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一周年,婚姻所教會我的喜與樂

When-the-Honeymoon-is-Over

作者:Mark Stromenberg,加拿大

翻譯:Eileen Shang, 中國

最近,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丈夫菲利普親王慶祝了他們的70周年結婚紀念日。菲利普親王曾幽默地說道:「如果一個男人為他的妻子開車門,要麼那輛車是新的,要麼老婆是新的。」這句玩笑話其實蘊含著一個真理:任何事物的新鮮感都難以持久,婚姻亦是如此。

2016年5月14日,在一個異常陰冷多風的周六,我和我的夢中情人舉行了婚禮。在為結婚一周年紀念日做準備的當下,我開始反思這一年裡我們在婚姻中的成長以及我們的關係有了什麼變化。

在婚姻中,有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一起持家(包括一起合計如何花禮金!)、一起做飯、一起娛樂,甚至一起宅在家裡懶洋洋地度過無數晚間時光——對於我們兩個內向型的人而言,這當然是相當愜意的事情。最棒的是在這之後,我們不用擔心誰會因為要回家而離開。當然,我們也會一起享受無拘無束、沒有羞愧感的調情時光。

然而雖然婚姻的蜜月期甜蜜而美好,但隨後等待你的是柴米油鹽的生活。你會驚訝於婚姻生活怎麼那麼快就變得平淡無味了,彷彿只不過多了一個室友,每天重複一樣的生活:蜷在沙發上看電視、上班、打掃房間、睡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開始,兩個人在同一個房間各忙各的事情可能會有些尷尬,但很快就會變成常態,而婚姻生活也逐漸變得索然無味。

婚姻生活的難與易另我與妻子都驚訝不已。九個月的經歷讓我有感而發,以下是我關於婚姻的6點洞見。

6)我固有的性格缺點不會在結婚後自動消失。

這些缺點在婚姻中反而會更加明顯。婚姻就像一面鏡子,能照出隱藏在我很多習慣和愛好背後的懶惰、自私和冷漠。不管你是馬上要結婚還是將來有一天準備結婚,都應儘力克服自己的缺點,改變自私和不好的行為模式。

我們都會把缺點帶入一段關係,但是我們不應該忽視這些壞習慣的影響,否則註定會帶來不幸和痛苦。有位老師曾告訴我:「婚姻充滿挑戰。因此,在沒結婚之前,要盡一切所能為進入婚姻做好準備。」

5)不愉快的時光更能讓我學到寶貴經驗,加深我對妻子、對我們的關係以及對自己的認識。

雖然在婚姻生活中相處久了跟妻子難免有衝突,但是如果兩個人能進行很好的溝通,不愉快的時光反而比快樂時光能讓我學到更多,並能加深我對妻子、對我們的關係以及對自己的認識。

在發生衝突的時候,很容易想要不理對方或棄門而去。但是當我嘗試放下自己的痛苦,拋開自己的感受,站在妻子的角度理解她和滿足她的需要時,這些不愉快的時光反而變成了讓我們的關係更加親密的良機。

4)婚後性生活不只是性關係。

婚姻包括連接、信任、親密、認同、價值感、服務和關心。夫妻性生活的質量(而非頻率)是婚姻的晴雨表,能反映出夫妻關係的好壞。越早明白這一點越好。

3)婚姻不易——多虧有上帝!

要同時做到謙卑、有責任心、誠實、脆弱,包容、舍己得有多困難啊!但這些恰恰是健康婚姻生活每天必備的品質。我覺得很多婚姻失敗的原因就是缺乏這些品質。環顧周圍的世界,我不禁感慨萬千,如果沒有耶穌,人們該怎樣經營婚姻啊!因為耶穌能賜給我們力量,讓我們可以誠懇認錯,寬容原諒,彼此相愛,一起成長。

當我安靜在耶穌面前時,上帝就讓我看到我的罪、驕傲和自私,並賜給我勇氣、謙卑和力量去道歉,讓我虛心接受妻子的建議和指責,改變我傷人的行為和習慣。雖然做出改變很難,但是如果讓上帝來指引我們,祂會藉著婚姻塑造我們的品格,讓我們變得更加友善、有愛、慷慨、堅強、喜樂、更加有基督的樣式。

