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見證

上帝如何在你的生命裡工作?今天你領悟了哪些真理?一起閱讀來自世界各地基督徒的生命見證,再次被激勵!

當性格測試做不到的時候……

/
作者:Gabrielle Lee,新加坡;譯者:詹啟聖,台灣 性格內向的人比較安靜、害羞、不喜歡與人交往。 性格外向的人則說話相對大聲、喜歡引人注意、熱愛與人交往。 關於這些對不同性格類別的描述,你可能已經聽過,也可能用類似的話語去描述過他人或自己的性格。 不難看出,性格測試在當下非常流行,越來越多的企業、組織願意花錢讓員工去做性格評估。近年來,市面上出現的性格測試題也越來越多。 事實上,各級學校也開始一早就採用這些性格分析工具來幫助學生更了解自己。這或許是因為我們已經認知到,性格會對我們的行為、我們與他人的互動以及我們應對人、事、物的方式有很大影響吧。 幾年前,當我第一次使用這樣的性格分析工具時,出來的結果讓我倍感困惑。我一直以為大家對我的期待是性格外向,因此也一直努力呈現外向的形象。當發現自己其實更傾向於內向時,我真是五味雜陳。 我長這麼大,一直都按外向的性格行事,怎麼可能是個內向的人呢? 這其實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在成長過程中,對於自己的性格類別,有那麼多的自我掙扎。多年累積的社會壓力及同輩朋友的行為,讓我確信外向活潑是比較好的性格特徵。因此,我一直努力做個外向的人,但還是會有人說我“反社會”、“冷漠”、“高傲”。 除此以外,這個性格分析工具還分析了我的決策模式。結果顯示我偏愛理性思考(比較有邏輯、愛分析、講道理)勝過感性判斷(強調關係、能體諒人、有同情心)。難怪大家總是說我“冷淡”,或批評我在該表達同理心的時候老說話客觀、強調理性分析。大家經常說很驚訝我怎麼那麼缺乏“適當的情緒表達”。 因此,我努力想得到他人的認同而不被拒絕。儘管實際上,我覺得自己裡邊真實存在的是一種憤世嫉俗的性格,表面上我卻會假裝得很友善、很熱誠。這讓我既有罪惡感,又覺得氣憤——有罪惡感是因為自己“虛偽”,憤怒則是因為我怨恨大家不給我的“真我”任何機會。經受多年的負面評價之後,我甚至開始完全相信,自己是無法給出真正的愛與關懷的。這讓我覺得自己是個有缺陷的人,並且沒人會愛我。 更諷刺的是,我一直從事的還是組織發展顧問的工作。對於各種性格指數所顯示的結果,其理論、設計、行政運作與解析我都相當清楚。然而,我卻無法用腦中的知識去解釋內心對自己性格的感知。 然後有一天,上帝透過一篇主日講道向我說話了。牧師引用了耶利米書1章5節的經文:“我未將你造在腹中,我已曉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別你為聖。”講道信息的重點是鼓勵大家擁抱上帝想要與我們建立的這份親密關係,因為祂創造了我們,也最了解我們——祂自己的傑作。我們所有的特性、缺失、長處、短處祂通通都知道。並且祂刻意將我們放置在我們各自的家庭、國家和所處的社區環境,一切都有祂特殊的用意。那一刻,我聽到上帝對我說: 我的孩子,我早已安排好,讓你成為現在的你,這其中包含了你的性格。在我眼裡,你是如此的寶貝與可愛,其他人也很快會意識到這一點的。你不需要隱藏或害怕什麼,因為我一直在塑造你成為你應該有的樣子。 我頓時坐正。這個信息讓我無處可逃。我發覺自己暗暗問說:“天父,是禰嗎?”我從未如此直接、清楚地聽到上帝對我說話。我覺得自己被發現了,無法遮掩,而在上帝面前,我也無處可躲。 當我向上帝禱告,將我多年來的罪惡感及自我否定交託給祂,並向祂哭訴、懇求祂醫治我情感上的創傷時,我被一種強烈的釋放感包圍。等我意識過來,我已經陶醉在耶穌無條件愛我這個永不改變的事實里。我什麼都不用做就可以得到這份愛。生平第一次,我嘗到生活在上帝話語真理中的自由,我再也不為自己感到羞愧了。 心理學家Carl…

