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徵兆看出你 “以自我為中心”

5-Signs-that-We-are-Preoccupied-with-Ourselves-1024x613作者:Alwin Thomas,新加坡;翻譯:張詠惠,台灣

老實講,如果我們夠誠實的話,人人都多少有些自戀傾向,無一例外。話雖如此,我以下的言論卻並非有意冒犯任何人。我希望提出這些指向標,能幫助我們辨識“自戀”傾向,並及早處理,防患於未然。

徵兆一:你點開了這篇文章

沒錯。既然你點開了這篇文章,就說明你多少有點沉浸在自我之中。你想知道自己是否太過於專註自己。雖然如此,這並不完全是件壞事。真正的問題出現在當我們只考慮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犧牲他人利益的時候。

心理學家認為,相對於專註自我來說,自我認知對我們更有益處。自我認知讓我們洞悉指導我們行為的內在動機與渴望。自我專註會讓人不滿足,而自我認知卻能夠激發人進行內省。自我認知激發我們思索如何改變負面心態,活出更豐富、更滿足的人生,不僅有益自己,更同時造福他人。

徵兆二:你發現自己經常批評他人

鼓勵和激勵他人,特別是親朋密友向前走是合乎聖經教導的。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1節告訴我們:“所以,你們該彼此勸慰,互相建立,正如你們素常所行的。”

可是,你有沒有感到過自己有強烈的需要去更正別人?這種需要如此強烈,以至於如果碰到以下兩種情況,你就會沮喪抓狂:1)感到自己無法與對方溝通;2)對方不接受你的建議或不明白你的意思。如果你曾因其中任何一種情況而沮喪,那很可能是你對自己以及別人提出了不切實際的要求。如果你常常對人感到灰心失望,或發現朋友們越來越不想和你一起,這就是警訊了。

有一段時期,我對身邊所有認識的人都失望透頂。無論朋友們花多少時間跟我在一起,有多關心、在意我,我總能換着法兒對他們挑三揀四,讓他們覺得自己好自私,沒把我當回事。

這樣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們要記住,我們都仍然處在一個“成聖”的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逐漸變得更好。耶穌曾親自向那些被社會唾棄的人展現無比的耐心與慈愛,包括稅吏與妓女。耶穌雖未包庇他們的罪行,卻以溫柔更正他們,並給他們時間與空間做出改變。

同樣的,我們也可以效法耶穌的忍耐,不僅原諒朋友有時做得不好,也要在我們自己由內向外被更新的時候原諒自己的不足。聖經說:“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哥林多后書4章16節)。

徵兆三:你總在擔心怎樣才能提升自己

你身上有哪些特質,是讓你着實受不了的嗎?即便你卯足全力改變自己,還是不可避免地回到原地?例如,你是否一直在努力改正自己缺乏自律的問題,卻還是免不了拖拖拉拉、浪費時間?

我們可能會立志改變自己,並在短時間裡看到起色。但是不到幾個禮拜或幾個月,我們發現那些陋習又回來了,叫我們對自己又失望又憤怒、心煩意亂。

我能不能說,這是因為我們太專註於自己,想靠自己解決所有問題呢。我們常常坐立不安,是因為我們不肯放手。因為其實我們沒有真正相信,上帝大到能解決我們的一切問題,也不真的確信祂會幫我們解決。

我們一直在用自己的能力來改變自己——難怪會不停失敗!讓我們信靠上帝吧,讓上帝接手。

徵兆四:你感覺講話的總是你

你有沒有曾經話講到一半,突然發現講話的怎麼凈是你自己?也難怪呀,因為你一直講個不停嘛!人際關係卻要求雙向溝通。

如果我們刻意把注意力從自己身上轉移,努力去傾聽別人,我們就會學會如何關心別人。我們會從別人的經歷中學習,避免自己也犯同樣的錯誤。土耳其有句諺語大有智慧:“說話是銀,聆聽是金。” 有沒有可能,即使和周遭朋友相識多年,你其實一點都不了解他們的個性,甚至連他們的喜好也搞不清楚呢?

有時,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也是如此。我們把時間都用來禱告,告訴上帝我們需要什麼、掛慮什麼。可是我們有沒有暫停片刻,想想祂要對我們說什麼呢?

徵兆五:你不敢建立真實的人際關係

多年來,我都很難做到真心誠意地關懷他人。當我與身邊的人互動,即便是與我所愛的人互動時,我都總是在盤算怎樣才能確保他們也以同樣的關心與愛回報我。我要怎樣對他好才能讓他對我死心塌地呢?我要送她什麼禮物,才能讓她更愛我呢?甚至還有:我能為上帝做什麼,好讓祂永遠不離棄我、拋棄我呢?

