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见证

我找到了灵魂的香槟

 

作者:鹿溪

有声播读:Joya

 

    

记忆中我从小就跟着奶奶妈妈婶婶们,祭拜各种“神”。不仅在每个月农历初一、十五,更是在先祖的忌日,或者中元节。除夕夜的时候,家里的小孩子跟着奶奶一个一个去磕头。除了盲目地跟着家里人拜传统民间的偶像以外,我也会跟着妈妈去算卦,妈妈也经常找人给我们算卦,拿着照片找人看面相。后来,自己慢慢长大,出去游玩,也会毫无意识地走进各种寺庙跪拜雕塑和画像上的假神。“财神爷”、“灶王爷”、先祖……分不清到底哪个才是真神?但心里总觉得是有神的。

   小时候,也常常看到我的外公和三姨在吃饭前“祷告”,也常常听他们说“礼拜天”、“做礼拜”之类的话,从小也知道“耶稣”这个名字,却不知道耶稣他到底是人还是神,也没有人具体告诉过我“耶稣是真神”、“耶稣是唯一的神”,也没有任何人跟我说关于耶稣的其他事情。就这样,在信仰上我糊糊涂涂地生活了24年。

   24岁正是风华正茂,充满活力和梦想的年岁,大学多姿多彩的生活,有很好的朋友,有优异的成绩,有各种荣誉证书,有学生会的任职……但这一切并没有使我心里有真正的满足和平安。有时候想到父母的疾病,就非常的无助,心灵像是被戴上了重重的枷锁。父母给了我很好的物质生活,但同时,因为起早贪黑的做生意,两人都得了糖尿病,爸爸的体重从160多斤跌落到110多斤,他的胰岛功能完全丧失,需要24小时佩戴一个自动注射胰岛素的机器挂在腰上。每每想到父母拖着他们各自被疾病缠着的身体早出晚归辛苦的生活,心灵就陷入无限的绝望中不知所措。

   后来,我考上了研究生。信主的三姨依然在每年放暑假的时候给我买早餐,使我的心非常温暖,并且那年暑假有时间就想去她家聊天。有一次聊天令我记忆犹新,就是有一个姐妹晚上回家路上遇到危险,没有办法逃脱,当她跪下来祷告的时候,那个人就逃跑了。这件事让我对她所信的神和祷告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三姨还给了我一本圣经,也再三叮嘱我要在读研期间找团契和教会。很快的,研究生的生活开始了。研究生生活与大学的生活非常不一样,我不再那么常见到导师和班里的同学,平时大家都是各忙各的,我日常和舍友相处的时间更多。但我们的性格非常不一样,越相处也越有压力。尤其是认为“帮助别人一下没事”的我,变成同学使唤和有求必应的对象。当时的我也非常不会拒绝别人的过度要求,因此也开始不知道如何面对他们。因为这与自己期待的美好朋友关系相差越来越远。一向喜欢交朋友的我,开始在人际关系中陷入沮丧。然而现在回想起来,这个过程也是爱我的上帝为我“量身定做的处境”,用来预备我的心接受祂,认识祂。

   在与舍友相处受挫、不知所措之后,新学期开始我决定要与宿舍的大家分开,不再和她们一起去图书馆,决定一个人在研究生教室学习。这也正是我认识主耶稣的特别时期。在研究生教室学习期间,我慢慢地与一个师姐有了交集,偶然一次机会,看到师姐的桌子上放着圣经和赞美诗,和我三姨的一模一样,想起三姨叫我去找教会和团契的事,就和师姐说了这件事。正好师姐说今天晚上有大学生小组团契。就在那天是我人生第一次走进了团契。大家那灿烂又暖人的笑容,优美的诗歌,圣经的分享,最后一起的关怀与代祷,这些都让我觉得非常不一样,尤其是最后一项。对他们来说,我是陌生人,第一次见面就这样关心我,把我的事情放在心上,让我觉得他们很特别。就这样,研究生的生活,照常继续着,与之前不同的是——我开始了教会生活,也开始了平日里自己读圣经,并且也开始每周和大家一起查考圣经和听圣经分享。这样一群在上帝家里面一起成长的弟兄姐妹,还有常常关心我的姐妹,对我来说都非常宝贵。

