个比赛只是听起来很简单。参与者并不知道他们将要玩什么游戏,如何玩,最重要的是——他们并不知道如果他们未能赢得游戏,就将被彻底淘汰(即被枪杀)。再加上有时间限制的压力,以及策划者给玩家们进行的心理游戏——一会儿要求他们相互合作,一会儿又要他们与最信任的人决胜负,于是我们看到了人性最好的一面,也看到了最阴暗的一面——参赛者们为了能够继续游戏和赢取大奖不惜使用各种手段。

我只想说,这太残酷太可怕了。

在这九集里,我们看到了一幅凄凉且非常现实的画面——这就是当我们掌管世界并且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眼中认为正确的事情时,会发生什么。

我们看到富人因无聊而剥削穷人,朋友相互背叛、反目成仇,绝望的人为了自保而去谋杀他人。

但与此同时,其中有的不仅仅是屠杀和罪恶。穿插在这些可怕的场景之间的是发人深省的瞬间、美丽的背景故事,以及角色之间特别让人感动的善意和真实流露——这些因素让我明白了为什么《鱿鱼游戏》会那么吸引我们:

这部剧让我看到我们与这些角色并没有什么不同,甚至当我对这些角色对待彼此的方式、评估他们眼前的情况并制定进一步策略感到震惊时,我意识到如果我陷入同样的情况,可能会以同样的方式评估我的选择和我周围的人:这个人会帮助我前进还是拉我的后腿呢?谁是我可以依附的强者?谁是我应该避免合作的弱者?

推动这部剧的大部分的紧张气氛来自于不断的精神斗争,即弄清楚你应该信任谁并与谁结盟——却不知道策划者会如何或何时让他们与你反目。奖金随着每个角色的淘汰而呈指数增长,不难看出为什么玩家们会随着闯过更多的关而变得为了生存以毫无人性的方式做出回应。

当我在这些不同的角色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时,我开始审视自己的心:我是否也按照自己所谓的“好坏”标准来评价另一个人的价值?我是如何对待那些我自认为比我“弱”的人的?

这部剧让我们看到生活并不总是如我们所愿

但正如现实生活一样,成功的人并不总是最强壮、最健康或最聪明的人。事实上,《鱿鱼游戏》颠覆了我们对哪类人能赢得这类游戏的认知。通常,赢家不是那些能够根据过去的经验获胜,利用他们的技能计算生存概率或使用他们的先见之明摆脱困境的人,而是那些安静、被忽视、被抛弃、甚至被嘲笑和鄙视的人。

这部剧让我们直面自身知识的局限,证明无论我们的战略多么深思熟虑,我们的想法多么出众,甚至我们的团队多么强大,总还是有一些不确定因素或一些我们没有考虑到(或根本不可能知道的!)的因素会破坏原本的计划。

我自己也在思考是否我也被“自力更生”所捆绑。我有多少次以为我已经把一切都弄清楚了——结果却遇到了阻碍我努力或让我走上了不同道路的障碍?

这部剧让我看到我们是多么容易对罪放松警惕

《鱿鱼游戏》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如此大的吸引力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它填补了大家因着全球疫情大封锁而造成的无聊和内心不安的空洞。相比之下,《鱿鱼游戏》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场景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幻想世界,在那里我们可以得到丰富的视觉享受、不间断的动作戏和扣人心弦的情节。

对我来说,幻想和现实之间的界限一直很清晰,直到我看到VIP们(或游戏的赞助商们)摘下了面罩,面目可憎的打赌谁会活到最后。当摄像机显示他们坐在大屏幕后面观看整个比赛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作为观众,我们也被安排在与 VIP 相同的位置。

我不得不收回自己开始时对他们粗鲁行为的厌恶,并承认我也正在享受偷窥的乐趣——让网飞自动播放功能引导我一集接一集的看,急切地想知道谁能在这一轮中幸存下来,以及我讨厌的玩家是否终于被淘汰了。

看着别人受苦不应该让我们上瘾和感到被娱乐。坦率地说,猜测最终获胜者是谁并不需要花太多时间(不幸的是,猜对这一点没有奖品!),让人想要继续看下去的是他要如何克服困难并取得胜利。

