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辦?我無法面對明天(下) | 生命探索(連載)

pexels-photo-220444-1

(接上篇,文後有上文鏈接)

你也許會問,這位上帝會如何幫助我們?這位宇宙的創造主怎麼能了解人類的感受?

其實,上帝清楚明白我們等待明天到來的心情,因為祂親身體驗過我們的經歷。這位上帝從天上降生在我們的世界里,成為人的樣式,經歷人類的生活,祂的名為耶穌。

耶穌在世上時,也曾面對艱難的時刻,祂知道自己將被仇敵百般羞辱並且殘酷地處死。在等待這個痛苦的明天到來之前,祂心裡憂愁難過,於是祂要門徒陪在一旁,並對他們說:「我心裡甚是憂傷, 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裡等候,和我一同警醒。」(馬太福音26章38節)

上帝來到世上成為人的樣式,經歷了我們的生活和感受,足見祂愛我們,希望成為我們的朋友。祂明白我們面對明天的心情;知道我們在困境時,多麼迫切需要忠實的朋友。現在,上帝願意成為這樣的朋友,永遠陪伴在我們身邊。祂邀請我們到祂面前,尋求祂的安慰和幫助。這也就是為什麼耶穌向門徒保證:「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上帝,也當信我。」 (約翰福音14章1節)

上帝應許與我們同在

明天的太陽升起后,所有該解決的問題、沒把握的挑戰,終究要逐一面對,那麼信靠耶穌就能有所改變嗎?

如果你所信靠的對象,只是像你我一樣的普通人,能帶來的改變就相當有限。然而,耶穌絕非如此,祂是天地萬物的創造主,是全知全能、滿有智慧的上帝,是能體貼人的軟弱、大有能力的主。而且,祂在世上時也和我們一樣經歷苦難且一一攻克。祂遭仇敵陷害被捕,遭受侮辱和鞭打,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後卻從墳墓里復活,證明祂能戰勝死亡、勝過一切。 因此,祂能夠解決的不單是我們的難題,也絕對能帶來改變。不僅如此,祂應許所有信祂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 (約翰福音11章25節)。

這樣的保證能給我們面對明天的勇氣,不管明天有苦難、憂慮或煩悶,我們都知道上帝會與我們同在,像一位摯友允諾會陪伴我們的左右,在人生漫長坎坷的道路上給予我們安慰,激勵我們繼續前行。祂必不撇下我們,也不丟棄我們。

耶穌的這個保證也成為支撐靜雅的動力,讓她能繼續面對充滿艱辛的明天。靜雅是一名年輕的教師,醫院的檢查報告顯示,她的胸腔長了惡性腫瘤,必須進行手術切除。手術過後,最令她擔憂的事發生了,醫生診斷出是淋巴癌。她開始接受化療,卻對藥物產生不良反應,她想放棄治療,但是醫生們都堅持要她繼續療程。

接下來的日子是痛苦難熬的。化療帶來的副作用除了嘔吐、疼痛,沒有食慾與失眠之外,更是讓她抑鬱寡歡、消沉沮喪。病痛的折磨讓她一度想了結生命,但 卻割捨不下丈夫與年僅三歲及九歲的兒子。靜雅不知道自己要如何面對明天,因為明天意味着有更多的不適、痛苦和煎熬。

在靜雅的生命陷入低谷時,她對上帝的信靠成為唯一支撐她的力量。上帝的安慰與同在,給了她勇氣和決心來面對這難熬的境況。儘管未來將會面臨更多的痛苦和不適,但她信靠上帝,使她得到了力量,繼續接受治療對抗病魔。因為全心仰望耶穌,讓靜雅重拾生命力,她知道上帝必不撇下她和她的家人。不管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靜雅堅信上帝掌管一切。

的確,耶穌不但掌管我們的時日,也將我們放在祂心上。你只要轉向耶穌,就能得着祂的平安與同在、經歷祂的大能大力,你不必再為明天孤軍作戰。

今天,如果你正走在荊棘滿布的崎嶇路,何不向這位充滿憐憫的全能上帝求助呢?祂必能幫助你面對明天。

你願意向耶穌求助嗎?