   关于生命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也是我内心一直在寻找的。喜欢读书的我,在还没信主前也读了很多关于灵魂的书,但每次读完一本书,还是觉得“空”。直到有一次在小组里查经,带领者分享到:“耶稣说,我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人必定不饿,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渴”(约翰福音6章35节),还分享到说上帝的话——圣经,是我们灵魂的食物,只有找对食物,吃了才会不饿。耶稣自己就是人类最需要的生命的食物。后来,那些关于灵魂的书再也没有翻开过,也再也没有购买过。

    取而代之的是,除了专业课的书之外,我开始天天读圣经,越读圣经,越发现,曾经自己心中一直寻找的生命的真善美,原来就是主耶稣祂自己。圣经上的话,简直就是人类灵魂的香槟,让我再也无法停止不去读它,越读越被吸引,直到读到一句话,耶稣说:“我是道路,真理和生命…….”(约翰福音14章6节)耶稣说祂是真理,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我!

后来读到《标杆人生》一书,解开了我心中关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为什么存在等等种种疑问。让我彻底明白,我是按上帝形象被上帝创造的,我不仅被上帝创造,而且,祂造我有一个荣美的目的和计划。回想从小跟着拜的民间信仰与算卦,让我觉悟到:民间所信仰的这些,灶王爷,财神爷……它们有眼不能看,有耳不能听,有口不能说,有脚不能走,都是人所造出来的,人去拜人造的东西,想想就很可笑!其次,关于算卦与看面相的人,发现他们和我同样都是被上帝创造的人,怎么能与这位创造者相比,去预测人的事呢!创造一切的神,祂才是主宰者。

   学校里,老师教了我很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传递给我们很多专业思想或者个人的人生道理。可是只有圣经教导了我要如何对待我的生命。越读圣经越让我明白,相比较学历,知识,技能等等,上帝更看重我这个人本身,我的想法,我的感受,我的心有没有受伤,上帝都在乎。这让我再次经历到上帝是多么爱我,即使我还没有认识祂的时候,即使我还在做与祂为敌的事时,祂已经差派祂独生爱子耶稣基督为我的一切罪钉死在十字架上,为要救我脱离我的罪。心灵和思想不断被更新,重新再去看那不知所措又很令我受伤的舍友关系时,就想到上帝不仅爱我,也爱我的舍友,又想到耶稣说要爱我的仇敌,若单爱那爱我的人有什么赏赐呢!心慢慢发生改变,从远离她们,转变为在祷告中开始持续为她们守望祝福,慢慢放下自己的成见,尝试重新与她们相处并和好。

信仰,使我个人从里到外被更新。首先,明白圣经是上帝的话,是人生命和生活的唯一标准。在我从小的经历中,也更加明白上帝是忌邪的,祂恨恶我去做拜假神的事,从此,我不再参与任何民间拜假神的事与看手相算卦的事。其次,对于父母的疾病,通过读圣经中记载耶稣医治各类病人的真实事迹,着建立了我对上帝的信心,使我相信既然上帝创造了人,祂最懂人的身体,在祂有医治的能力,没有任何人比祂更懂我父母的胰岛功能如何恢复。同时,我也认识到上帝是听我们祷告的上帝,祂也是用笑脸帮助我的上帝。我开始把自己面对父母疾病时一切的无助都在祷告中向祂倾诉,祂是值得信赖,祂也是有能力且可靠的上帝。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没有“完美”的见证 ,我怎么知道自己得救了呢?(有声中文)

作者:叶子,马来西亚

语音播读:馨宁,中国

*封面图片来自PEXELS

我出生于一个基督化家庭。自小,我就在主日学里长大。每星期不要说是主日敬拜,就连家庭小组我都有参加。从小就在教会里长大的我,常常会听到很多弟兄姐妹分享他们遇见上帝的经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很多弟兄姐妹都有超“厉害”的见证。患病得医治、偶然被邀请去教会时听见上帝的声音或是被圣灵充满、信主后人生一百八十度改变等等。这些见证对我来说都超级“完美”。我觉得只要我有了这一类型的见证,我一定能说服更多朋友信主。

到了一个阶段,我甚至还觉得只有有这种见证的人才是真正的基督徒。这让我非常困扰。虽然我从小就不是什么超级大坏蛋,也早就相信基督为我死,三天后复活,为要救我这罪人,但是我完全没有这一类的奇特见证。