就在角色们看到他们的同伴死亡并随着时间的过去赌注越来越高而不再互相保护时,我看到了自己看剧时的相同变化:最初几次我听到枪响,我用手捂着眼睛,无法忍受这样的血腥和暴力。

但是当我不再被惊吓之后,我就对死亡和地上的血泊变得麻木了。它们不再影响我——我只是想快进这些杀戮场景并找出我问题的答案(究竟谁是这一切背后的策划者?获胜者真的会得到所有的钱还是会有另一个转折?这些面具背后免费向人射击的人是谁?)。

这让我不禁想:为什么观看邪恶会如此令人上瘾,尤其是当它从有趣的角度被拍摄、使用某种特定滤镜并拍摄得很美时?我们是否正在滋生一种认为自己可以免受暴力的影响并将其正常化的文化?

这部剧让我大开眼界,让我看到作为基督徒的我们在面对罪和试探时是多么容易放松警惕。

事实上,当我反思我最初为什么要开始看这部韩剧时,我意识到我让自己周围的世界认为好的、可以接受的和有趣的标准(一个不断变化的标准)引导了我的看剧习惯——而没有思考这些是不是圣经所定义的真实、可敬、公义和清洁的(腓立比书 4章8节)。

借此,我开始更好地理解保罗警告我们“不要效法这个世界的样式,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罗马书 12章2节)是多么的重要。

看到在我们觉得什么是好的和可以接受的以及我们查验“祂对我们的生活的良善、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马书 12章2节)之间的界限在我们沉浸在罪中时是多么容易变得模糊时,真的超级可怕。

那么,我们应该看《鱿鱼游戏》吗?

如果你还没有开始看,你可能会想,“我应该看这个剧吗?”或者,也许,像我一样,你已经赶上了这波潮流,并在剧集结束时感到矛盾和“空虚”。

也许关键问题不在于是否可以观看如此暴力和血腥的节目(但同时,让我们不要高估我们“处理”此类内容的能力!)。相反,当我们更深入地参与和反思像《鱿鱼游戏》这样的剧集所揭示的关于我们自己的本相时,我们需要问问自己这些会如何影响我们的灵魂,并将我们的目光移到屏幕之外,真正看到我们身边那些没有被看到的痛苦和苦难。

我们是否也像这些玩家一样陷入了无休止的追逐以自我中心的、无意义的追求的循环之中?我们是否会对那些我们在街上看到的很容易被忽视的陌生人的内心挣扎敏感,尤其是那些隐藏在微笑面具和完美妆容的外表之下的人?或者是那些我们自己与之抗争的隐秘的罪和苦毒的想法?

事实是——我们不需要像《鱿鱼游戏》这样的韩剧来向我们揭示生活中残酷和绝望的现实或我们内心的堕落(只需阅读《士师记》或查看《罗马书》第一章即可!)。我们不需要在屏幕上看到这些暴行,就已经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邪恶、贪婪和背叛的世界里——以及我们多么迫切需要救赎和拯救。

在一个我们已经准备好相互竞争并根据我们拥有多少、我们认识谁或我们取得什么成就来衡量我们的价值的世界里,知道上帝给我们救赎的恩典难道不是很美妙吗?并且这救赎完全不取决于我们如何?这不是在一个两难的境地做选择。更重要的是,它不需要我们跳过钢化玻璃桥,在蜂糖饼中抠出形状,最重要的是,我们不需要踩在别人身上取胜。

这是一份礼物,它为我们提供了摆脱今生遭遇的真正希望和自由——无论我们的过去怎样不堪,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接受它。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我们与恶的距离》观后感——正义与最大的诫命的界限

作者:叶玲君,台湾

法利赛人听见耶稣堵住了撒都该人的口,他们就聚集。 内中有一个人是律法师,要试探耶稣,就问他说:“夫子,律法上的诫命哪一条是最大的呢?”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马太福音22章34-40节)

