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财富

家里被盗了,我才想起要积攒财宝在天上(有声中文)

作者:Shelley Pearl,纽西兰
翻译:verenachi,台湾
语音播读:Julia,中国
播读后期制作:庞宏宇,中国
背景音乐:Discovery House

“ 我得赶紧回家!我家 …… 有小偷闯进了我们的公寓,我现在得赶紧回去。 ” 我用几乎听不到的声音小声跟我老板解释说。当姐姐打电话告诉我家里被盗时,我几乎不敢相信。我们住在一个治安良好的郊区,会发生这样的事真是令人震惊。在开车回家的高速公路上,我脑海里全是各种疑问,完全顾不上路上还有其他卡车、汽车在跑。

我很确定我的电脑、iPad 和笔记本电脑肯定被拿走了。但是当我开到家门口时,又好像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变化。我松了一口气,心想“ 或许情况并没有我想像的那么糟 ”。

但是当我走进家门的那一刻,恶梦开始了。一开始我的大脑拒绝面对我所看到的景象——房间一片狼藉。窃贼从我房间的窗户闯入,安全锁已经被砍断一半。

抽屉完全空了,里面的东西掉得床上和地上到处都是。以往放在窗户旁的单人椅被移到房中间。我背包里的物品全部被倒了出来,散落一地。背包也不见了……我猜窃贼用它来装偷走的物品了吧。

我刚买了一年的相机当然也是不翼而飞,放置它的盒子被扔在床底下。盒子里的其他东西也被拿走了——我的护照、一小笔外币和长得像信用卡的一叠咖啡店会员卡 (窃贼要是发现这些卡片其实一文不值一定会非常失望) 都被偷走了。我们的电子产品则原封不动地待在原位,可能是台式电脑太重,而 iPad 型号太老的关系。

当我和姐姐视察整间公寓时,每走一步,我们的心就更加沉重。衣柜里同样也是惨不忍睹,窃贼翻遍了我们的储存柜,连冬季衣物也没有放过。窃贼把我们的手提包也都偷走了,可能是因为被包包上的人造宝石吸引。那些别人在我们生日和其他重要日子送我们的珠宝首饰也都被偷走了。

我一时间既难过又气愤又绝望。我难过的是我的贵重物品都不见了,那些都是我辛苦赚钱买来的。我很生气为何有人可以这样擅自拿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导不可以拿走不属于自己的物品,为什么有人觉得可以这样做呢?!

当我们精疲力尽地盯着公寓时,突然有一阵冷风从我房间那扇破了的窗户吹进来,提醒我们,我们的小港湾已经被破坏,我们的隐私被打破了。

但是,我们很感恩没有任何人受伤,并且我们还有彼此。

同时,这次可怕的事件也让我意识到物质与财富是多么地易逝。在我早晨出门上班时,所有的东西都还好好地在原位,但不到两个小时,它们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这次事件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上帝为什么教导我们“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 (马太福音 6 章 19 节)”。一直以来我都以为,这段经文是父母在教导孩子不要追求同龄小伙伴们都有的流行和时髦物件时所用的套路。

现在我完全明白了把财宝积攒在地上是多么的不靠谱—— 它们可能随时消失。而就在我的相机被偷走的一两个礼拜之后,同一个生产商宣布推出新型号并附有新功能的机型。讲真的,我们真的没有办法跟上最前沿。而且,说实话,我真没觉得少了这些东西我的生活有什么不同,虽然我买它们的时候觉得有了它们我的人生会变得大不一样。

不幸的是,警察没能抓到窃贼,所以这件事就这么不了了之了。与此同时,我们的公寓装上了警报器和中央监控,我和姐姐也在准备给窗户加上防盗网。

当姐姐的同事们得知这个消息后,有两位在某个星期六的早上特地来帮助我们整理公寓。

其中一位同事还带了女儿来帮忙,因为担心我们压力过大没时间煮饭,她们还特地带了食物过来。对我和姐姐来说,发信息过来关心我们已经让人很感动了,没想到他们还放弃了宝贵的休息日来帮忙。

这次的事件再次提醒我要将时间精力投资在具有永恒价值的事物上,就像耶稣教导我们的: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 马太福音 6 章 20 节)。我姐姐同事的做法让我看到有永恒价值的事包括和人的关系。当我们在他人的生命中投入时间——在困难的时候帮助某个人,或者花精力去和一个孤独的人交朋友——我们就是在积攒财宝在天上了。