如果你想更進一步認識耶穌,你可以與當地的教會或基督徒聯絡,相信他們都會很樂意協助你;另一個方法是翻閱聖經,從中認識上帝,並且了解祂如何能賜給你所需的安慰與平安。

我們雅米事工也樂意提供協助, 幫助你在尋求上帝的過程中得着力量來面對明天。你可以在文後給我們留言,或者在後台給我們發消息。

怎麼辦?我無法面對明天(上) | 生命探索(連載)

*此文章摘自靈命日糧《生命探索》系列,版權所有,謝絕轉載,歡迎轉發!

怎麼辦?我無法面對明天(上) | 生命探索(連載)

pexels-photo-220444-1

明天的到來

你是否為明天的事而感到憂心忡忡?

也許你將參加一場重要的考試,卻還沒做好準備;可能你需要動一個手術,因為風險極高而恐懼擔憂;或者你和上司將有個重要的會議,可能影響你未來的職業生涯。或許你正飽受疾病折磨,明天則意味將承受更多的病痛之苦;也許你剛結束一段感情或痛失摯愛,無法繼續面對毫無止境的孤寂或傷痛。

或者,你對明天毫無把握,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對於未來充滿不安。你可能擔心自己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來養家活口,或讓孩子完成教育;擔憂自己沒有足夠的積蓄養老;擔心在經濟不景氣時失業,或者投資連連虧損怎麼辦。

或者,你害怕面對明天的原因,可能只是因為你厭倦了周而復始的單調生活, 每天為了例行事務而忙碌:起早摸黑、準備早餐、接送孩子上學、趕着上班、下班回家、做家務、看電視。昨天是這樣,今天也是這樣,明天還是這樣,日復一日的乏味生活實在讓你無法忍受。

你不是唯一害怕面對明天的人,有很多人都和你一樣,對於難以預料的明天感到擔憂。的確,人生免不了痛苦與焦慮,我們都屢遭挫折,失意與苦楚。有時,你是不是也希望能擺脫這一切,不必面對明天的到來呢?

面對明天

我們會用很多不同的方法來應付對明天的恐懼。有些人用忙碌來分散注意力, 逃避明天將面對的問題;有些人竭盡全力為將來作預備:儘可能多買一些保險、加班超時工作好賺更多的錢來儲蓄,或者為了前途而不斷進修。

相反地,我們有些人也可能抱持着「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的態度,所謂人生苦短,當及時行樂。既然生命有限,何不趁現在盡情享受人生呢?

其實,我們都知道這些方法也許暫時見效,但卻治標不治本。不管我們喜歡或不喜歡,明天都會到來。我們也許可以忽視或假裝問題不存在,但明天太陽升起時,我們還是要面對這些問題。更何況,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無論我們如何努力做準備,都永遠不夠。

那麼,我們究竟該怎麼面對明天? 我們要如何面對萬事難料、變幻莫測的未來呢?

我們可以尋求幫助,向天地萬物的創造主求助,因為祂掌管明天。

上帝深知我們的恐懼

這位創造主是誰呢?祂是創造宇宙和萬物的神,我們稱祂為上帝。祂創造了地球、日月星辰,以及我們人類。上帝是全知全能的神,祂知道明日的一切,也清楚接下來的日子又將會如何,沒有任何事在祂的意料之外。我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都完完全全在祂的掌握之中。先知耶利米在數千年前就寫下:「[上帝]用能力創造大地,用智慧建立世界,用聰明鋪張穹蒼。」(耶利米書10章12節)

正因上帝造了我們每一個人,祂明了我們的心思意念,知道我們的恐懼不安。

不僅如此,上帝深愛我們並願意幫助我們。祂知道我們需要安慰、保障以及力量來面對明天,所以,祂應許只要我們信靠祂,祂就賜下這些成為我們的幫助。祂像一位慈父,也像一名摯友,祂張開雙手隨時歡迎我們親近祂,祂要給我們安慰。

(未完待續,本周三更新)

*此文章摘自靈命日糧《生命探索》系列,版權所有,謝絕轉載,歡迎轉發!

