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雅各书

雅各书灵修 | 我们的信心是死的吗?(有声中文)

作者:Caleb Young,澳大利亚

翻译:Nancy,中国

有声播读:刘弟兄,中国

读经:雅各书2章14-17节

几年前,我在社交媒体上读到一则故事,讲的是一位新上任的牧师在他作为新任教会牧师的第一个周日打扮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人。据报道,在约一万人的会众中,只有3个人问候了他。没有一个人回应他要钱买食物的请求。在礼拜快要开始时他试图坐在前排,然而却很快就被引座员移到了后排。

当长老们介绍新牧师的时候,会众们都鼓起掌来,满怀期待并兴奋地四处张望。这时,“流浪汉”走到台前,揭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他拿起话筒,念了马太福音25章34-45节。耶稣在这段话里,把绵羊和山羊的比喻总结为:“这些事你们既不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不做在我身上了。”

这个故事后来被人爆料是虚构出来的,但它带给我们的思考仍然深刻:真正的信心需要有怜悯的心和可见的行动。

如果说这个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今日经文的启发,我完全不会感到惊讶。在谈及教会中偏心待人的问题后,雅各在这段经文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的弟兄们,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心,却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呢?这信心能救他吗?”(2章14节)在这里我们看到,对于雅各,信心和行为之间的连系是不可分割的。他给我们描绘了一个近乎荒谬的场景:有人赤身露体,又缺了日用的饮食,却有人对他们说,“平平安安地去吧,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却不给他真正需用的。这样的对比带出了雅各强调的关键: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死的意思就是毫无生气,没有功效也无益处。

在这个社交媒体时代,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例子看到雅各所说的重点。例如,我们可能会在发布的状态里输入#为叙利亚祈祷,却无视刚刚搬到附近的难民家庭。或者我们也可能在自拍照或美食照片中写上#蒙福,却没有把祝福传递给那些有需要的人。又或者,我们可能分享了一段鼓舞人心的视频,讲述某个受迫害教会的故事,但却没有在经济或实际行动上帮助在我们身边的弟兄姐妹。

我相信雅各在挑战作为基督真正门徒的我们要确保我们对福音的信心能够带出善行。我们行善并非是为了得到上帝的喜爱,而是仅仅出于对耶稣为我们牺牲的感激,以及对祂给我们无条件之爱的敬畏,所以我们无法不在社会上积极地行出信心。

 

问题反思:

1. 结合圣经中的其他章节,如讲因信称义的以弗所书2章8-9节,我们该怎样理解今天的经文呢?

2. 今天的经文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在耶稣里的真信心?

3.在你的生命中,你感受到信心和行为之间的张力了吗?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新的旅程

雅各书灵修 | 不可轻忽偏心待人之罪(有声中文)

作者: Melvin Ho,新加坡

翻译:Tutu,中国

有声播读:刘弟兄,中国

读经:雅各书2章8-11节

身为家中的老二,成长过程中我总感觉我的父母更偏爱我的哥哥和弟弟。我在学习和游泳方面都不如他们,因此每当我的父母夸奖他们并奖励他们优先挑选食物和礼物时,我都会感到非常嫉妒。而且每当我们一起犯错时,我总是那个被骂得最惨,又最难被原谅的人,我感到了深深的不公平。

虽然小时候的我对父母的评价可能也不大公正,但这种被不公平对待的感受对我的情绪健康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我的自尊心因此受损,小时候的我经常感觉自己不如哥哥弟弟,也不被父母疼爱。直到青少年时期成为基督徒后我才逐渐开始恢复自尊。我开始坚信一个事实:无论我是否优秀,上帝都会无条件地爱我。

不可否认的是,我也有过偏心待人的行为。在学校和职场中,我对待某些同学和某些同事更好,因为相比较其他人我更喜欢他们的性格。在这样的时候,我并没有考虑到我的行为会对他们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因为当我们是被偏爱的那个或者当我们自己在偏心待人时,我们很可能会轻忽这种罪的影响。

然而,雅各提醒我们,偏心待人违背了基督最重要的教导——爱人如己。他甚至把偏心待人与杀人和奸淫这两种罪同列,只要犯了一条,就是犯了律法的众条(第10节)。

当我回顾过去的经历时,我意识到偏心待人之罪的核心是缺乏爱弟兄的心。这难道不是一切罪的根源吗?

正如加拉太书5章14节告诉我们的:“因为全律法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当我们偏心待人时,我们往往不会考虑到受害人的感受以及这样的做法对他们的影响。我们不但没有爱他们,反而在伤害他们。

我们的偏心行为不仅降低了他的自我价值,给他的心灵留下了伤痕,同时也否认了他作为上帝深爱之子的身份,还会对他的性格和今后的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在圣经中,我们看到偏心待人导致了怨恨并最终造成了非常可怕的后果。以撒对他两个儿子以扫和雅各的不平等待遇,使得他们兄弟感情破裂。而雅各对约瑟的偏爱导致约瑟的哥哥们怨恨他并把他作为奴隶卖掉。

我们是否也在轻忽自己偏待他人的罪呢?我们是否感觉不到自己偏心待人,并且忽视了它带来的可怕后果呢?

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谦卑地追寻主的指引。让祂帮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里更好地理解祂的律法并对自己生命中大大小小的罪更加敏感,以便我们能够活出一个真正爱主和爱邻舍的生命。

 

问题反思:

1. 在家里、工作中、教会里或其他社交圈中,我是否有过偏心待人的情况?我是否轻视了这种罪行的严重性?