內翻足的故事

/
作者:Angelyn A. Padernos,菲律賓;翻譯:吳淑慧,台灣 那年我16歲,當別人拿我的腳開玩笑時,我內心會充滿羞恥感。我也特別想找到從小就一直找尋的答案:“為什麼我生下來是這樣?” 一些不了解我處境的人會妄加評論,這樣的事情幾乎每天都發生。他們嘲笑我,用家鄉話叫我瘸子。有一次,因為一名小學同學這樣叫我,我跟人家打了一架。大學時,一位教授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問我的腳怎麼回事,這也讓我深感羞辱。別人對我的腳的評論,每一句都牢牢地印在了我的心板上、腦海里。每當想起這些,我就淚流不止,沉溺在自怨自艾中無法自拔。每次,我都會跑回家痛哭一場,而這也是我唯一能做的。 我當時是那樣的無助,因為沒有人保護我,讓我可以免受這些負面話語的傷害。我想,沒人會在乎我的遭遇。但是,有一次,我在一本上書讀到一段話,才發現,上帝在乎,祂一直都陪在我身邊。那段話是這樣寫的: 親愛的戰士: 我知道你很疲憊。我想跟你說的是,現在就放下劍和盾牌。不要再為征戰擔憂。難道你不知道,這場戰役是我的,而不是你的嗎?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堅守陣地,與那些想要摧毀你的千軍萬馬對陣。我必與你在同在、搭救你。你只要儘力而為,把其他的都交給我。 你的指揮官:耶穌基督 起初,我以為我可以用哭泣、逃跑來孤身奮戰。但上帝知道,我已經防衛得有些疲倦,不久就會敗下陣來。知道這場戰役有祂撐腰,並且祂必與我同在,這給我極大的安慰。 隨著年歲漸長,上帝也一步步帶領我處理我的狀況,並為困擾我多年的問題提供了答案。其中一個答案出現在一篇報紙的報導里。那篇報導名為《聖路加幫助男孩矯正腳形》。整個報道穿插了許多那個男孩的照片,而他的腳剛好和我的一模一樣!好奇心驅使下,我迅速地讀完了這篇報導。原來這個男孩(Juan…

我是耶穌的一朵小花

/
上個主日,我們教會的青年讚美隊負責帶領敬拜讚美。其實我也很想站在台上帶敬拜,可我唱歌總跑調,所以一直以來都沒機會。我們教會甚至有位弟兄曾對我說:“姬磊弟兄,調在找你呢。”可見我唱歌跑調的功力真的不一般。除此以外,我也曾想過參與教會衛生班的服侍,但是衛生班的負責人卻沒有給我這個機會。因此,在我們教會,你看不到我服侍的身影。

那一年,我決定退學去宣教

/
作者:Amy Ji,新加坡;翻譯:Fish Lin,中國 16歲是大多數新加坡學生學業的分水嶺。大家在這個時候要決定之後是去技校、去兩年制大專還是在專科院校選修課程。對我來說,16歲,是我決定退學去宣教的日子。 當然,這並不是大家通常所了解的那種“我聽到上帝呼召”的故事…… 16歲那年,我參加了一場一年一度的宣教大會。因為買不起門票,我就申請成為了大會的一名志願引座員。在大會的最後一晚,知名來華宣教士的後裔戴繼宗(James…

你的油箱是否還有油

/
作者:Joy-Ann Wood,西印度群島;翻譯:Lena,中國 一天,我正準備離開家,父親就跟我說:“你最好把油箱加滿油,不然你開在公路上的時候可能會沒油……”…

面對這個世界的罪惡與苦難,上帝讓你失望了嗎?