我在抑鬱、輕生、飲食混亂的黑暗中找不到出口,祂叫我抬起頭(有聲中文)

mmexport1492563667384

作者:Cindy,中國

語音播讀:小盒,中國

錄音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前我失喪,今被尋回,瞎眼今得看見……」這是我六年前受洗歸主時,說出的“臨終遺言”。我曾經為自己設想過N種死法,上帝卻給我最為特別的一種——在罪上死、在義上活。

現在很多人評價我是喜樂、才華橫溢、逗比、有活力的人。但你能相信嗎?六年前的我,是一名中度抑鬱症患者,有比較嚴重的輕生傾向、飲食紊亂、對愛無望。若非主耶穌,我可能已經是一具冷冰冰的屍體,或者是一個苟活於世的行屍走肉。

(一)黑暗與微光

「那坐在黑暗裡的百姓看見了大光,坐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發現照著他們」(馬太福音4章16節)

對大學生活的不適應,拉開了我人生灰暗的序幕。我發現自己對所學專業沒有什麼天賦,從小到大的優等生突然淪為成績中等偏下的學生;我在校園活動的選拔也頻頻落選;室友關係亦出現問題。於是,我開始認定自己是個「不合格產品」,始終會一事無成,並且開始在「我活著有什麼意義呢?」這個問題上痛苦。

通過一位朋友,我認識了一群基督徒朋友,對信仰的好奇心讓我開始走近他們。他們與上帝的關係是如此的親密、熱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上帝為我即將經歷的更大黑暗,所埋下的第一盞亮光。

當時的我,雖然學業受挫,但仍然想靠著自己去解決問題。內心充滿著驕傲、懷疑、戒備,這讓我沒辦法與人、與上帝走得更深。我漸漸疏遠了他們。

(二)尋找必尋見

「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路加福音 11章10節)

為了變得更好,我逼過自己:為了變瘦,我逼自己不吃或少吃;為了多看書,我逼自己少睡覺;為了學習赶超其他同學,我屏蔽一切社會活動……但這樣嚴苛的自我要求,並沒有給我帶來任何持久的益處:節食讓我患上了慢性胃炎、內分泌失調;缺乏睡眠使我的記憶力和反應力嚴重衰退;集體活動常常爽約,令我和室友關係鬧僵。我崩潰了,開始放縱自己:暴飲暴食、整夜整夜地看小說、看電視劇……我覺得自己像極了陰溝裡的老鼠、發了霉的蛆蟲、《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裡的女主角,只想快點過完這樣的一生。

上帝放置的第一盞亮光突然在我腦中閃過,我像深淵中的人想抓住這束微光。但我不好意思面對那群基督徒朋友,於是開始尋找附近的基督教堂。尋找到天黑,我迷了路,正當迷茫時,有人指著我的身後說:「喏,那不就是麼。」我轉身抬頭的剎那就看到教堂尖頂上碩大的標誌闖入眼簾。那一刻淚水止不住地流下,我感受到上帝的愛一直在那裡,等著我迴轉向祂,祂就會來擁抱我。於是,我開始堅持每個週日去教堂參加主日敬拜。這是上帝放置在我黑暗道路上的第二盞亮光。

然而,我當時偏重追求心靈被洗滌的感覺,並沒有專心全面地查考聖經,也沒有與基督徒建立穩定深入的團契關係,所以,每當我走出教堂,就又陷入生活的混亂無力、絕望陰鬱之中。我開始醞釀自殺的方案,跳樓、割腕對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身體自我保護的本能一定程度上遏制我去付諸行動。

(三)起來

「耶穌對他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走吧!』」(約翰福音 5章8節)