2. 我要怎样才能做到去爱穷人?甚至去爱我的敌人?并且毫无偏心、平等地对待他们?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新的旅程

雅各书灵修 | 我们偏心待人吗?(有声中文)

作者: Lydia Tan,新加坡

翻译:Nancy,中国

有声播读:Carol,中国

今日读经:雅各书2章1-4节

虽然距离雅各写这封信给他的犹太信徒同胞们已经过去了约有2000年的时间,但对今天的我们来说,这些话仍然又真又活。我们都犯了按外貌待人和偏心待人的罪——而且频率远远超出我们所意识到的。

我在当地一家法式面包店做兼职,因此我要接待各种各样的顾客。他们的外貌、举止、职业、社会地位、家庭背景、价值观等都不一样。没有哪两个人是相同的。如果我把讲法语的法棍爱好者与连不同的法式面包名字都念不出的顾客区别对待的话,我就是在做雅各强烈反对的事情:偏心待人。

通俗来讲,“偏心待人”指的是不顾其余人的利益和感受而对某些人给予特殊关注或给他们特权。偏心待人会涉及到歧视、偏见和偏爱。当我们去仔细查考,我们对周围人的潜藏偏见和那些细小的先入为主观念对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关系造成了多大的影响时,我们自己都会大吃一惊。而这些偏见很大部分来源于我们成长的文化、家庭和社会环境。

基于此,我们——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会得出一套自己的标准,来评估一个人是否比另一个人更值得我们的爱、关注和仰慕。我们没有遵行上帝对爱的完美标准,而是应用了我们自己败坏的准则。

与我们不同的是,比起外表,上帝更关心我们内心的状态。祂在乎的不是我们的外貌、才能、成就、名声这些,而是我们里面的状况(撒母耳记上16章7节)。

事情的真相是:在上帝的眼中,我们都是同样破碎和不配的罪人,并且迫切需要得到上帝的恩典和怜悯。这个真理需要深入我们的内心,我们才能不偏心待人。正如苏格兰传教士辛克莱·弗格森(SinclairFerguson)在解读雅各书时所说的那样——一切都从审视我们自己的内心开始:“如果我看不到自己的内心和自己的需要,那我将永远无法看到别人的内心和需要。”

只有当我们允许上帝慢慢改变我们的心,并走祂为我们预备的道路时,我们才能够像上帝看待我们一样,用恩典和爱的眼光看待别人。

上帝不偏心待人,祂也呼召我们如此行。

请记得,我们的回应反映了我们内心的真实状态。

 

问题反思:

1、在学校、教会、工作中或在朋友和家人中间,我们有哪些情况可能犯了偏心待人的罪?

2、是否有某群人是我们更喜欢接近的?比如富人(又或者是穷人),在学术上杰出的人,或是有成就的人?我们的看法和上帝对他们的看法一致吗?

3.我们怎样才能保守我们的心,不让自己偏爱某个群体呢?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为祂而活

雅各书灵修 | 听道和行道是一回事吗?(有声中文)

作者:Kezia Lewis,菲律宾

翻译 :Maggie,中国

有声播读:Angel,香港

读经:雅各书 1章22-25节

我们经常说( 或听到别人说)我们想知道上帝对我们生命的旨意是怎样的。

可是有多少时刻我们会想起去行出上帝的旨意呢?听道和行道是一回事吗?

如果我们真的以为听道与行道一样的话,那就是在自欺欺人了。在这两点之间还有一座桥梁需要跨越,它叫做:顺服。

上帝的旨意并不对我们隐藏。祂全备的律法已在圣经中向我们显明了,而圣经对于很多人和很多地区来说几乎人手一本,并且随手可得。祂对我们说话,并敦促我们遵守这些律法。但多少次我们视而不见,只满足于从研经中获得的那一点亮光,生活却没有任何切实的改变?

我曾经和一个与我信仰不一样的人有过一段认真且长期的恋爱关系。尽管我们对上帝的看法有分歧,但当时的我却认为这无关紧要。然而多年来,上帝派了很多人来提醒我。

然而即使从祂的话中我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段关系会影响到我和耶稣的关系,但我仍然不想听从主。我怀疑上帝的智慧并拒绝顺服祂。

我当时的反应就像是雅各在第23节中所描述的那个人一样:他对着镜子看到自己所有的缺陷,却随即走开,完全没有为改变做出任何努力。

到最后,我承受了我坚持的后果。我不能祷告,不能读经,不能去聚会,甚至不能跟他提起上帝。同时我们没完没了地争吵,不能决定到底该去哪里满足灵里的需要。以至于最后我们经常为关于上帝的事情甚至我服事的呼召而争吵。虽然我最终结束了这段关系,但结果我身上也留下了伤疤。

上帝的话语就像照出我们真实自我的镜子。它反映了我们里面的样子。它向我们揭示了我们内心的真实状态,并告诉我们需要怎样调整而使它更接近上帝的心意。我们听到了多少或理解了多少不是重点,最重要的是我们顺服我们所听到的去行。

雅各在第25节中描述的第二个人,他不仅聆听和理解了上帝的话语,也将话语活了出来。这个人在上帝话语的光照下看到了他灵里的缺陷,结果他采取了实际的行动去遵行上帝的话。他听了道就去行。因此他是有福的。

雅各说,我们要行道,不能只听道。让我们审视自己的生活,按照我们所听到的真理而行吧。(22-25节)。

 

问题反思

1.上帝的话告诉你要去做哪些事?你有照着做吗?

2.是什么阻止或妨碍了你按照上帝的话去行事?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彼此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