最後,當別人沒有按照我希望的方式回應我時,當他們沒能滿足我不切實際、自私自利的期待時,我就大失所望。長期以來,我一直找不到出路——直到我認識到,我必須先了解與人建立關係究竟意味着什麼。而我對這一人生功課的學習正來自於我人生中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關係:我與上帝的關係。

我學到的第一點是祂對我們的愛是無條件的。早在創世以前,上帝就愛我們。即使我們背叛祂、遠離祂,反抗祂,上帝從未停止按着我們的本相愛我們。一旦我了解到這一點,我就開始學會如何愛別人——按着他們的本相愛他們。不在於他們能為我做什麼,甚至不在於他們如果離開我會對我造成怎樣的傷害,我愛他們,單單因為上帝想讓我去愛他們,這些祂無條件、無私地愛着的人。關係,從來都不是等價交換。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我是誰)

我要賺錢!

office-791733_640

作者:希の夢,馬來西亞

隨着網絡科技的發達、快捷的資訊傳送和社群網站的崛起,整個地球成了名副其實的地球村。以前登錄臉書或微信時,主要目的無非就是閱讀新聞、遊覽有趣視頻,或者單純地和朋友聊聊天。但如今不知是否自己已經到了工作年齡,還是當前社會正處於電子商務全面爆發的時期,只要一打開社交網站,映入眼帘的都是商品介紹、直銷推薦、招攬創業夥伴和加入生意平台的廣告等等。而“及早創業,及早從商,及早致富”則成了一種口號。

看着網站上包羅萬象的商機廣告,再看看仍在求學的自己,我頓時感到十分着急。尤其是當我身邊的朋友們都已經開始工作賺錢時,我更感到自己很失敗。雖然父母支付我的學費並沒有太大的經濟壓力,可是我還是會忍不住想:“我都23歲了,不但沒賺錢,反而還花父母的錢念書,而且花這麼多錢念碩士學位,以後真的能賺得比別人多嗎?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這種想法無形中給我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時時刻刻催逼我去研究各個商機的可行性,好讓我能早點成功賺錢。然而“我要賺錢!”的想法使我變得一心只想跟上這股潮流,更使我漸漸地迷失在金錢的謊言當中,讓錢主導了我的生活,以致於我忘記了自己原本讀研究所的真正目的,更忘了要尋求上帝的心意。

直至有一天,憐憫人的上帝對我這隻迷失的羊說話了。以前曾背誦過的經文忽然浮現在我腦海里,即“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6章33節)。這句經文深深地敲醒了我,難道上帝不知道我的需要、不擔當我的憂慮嗎?當然不是!我們所需的一切祂都曉得,正如路加福音12章29-30節所說:“你們不要求吃什麼、喝什麼,也不要掛心。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必須用這些東西,你們的父是知道的。”只要我們願意選擇放下自己,以上帝的心意為優先,將憂慮都交託在祂聖手當中,上帝必定會大大地供應我們所需的一切。另外,上帝也提醒了我起初選擇念研究所的原因,是因為我想多加裝備自己的專業知識,以便日後能更加有效地應用在工作和學術上,為的是能榮耀祂。我絕對不是批評創業或從商不好,重要的是在任何事情的前提下,尋求上帝的心意,成為蒙主喜悅的人,比追求財富來得更重要。

所以親愛的朋友,無論你是正在讀書,還是準備就業,記得要先尋求上帝的旨意,專心侍奉祂,做好自己的本分,相信祂必帶領你前方當行的道路、供應你的一切所需,因為傳道書5章19節說:“上帝賜人資財豐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份,在他勞碌中喜樂,這乃是上帝的恩賜。”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我在學校該如何榮耀上帝?

