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新的样式

我可以当个有钱人吗?:从亚伯拉罕的一生看待财富(有声中文)

作者:希の梦,马来西亚

有声播读:小七,中国

关于财富的挣扎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身为基督徒的我,会对自己“想要变有钱”的想法感到不安,甚至有罪恶感。

圣经上说:“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马太福音6章19-21节)

“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所以,基督徒怎么可以一直想着钱呢?

可是,不变得有钱一点,我的父母就要一直工作到退休。若不变得有钱一点,我所欠下的读书贷款何时才能还完?若不变得有钱一点,我该如何在宣教和神学的事工上奉献多一点?

然而这所谓的“一点”是多少?我心中也没有一个答案。

提摩太前书6章8-11节如此说:“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我是不知足吗?我是贪恋钱财了吗?为了避免自己的想法陷入死胡同,我常常祷告,求主告诉我想要变富有的想法是不是错的。我一直在花费时间,甚至不惜花钱去学习理财,是不是不讨祂的喜悦?

就在这个时候,我不确定是不是出于主的亮光,我开始想到从圣经中有钱的人物去认识财富观,并且写下我的心得。但愿我的心得,也能够帮助同样有此困惑的你们。

 

圣经中著名的有钱人——亚伯拉罕

我想到的第一个有钱人是亚伯拉罕。亚伯拉罕被称为上帝的朋友。因为他对上帝的信心,人们甚至给了他“信心之父”的称号。据创世记11章31节记载,亚伯拉罕和家人住在幼发拉底河东岸一座繁荣的城,叫做“迦勒底的吾珥”。

吾珥是一个很繁荣的城市,据考古资料记载,吾珥出产许多黄金和珠宝,其雕刻艺术、人造运河、建筑等,都曾经闻名于世。但是,此地却充斥着偶像的膜拜与迷信。吾珥最醒目的建筑物是一座高耸的金字塔,供奉着月神南那。而亚伯拉罕的父亲——他拉,也是侍奉别神的(约书亚记 24章2节)。虽然如此,当上帝向亚伯兰显现,要他离开家乡、亲属、父家,往上帝指定的地方去时,他立即选择听从(创世记12章1-3节)。后来他拉带着亚伯兰、撒莱和罗得来到了哈兰。

 

看重上帝的话胜于财富

我猜想亚伯拉罕的家庭背景应该很不错,并且在哈兰的时候小有积蓄(创世记12章5节)。启程之前,他需要变卖产业,而在匆忙之下变卖,他可能会损失不小一笔金钱,但他还是乐于顺从耶和华。这让我看到他真的是看重上帝的话胜于金钱的。

其实,当你有钱了,你不一定会甘心乐意地奉献。拿曾经的我自己为例,因着上帝的恩典,我得到了额外的奖学金。这对当时的我来说,算是一笔巨款。当初还没拿到钱的时候,我向上帝祷告说:“若是你给了我这笔钱,我会把十分之一奉献给你。”可拿到了钱后,我却拖了几个月都不愿奉献。很诚实地说,我不舍得了。拿到钱后我就很自然地以为这是我自己的财产,因此奉献变得很挣扎。很感恩祂的耐心提醒,也求祂饶恕我这个贪财的仆人。现在,我已经在分批将这笔钱奉献。我还在祷告,希望能把剩下的一半奉献在有需要的地方。

 

顺服上帝而蒙福

亚伯拉罕对上帝的完全顺服,也可以在创世记14章中看出。那时,他为了救侄子罗得与四王征战,凯旋而归。所多玛王为了感谢他的帮助,想要把财富赏给他,可是他拒绝了,还如此说道:“我已经向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耶和华起誓,凡是你的东西,就是一根线、一根鞋带,我都不拿,免得你说:‘我使亚伯兰富足。’”。(创世记14章22-23节)想想看,能得到一国之君的赏赐,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然而,亚伯拉罕却毫不动心,因为他只在乎上帝如何看待他。这绝对是一场信心的考验,而人的信心是在操练中不断成长的。我们可以从亚伯拉罕的一生看到,与他的财富相比,更突出的是他对上帝的顺服。

依据圣经的记载,亚伯拉罕从来没有向上帝求过财富和孩子。他只是兢兢业业地做着上帝要他做的工。在我们为着如何才能达到财富自由操心时,不妨学习亚伯拉罕,常常聆听上帝的声音,并以顺服来回应,一步一步,在祂的国度里得到真正的自由——不再为任何事忧虑。

 

*本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祢的话语so yummy!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新的样式