2)配偶是我生命中的「唯一」。

一旦結婚,配偶就成為了你生命中的「唯一」。我的妻子是「我的愛人」,我也是她的愛人,所以我們要真正成為一體。有時候要做到真的很困難,但是肯定比從頭開始去認識另外一個人容易得多。在過去的每個月里,我和“我的愛人”都更加地了解彼此,理解彼此,也越來越相愛了。

最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我跟妻子結婚的時候,其實我對於婚姻一無所知!我只是認為我們很般配,卻不知道我們是否真正合適,但幸好耶穌知道我們多麼需要彼此。結婚之後,當我耐心地傾聽並順服上帝通過妻子對我說的話和對我的關心時,我才發現婚姻竟然可以如此美好!如果你讓上帝指引你的生活,在婚前就順服上帝的帶領,並在婚姻中讓祂塑造你的品格,你會發現對於你祂真的有一個美好的計劃,祂會很好地利用你和配偶的差異幫助你們成長,塑造你們的品格,鼓勵你們共同前進。

1)婚姻不只是我自己的。

在度過蜜月期的甜蜜之後,你很快就會發現僅僅在一起還不夠。我和妻子都需要尋找除了我們兩個人之外,工作和家庭之外的東西 。對我們倆來說,作為基督徒,這就是我們與基督的關係。除此之外,上帝把我們放在一起,不僅僅是為了我們兩個人,而是為了一個目的,目標,異象和使命。如果我們不知道婚姻的真正意義,自然就會陷入迷茫。

在我們結婚一周年之際,我想說我真的要感謝我的妻子。儘管我寫了很多婚姻中的挑戰,但是婚姻中也有我難以描述的喜樂和美好,以及帶給我的無窮力量,這一切都來自於婚姻中的歷煉。當我們經過這些歷煉,耶穌會把祂的品格放在我們身上,成為我們真正喜樂和信心的源泉。

我想對我的妻子說:我愛你!感謝你成為「我的愛人」!我希望能一直為你開車門,婚後70天如此,70年後還是如此。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愛的心思)

人人期盼有個完美的家

what-my-ideal-family-looks-like作者:Michele O,新西蘭

翻譯:Fish Lin,香港

我一直希望自己是個歐亞混血兒,那樣我就會有美麗深邃的大眼睛和淺棕色的頭髮。最好我還是家中老幺,上面有兩個哥哥。在一個亞洲國家就讀國際學校,爸爸是那個國家的外交官。我的英文名自帶光環,比如叫「Ella Rosewood」。而且每個暑假我都能去海外旅行,只有在學習期間才待在亞洲。我們全家住在一座漂亮的房子里,有鬱鬱蔥蔥的草坪,還有一個奧運比賽規格的游泳池,幫傭眾多,從司機到園丁都有。

然而事實上,我是一個典型的亞洲人。黑髮,以及不是那麼大的眼睛。我的中文姓氏譯成英文叫做「King」(英語“國王”的意思),但如果我將自己的名字改成Michele King的話就是對祖先的大不敬了。我還有一個妹妹,我倆簡直水火不容。在全家移民海外之前,我在馬來西亞度過了我的童年。另外,我們沒有幫傭,家務都是我自己在做。

我們每個人都有各自理想中的家庭設想。 有的比較傳統,男人養家糊口,女人相夫教子;有的可能是丁克家庭(雙收入,零子女);還有些可能是生養教育很多子女…..

可惜的是,我們身處在一個墮落的世界。跟理想家庭相距十萬八千里,我們發現自己掙扎在破碎的關係里。配偶的背叛,兄弟姐妹爭家產的風波,以及不孕不育的打擊都令我們心碎。

我們都渴望擁有一個家,被愛,被接納。這太正常了,因為我們生來就是為了聯結。上帝創造我們,就是為了讓我們和祂聯結,這體現在我們渴求一個完美的伴侶,一個最好的朋友,或者一個可以歸屬的團體中。 我們渴望被完全地接納。

一個特別溫暖人心的事實是:上帝稱我們為祂的子女並一直在等我們回到祂的懷抱。

當我們接受上帝的邀請成為祂家庭的一份子時,我們就擁有了一個新的身份: 「你們所受的不是奴僕的心,仍舊害怕。所受的乃是兒子的心,因此我們呼叫阿爸,父。」(羅馬書8章15節)。

