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彼此相爱

金庸笔下的超世与入世,耶穌让我做到了

作者:白雪子,美国

*封面和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第一次看金庸的书,是小学四年级吧。当年偷了父亲书架上的《天龙八部》,上课时偷偷地在抽屉里看。虽然武侠小说的古文味道较重,才十岁的我还不太看得懂,但多情的书呆子段誉、豪气干云的乔峰,都让我速速地迷上了。没几年,我就把金庸几大名著基本上都看了一遍,并深深爱上了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后来修读文科,大概也要拜谢金大侠。

说到金庸,华文圈子里有谁不知道?多年以来,金庸的著作被改编成无数部电影、电视剧,大家多多少少都应该看过一些,对郭靖的醇厚、杨过的不羁、令狐冲的潇洒也都会多少有些印象。刚刚听到金庸逝世,颇为伤感,一个时代过去了。

想起当初迷上金庸小说,迷上的是各位武林高手的潇洒不羁。据说侠客们“以武犯禁”。的确,江湖中人自持武功高强,并不计较当下的文化礼仪。甚至朝廷律法在他们眼里也好像不值一提。你想,武侠小说里有哪一个女子缠足?有多少段婚姻是父母之命?常人迂腐的看法,江湖高手们都不当一回事。似乎是武功越高,越是放肆、自由。小时候最羡慕的是北丐洪七公为饱口福躲到皇宫,还住了好几个月!我们谁又有这样的胆子、能力?

距离第一次看金庸小说,也好些年了。也许是年纪大了一些,成熟了一些,现在想想,其实我处世的态度还算潇洒。但我的潇洒,并不是建立于我的高超武艺。说实话,我一天到晚坐在书桌前,多跑两步都要喘不过气来,武功从何谈起?我的洒脱,说深一层,是建立于基督的牺牲。“因为上帝救众人的恩典已经显明出来,教训我们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在今世自守、公义、敬虔度日,等候所盼望的福,并等候至大的上帝和我们救主耶稣基督的荣耀显现。”(提多书2章11-13节)

上帝的恩典既然已显明出来,我既然已被救赎、已脱离自己的一切罪恶,还怕什么呢?我期待的不是这个世界的认同,而是在等候基督的荣耀与祂所应许的福。那我何必介意其他人的想法呢?我做出大大小小的选择,经常让身边的人难以明白。小的如把星期五晚上留给团契(为什么好玩的永远都发生在星期五晚上呢?),大的就如放弃稳定收入举家搬到地球另一边。因为基督的牺牲,我一生属祂。我潇洒,因为我不用担心其他人的想法、时事的变迁。我需要的是在今世自守、公义、敬虔度日,等候所盼望的福。

话说回来,金庸笔下的武林高手虽然武艺出众,不受世俗的价值观捆绑,但也少不了入世的英雄。陈家洛反清,郭靖死守襄阳,乔峰阻辽兵入侵……他们都为国为民,都是“侠之大者”。这些英雄们活得光明磊落,死得英勇壮烈。在他们面前,小学时代我那些小快乐,小伤心,算得了什么?在我眼里,他们的死重于泰山,而小时候的我,似乎生也轻于鸿毛。

多情的我,难免向往如此浪漫的牺牲。但在这安舒、忙碌的生活中,又有什么值得我豁出生命去争取、保守呢?

耶稣在钉十架前夕,曾向天父祷告说,“他们(跟随耶稣的人)不属世界,正如我不属世界一样。求你用真理使他们成圣,你的道就是真理。你怎样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样差他们到世上。”(约翰福音17章16-18节)耶稣的牺牲,让我可以超世,不受无知、悖逆、各样私欲和宴乐的迷惑。同时,祂也差遣我到世上宣讲祂的福音,甚至可能为此付上生命。

试想想,就算是壮烈一番保住了一个朝代,保住了江山,到头来又有什么用呢?百姓生活好了一段时间,隔一代两代不又要再次面对那些千古不变的问题吗?但福音的宝贵,不但在于来世的应许,而且在于今生的改变。上帝改变了我的一生。祂让我脱离这世界的捆绑,让我有前所未有的自由(加拉太书5章1节)。现在,祂差遣我去分享如此的信息,让我所爱的人也可以认识这改变我一生的盼望!这难道不值得牺牲么?