我学会了走入自闭症的世界(有声中文)

作者Lydia Lee,新加坡

翻译:Cindy Wang, 澳大利亚

有声播读:依含,中国

 

他今天状况很糟糕。因为日常活动发生了一些调整,他就一直尖叫、哭喊、横冲直撞,撞桌子、撞墙、甚至撞自己的额头。随着焦躁度不断升级,他开始抓我的衬衫,扯我的头发,并在拉扯间抓破了我的手。我握住他的手腕,用坚定的声音说:“哎哟,好疼。”

这句话让他停了下来。他低下头看了看我手上那道又红又丑的抓痕,终于回过神来。他看着我,又哭了起来——但不同于之前的哭喊,他抽泣着说:“噢,不! Lydia老师伤心了,噢,不”

他想表达的是我受伤了。因为他知道是自己弄伤我的,所以哭了起来。

在那一刻,我忘却了抓伤的疼痛,而是为眼前这个孩子感到心痛。

作为一名教导自闭症儿童的老师,我知道这个孩子的病情让他无法理性应对日常生活中哪怕一个非常微小的变化。当他意识到他抓伤了我时,立即心生悔意,这令我好心疼这个孩子。他常常要在自己不受控制的行为和对周围人的同情和关心中挣扎。

在我做了13年的青年事工,努力关心并与新加坡的年轻人连结,带领他们认识耶稣后,上帝在2017年10月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在当地一所学校做自闭症学生的全职特教。

在我考虑这个机会时,我想到了大使命,耶稣说:“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做我的门徒”(马太福音28章19节)。我曾经认为“万民”是指来自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人。但其实我不需跋山涉水。我意识到,我们身边的自闭症儿童,就如此不同,我们对他们的情况知之甚少,他们也属于“万民”的行列。

不同于上文里那位小朋友的表现,很多自闭症儿童没有明显的外部特征。你很难从他们的外表判断他们患有自闭症,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却与我们的截然不同。在那里常规习惯和重复的动作主导一切,视觉远比听觉有力,直白的语言永远比隐喻和肢体语言有效。对他们来说,最完美的环境是当光、声音、和温度保持在一个固定值时。

当我为这个决定祷告时,我感觉上帝想要我把在上一份工作中对待年轻人的那种努力用在对待这群不太被社会理解和重视的群体身上。如果我能了解他们的舒适区,并融入其中,即使对我来说可能很陌生;如果我能用他们可以理解的视觉语言和他们沟通……也许我就有机会带他们认识他们的创造主,播下信心的种子,不断耕耘浇灌,直到他们认识上帝为止。

接受全职特教的工作是我进入这个未知世界的第一步,是一场大冒险的开始。

 

理解自闭症

自闭症有很多未解之谜,许多不同的专家对其也有不同定义。一些人称之为残疾,另一些人则称其为发育障碍。

自闭症的特征是对声音、光线或触摸等感觉过于敏感或不够敏感。自闭症患者通常很难理解社交规则或读懂表情。因此,他们的反应有时可能显得不合适或无礼。他们很依赖常规习惯和重复的行为,因此,他们难以应付不断变化的环境和人际关系。

我认为自闭症患者只是生活在一种不同的常规中——不管是智力层面、情感层面还是社交层面。我们的世界并不比他们的世界优越,只是不同的两个世界而已。

这就像是我们去访问一个有着截然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只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他们的世界,我们可能会觉得他们的反应或行为是“破坏性的”或“可怕的”。有趣的是,在我们认为他们的行为“可怕”的同时,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的是,他们也觉得我们不可预测,难以理解,因此,对于他们来说,我们同样是“可怕”和具“破坏性”的。

然而,如果我们决意去了解他们,走入他们的世界,就会有惊喜不断的发现。毕竟,上帝如关心我们一样地关怀他们生活的世界……而我们才刚刚开始进入他们的世界并去了解上帝是如何在他们的世界中工作的。

向我的自闭症学生学习

“哇,做特教必须有很大的耐心啊……”

这是我告诉别人我目前的工作时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我总是致以微笑或点头,但同时上帝提醒我去澄清:“教导任何一个孩子,或服侍任何一个人都需要极大的耐心,无论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如何。”最近,上帝也教导我:“耐心是一种美德。”这让我认识到,在某些方面,我的学生教会我的多于我教给他们的。