你能想象將造物主稱為「父親」是多麼地美好嗎!你知道對於上帝而言,自己意味着什麼嗎?你是祂眼中的瞳仁(詩篇17篇8節)。

當我們和上帝建立關係時,我們就會清楚祂比我們在世上的父母更加地愛我們,祂會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刻陪伴着我們。

天父在呼喚你!祂不在乎你的種族,信仰和社會背景。祂只想讓你成為祂的孩子。祂會永遠愛你,除了想與你共度一生之外再無他求!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完美主義)

留下?回家?

crossroads-997123_960_720

作者:希の夢,馬來西亞

對於在國外求學的遊子來說,能順利畢業是件令人無比開心的事。然而緊接着,他們都必須面對一個問題:留下來還是回國?通常來說,在畢業前他們可以申請一年或是兩年的簽證延期,以方便留下來找工作。這個簽證延期簡直像一份畢業禮物。感謝上帝,在八月中旬我順利完成了愛爾蘭的碩士課程。然而我選擇了回國。

等一等,愛爾蘭不好嗎?怎麼不留下來呢?

愛爾蘭確實是一個既美麗又自由的國度。它不僅十分注重人權,還非常謹慎地保護大自然。除此之外,它生活水準較高員工薪資待遇非常好(同樣是2000薪資,若換算匯率,馬幣就成了9000多)這種種因素確實讓我很心動,也很猶豫。

然而七月的某個早上睡醒后,我習慣性地拿起手機閱讀未讀信息和郵件。當我讀到媽媽的微信“阿嫲今天出車禍”時,頓時嚇得出了一身冷汗。我趕緊打電話回家了解情況。等待接通的同時,心裡十分着急,而腦袋早已在胡思亂想。聽着媽媽描述車禍發生的前後細節,得知阿嫲和另一個乘客以及駕駛人員都只是受了些皮外傷。除了自個兒想象車禍現場的嚴重情況外,我心裡萬分感謝上帝的保守。掛了電話后,我還是害怕地哭了。我發現我能勇敢地一個人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讀書、旅行,也能從零開始地去認識新朋友、新環境和面對課業壓力,卻不能承受若家人突然地離開人世而我不能馬上回家的無力感。從我讀大學開始,除了農曆新年的五天以及特定的大學假期我能回家之外,其餘時間我都不在家,陪伴在家人身邊的日子越來越少。在這淚水中的禱告,我似乎對該不該留在愛爾蘭有了更清晰的思緒,那就是我要回國發展。

當我做出這個決定后,「好可惜,你本來可以賺更多錢」,「趁還年輕時應該留在愛爾蘭打拚一段時間」等意見、勸誡環繞着我。不可否認,不留下來闖一闖我是覺得挺可惜的,再加上現在的交通如此發達,何時搭飛機回國都沒問題。可是,在我為著該不該留下來發展而禱告,有一句經文總是浮現在我的腦海里:「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着智慧的心。」(詩篇90章12節)。上帝似乎在柔聲提醒我逝去的日子不能重來。我該如何有智慧地利用所剩的時間呢?是留下來在愛爾蘭有賺更多錢的機會?還是回家?

就在我十分猶豫,左右為難之時,我向上帝祈求「若願意成就,就請禰開一條路,讓我回去時就有一份工作。」當我把我的工作履歷表郵寄給馬來西亞的一個大學,向有關教授表明我想申請當他的研究助理時,他很快就給予回應。奇妙的是,縱使所從事的研究和我的學歷背景不是很符合,可是他仍然接受我成為他的助理。感恩,因為祂應允了我的禱告。

在這裡我需要說明的是,我不是說那些在外地工作的人不想家,更不是指這群人不孝順。對我來說,人生本身就是個選擇,小至該買什麼味道的牙膏,大至和誰結婚等。如今離家太遠,與家鄉有7、8個小時的時差,加上回國需要一天的路程。我們活在世上的時間本來就有限,能陪家人的時間就更少了。

我知道回國后我所賺取的金錢會比在國外少很多,也很擔心不能給予家人更好的生活。可是我更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們所求於祂的,無不得着。因為「我們若照祂的旨意求什麼,祂就聽我們,這是我們向祂所存坦然無懼的心。」(約翰一書5章14節)祂還應許我們說不要為生活憂慮,因為我們需用的一切東西,天父上帝是知道的。(馬太福音6章31-32節)只要我尋求祂,遵行祂的話,努力做好該做的事,我相信我所需用的,祂必定供應。