郭靖曾经说过,“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但武功、政治、国度,到底能救得了谁?百姓所渴望的,不只是繁荣昌盛,而是有意义的生命。这是基督所给予的。我竭力祷告,求上帝利用我微小的一生,去改变我周围的生命。

正如保罗所说,“照着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没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胆,无论是生是死,总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腓立比书1章20-21节)

小时候读金庸,羡慕的是武林高手超世的洒脱,但也敬慕他们入世的情怀。基督赎了我这一生,但愿我能更彻底地超脱世俗的影响,更尽心地在世间兴旺福音。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彼此相爱

从自杀到自爱(有声中文)

作者:淑环,马来西亚

语音播读:小七,中国

*封面图片来自PEXELS

 

尝试自杀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尝试了结自己了。就像溺入幽暗、空虚、悲伤的大海,在绝望之中我只能把自己蜷成一团,紧闭呼吸,期望快些结束生命,结束痛苦。无奈意志力仍旧无法战胜身体的求生本能,憋至最难受的那一霎那,绷紧的肌肉还是忍不住松开,恢复了正常呼吸。

在寒冷而孤独的夜晚,我哭得泣不成声,但永远也不会有人知道,也不会有人在意。

自小,发脾气、大声谩骂、摔门、欺负弟弟的戏码就在我的生活中不断上演。患有“老二综合症”(Second child syndrome)的我,常常觉得自己在家中是最不受父母重视、最没有出息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及弟弟好,课外活动的表现又远远不如姐姐。因着我的自卑心理,只要稍有不顺心的事,我便会藉着各种激烈的言行,宣泄我的不满情绪,让父母伤透脑筋。即使他们拿着藤条追打、用言语怒斥,第二天,我依然重蹈覆辙。

步入愤世嫉俗的青春期后,在家里我总是黑着脸,心里埋怨严肃寡言的爸爸和常对我怒气相向的妈妈。尽管身边有许多朋友,但我总感觉内心有个无底深洞,任凭多少的欢声笑语也无法填满心中的空虚。每天例常上学、放学、补习功课、参加课外活动……生活看似忙碌实则毫无意义。这一切都使我开始怀疑活着的目的。于是,我开始有了自杀的想法。不同的计划不断在我的脑海中盘旋。我曾经拿着锐利的刀片在手腕上比划,却怎么也没有勇气大力割下;也尝试过把自己闷在被窝直至窒息,但终究还是放弃了;最夸张的一次,我在妈妈面前拿起绳子绑在树干准备上吊,差点没把她气死。

我曾天真地以为死后可以轮回,换个家庭和环境,重新开始。

 

真理改变生命

“上帝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章16节)

忘了从哪天起,我开始每个月都会收到青少年福音刊物。翻看那些设计新颖、文字内容丰富的书刊,我开始对基督教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才了解到死后等着我们的,不是轮回而是审判。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生活在世的所作所为负责,并向赐予我们生命的上帝交账。一想到自己犯下那么多的错误,伤害了那么多身边爱我的人,就知道若我真的死了绝对要受到不少惩罚。心里不自觉地发颤。还好,上帝体恤我的软弱,每次都阻拦我的自杀计划。不止如此,祂还差派独生儿子耶稣来到世上,甘心牺牲自己死在十字架上,洗净我的罪,让我与上帝重归于好。并且应许凡相信和跟随耶稣的人,都可以与上帝建立亲密关系,在生活中享受祂的同在。这实在是太美好的消息!

就这样,我开始想要进一步认识这位爱我的上帝。然而由于担心父母阻拦,我仍对教会望而却步。奇妙的是,某天姐姐在朋友的带领下决志成为了基督徒,我因此有机会尾随她到教会参与崇拜,同天祷告接受耶稣作为生命中的救主。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祂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祂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诗篇23章1-3节)

信主多年来,圣经的宝贵真理逐渐让我从自怨自艾的生活中走出来。上帝的话语使我的灵魂苏醒,重塑了我的人生价值观。我意识到我的存在绝非偶然,而是独一无二的,我的每一个呼吸都包含上帝的看顾,每一次跨步都有上帝的允许,每一个决定都有上帝的美意。当我无意间再次将自己与他人作比较,或陷入沮丧和孤独时,圣经里的字句就仿佛在耳旁温柔的低语,安定我烦躁不安的心。

 

无法重来的生命

在我父亲的家族中,向来有红斑狼疮病史。然而令人心疼的是,年仅19岁的堂妹也被诊断患病。她的身体每况愈下,需要依靠洗肾维持生命。未患病前,她是个听话好学的少女,成绩名列前茅,即便后来因病辍学在家休养,仍然在马来西亚教育文凭考试(SPM)中考获标青的成绩。但病情的恶化让人始料未及,正当同龄人快乐地准备上大学时,堂妹却被送入医院经历一场接一场的大手术,身体折腾得无法进食而日渐消瘦。最后,她还是无法抵过病魔,在医院咽下最后一口气,结束了短暂而充满荆棘的人生。