/
作者:Adriel Yeo, 新加坡;翻譯:洪妤靜,台灣 如果上帝是美善的,這個世界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的罪惡與苦難? 這恐怕是讓基督徒最難以回答的問題之一了。這個問題不單將許多非信徒擋在基督信仰之外,還造成一部分基督徒的流失,當然也影響了一批基督徒的成長,讓他們無法與上帝更深同行。 當我自己剛開始探索基督教時,心中也有許多疑問,罪惡與苦難就是其中之一。我為此讀了不少基督教的護教書籍,也在這個問題上糾結了好長時間,但我對此還是沒有完成明白。 對一些基督徒而言,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恐怕就是避而不談。但我認為完全忽視這個問題並非明智之舉,畢竟,我們大多數人很多時候都不得不面對這個問題。如果上帝是全然美善並全能的,祂怎麼會容許罪惡的存在?如果祂允許罪惡的存在,那祂不就是並非全然美善,或全能了嗎? 阿爾文·普蘭丁格、彼得·凡·殷瓦根、威廉·萊恩·克雷格等哲學家為此提出了有力的辯護,解釋了為什麼全善、全能的上帝可以允許罪惡的存在。普蘭丁格在其著名的“自由意志辯護”中提出,只要上帝賦予人自由意志,就會有人違背道德,這一點上帝無法干預,因為如果幹預,就是剝奪了人的自由意志。 至於上帝為何容許自由意志的存在,普蘭丁格在《上帝、自由與惡》一書中提出,較之沒有自由意志的世界,有自由意志的世界要更好。比方說,沒有自由意志的世界不會有愛的存在,因為愛是需要主體主動決定,而非被迫而為的。他更進一步解釋道: 為了創造出可以行善的受造物,上帝必須創造可以行惡的受造物,並且祂不能既給予受造物行惡的自由,同時又阻止他們行惡。 令人悲哀的是,正如我們看到的那樣,這些自由的受造物中有一部分就是會選擇濫用自己的自由,這就是惡的來源。然而,被賦予自由意志的受造物有時會行惡這件事並不能用來否認上帝的全能或美善,因為上帝完全可以阻止道德敗壞的發生,但要那樣做的話,上帝必須把自由意志拿走。 上帝的全然美善與自由意志之間的關係的確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全新的角度,幫助我們去理解這個世界上為什麼會存在惡。但這樣的解釋仍有其局限性。事實上,儘管很多朋友在聽我分享普蘭丁格的觀點后都願意接受他的說法,他們仍會有疑問。本能上,他們還是會很難過世界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不必要的死亡發生。不管如何解釋,大家也仍然無法接受世上怎麼會有如此多的不公。 因此,我想,大家想要的或許並不是理智上的一個解答,而是情感上的安慰。關於這個世界上為什會有罪惡與苦難這個問題,我們無法給出簡單的回答,因為它本身就不是一個關於某一點在邏輯上是否成立的問題。更多的,這是一個關於心的問題——我們內心想知道為什麼人會經歷各種各樣的苦難。事實上,聽見大家求助的哀號並感到有負擔是件好事,因為這體現了我們人性中的一面。面對這樣的情況,我覺得沒有任何答案是可以讓人滿意的。對於一個正在經歷痛苦的人來說,簡單一句“這是因為人類犯了罪”可能並不會有多少幫助。 與此相反,當我們思考為何美善的上帝會允許苦難存在時,我們或許可以換一個角度來思考:為什麼耶穌會出現在歷史上,為什麼祂會被釘十字架,為什麼後來祂的墳墓又是空的? 當我們看到耶穌在十字架的死和祂的復活時,我們看見的就不再是一個似乎對這個世界的苦難漠不關心的上帝。我們此時看到的上帝不單關心這個世界的苦難,更執意恢復起初祂創造這個世界時的秩序。也正是因此,祂才差遣愛子耶穌來到這個世界,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好讓我們的罪得赦免;並使祂死里復活,好讓我們有永生的盼望。 有時候,我會想,究竟有多少基督徒信主會是因為耶穌的死與復活讓他們找到了解釋這個世界罪惡與苦難的答案。對我而言,我之所以成為基督徒,是因為歷史事實讓我無法否認耶穌的復活,同時我也意識到自己之前是怎樣地不認創造天地萬物的上帝。當我繼續尋求為何世上存在敗壞和苦難時,我才了解,我無法用我有限的認知和觀點去理解這一切。我能繼續信仰的道路,是因為認識到了耶穌是誰。 如果我們總是把焦點放在“為什沒是我”、“為什麼是現在”,或是“為什麼會發生這些事”上面,我覺得我們永遠也無法理解為什麼苦難會發生;並且不管別人提出什麼解釋,我們都無法受到安慰。與其這樣,我覺得所謂做一名基督徒,就是要把焦點從“為什麼是我受苦”轉移到“為什麼是耶穌受難”。祂才是我們盼望的所在。 也許我們永遠無法完全理解有關上帝的良善與世界的苦難這一問題,但我們卻可以知道上帝在乎,並且耶穌用自己的全人和生命證實了這一點,我們也可以因此得到安慰。 罪惡與苦難的問題總會讓我們心頭難受,而對於苦難,我們也常常會無法理解。但我們知道上帝容許這些事情發生,並不是因為祂不在乎。祂不但在乎,而且已經身體力行來解決這個世界的問題。 正如賴特(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