SC-How-do-I-glorify-God-in-school-1024x613作者:潘文晴 , 台灣台北

“我在學校該如何榮耀上帝?”這對於很多虔誠愛主的年輕基督徒來說,是個應該常常放在心上思想的問題,對我來說當然也不例外。

我在高三時信主,上大學后才真正進入教會認識上帝、學習真理。我的教會在我就讀的大學里成立了一個服務性社團,透過社團做校園的福音工作。剛開始投入校園服事時,我常感到有些害怕,總覺得自己對聖經真理的理解還不夠熟悉、不夠認識上帝,在團契小組中年紀又最小,也沒有屬靈的自信,覺得自己無法把服事做好。除此之外,我也非常膽怯於向同學傳福音,因為我怕同學會用異樣的眼光看我。然而用異樣眼光看我的,其實是我自己,我不怕他們拒絕福音,而是怕他們拒絕我這個人,不願意和我做朋友……

現在回想起來,我當時對於榮耀上帝這件事,真的有許多誤解:

1. 可以榮耀上帝的人需具備許多屬靈上的知識和恩賜能力?
一個可以榮耀上帝的人,不在於他的屬靈知識或恩賜能力有多豐富,更不在於他的職業、地位或權柄的高低。上帝使用的人往往不是最厲害的人。詩篇147篇10-11節寫道“祂不喜悅馬的力大,不喜愛人的腿快。耶和華喜愛敬畏祂和盼望祂慈愛的人。”上帝使用的是那知道自己的不足、願意謙卑倚靠祂的人,因為當這些人因着上帝的恩典得着榮耀后,會將榮耀歸於祂。如同上帝要撒母耳去膏以色列的新王一樣,耶和華在耶西的眾子中預定了一個作王的,但撒母耳並不知道是哪一個。當撒母耳以為是以利押時,耶和華卻對撒母耳說:“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揀選他。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母耳記上16章7節)

2. 用自己和世人的標準評斷,且唯有達到那“標準”才能榮耀上帝?
從某些層面來說,我是個完美主義者,在靈命狀態上,我常常為自己設下一個標準,若未達標就會控告自己,在服事上也是如此,未達預期就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這其實很危險,因為這會使我們容易落入“服事人”的試探中,成了用自己的才華來服事人,而不是服事上帝!哥林多前書4章2-4節說道“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極小的事;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我雖不覺得自己有錯,卻也不能因此得以稱義;但判斷我的乃是主……”為自己設下標準並非不好,只是那標準出自於誰很重要。雖然以上帝的標準來說,這地上一個義人也沒有,但“忠心”是祂最低的要求,所以當我能忠心地將自己擺上並倚靠祂時,那就是榮耀上帝了。

3. 唯有向同學介紹耶穌、介紹信仰才叫作傳福音?
馬太福音5章16節“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這節經文常常提醒着我,“榮耀上帝”是果,我們有“好行為”才是因。雖然向同學介紹耶穌和信仰是最直接的傳福音方式,但是當我們擁有好品格、好行為時,例如盡到做學生的責任、認真聽課做報告、上課不遲到、考試不作弊、同學有課業問題時協助解決、真誠待人等,人們便會從我們身上看見上帝的榮耀,那無疑是一種間接傳福音的方式。因此,對於未信主的人來說,我們很可能就是他們所讀的第一本聖經。

其實“榮耀上帝”並沒有想像中這麼難,身為學生的每一個基督徒,就好似校園中一個又一個的宣教士。我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我們是屬上帝的子民!唯有知道自己是誰,對自己“基督徒”的身份感到驕傲,我們才能活出屬上帝的生命,如提摩太前書4章12節:“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當我們忠心盡己地在上帝所賜的禾場擺上,就是榮耀上帝了!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透心糧www.ya-mi.org/tc”

施比受有福

When-its-more-blessed-to-give-than-to-receive-1024x613作者:Michele O,新西蘭;翻譯:小雨,台灣

多年來,一想到聖誕節及與之相關的各種聚會、活動我就頭疼。

朋友丶同事們都興奮地期待交換禮物與飯局邀約,而我卻煩透了與陌生人一起參加烤肉派對這樣的事情。對我來說,那實在很尷尬。一想到手裡拿着一次性餐具切牛排(牛排往往沒什麼味道還常常烤焦),一邊還要顧着和陌生人搭話,我就恨不得化身聖誕鬼精靈Grinch,好把聖誕節偷走。

你知道在這些聚會裡我最不喜歡的是哪部分嗎?交換禮物!別誤會,我很喜歡禮物,特別是自己被禮物包圍時。然而,當自己要按安排給完全不認識的人準備禮物時,我簡直頭疼死了。

我總想,光看大家帶來交換的禮物,就應該把這個交換禮物的遊戲從“神秘的聖誕老人”改名為“小氣的聖誕老人”。最後大家收到的禮物都不免落入俗套,要麼低廉的馬克杯,要麼折扣店的薰香蠟燭,要麼是沒人會喜歡的相框。人們好像把神秘聖誕老人放禮物的地方當成處理那些自己不喜歡的禮物的地方了。說實話,我自己也是這麼回事。我通常帶一盒巧克力,因為,幹嘛那麼費勁,不見得有誰會花心思挑禮物啊,不是嗎?