跟我们属世的财产不一样,这些财宝是盗贼偷不走的。举例来说,很多年前,有一位女士告诉我她永远记得我们教会有一群人曾去她家里帮忙打扫屋子的事。但是从来没有人跑来跟我说,她记得我哪天穿的洋装或是拿的包包很好看。你瞧,没有人会记得我们拥有什么,但是人们会记住我们为他们做过的事。

必须承认,我已经好一阵子都没去关心过身边人的生活了。我已经忘记上次邀请朋友一同午餐和聊天是什么时候。因为一直忙于工作、游泳课和家务,到了周末我只想待在家里好好坐下来读本书。

可想而知,有多少朋友就这样变得疏远了(我没有挨个问,因为我不想知道结果多糟糕)。

在现在这个满屏社交媒体和充斥着无尽消费主义的时代,我们很容易会认为只有拥有美好昂贵的物质我们的生活才有意义。当然喜欢美好的事物本质上并不是一件错事,但是我认为这不应成为我们人生的全部和终极目标。如果我说这次的盗窃案完全让我失去了对物质的欲望,那就是撒谎了。没错,我还是喜欢购物,但我现在会更在意我的花费是否值得。

这次盗窃案让我看到对我来说意义非凡的东西其实都非常平凡——窃贼留下了我和家人朋友的照片、我的精选书籍、潜水衣,还有我花了不少钱购买的新枕头和羽绒被(别笑)。当然这些东西没有转手的空间,所以窃贼没拿走。我亦认识到把金钱和时间投资在物质上是非常不值得的,因为它们转眼就会消逝。从现在开始,我要更加努力积攒我在天上的财宝。我知道不能炫耀自己最新的穿着打扮会有点闷,但是我相信当我们悄悄地为自己建造在天上的仓库时,我们得到的奖赏会让任何属世的物品看起来一文不值。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追求舒适的生活,有什么不妥吗?

i-want-a-comfortable-life-anything-wrong2

作者:Julian Panga ,印度

翻译:Abby ,中国

什么样的生活才算得上舒适呢?是刚刚好够生活所用?还是有比所需的多一点点就好?又或是需要绰绰有余?

这些年,人们对舒适生活的概念有了转变。对老一辈人来说,有饭吃、收支平衡并有一点小小的积蓄以备不时之需就是舒适生活了。但是,对于现代人来说,这只是基本所需。

我记得,我小时候父母只买得起一辆摩托车。在当时的印度,大多数家庭日常上下班都是骑摩托的。几年前,我决定用我的积蓄给他们买一辆小型二手车。但父母认为,车不是必需品,是奢侈品,他们用不到。他们认为积蓄要花在重要的事情上。然而对我来说汽车则绝对是必需品。

这大概反映出了现在的一种流行心态。如今,换一个更大更好的房子或汽车,用最新款的智能手机,度个豪华的假期,都是很常见甚至是必须的。 如果你走在印度任何大都市的街头(这里聚集了全世界最多的10-24岁的年轻人),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我是一个有工作的成年人,我可以负担得起更好的生活方式”或者“享受舒适生活,有什么不对的?这是我的个人选择,又不会伤害其它任何人!”如今,全世界的年轻人都过着一种崇尚“更多”的生活方式——更多钱,更舒适,更奢侈。

在我看来,这些拥有远超过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人却不真正开心。相反的,那些看起来拥有很少的人反而更快乐。比如生活拮据的一家6口人挤在约翰内斯堡贫民窟的破旧小屋;亦或是5口之家蜗居在印度班加罗尔的城市贫民窟的一个10*10英尺的小屋,吃了上顿没下顿。然而相比那些富有的人,他们拥有更灿烂的笑容。这使我更坚信:财富和舒适并不等于真正的幸福。

不过话虽如此,并没有人因此就不去追求更好更舒适的生活了——基督徒亦然。那么我们很自然地要问到这样一个问题:渴望舒适生活有什么不对吗?

我想从以下5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1.我们的依靠在哪里?