有些东西,失去了就无法重来,尤其是生命。

送别表妹时,身为亲友的我们无不感到惋惜。她的离开再次提醒我们生命的珍贵。回想过去我轻生的想法,我感到无比羞愧。我们或许无法选择面对的苦难和环境,但我们可以选择应对的态度及方式。在一个转念之间,生命就可以完全不同。回望我的过去,我实在难以想象若没有上帝的带领,今天的我会走在何处,或许仍如一片枯叶,在汪洋中颠沛流离,苦苦寻找我存在的价值。

“盗贼来,无非要偷窃、杀害、毁坏;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翰福音10章10节)

上帝的同在就如空气一样,眼虽不能见,却如影随形。纵使我们不懂得接纳自己,上帝依然看顾;即便我们总是在生命的旅程中摔跤,上帝依然愿意扶持,并为我们带来新生命的盼望。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彼此相爱

小漫画:同是异乡人

 

*此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彼此相爱

当我与朋友决裂时……(有声中文)

作者:Elisa,马来西亚

语音播读:杨澜,中国

*封面图片来自PEXELS

什么是朋友?朋友就是那个虽然与你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却了解你、关心你,分享你所有的喜乐和忧愁的人。有时候,一个好朋友甚至比你的亲人还要熟悉和了解你。

曾经我有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我们有共同的话题、观念,还有信仰。我们一起旅行,一起逛街,一起熬夜,一起谈心。我也很珍惜这段友谊。然而,十年后的我们,却成了彼此熟悉的陌生人。其实我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但我能感觉到她对我不再像以前一般,而是冷漠和无视。我尝试过跟对方沟通,却仍得不到理想的结果。我甚至还因此去别人那里打听了关于她的事情,去光顾她的店面,主动与对方道歉,想借此试图修补我们的关系,找回当初的友谊。然而,得到的还是只有失望和伤心。

一次又一次的伤害,累计一堆又一堆的苦毒,我唯有向主祷告,求祂拿去我的伤心,也给我可以宽恕的能力。虽然不懂我们之间出了什么问题,但我还是选择顺服圣灵的引导,持续为朋友祝福祷告。我虽然对我们之间的友谊走到这个地步感到伤心,但经过反省后,我才通过圣经的提醒发现我跟对方的相处模式出现了一些问题。感谢上帝,祂也让我学习到了如何才是讨上帝喜悦的相处之道:

1.遮掩人过的寻求人爱,屡次挑错的离间密友。(箴言17章9节)

透过这句经文我才明白,倘若我们当初多倾听对方,以爱待彼此,产生冲突时,不选择逃避,而是正面面对,去沟通,选择宽恕,并且在沟通的时候,以平静的心迎接冲突,这样我们的误会或许就会少一点,私利就能减少一点。因为有时越逃避反而越导致彼此的关系疏远。

2.我亲爱的弟兄们,这是你们所知道的,但你们各人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雅各书1章19节)

虽然情绪总是比理智先敲门,但我们有温和的主住在我们里面。在沟通中我们无法一次就得到共识,因此在动怒前,不妨先深呼吸,冷静一下。倘若真的无法平心静气,祷告永远是最快速地情绪出口。去祷告,聆听上帝要给我们的指示。冷静下来后,不妨多次地尝试去聆听对方的意念,接受和尊重彼此的不同。

3.一句坏话也不可出口,却要适当地说造就人的好话,使听见的人得益处。(以弗所书 4章29节)

沟通是一门深入学问,有技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使人的心情愉快,当然这需要操练。造就人的话不仅可以医疗人心的忧伤,还能安慰和鼓励他人重新得力。关系中,我们学习彼此建造,得着人心,荣耀我们的主。

4.所以,我们总要追求和睦的事,与彼此造就的事。(罗马书 14章19节)

上帝看重的是人心,祂在乎我们的心态胜于表面。冲突与以上经文所表达的和睦有符合吗?迎接冲突其实是追求和睦的过程,它的重要性在于我们愿意学习谦卑,看重彼此的关系。温和的语气,提醒着对方与自己需要冷静。学习温和、谦卑、忍耐,才能更好去理解对方。而立场交换的思维,可以让自己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对方,进而事情的发展也会不同。

此刻的我想,如果有机会再遇见那位朋友,我希望有勇气对她说,无论谁对谁错都好,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最后我也祷告,若我真的有什么地方伤害了她,求上帝来安慰医治她的心。愿我们每个人的友谊就交托在主的手中让祂来带领。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彼此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