例如,我知道自闭症患者通常被描述为有人际交往障碍,缺乏社交意识或冷漠。然而,我的一个学生证明了这种描述是错误的。有一次,他看到另一个学生又哭又叫,在地板上乱踢,因而不得不被一些老师制止时,他非常伤心,哭了起来。他紧紧地抓着我的手,边哭边指着那个学生,用尽全身的力气拉我过去,催我去帮助那个孩子。当时,他对那个烦躁的孩子深表同情,迫切地想要帮他,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做。

这个学生强烈的同理心和同情心,是许多正常人都没有的。他对周围人的回应,让我也开始放慢脚步去关心其他人的境况。他着急地想解决其他学生遇到的问题,并坚持过去拍拍他的头,这让我想到,我们在问题得到解决后大可以走开,但如果我们留下来给予安慰和支持的话,不是更好吗?即便只是一句安慰的话,或一个关心的动作。我是教给了这个孩子一些诸如阅读、写作的技能,但反过来,他却让我意识到自已对周围人是多么缺乏同情心。

虽然特教的工作让我收获颇多,但自然而然地,我也遇到过因他们的行为和反应而沮丧和为难的时候。有时,他们单纯、毫无保留的言语让我开怀大笑;有时,不管我多么耐心、努力地去理解他们,和他们交朋友,他们就是无法平静下来——我得不到回报不说,反而成了他们的出气筒。我相信对于大多数职业来说,“难熬的一天”可能都不会包括这样一整天保持高度警惕,要迅速而恰当地处理任何让人沮丧的突发情况。

这工作确实不易。但当你看到他们学会第一个单词,可以独立完成某项日常任务,或仅仅是和你有一个对视,一个微笑时,一切的困难立刻烟消云散了,你的心里只有满满的喜乐。

我的盼望并不在我使用的方法和我的能力里,而是在照祂自己的形象创造了这些孩子的上帝里,以及可以深入孩子们思想和心灵的圣灵里。

我的盼望在基督里,祂吩咐我“去”, “培训”门徒并“教导”祂的诫命。所以,当我不堪工作的重负时,我会借着祷告恳求基督用祂的爱充满我的心,使我能更爱他们;恳求圣灵帮助我明白他们的心思意念;恳求上帝赐我智慧,让我知道怎么做才能对他们最好。

上帝并没有呼召我们每个人都去全职服侍特殊群体。但祂却呼召了我们每个人都“爱人如己”——第二条诫命(马可福音10章31节)。也许我们可以从这一点开始,祷告我们能以爱主的心来爱我们身边的人,好叫我们不以外表、出生、教育背景、谈吐或能力来评价他们。让我们如基督爱我们一般地去关爱自闭症患者吧。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新的样式

创意图文:如果你也正受到焦虑的困扰…..

作品名称:如果你也正受到焦虑的困扰…..

绘图作者:Zach Stuef (@stuefcreative)

作品描述:我们都会忧虑,这是生活平常的一部分。然而,有时候忧虑会吞噬我们整个人,最后让我们陷入焦虑。我们会觉得生活变得一团乱,一想到未知整个人也“瘫痪”,并且满脑子都是“如果……怎么办?”

你通常如何处理焦虑呢?当恐慌袭来的时候,我们怎样才能尽可能定睛在上帝为我们不安的心准备的应许上呢?

文字来自文章《如果你也正受到焦虑的困扰》

当我走出地铁站,铺面而来的是奇怪的气味和汹涌的人潮。
 

我满脑子充斥着四周的各样噪音——街头小贩的叫卖声、讨价还价的声音和各种车辆的声响。

我努力想要找到一条小巷,好让自己能喘口气。周围杂乱的一切让我喘不过气并陷入恐慌。

焦虑会严重影响我的生活。

很多时候我甚至不想起床去面对人们和服侍。

“上帝必不撇下你”(申命记31章8节),“上帝在你右边荫庇你”(诗篇121篇5节),以及“上帝是你在风暴中的安慰”(约翰福音14章27节)。但在我自己经历痛苦之前,我从未真正理解这些真理。这些应许带来的安慰帮助我成长并在生活中更加坚韧。如果我不在耶稣里面,不安息在祂里面,我就不可能在试炼中经历平安。

这并不意味着我的焦虑症缓解了或者痊愈了。事实远非如此。我每周都还会经历起起伏伏。但我还在不断坚持。上帝也仍然在供应我的需要。祂仍然在将一些人带进我的生命鼓励我前行。即使有时候我没有信心,祂也仍然信实。祂仍然是我所需要的一切。

不管怎样,我们眼下的困境与我们将来的荣耀相比都是无足挂齿的。我们的将来就是:与基督共度永恒。

*此作品由雅米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新的样式

当我认识到自己的不冷不热时……(有声中文)