让我们来先看两种关于舒适生活的流行说法。一种是足够即可,另一种是过度奢华。当然,在圣经里并没有任何的经文说我们不应该寻求生活必需品,像是食物,衣服和住所。值得一提的是,耶稣告诉我们不必担忧,因为天父知道我们需要这些东西,只要我们求,祂就给我们。(马太福音6章25-34节, 7章7-11节 )

这在主祷文中有恰如其分的描述: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这里让我们学习到的功课是在我们日常所需上倚靠上帝,单单地倚靠祂。

圣经中也的确谴责了那些迷恋和追逐钱财的人。对奢侈生活无节制的欲望会使人不惜一切代价来追求财富。这种痴迷会产生可怕的后果,正如耶稣说的:骆驼穿过针眼,比有钱人进上帝的国还容易呢。(路可福音18章24-25节)

若舒适的生活使你信靠自己比信靠上帝多,并带来骄傲自负和自我满足,那我们就应该避开它。舒适生活本身不是罪。重要的是我们是否将财富用在为别人而不是为自己谋福利。因为当我们乐意以别人的益处为先时,才真的表明我们对上帝的信靠。

2. 我们的使命

路加福音9章58节,耶稣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栖身的地方。这里耶稣是说祂甚至连生活必需品都没有。但这并没有阻碍祂传道授课、医治病人、帮助穷人和激励那些被社会排斥和无助的人。祂履行父的使命,但是一路上没有太过舒适的生活。

难道我们不是也参与在上帝的使命中吗?是的,当然是,而且这是一个终身的使命,需要我们全心全意地投入并做出承诺。因此,如果我们的舒适生活阻碍了我们完成上帝的使命,那么我们需要停下来,反思和调整我们的生活重心。把上帝的使命作为我们生活的中心才能帮助我们更专注于永恒的回报,而不是暂时的收获。

3. 我们的奉献

耶稣在回答一个有钱的年轻人关于如何可以承受永生的问题时候说:要遵守诫命。少年说这一切他从小就在努力地遵守。然而耶稣指出,他有可能遵守了他与邻居关系的那些诫命,却大大忽略了他与上帝的关系。简单地说,他爱财富比爱上帝多,这严重影响了他与上帝的关系。这个问题的核心是他的心并不在上帝那里。当耶稣说完,他就伤心地离开了,并不愿意回转归向上帝。

在马太福音6章24节,耶稣也说,一个人不能既侍奉上帝又侍奉金钱。他若不是恨这个爱那个,就是忠于这个轻视那个。所以,如果说舒适生活是专注于金钱,并阻碍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和经历上帝,那么我们就处在疏远和离弃上帝的危险之中。因为没有什么比上帝更值得我们全心全意地付出了。

4. 我们的服侍

耶稣毫不犹豫地脱去外衣,拿了一盆水,弯腰为祂的门徒们洗脚(约翰福音13章1-17节)。祂向世人展示了何为真正的谦卑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为别人而不是自己着想。像耶稣一样,我们应该全心全意地荣耀上帝,无私地生活并慷慨地给予。

因此,与其积累财富和让自己生活地更舒适,为什么不利用现成的机会去爱和服侍那些弱势群体呢?毕竟,照顾穷人、孤儿和寡妇以及受欺压和被边缘化的人是上帝赋予我们的责任!在甘于牺牲的服侍中彰显的信心使得我们保持一颗顺服,等候主使用的心。

5.我们的满足     

在如今这个高度推崇自我的世界里是基本不可能感到知足的。所罗门王在传道书5章10节中说他贪爱钱,却从来没有因有足够的钱而满足,贪爱财富的人是永远不会知足的。然而正如使徒保罗学会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知足(腓立比书 4章11节),借着感谢上帝的恩赐,我们也可以学会知足。与其为我们没有的东西忧愁,不如满足于上帝赐予我们的一切。

在澳洲待了12年后,我有了份收入丰厚的工作并且过着舒适的生活。但为了回应上帝的呼召,我放弃了这所有的一切,回到印度做基督徒事工。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走这样的下坡路?

这是因为我意识到这个世界上的东西永远无法满足我。它们只会让我们渴望更多,最终让我们陷入失望、幻灭和毁灭的恶性循环中。我发现,只有当我把眼目定睛在我所有一切的源头——我的上帝身上,我才能找到人生的真正目的和满足。

因此,最终,我们要问自己的问题不是我们是否能过舒适的生活,而是我们是否过着真正喜悦和荣耀上帝的生活。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甘心乐意)

为什么我们永远得不到我们想要的?