步入青春期的那几年里,我都一直在想,我到底得救了吗? 虽然在这期间我一直都有在教会里服侍主,时常灵修祷告,虽然上帝一直都在透过讲道、圣经、身边的人等等向我说话,我的内心还是有一块地方一直在想着这个问题。我甚至为了想要有一个“完美”的见证故意远离上帝、故意不读经祷告,就是要让自己有一个时间可以重新回到上帝的面前,来个完美的“Come Back”。可是当我在选择这样做时,我自己也受了不少苦——心中没有平安,想祷告又不敢祷告。直到有一天,我觉得是时候“悔改”了,我才又开始读经祷告。还记得当时的我心里其实蛮得意的,因为我终于有了一个看似“完美”的见证。然而,每当我想分享这一个“见证”时,我的心里都会不平安,因为我知道这是我假造出来的。有时在说着我这个所谓的“见证”时,我都觉得有点心虚。

那是什么真正让我觉悟的呢? 还记得那时我大概16岁,偶然在Facebook看到一位朋友分享的一个文章,是专门给我这种在基督化家庭长大的基督徒写的。文章的一开始就诉说着一位小女孩因着没有所谓的“完美”见证而饱受困扰,并问妈妈是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坏,所以上帝才没有给她一个类似的见证。这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当时还想,这不就在说我吗?而整篇文章的主要信息就是要提醒我,上帝给每个人的故事都不同。就算我没有这样的一个见证,我也有自己与上帝的故事。我完全不应该去羡慕别人的见证,因为上帝会以不同的故事来影响不同的生命。我顿时恍然大悟。当时我才知道,原来我一早就得救了。在我承认基督是我主,心里相信他时,我就已经得救了。我顿时为自己的愚昧感到羞愧。但我也感谢上帝,让我拥有这样的一个经历,来提醒我,要成为一位真正的基督徒,不需要一个与别人一样的完美见证,只需要与上帝建立一个深切的关系。

也许很多人会问: “欸?那我每个星期都有去教堂,甚至还有在教会里服侍,我算是基督徒吗?”这时你就应该想一想,你相信耶稣基督为了我们的罪死,三天后复活,为要让我们得永生吗? 你愿意与上帝建立一个关系吗? 如果你的答案是“是”,那你就是一位基督徒。圣经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口里承认耶稣是主,心里相信上帝叫祂从死里复活,我们必定得救(罗马书10章9节)。那问题来了:既然我们只需要相信耶稣就能得救,为什么我们需要去教会?为什么我们要服侍主?我的回答是: 除了口里承认,心里相信,我们也应该遵行上帝的道。正是因着我们爱上帝,我们才去教会,为要更深地学习圣经、与其他爱主的弟兄姐妹们相聚并互相鼓励、一起服侍上帝,一起在信主的道路上前进。

弟兄姐妹们,也许我们遇见上帝的开始就是这么的平凡,那又怎么样? 就像大家说的爱情观一样: 年少时人虽总是期待轰轰烈烈的爱情,但真正适合自己的爱又何尝不是像一杯白开水一样,平凡但舒服呢? 上帝的爱在我们生活中看似平凡,但却刚刚好。祂所安排的一切都是对我们最好的。我们不必担心自己是否有完美的见证,因为一切的羡慕都是多余。我们只管打那为我们准备好的美好的仗,跑我们当跑的路,并守住我们所信的道,就足够了(提摩太后书 4章7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彼此相爱

新加坡总检察长之子黄律胜:从“魔法圈”律师到校园牧师

Paul-Wong-Hotshot-Lawyer-to-Devoted-Campus-Pastor

作者: Janice Tai, 新加坡

翻译:覃函涵, 中国

封面拍摄:Ian Tan, 新加坡

作为新加坡最知名的律师之子,子承父业似乎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

剑桥大学法律系毕业之后,黄律胜在伦敦知名的律师事务所Linklaters谋得一份工作。Linklaters是伦敦五大律师事务所之一,与其他四所顶尖律师事务所并称“魔法圈”(Magic Circle)。

作为律师,他的工作是给FTSE公司,也就是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市值最高的前100家公司,撰写法律文书,帮助这些公司售卖股债,筹集资金。

可正值他事业的高峰,30岁的黄律胜却决定放弃这一切,跟从天父上帝的脚步。

律胜的父亲黄鲁胜在新加坡律师界成就斐然,要追随父亲的成就实非易事。黄鲁胜在2016年11月被任命为新加坡总检察长。在此之前,他曾是新加坡最大的律师事务所之一Allen & Gledhill的主席兼资深合伙人。

律胜在英国的律师事业也是一片光明。在他2年前向公司辞职的时候,他已经领着6位数英镑的年薪。如果他继续干个2-5年,就有晋升为合伙人的希望。

不过,律胜选择了离职并接受了圣经教师和牧师的预备培训。2016年8月底他回到新加坡成为新加坡管理大学基督徒团契小组的校园牧师。

律胜从一家拥有2000多名律师的大型律师事务所转而来到大学的校园事工。这个事工组织目前只有一个全职带薪员工——律胜自己,外加一个实习生。

在这里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促使他做出这样的选择?

