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见证
上帝如何在你的生命里工作?今天你领悟了哪些真理?一起阅读来自世界各地基督徒的生命见证,再次被激励!


不要怕,只要信!
/
作者:李绍彬,马来西亚砂拉越州 在马可福音5章36节中,耶稣对前来求助的睚鲁说:“不要怕,只要信!”每次读到这段经文,我的心总会感动。每次我快要对上帝失去信心时,我就会不断地告诉自己:“不要怕,只要信!”我软弱的信心便重新被主坚固。 我曾经因为一些误会而疏远了一位原本熟悉的朋友。那段期间我很沮丧,每天都伤心难过。后来,我不断提醒自己:“不要怕,只要信!”我知道上帝一定会帮助我,垂听我的祷告。我发现,当我把整件事情交托给主之后,我整个人变得不一样了,每天开开心心,不再愁眉苦脸。很感恩的是,不久之后,那位朋友主动找我澄清误会,我们便重归于好了。 不久前,我因为生活压力大而没胃口吃东西,在几个月内瘦了快十公斤。接着,我开始掉头发,原本乌黑浓密的秀发竟变得稀稀落落。后来,我几次晕倒,让家里人很担心,我自己也十分害怕。那时,我也是如此鼓励自己:“不要怕,只要信!”我不断向上帝祷告,求祂帮助我减轻压力,使我的身体恢复健康。我开始参加团契和祷告会,渐渐释放压力,甚至到后来可以很轻松地生活。靠着上帝和药物的帮助,我的身体逐渐好转。现在,我的头发浓密了不少,而且气色变得红润,身体也很健康。感谢天父上帝怜悯我,垂听我的祷告!现在我每天都过得很开心,每天都怀着感恩的心活着! 不要怕,只要信!这是我亲身经历过的应许。是的,因着爱我们的主耶稣与我们同在,我们可以在绝望中看到盼望,在无助中得到帮助。当我们单单仰望、等侯主耶稣的作为时,上帝一定会帮助我们度过难关。不管面对多大的困难,让我们都凭着信心不断祷告,求上帝帮助我们勇敢去面对。无论环境如何、失去多少、伤害多大,我们都要坚定地倚靠上帝。
“应当一无挂虑,
…