三年時光飛逝。在我大學四年級,上帝賜下了第三盞亮光——我的新室友Grace。我驚喜地發現她是一名基督徒,我們很快成為了朋友。 Grace把我介紹給教會的弟兄姐妹。多位熱心的姐妹幫助我細緻地查考聖經,從認識上帝、聖經,到認識罪、耶穌、十字架,掃除了我多年來的許多疑問和盲區。

當我在禱告中,第一次向主呼求:「對不起,我是個罪人,請幫幫我」時,我堅硬的外殼終於轟然倒塌。我當下淚流不止,感受到輕鬆與釋放。我已吃盡驕傲、懷疑、倚靠自己所帶來的苦頭,所以我選擇信賴其他基督徒的幫助。我把自己赤露敞開,將那些黑暗、污穢、混亂的經歷都倒出來。與姐妹們的交流中,她們幫我看到我原有的認知與上帝的真理相差得是多麼遠!上帝的話語將我背後隱藏的罪、軟弱、傷痛都一一照明,讓我的生命開始一點一滴地發生美好的改變。

在決定是否受洗的那段時間,我夢見自己是一個破敗孤單的醜女人,蜷縮著在哭泣。天父走向我,柔聲說:「首先,你要做的是把頭抬起來。」是啊,四年的時間夠久了,一路走來無論我多麼的糟糕,上帝都沒有放棄領我歸家。祂渴望與我有聯結,祂一直在耐心等候我抬起頭來,去主動尋求祂、回應祂。我不再猶豫,我渴望回應這位慈愛的天父,渴望為上帝而活的新生命。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 奇異恩典

憂慮

作者:Carmen Siu,香港

一開始信主時,我經歷到,因著信仰而與父母有衝突。例如在清明節的時候,我們不拜祖先,因為我們所信的只有一位神,但這樣的行為就會令父母生氣,被他們大駡不孝;如果拜祭祖先的話,就是認為祖先可以庇佑我們,把他們與神同等,那就觸怒神了。那時心裡覺得作難,一方面怕神,另一方面又怕父母,為此事心裡感到憂慮愁煩。

然而作為基督徒,主耶穌給了我們甚麼權柄呢?就是可以向天上的父禱告!我為此事不斷禱告,求天父為我開一條路,讓我知道可以怎樣行。要知道父神的心意,在以弗所書六章一節說:「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天父不是教導我們違背父母,而是要在主裡聽從父母的吩咐。拜祭祖先是父母的吩咐,但是違背真理,所以我們是不能拜祭的。當時知道應該要怎樣做,第一個就難題解決了,但還是會怕父母的責備,怎麼辦呢?

「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馬太福音5章10節)我們信主,必定會與其他未信的人有意見不合的時候,這是主耶穌已經在聖經中明明白白的告訴信祂的人,有時候結果甚至比被人責罵更嚴重。雖然我表明不上香後被父母斥責,但我心裡有平安,而且我相信主的應許不會落空,將來在天家會有賞賜的!再者,當我解釋過基督徒不這樣做,往後亦一直堅持遵行主的教導,父母是看在眼裡的,之後亦沒有再要求我要拜祭了。倘若我們不肯堅持,父母問我們何以有時候肯拜祭,有時候又不肯拜祭,就真的無言以對,難以令人信服,不能為主作見證,而且不遵守主的命令,也不討祂的喜悅。

當我們有憂慮的時候,讀經和禱告實在很重要,因為主往往可以藉此讓我們心裡有平安,有力量,且知道該怎樣做是合乎聖經真理。在家中常會遇到衝突,上述只是我經歷過的其中一個,我相信大家都會遇到很多不同難處,會有不同的憂慮。我學習為自己禱告,也為家人禱告。因為他們未信主的話,有時候是很難理解我們的做法。我記得有位信主的前輩教導:為主的緣故好好聽從父母,立志不被他們責罵,而唯一讓他們有機會責罵的地方,就是因為信仰的緣故!就讓我們一同來學習:到天父的跟前把憂慮卸下,為著自己也為別人不斷祈求,切切仰望上帝的平安臨到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