Paul-Wong-(4)

* 照片拍摄:Ian Tan

低入谷底

你如果问如今33岁的律胜是否曾经想过要做全职事工,他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没有!

青少年时期的律胜也叛逆过。在莱佛士初级学院(Raffles Junior College)上学时,他每周都会翘几次课去Lucky广场打台球,或者去市中心看场电影。

当然作为基督徒,该履行的义务他也全都照做。他每周日会去卫理公会教堂礼拜,也在教会的青年小组里弹吉他。到伦敦工作之后,他就到离家和工作地半个小时车程的一个当地教堂聚会。

律胜说“去教会对我来说就是一件每周日早晨要做的事儿,但它跟我的人生决定和世界观没什么关系。如果教会的事情和工作冲突的话,我总是会工作优先的。”

当时他经常加班加点地工作。他每周工作6天。如果哪天他能在半夜12点之前离开办公室回家睡个整觉,那简直就是天降鸿运。有一次,他连续工作了3天,熬了2个整夜都没有回家,就为了赶一个工作。

“我一直觉得,如果上帝把你放在某个大学或者律师事务所里,那么你能做的最荣耀上帝的事情就是成为那里最好的学生或者最好的律师。但后来我认识到,其实并不是这样。”

律胜说,当他不再像一个基督徒那样思考和生活的时候,他的属灵生命跌到了谷底。

觉醒

2011年的一个星期日,律胜觉得去教会太远太麻烦,十分惰怠。当时他已经到办公室了,为去教会得重新打个来回再回来加班,费时费力。他的同事也劝他干脆去一个只有5分钟车程的另一个教会。

于是他就去了。那个教会里的所见所闻深深触动了他。“我过去听过很多很好的讲道,但总是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但这里不一样,上帝的话语被大胆地诠释出来,我也看到了许多活出真理的生命,这对我有如当头一棒。圣灵借着上帝的话语在做工,并改变了一切。”律胜说。

之后他开始每周都去这个教会聚会,还参加了一个圣经学习小组。当时他们正在花1年时间学习马可福音。这个经历让律胜感到十分震撼。

律胜说“我当时想,马可福音是新约的四本福音书中最短的一个。我已经读过不下10遍了,为什么还要花1年时间学它?然而后来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我其实根本不懂如何去读圣经。这个经历让我谦卑下来。我小时候的教导让我一直认为,圣经可以当做一本神话故事书来读,我可以随意把文字拆出来,断章取义。然而讽刺的是,作为律师,我知道这是最糟糕的阅读方式。”

一次小组聚会,我们正在读马可福音第8章。耶稣告诉众人,要做祂的门徒必须要舍己,背起各人的十字架。律胜说“就在那时,我意识到我虽然自称基督徒,但我仍然是为自己而活。我开始思考跟随上帝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也认识到我之前根本不了解什么叫‘门徒’”。

在那次觉醒之后,律胜开始花大量的时间来侍奉上帝。他开始在律师事务所一个午餐时间的事工服侍,并带领公司和教会里的人做一对一的圣经学习。为了腾出这些时间,他削减了工作时间,每周至少减少了7个小时。律所按工作时间计费,他这么做自然让公司的收益陡然变少,也直接影响了他在公司的前途。

“我的老板非常理解我,而且我觉得我没必要非要成为最优秀的律师了,我只要做对上帝最忠心的律师就可以了。我要做的仅仅是带着正直的心做好工作,并带领我周围的人认识上帝。”律胜说。

他的巨大改变让他的母亲很担心,以为他加入了邪教,毕竟,母亲希望他更多地打拼事业。

律胜说:“那几年我很可能就离开上帝了,然而祂使我的经历变废为宝。”律胜3年前跟他的妻子Angela结婚,两人育有一个一岁的女儿,名叫Elizabeth。

崭新的生活

妻子的支持对律胜接下来的决定至关重要。

由于律胜花在教导圣经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从2013年开始,他的教会领袖就不断鼓励和催促他考虑全职侍奉上帝。律胜跟教会领袖们一起讨论,跟妻子商量,同时向上帝祷告。