失而复得的爱
/
作者:洪羽晶,台湾 从小,我生活在和乐的家庭中,爸妈不曾给我施加压力,只希望我能快乐健康地成长。然而奇怪的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竟发展出完全相反的人格。内心的完美主义以及对未来的控制欲成了我成长路上莫大的羁绊。 在求学的过程中,我从来不参加自己没有把握做得“好”的活动。我惯于给自己一个没有其他选择的目标,这其中包括选择报考师大——我唯一的志向。我的生活既充实又空虚——充实到连休息的片刻都没有——以确保我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一个目标达成后,紧接着我又会设立新的目标,但总觉得空虚,因为我找不到动力和最终目标。另外,拥有敏感的心思也使我必须在面对不同的人、事、物时处理复杂的情绪。我时常埋怨没有人懂我,独自承受许多重担。终于,高中时,我的身体出现了问题。我渐渐失去食欲,身形迅速地消瘦,个性也变得更加偏激与固执,使我身旁的人担心、难过。其实我自己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因为我感觉自己再也无法掌握明天,并为此感到恐惧。 就在此时,上帝给我机会认识祂。当时,我在班上有一群非常要好的朋友。我们在校园中遇到传教的姊姊们,从此便和她们有密切的接触。在与她们相处的过程中,我得着安慰。许多以前的抱怨与困惑突然都解决了,并且我也开始相信有人懂我,有一位上帝愿意担当我所有的重担,而且祂可以成为我前进的动力。然而,随着越来越深入了解她们所传讲的核心思想,我对于这个信仰反倒越发困惑起来。有一种奇怪且似真非真的感觉在我心中摇摆不定。这一位上帝好像是真的,但这些信念和思想又好像是假的。当时我很挣扎,想离开那个地方,但我最亲近的朋友在那里,我好不容易找到的耶稣——祂可以分担我的重担——也在那里。终于,虽然我心中有着追寻的渴慕,但我还是再也无法说服自己继续下去。我离开了……我以为这一次的决定将使我永远地错过上帝。 那时候起,我又回到从前的生活,将自己当作生命的掌权者。经过这个插曲后,我对人生又增添了更多疑问。我不明白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强烈意识,使我毅然决然地抛弃了那个好不容易才有的依靠。也许,上帝真的只是人类文化下的产物,那阵子一股脑儿狂热地投入,相信祂统管万有,相信祂知道我的苦楚,都只是想为自己长久以来的疲惫找个代替的理由吧?!我带着“又必须回到以前”的无奈心情进入大学。好像为了再次证明只有我才是自己的上帝一样,我来到了师大。就如过去一样,我毫无差错地实现了我早已设下的目标。 才进入大一没多久,学系的教授就组成祷告会,并邀请曾接触基督信仰的同学参加。我当时没有太多想法,只是陪着有兴趣的同学去看看。然而,就是这么奇妙,我从此又燃起一些想追寻真理的渴慕之情。透过学系的祷告会、师大团契、学园团契和学长学姊的分享,我再次有机会和上帝“连线”。大一那年的圣诞节,我随着学长的脚步踏进教会,有了感动想好好重新认识基督信仰。但我渐渐发现此时接触的信仰和高中时所接触到的基督教有许多差异,尤其在圣经的解读和基督再临上存在着大大的不同。有次和学姊分享的过程中,我得知我先前接触的原来是假借基督教之名而成立的异端——摄理教,这个讯息带给我很大很大的震撼。我顿时明白上帝的心意,明白那股莫名奇妙的强烈意识从何而来,原来祂从来没有离开我,反而是让圣灵在我心中运行,救我脱离背离真理的歪路。又因着祂的奇妙大能,我如今得以走上真理的道路。 我的生命与信仰路程看起来不太顺遂、且绕了个弯,但我为著所经历的一切,向天父献上感谢。祂让我原先的个性受到磨练,今日得以在患难后寻得祂的宝贵恩典。在我骄傲地以为自己是生命掌权者并对祂发出大大的质疑时,祂竟没有发怒,没有离去,反而安静谦卑地等候我回转归向祂。祂透过我身旁的人、事、物,使我再次回到主的面前,并让我确信我正在走的道路是祂真正的应许。 如今,上帝持续在我身上作工,祂要修剪那些不合乎祂心意的坏枝子,使我的生命更深地连结于祂。虽然到现在我还是时常会有软弱,有时心中会出现过去我和上帝拔河的景象,但我想,祂不是那位要我们一夕之间就成为祂完美新妇的上帝。祂允许我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学习完全地交托与顺服。感谢主,虽然脱去旧人换上新人的过程不容易,但在耶稣里,我心中有踏实的确信与平安。这个历程成为我的最佳见证,这是上帝莫大的祝福。在经历这一切之后,我终于确定自己的心意。从此我要牵着主的手往前走,走过生命的点点滴滴,走向祂所应允的永恒国度。 (此文章繁体版)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有信、有盼望
/
作者:陶可心,新加坡 在科伦坡的一个乡村里,一位痛苦的母亲用颤抖的双手抱着年仅5岁的小男孩步履蹒跚地走着。医生的话还在耳边回响:“这个孩子没救了,让他开开心心地过完最后的日子吧!”母亲越走越难过,终于忍不住扑倒在地大哭起来。就在这时,一个声音问道:“妇人,你哭什么?”她抬头一看,原来自己走到了教堂门口,一位牧师站在自己面前。她带着孩子进了教堂向牧师诉说了一切。 牧师问她愿不愿意把孩子交给上帝。母亲想了想,把孩子留在了教堂,让上帝来决定他的命运。 就这样,牧师每日为小男孩禁食祷告,教导他上帝的话语。母亲每日来教会看他,心里想着,能多看几眼就看几眼吧! 慢慢地,一个星期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有一天,母亲像往常一样来到教堂。那时牧师正与小男孩分享上帝的话语。看到母亲后,小男孩激动地对她说:“上帝爱我,祂也爱您!”就在这时,母亲的心里充满了平安。 后来,当这位母亲再一次带小男孩去医院检查身体的时候,医生惊奇地发现他康复了! 这位小男孩就是我教会的朋友。当他与我分享这个见证的时候,我十分感动,心中也充满了感恩。 当初他的母亲选择把自己的孩子交到上帝手中的时候,或许只有一点点信心,也没有什么盼望。因为用人的智慧所能看见的,只不过是我朋友所剩无几的短暂生命。可是上帝却顾念他和他的妈妈,为他们预备了人眼所不能看见的奇妙恩典。事实上,比身体得医治更大的恩典,是主耶稣已为我们预备了末后的天家,那实在是我们更美的、在天上的家乡(希伯来书11章16节)。 或许病痛并非都会得到医治,祈祷也并不都会按我们的期待得蒙应允。但上帝却为我们预备了肉眼所不能见,凭著信心却能看见的盼望。 “所以,我们既然有这么多的见证人,像云彩围绕着我们,就应该脱下各样的拖累,和容易缠住我们的罪,以坚忍的心奔跑那摆在我们面前的赛程。”
…

我为何没有放弃盼望
/
作者:Michele Ong,新西兰 我对“盼望”这个词评价不高。对我来说,这个词听起来软弱无力。如果把盼望拟人化,它应该就是个意志薄弱的受气包,没有自己的观点。心怀盼望就好比傻傻地坚信——只要向许愿池里投几枚硬币,就会有人成全你的愿望。有人凝视窗外灰蒙蒙、阴沉沉的天空后或许会说,“我盼望不要下雨”。一些灵修材料说耶稣是我的盼望,十字架是我的盼望,基督在我心里成了有荣耀的盼望(歌罗西书1章27节)。但我从未真正理解过这些。 一连串令人失望的关系外加人生大问题的拷问——“我的人生到底在干什么?”——让我不堪重负、深陷绝望。当我和前男友分手的时候,我真害怕自己会沦落得像帕蒂和塞尔玛那样(动画情景喜剧《辛普森一家》中不刮腿毛的烟鬼双胞胎姐妹),只不过我是新西兰版本,家里前院还有上百万只流浪猫出没。 我对生活的诸多想法都太过消极,以至于我妹妹不得不对我施行“哎呀罐”处罚机制,类似于“脏话罐”。每当我说消极的话时,我就要将5块钱罚款投进她的Hel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