前一阵子在台湾有个很有名的电视剧叫做《我们与恶的距离》。这是一部2019年播出的社会写实电视剧。剧情的时间点设定在一场无差别杀人案案发之后两年,被害者家属和加害者家属在正义、愧疚与社会舆论压力之间、内心与现实世界中的拉扯。这场无差别杀人案案发之后,受害者家属因为丧失亲人而无法从悲痛中走出来。主角是一位原本幽默、充满爱的妈妈。在案发当时,这位妈妈从电影院跑出去接了一通工作的电话,而自己的儿子则在戏院被枪杀。因为埋怨自己没有及时发现杀手的出现,她靠着酒精、工作等借口躲在自己所建筑的堡垒里舔舐伤口。两年之后,女儿和老公因为主角带刺、一点就着火的状态无法与她正常沟通。一个在两年前原本看似幸福的家庭,因为失去儿子的事件,在两年后几乎面临崩溃。

而加害者淳朴善良的父母和妹妹,因为长子自制手枪在戏院里无差别杀害毫无防备的一般民众之后,被全台湾所唾弃。加害者的爸爸因为自责,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开始酗酒直到睡着,着实地烂醉了两年。妈妈成天戴着口罩躲在老家港口附近卖粽子来维持全家的开销。她脸上的皮肤因为长期戴口罩而导致过敏红肿溃烂,但因为太过害怕别人会认出她来,而始终无法将口罩摘掉。加害者的妹妹因此次事故的舆论压力无法从大学毕业,与爸妈逃回南部的奶奶家。因为自责没有发现案发前一天哥哥说要去干一件大事原来是杀人,妹妹无法振作地把自己关在了奶奶家两年。她的妈妈因为无法继续看着唯一的女儿变成米虫,于是便强迫妹妹改名,重新找工作,更要求她不再承认原来的自己,要她谎称爸爸妈妈在车祸中去世,妈妈也发狠不再和女儿联系。妹妹这才开始重新出发,经由之前大学很器重她的老师介绍进入电视台工作,却发现她的上司就是那位因哥哥开枪的缘故而丧失孩子的妈妈……

《我们与恶的距离》很成功地将几位重要角色在此次无差别杀人案之后的内心层面表达了出来——每一个人对活着的无奈和无所适从。每个角色对于内心所定义的正义与恶的距离,很多时候只有一线之隔,一个没注意,自己就从被害者变成加害者。剧中当加害者的妹妹被人发现自己是杀人犯的妹妹之后有个很扎心的台词:“你们每个人都杀了人,而且杀的人不比我哥少。”

在看这部电视剧之时,我的内心是纠结的,因为太过写实,很多时候我不得不按暂停键,停下来哭一会,去院子走走,再回来接着看下去。的确,我过去带着法利赛人的正义也“杀了人”,而且杀的人也不少。回想过去我其实对待非基督徒都算有爱心的,也不会轻易批评他们,但对于过去和我在教会的肢体同工,我却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很多时候我会用犀利的眼光看待教会事宜,一旦发现和我同工的某人有点自己的小心思,个性较冲的我通常会忍不住直接在公开场合下大力批评此人,有好几次搞得人家都不想再和我说话。因为过去的我认为在教会所有一切都应该一丝不苟,同工们应该努力为主摆上,若是任何人有自己的私心,应该都要当下公开的戳破。我过去所认定的正义,其实是自认为的用圣经的标准来看待一切的人事物,我自以为拆穿人家的小心思的行为是爱上帝,但当我在指出对方的不恰当之处时,其实是没有出于任何爱心的。因着此剧,我对于自己过去所坚持的正义有着很大的改观。这使我想到马太福音 22章34-40 节,耶稣在这里所说的诫命是“爱上帝和爱人如己”,我过去如法利赛人一般的正义,真的没有做到像耶稣那样的爱与同情。而我亦有好几次,利用了“私心”判别人“死”罪,这使我感到后悔与羞愧,也求上帝和他人的赦免。