作者:Jeff Huxford,美国

翻译:Eric,中国

有声播读:刘弟兄,中国

 

2012年,我经历了一场车祸,几乎丧命,并因此遭受了大面积的脑损伤。在那之前,我在印第安纳州西北部做了六年的家庭医生。

事故发生后我依稀记得不断有人对我说,遭到脑损伤的人必须找到一个生活的“新常态”。他们说我的脑部受伤非常严重,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回到车祸前的状态了。

然而,在最初的几个月里,我出乎意料的快速恢复令几乎所有人惊讶。这让我相信我的脑部损伤并不像我的医生说的那么糟糕,而且我认为自己很快就会恢复到车祸前的状态了。

但是不久之后,我的恢复就变得异常缓慢。很明显,我根本不可能恢复到以前的状态了。脑损伤给我留下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我的脑子已经没有能力轻易记住事情了。无论我付出多少努力、尝试多少回,曾经那种专注力都不复存在了。种种迹象使我意识到医生一开始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我现在的生活已然是一种不同以往的全新状态。

我因此陷入了一种被现实压垮的低潮期,我开始生气地质问上帝“为什么会这样”。

我仍然认为事故发生的那一天是“生命从此再也不一样”的一天。

然而,在我开始询问上帝对我生命的计划时,我的人生又发生了第二次变动。

当时,我正在参加达拉斯的一场基督徒营会,我并没有主动要去,而是很不情愿地答应陪妻子一起去。虽然我对营会没抱太大期望,但让我想不到的是,在那里我听到了一节改变了我人生轨迹的经文。

这节经文来自启示录3章15-16节:我知道你的行为,你也不冷也不热,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热。你既如温水,也不冷也不热,所以我必从我口中把你吐出去。

我对这节经文并不陌生。之前我也听过很多遍……但是这次的感受却完全不一样。它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以前每当听到这节经文,我就会想,“呀,我可不想成为不冷不热、被上帝吐出来的那种人!”但是当我那天再次听到这节经文时,突然间我意识到自己冷漠的罪,并在心里想,“事实上我就是那种在信仰里不冷不热的人”。

你看,我一直尽力使我的信仰成为我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从来没有离教会或离上帝太远,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我是一个“不错的基督徒”。但那天我觉醒了,意识到我其实是相当“不冷不热”的。

这样的觉醒让我开始看到自己一直以来都在相信一个“倒错的福音”。我声称要跟随耶稣,但实际上,我只不过是邀请祂来跟从我。我从来没有完全把一切都交托给上帝,大多数的事情还是由自己掌控。我认为耶稣能够帮我得到我想要的,并能帮助我活得更舒服,但从未想过祂是多么配得我的服事。我从来都没有完全相信上帝会把最好的赐给我,所以我始终要确保自己掌握生活的走向。

这样的认识点燃了我心中前所未有的热情。我想要更多地了解耶稣究竟是谁,以及完全降服于祂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我觉得自己被给予了一次新的机会,我可以离开我不冷不热的生活方式,重新过一个完全委身上帝的生活。上帝配得我这么做,这也是我本该一直有的生命状态。

完全摆脱“不冷不热”并不是一次性、一瞬间的事。而是一个过程——我现在每天都在越来越多地了解将生命交给上帝意味着什么。 到目前为止,我明白了降服就是放手让上帝来带领我,放下自己的想法,相信祂的安排。 与我过去的生活模式不同的是,我不需要在跨出第一步前或做出决定前确切地知道事情将如何进展,而是可以信靠上帝引导我走每一步路。

在摆脱“不冷不热”状态的这件事上,我看到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这并非是我自己的计划和安排,我完全没有料到会这样。  但我能控制的是我如何回应上帝对我不冷不热的教导。 我会因上帝要我改变而与祂抗争,还是会坦然接受呢?我很感谢上帝给了我勇气接受。

我曾经希望我的脑部损伤从未发生过,但随着时间的过去,我学会了专注于上帝如何使用这段经历为我带来祝福……比如拯救我脱离“不冷不热”。虽然我希望上帝能用另外一种方式点醒我,但我正在学习不去质疑上帝完美的计划,而是感谢祂让万事都互相效力,叫我得益处(罗马书8章28节)。

我不确定你现在正处于哪种状态,也不知道我所说的“不冷不热”是不是会引起你的共鸣。如果我的故事对你有任何启发的话,我希望你知道,上帝爱你并希望你也能过一个完全降服于祂的生活。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新的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