不過有一年,當我加入教會一年一度的送暖活動,挨家挨戶給有需要的人和家庭派發禮物時,我對聖誕禮物的想法就改觀了。

教會鼓勵大家每人從聖誕樹上取下一個卡片,上面寫着具體的信息,告訴我們可以給誰送禮物。牧師說,這是一個祝褔社區居民的大好時機。她告訴我們要慷慨地給予,因為我們給的禮物很有可能是這些家庭一整年收到的唯一的禮物。“慷慨地給予吧!”她說,因為這也是一個展示耶穌基督對他們愛的方式。換句話說,就是對待他們像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花一些心思來預備禮物,買那些能感動人且能祝福別人的禮物。

決定我應該,或者說我願意花多少錢來買禮物是件困難的事情。好多念頭在腦海中閃過,例如“為什麼花這筆錢在他們身上?”“收到的人又不會知道是誰花了這些錢買禮物給他們,更不用說感激我了。”

可是,當我再細想,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上帝在考慮要給我什麼禮物時也像我這樣想會怎樣?我們知道上帝愛世人,祂愛世界上的每一個人,以致願意把祂唯一的獨生子耶穌賜給我們。甚至當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祂就讓耶穌為我們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約翰福音3章16節;羅馬書5章8節)。要是上帝的心思跟我一樣,那祂就要考慮該不該把主耶穌賜給我們了吧,因為我們不一定會珍惜祂或感謝祂呀。再想,萬一上帝依據我們的社會經濟地位來決定我們與耶穌相處的時間的話,那麼那些上流社會的人就會有更多機會接近耶穌,而相對來說,低下階層的人想見耶穌豈不就得像搖獎一樣了?——“只有中獎了才能見耶穌”,這將會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

幸運的是,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上帝都用祂永恆不變的愛深愛着我們;祂寶貴的獨生愛子,是賜給每一個人的。祂的愛沒有邊界。最慷慨、最愛我們的天父,賜給了人們最美好的禮物。祂一點兒都沒吝嗇。我們也應該將祂的性情,反映在我們身上,樂意在這個聖誕佳節,慷慨地打開錢包,祝福別人。

這樣想以後,我跑去買了一本前新西蘭國家男子英式橄欖球隊傳奇運動員Fred先生的自傳。Fred先生被成為“The Needle”(針),我還請他本人在自傳上簽名了呢。接着我又買了一套棉質睡衣,外加一個聖誕裝飾品。我給即將收到我禮物的陌上人留了張條,祝他聖誕快樂,同時告訴他上帝愛他。我花了差不多七十新西蘭元在這位陌生人的禮物上——遠遠超出了預算,我自己也嚇了一跳。但我真的很享受整個過程,於是從那開始,我每年都堅持這樣做。

聖誕節有可能會變得很忙碌、很讓人緊張。我們繃緊着神經一再確認為已經每一位所愛的家人朋友買好了禮物、訂好了度假計劃、策劃好了派對菜單、跟朋友們都一一聯繫上。這些當然沒什麼不好,畢竟聖誕節是一個與家人朋友團聚的時光。但我們也要記得,對那些沒有家人的人來說,聖誕節可能是最寂寞的季節。那些年長的寡婦,離家幾百萬公里剛搬進你所在社區的新住戶,以及那剛離婚又要艱難地撫養三個年幼孩子的單親媽媽。

今年,當你完成你的聖誕禮物清單時,我可以鼓勵你也選樣東西送給那些期待被打氣的某個家庭或某個人嗎?你能不能花點時間,用你平常挑禮物給自己的心情,為他們預備特別的禮物?

當然,這並不是說要你和朋友們互相較勁,看誰準備的禮物最昂貴。你也不應該有壓力,覺得要精心準備,就要花好多錢在這個事情上。不必花太多錢,超過自己的承受能力。耶穌曾讚賞那位往聖殿投出所有家檔——兩個錢的窮寡婦,說她“投入庫里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馬可福音12章42-43節)

如果一直以來,聖誕節對你來說主要是自己的願望清單和給自己熟識的人買禮物,何不今年多考慮一個你不認識的人?如果你想不到可以給誰禮物,奉獻金錢給你所在地區的流動廚房或食物銀行也很好。

給予祝福的方式有很多種。在這個聖誕佳節,或許你的小小付出能夠在某些人的生命當中帶來大大的改變哦——就像耶穌帶給我們祝福,你也能像耶穌一樣來祝福他人。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