老实说虽然我这辈子不太可能像耶稣一样因为爱而为他人牺牲生命,但是起码我对于正义的看法开始慢慢改变,现在的我不再是非黑即白地看待所有人,而是更具有包容性。我更加能意识到,在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他们压在心头的重担。而上帝知道这所有的一切,虽然有些时候来教会服侍的人的确会带着私心,但祂却容许我们这些罪人一起来为神的国度效命。来自属天的奥秘的是我自己没有办法用我平凡的脑袋完全理解的。我真的需要求上帝给我来自属天的智慧,用祂的眼光和爱来判断每个发生在我周遭的事件,而不是以我的私心来评断对错。希望每个基督徒都可以学习用耶稣那爱人如己的心来看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一定会变的更美,毕竟,审判的权利不在我们手中,而在上帝那里。

最后用一句我在Facebook上看到的英文来勉励大家: Everyone you meet is fighting a battle you know nothing about. Be kind. Always! (你所遇到的每个人都在打一场你所不知道的战役。请善待他们。)阿们!

 

*本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新的样式

面对这个世界的罪恶与苦难,上帝让你失望了吗?

If-God-is-good-why-is-there-so-much-evil-and-suffering-

作者:Adriel Yeo, 新加坡;翻译:洪妤靜,台湾

如果上帝是美善的,这个世界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罪恶与苦难?

这恐怕是让基督徒最难以回答的问题之一了。这个问题不单将许多非信徒挡在基督信仰之外,还造成一部分基督徒的流失,当然也影响了一批基督徒的成长,让他们无法与上帝更深同行。

当我自己刚开始探索基督教时,心中也有许多疑问,罪恶与苦难就是其中之一。我为此读了不少基督教的护教书籍,也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了好长时间,但我对此还是没有完成明白。

对一些基督徒而言,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恐怕就是避而不谈。但我认为完全忽视这个问题并非明智之举,毕竟,我们大多数人很多时候都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如果上帝是全然美善并全能的,祂怎么会容许罪恶的存在?如果祂允许罪恶的存在,那祂不就是并非全然美善,或全能了吗?

阿尔文·普兰丁格、彼得·凡·殷瓦根、威廉·莱恩·克雷格等哲学家为此提出了有力的辩护,解释了为什么全善、全能的上帝可以允许罪恶的存在。普兰丁格在其著名的“自由意志辩护”中提出,只要上帝赋予人自由意志,就会有人违背道德,这一点上帝无法干预,因为如果干预,就是剥夺了人的自由意志。

至于上帝为何容许自由意志的存在,普兰丁格在《上帝、自由与恶》一书中提出,较之没有自由意志的世界,有自由意志的世界要更好。比方说,没有自由意志的世界不会有爱的存在,因为爱是需要主体主动决定,而非被迫而为的。他更进一步解释道:

为了创造出可以行善的受造物,上帝必须创造可以行恶的受造物,并且祂不能既给予受造物行恶的自由,同时又阻止他们行恶。

令人悲哀的是,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这些自由的受造物中有一部分就是会选择滥用自己的自由,这就是恶的来源。然而,被赋予自由意志的受造物有时会行恶这件事并不能用来否认上帝的全能或美善,因为上帝完全可以阻止道德败坏的发生,但要那样做的话,上帝必须把自由意志拿走。

上帝的全然美善与自由意志之间的关系的确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全新的角度,帮助我们去理解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存在恶。但这样的解释仍有其局限性。事实上,尽管很多朋友在听我分享普兰丁格的观点后都愿意接受他的说法,他们仍会有疑问。本能上,他们还是会很难过世界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不必要的死亡发生。不管如何解释,大家也仍然无法接受世上怎么会有如此多的不公。

因此,我想,大家想要的或许并不是理智上的一个解答,而是情感上的安慰。关于这个世界上为什会有罪恶与苦难这个问题,我们无法给出简单的回答,因为它本身就不是一个关于某一点在逻辑上是否成立的问题。更多的,这是一个关于心的问题——我们内心想知道为什么人会经历各种各样的苦难。事实上,听见大家求助的哀号并感到有负担是件好事,因为这体现了我们人性中的一面。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觉得没有任何答案是可以让人满意的。对于一个正在经历痛苦的人来说,简单一句“这是因为人类犯了罪”可能并不会有多少帮助。

与此相反,当我们思考为何美善的上帝会允许苦难存在时,我们或许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为什么耶稣会出现在历史上,为什么祂会被钉十字架,为什么后来祂的坟墓又是空的?