律胜并没有收到来自上帝的超自然“召唤”,诸如做梦或者看见异像之类的。“有的人会有这样的经历,但我不认为我们一定需要一个特殊的召唤才能侍奉上帝。圣经里唯一的召唤就是要我们回应耶稣。既然大家都说我有教导的恩赐,我就应该使用它来侍奉上帝,所以我选择顺服,用自己的恩赐为上帝做工。”律胜说。

另外,他考虑到,继续律师的工作会让他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教导。如果他做个牧师,教导和装备大学生和工作人士,他的工作将会影响到更多的人。

因此在2014年,他下决心辞了职,参加了一个为期2年的全职牧师培训课程,之后在2016年去了新加坡管理大学团契。团契里有90个大学生。他们每周二聚会,律胜不光讲道,也培训学生领袖们自己在校园里组织圣经学习小组。“看到学生们对上帝的渴慕,我很高兴。也很开心我能在他们正在形成自我认识和世界观的时候引导和带领他们。”律胜说道。

Paul-Wong-(3)

* 照片拍摄:Ian Tan

他现在仍然每周工作6天,因为他喜欢在周日准备讲道内容。但是现在他所面对的压力性质完全不一样了,变得更加有意义了,以前是为了赶工作的最后期限,现在则是为了周围人的得救,以及为他们的属灵成长担忧。

“全职侍奉上帝最难的不是这个决定本身,而是如何向周围的人解释这个决定,”律胜说。妻子很支持他。出人意料的是他的父亲也支持他,并告诉他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有意思的是,律胜的母亲却是反对得最强烈的一个。母亲与律胜的父亲分开之后独自养育他,并且从小带着他去教会认识基督,还在教会里做带领服事。母亲觉得律胜不应该浪费自己的“好学历”和“光明前途”,应该多工作几年,为自己攒下将来养老的资本。但后来母亲回转过来了,现在也全力支持他的事工。

随之而来的是,律胜必须削减生活花销了。参加培训的那2年他没有任何收入。也就是说,他不能再随意打出租车,也不能随意在外面餐馆吃饭。现在他挣着固定工资,薪水就是所有普通教师薪资的平均数,妻子则在家全职照看他们的女儿。

Paul Wong 2

​* 照片拍摄:黄律胜

然而对律胜来说,最大的牺牲并不是财务上的,而是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男人,要适应自我和社会自豪感的骤减。“不仅是我的事业和薪水待遇不同了,我的社会地位也跟我的同侪们完全不一样了。但我现在所做的事情,拿世上的任何东西我也不换。”律胜说。

他最喜欢的经文是以赛亚书第25章,里面描绘了永恒的未来和将来的希望。这些话语激励他去追求属天的永恒赏赐,而不是地上的财宝。

“这章经文改变了我的世界观”律胜说,“我们看得见的这个世界有一天会毁灭,唯一能留下来的是上帝的子民。它告诉我我为何而活和应该怎么活着,也提醒我我现在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信心不能停)

为了帮助穷人,他抛弃了富足的生活——采访非盈利组织RADION创始人黄清水

to-reach-the-poor-he-became-poor

作者:Alvin Chia, 新加坡

翻译:夏天,台湾

家里的宠物狗死了,是把它埋了,还是吃掉?

2008年,在泰国北方裴省与当地少数民族Hmong一起生活时,现年35岁的新加坡人黄清水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难题。

清水收养的宠物狗有一天在路上被卡车无情地碾死了,当地村民们则在旁边看着,如果没有人认领,他们就等着把狗吃掉。

清水此前在新加坡政府工作,但为了改善Hmong族人的生活条件,他在2007年创办了国际性非营利机构RADION,希望将基督信仰化为诚挚丶实际的行动。该机构旨在帮助边缘化的弱势群体。他们服务的项目包括收容穷人、帮助容易受到犯罪伤害及染上毒品的儿童和青少年,并保护遭到家庭暴力的女性受害者。

清水是在事业一帆风顺时突然感到空虚而开始着手公益的。他说:“我常在想,生活难道仅仅是追求和拥有一份人人羡慕的工作,开名车,品美酒吗?当生命走到尽头时,这些东西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呢?站在创造主的面前,我该如何向祂交代?说我追求了一辈子世界的光鲜吗?”