如今我雖然多多少少還會對未來感到迷茫和不安。可是,我對掌管我未來的上帝有信心!因此決定要以盼望的心去面對未來。曆數祂給我的恩典,我充滿感恩。兩年前的我,從沒想過自己會有機會去愛爾蘭留學。祂給我的,真的是超出我所求所想的。如今的我,更要全然的信靠祂,祂必加給我勇氣和力量面對回家之後的生活!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左右兩難)

不能在基督化的家庭長大,就把基督帶回家

frog-1672866_640

作者:毛小孩,馬來西亞

我是第一代基督徒,家裡的兄弟姐妹都是基督徒,只有父母尚未信主。這是因為我們小時候都是在教會的幼稚園裡上學。因為家附近的幼稚園不多,那間教會的幼稚園剛好離家很近,方便接送。因此父母選擇讓我們在那裡上學。後來在老師的鼓勵之下我們也參加了主日學,父母也不反對,就這樣我成為了基督徒。每當我跟別人分享我的見證時,我都會覺得我的家有很多上帝奇妙的工作。因為我的父母並沒有如其他非基督徒家庭一樣大力反對孩子信主或參加教會活動。每一步我都可以看到上帝的帶領和祝福在裡面。

直到那個平靜的下午,我的心裡泛起了個小小的漣漪。那是一個普通的午後。由於大學正在放長假,剛好教會缺人手,我便到教會打工,可以一邊侍奉之餘,也賺取一些開學后的生活費。那天,與我同工的另一個姐妹在辦公室分享她的生活趣事。她提到,她的孩子想要去放風箏,可前一天天空不作美所以泡湯了。晚上臨睡前,孩子對她說明天一定要去放風箏。那位姐妹便趁機鼓勵兒子說,「你跟上帝禱告明天不下雨我們就能去放風箏。」第二天早上,兒子對那位姐妹說,「媽媽,昨晚我有小聲和上帝禱告說今天不要下雨哦。」果然,那天傍晚天空晴朗,她們一家人也成功地去放風箏。聽完該姐妹的分享,我笑了笑覺得孩子的童言童語真可愛。然而在旁的牧師則指出這是培養孩子禱告的好方法。後來在社交網絡上看見了他們一家和樂融融的照片,我心裡頓時感嘆,這真是充滿上帝的愛的家庭啊!

那一刻我陷入思考,「如果我的父母也是基督徒,每天都鼓勵我禱告,睡前陪我一起念主禱文,睡前唱詩歌給我聽,灌輸我關於信仰知識,或和我訴說聖經故事的話,那是多麼令人羨慕的童年啊!如果當自己靈命軟弱不想讀經禱告時有父母的鼓勵那該多好啊!從小看着父母一起靠着上帝的帶領來建立起自己的家庭該是多麼幸福的事。有上帝掌權的家肯定不一樣!」

同時我又想,以我的性格來看,如果今天真的如我所願,我是否還會去追求上帝的話還是習慣於那只是父母的信仰。我是否會經常省察自己與上帝的關係,還是只會等父母來提醒我要靈修禱告。心裡才頓時明白,上帝的安排是最妥當的。

我並不是指二代基督徒不會追求上帝的真理,或一代基督徒比較好,而是萬物都有定時,我深信上帝讓我出生在一個非基督徒家庭肯定有祂美好的計劃。在這樣的家庭里,上帝讓我學習到了如何可以過得分別為聖,從家做起傳福音的工作,也以此操練我對祂的信心。例如,當遇到家裡信傳統信仰的長輩們要求上香等尷尬的情況時,我發現,只要堅定自己的立場,上帝必在當中做工。

由於念書的關係,我常年不在家,但只要有機會放假回家,我就會努力邀請父母和我們一起參與崇拜。在家裡我也時時遵守聖經的教導,父母也因為我們兄弟姐妹的改變而對基督教有了另一種觀點,願意嘗試去了解這信仰。這些小小的不同,都讓今天的我願意花更多心思去了解和明白聖經的教導。

很奇妙地,雖然我沒有從小在基督化家庭長大的經歷,上帝卻讓我可以把基督帶回家,藉著我,讓我的父母有接觸基督福音的機會。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左右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