Why-we-never-get-what-we-want

作者:Charles Christian,印度尼西亚
翻译:雪伦,马来西亚

我小时候是唐老鸭故事系列的超级粉丝。我很喜欢看主角们那愚蠢的举动,像是吝啬鬼史高治叔叔(Uncle Scrooge)、其对手佛林桑特·格莱姆格德(Flintheart Glomgold)、懒惰的唐老鸭以及它三个聪明的侄子。然而比起这些搞笑元素,我更喜欢的是故事里所描述的日常故事。

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有关世界上最富有的两只鸭——史高治叔叔和格莱姆格德之间的商业竞争。为了得到“最富有的鸭”这个称号,这两只鸭计划要夺取对方的公司。格莱姆格德想要掌握史高治叔叔的所有公司,而史高治叔叔亦然。然而当他们终于可以搬进他们的新办公室时,他们却没有为此感到高兴。这与他们一直以来所想的相反,当他们得到了对手的财产时,这并不能给他们带来任何的快乐。

事后,史高治叔叔的侄孙们在讨论发生什么事时问了一个问题,一个从那之后就一直伴随着我的问题—— “如果你一直都在追求那些你所没有的,那么你最后怎么能够拥有你真正所要的呢?”(因为你的目光一直都只放在那些你所没有的事物上)

说的真对,不是吗?就像史高治叔叔和格莱姆格德一样,我们总是在吵着要那些不属于我们的东西。而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我们不管得到了什么却总是不开心的原因。今天,我可能得到了我昨天想要的东西,但如果我明天又有了全新想要得到的东西的话,我将永远不会感到满足。东西只会越来越多,而我们也只会总想得到更多。

最近,我被一位富有且著名的新加坡美容医生Dr. Richard Teo的话给击中了。2012年,他在一个对学生的演讲上,承认道金钱已经成为他生活中的困扰了。(后来他死于肺癌,享年40岁。)

这里摘取了他当时所说的一段话:“事实上,取得成功、变得富有或变有名都不是什么坏事,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任何问题。唯一的问题就是,我们无法驾驭它。我想很多人都是这样,包括我自己。我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当我开始累积这些东西时,我累积得越多,我就想得到更多。当我想得到更多时,我就越对其着迷。我对其痴迷到任何事情对我来说都无关紧要了。病患对我来说变成了是一种收入来源,而我试图榨干他们身上的每一份钱。

所罗门是圣经里最富有的王之一,几千年前他也曾说过类似的话:“贪爱银子的不因得银子知足,贪爱丰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这也是虚空。”(传道书 5章10节)

那么,我们该如何才能停止追求“更多的东西”呢?如果财富和金钱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满足,那什么可以呢?诗篇37篇4节说道:“又要以耶和华为乐,他就将你心里所求的赐给你。”

要以耶和华为乐意思是在祂里面得到满足,因为祂是我们喜乐的泉源。而我把这看作为我们需要在祂里面寻找自我价值以及为着祂在生活中所给予我的大小的祝福而感恩(甚至是我没注意到的祝福)。

有人这么说过,“当你只剩下上帝的时候,你就会知道祂才是你唯一真正所需要的。”如果我们有祂的同在,即便我们失去了所有的财富,我们仍可以感到生命的完整与满足。因为大卫在诗篇23篇1节写道,“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远离这世上所有的东西。我们仍然需要一些必需品来满足我们的日常需求。然而当我们学会了以上帝为乐,我们的心就会被洁净,而我们所渴望的东西也会随之改变。我们将不再渴望世俗的一切,反而开始渴望寻求祂的心意。

另外,我也不再执着于世俗的财产,而是学会了与他人分享自己所拥有的,因为这是上帝所喜悦的。因着上帝的恩典,我也学会了为着生活中的每件事向上帝感恩,即便是很小的一件事也好,我都会向祂献上感恩。

传教士Jim Elliot曾说:“用不能保存的东西去换取永远不会失去的东西的人一点也不愚蠢。”愿我们都能在上帝那里找到真正的满足,以及那永恒不变的财富。愿我们都能明白上帝才是我们唯一所需要的,并因此得安慰。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功成名就)


submit_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