于是在26岁时,他辞掉工作,成为一名志愿者,到Hmong族村落的难民营服务了一年。一年后他回到新加坡,开始进一步研究Hmong族。他说:“当我了解得越深入,我就越难受。这个族群有那么多的需要,那么多的社会问题,还有许多未曾被触及到的社区,然而向他们伸出的援手却这么少!”

尽管有这样的认知,清水还是经历了一番挣扎后才下定决心要全职且长期投身服事Hmong族人。他说:“我在维持原有的工作还是到深山生活这两个选择中痛苦挣扎着。”

在教会连续听到两堂哈该书的讲道后,清水被说服了。清水说:“整卷哈该书都在问同一个问题:当人们看见了需要,他们怎么还能够继续不痛不痒地维持自己舒适无忧的生活?”哈该书第1章第8节特别令他感动。这节经文提到,上帝对那些只顾建造自己房屋的百姓说,去建造上帝的家吧!清水当时对上帝说,如果他下星期再听到同样的经文,他就把这句话当成是上帝呼招他去服事Hmong族人的印证。

接下来的那个星期,同一位牧师走到讲台前,翻开她的圣经,再一次朗读了哈该书1章8节……那一刻,清水红了眼框,内心激动不已。就在同一个星期,他收拾行囊,取消了预订的一辆跑车,飞往泰国。他分享道:“我曾经和我的基督徒朋友开玩笑,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呼召时,两行眼泪瞬间从我的脸颊上滑落——‘心痛’的眼泪。”

“新加坡有太多让我放不下的——豪车、名酒和高薪职业。放下这一切实在是与我们从小到大被灌输的价值观背道而驰。”

但是清水曾在16岁向上帝许下誓言,说无论付上什么样的代价,他都要跟随上帝。就是这个誓言让清水没有退缩。清水在信奉道教的家庭中长大,1996年他就读国中三年级时成为基督徒。他的父母亲和姐姐也在一年多后信主。

和朋友一同创立RADION的初期是非常困难的。 RADION刚开始运作的第一年,清水过着勉强糊口的日子,并且自掏腰包支援大部分的扶贫项目。在头两年他就花掉了5万多新币。清水说:“一开始我们不知道会在那里待多久。但是,当我们意识到长期留在那里是唯一能真正帮助Hmong族人的方式时,我们决定继续做下去,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各种各样的困难开始出现”。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事工,现在清水每年回新加坡四次,与人分享。

除了财务上的挑战之外,还有情感方面的。例如他心爱的宠物狗Kaew死了这件事。清水说:“最痛苦的不是失去它,而是之后要面对的。”

“如果当时我把狗埋了,村民会觉得被冒犯,因为这样就浪费了一顿好肉。不过我实在无法忍受看着邻居吃掉我的宠物,所以我不得已,最后决定自己吃掉……这件事绝对是我这辈子做过的最艰难的决定。”

尽管有难处,清水也看见了上帝如何使用这个机构来供应穷人身心灵方面的需要。例如,2007年,他的团队在入冬之前发放了1600个毯子给Hmong难民,其中包含大量来自老挝的难民。这群老挝难民曾经在越南战争中支援美方,也在老挝内战中抵制共产主义,因而如今在泰国寻求庇护。

清水后来才得知,这群难民当中的基督徒领袖一直在向上帝祷告,祈求上帝供应老人和孩子们毯子。清水说:“他们哭着告诉我之前如何向上帝呼求,希望上帝垂听他们的祷告。他们跟上帝说如果祂是真实的上帝,就请上帝怜悯他们,感动守卫营地的泰国士兵提供一些毛毯给他们。因此,当看到上千张毯子送进难民营时,他们知道上帝亲自回应了他们的祷告,上帝毫无疑问是真实存在的。”

自2007年以来,清水的机构也有机会在工作中分享福音。他们第一次即兴分享福音是在一个拥挤的小屋里,分享的信息是上帝如何不离弃祂的子民。村民们听到这个信息后双眼都湿润了。他们竟然没有冲到外面抢领救济物品,而是待在那里专心聆听。在那一天,一共有60个人信主。

接触更多的人,让更多人听见福音的志向使得RADION和清水继续前行。清水说:“我们和其他基督徒事工拥有同样的盼望,就是带领更多的生命归向基督!”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基督信仰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