当我们看到耶稣在十字架的死和祂的复活时,我们看见的就不再是一个似乎对这个世界的苦难漠不关心的上帝。我们此时看到的上帝不单关心这个世界的苦难,更执意恢复起初祂创造这个世界时的秩序。也正是因此,祂才差遣爱子耶稣来到这个世界,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好让我们的罪得赦免;并使祂死里复活,好让我们有永生的盼望。

有时候,我会想,究竟有多少基督徒信主会是因为耶稣的死与复活让他们找到了解释这个世界罪恶与苦难的答案。对我而言,我之所以成为基督徒,是因为历史事实让我无法否认耶稣的复活,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之前是怎样地不认创造天地万物的上帝。当我继续寻求为何世上存在败坏和苦难时,我才了解,我无法用我有限的认知和观点去理解这一切。我能继续信仰的道路,是因为认识到了耶稣是谁。

如果我们总是把焦点放在“为什没是我”、“为什么是现在”,或是“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上面,我觉得我们永远也无法理解为什么苦难会发生;并且不管别人提出什么解释,我们都无法受到安慰。与其这样,我觉得所谓做一名基督徒,就是要把焦点从“为什么是我受苦”转移到“为什么是耶稣受难”。祂才是我们盼望的所在。

也许我们永远无法完全理解有关上帝的良善与世界的苦难这一问题,但我们却可以知道上帝在乎,并且耶稣用自己的全人和生命证实了这一点,我们也可以因此得到安慰。

罪恶与苦难的问题总会让我们心头难受,而对于苦难,我们也常常会无法理解。但我们知道上帝容许这些事情发生,并不是因为祂不在乎。祂不但在乎,而且已经身体力行来解决这个世界的问题。

正如赖特(N.T Wright)所说,

当我们学会阅读耶稣的故事,并将其看作是上帝爱的故事来阅读时,我们才能一次又一次发出惊叹的感恩,因为祂为我们解决了我们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基督信仰的核心。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世界真正的问题)


投稿

生活,一出无奈的戏?

作者:刘宇,福建

“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
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马太福音16章26节

世界的诱惑是那么的真实。

每天生活在这世上,耳中充斥着成功人士的发家秘史、富二代的奢侈炫富、嫁入豪门以及高中头彩的深切期待;眼中尽是满街飞驰而过的跑车、金碧辉煌尽显尊贵的豪宅、一夜暴富的梦想和相亲节目的现实标准。

在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稍不注意,渺小的人可能就迷失了自己。

这个世界的成功标准、渴望自我价值实现的理想和愿望深深地抓住了每个人的心。人们想挣扎着回到世外桃源、香格里拉,但是在现实的捆绑下,那终究成为了奢侈的梦想。

世界的精彩迷惑了众人的眼睛,应接不暇。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因为那样可以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每个人都追求成功,因为想要获得周围人的接纳和认可。

灵魂的深处,世人都有一种焦虑感,忐忑不安。

我们害怕不够成功而被周围的人拒绝;
我们害怕失败得太惨而使我们失去爱和接纳;
努力再努力一点,迅速再迅速一点,完美再完美一点;
压力和忙碌成为生活的代名词,空虚和焦虑成为感受的常态;
回忆过去的美好和缅怀青春的感伤也成为世界的时尚。

生活难道就是一出无奈的戏,而坟墓就是这出戏的片尾曲?
空空地来,空空地去,难道我们真的抓不住一点点的过去?
如果人的死亡是唯一的结局,那我们就吃喝快乐吧!因为没有比这更有意义的!
可是放纵过后的空虚告诉我们,心灵的疾病需要灵魂的医生。

耶稣说:“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马太福音16章26节)
耶稣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马太福音11章28节)
耶稣说:“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翰福音8章32节)

祂就是代罪的羔羊!
因着祂,枷锁可以挣脱,心灵的翅膀得以舒展,飞上蓝天!
在那里,我们可以重新拥抱真正的生活!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