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

馬來西亞大選| 投票選舉只是開始

作者:Rebecca Lim, 马来西亚

翻译:Patty Song,中国

編者的話:不知道你有沒有關注兩周前的馬來西亞大選?如果你了解一些情況的話,就知道這次選舉的過程非常驚心動魄。那麼這次選舉對於馬來西亞人民意味着什麼呢?會給他們帶來怎樣的影響?今天的文章,一個馬來西亞的姊妹從她自己的視角,帶領你我走近這次大馬的選舉。

 

2018年5月10日,馬來西亞人民迎來了一個新的時代。在馬來西亞獨立的這61年中,第一次一個新的政黨——希望聯盟政黨成為了馬來西亞的執政黨。

近幾年來,馬來西亞人民一直在為這一願景的實現而努力。但當這一願景真的成為現實時,許多馬來西亞人卻並不敢相信。作為一個生活在新加坡的馬來西亞人,回去參與投票簡直是一次瘋狂的經歷。大選日期一宣布,我和我的朋友們就爭先恐後地去訂回家的機票和車票,並互相幫助找順風車,以便我們都可以回家參與投票。

我本來打算下班后立刻離開新加坡,第二天一早參與投票,然後晚上再飛回新加坡。不可否認,這是一個瘋狂的計劃,我並沒有想到自己在旅途和候機中會有多疲憊,但是當我看到 「紫手指」(選民投下神聖一票之後,即上傳“紫手指”照片,避免出現一人多投的舞弊狀況)照片和我社交媒體上投票隊列的照片時,心裡頓時充滿自豪。我們國家很久都沒有這麼團結過了,而我很高興自己能參與其中。

當我們在排隊投票,焦急地等待選舉結果公布時,我的家人和朋友們也都互相保持着信息的暢通。這是馬來西亞有史以來第一次經歷一個無從知曉結果的投票,雖然我們都希望我們的選票能在一定程度上對結果起到作用,但我們也都小心翼翼地等待着。

當飛機一在新加坡落地,我就急忙地趕回家追蹤大選結果。那天晚上,我和我的朋友們都盯着電視機、手機或筆記本電腦的屏幕,緊張的心都提到喉嚨眼裡了,一動都不敢動,更不用說去洗澡和吃東西了,大家都怕自己錯過結果出來的重要時刻。直到凌晨3點,為了防止第二天上班出現「殭屍」狀態,我才勉強強迫自己去睡覺。

幾個小時后,我在一陣手機信息提示聲中醒來。然後在WhatsApp和社交媒體上看到了一個讓人歡欣鼓舞的信息——馬來西亞剛剛進入了一個新時代。空氣中都滿是激動。我周圍的每個人都開始期待新政府正式建立后給祖國帶來的各樣變化。

現在距離新政府成立,已經過去了好幾天,勝利的喜悅也逐漸消失了。當新政府準備開始致力於改革這個國家的時候,我心裡不禁產生疑問(可能許多其他人也有這個疑問):新政府真的能兌現它所有的承諾嗎?

雖然我相信並希望新政府能制定一些新的法律和適合的政策,來改善馬來西亞人民的生活水平,但作為一名基督徒,我也十分謹慎,不把我所有的希望寄放在人的身上。與任何權力機構的更替一樣,政府將需要時間來制定並實施新的計劃,沒有人知道這一過程需要多長時間或這些變化將會給社會帶來多大的影響,但作為普通群眾的我們確實因着政府聆聽和尊重我們的想法而備受鼓舞。

那麼作為馬來西亞公民,我們接下來還能做些什麼呢?

我從這次選舉中意識到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上帝讓我看見,我們有能力改變我們周圍的事物。讓我心中充滿盼望的不是候選人的演講和不同政黨的宣言詞,而是因為見證了馬來西亞群眾能站起來並一起行動去改寫了自己國家的命運。

看到為了子孫後代能有一個更好的國家,年輕人和老年人都在排隊參與投票,這就是盼望。我看到那些年輕人沒有被環繞他們四周的聲音打敗,而是放棄了舒適而有前景的事業,為了國家的發展而積極投身政治,這就是盼望。我在普通的馬來西亞人身上看到了希望,無論他們是身處國外還是在本國,所有人都獻出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大家自願成為投票或計票代理人,自願預訂航班,並幫助海外的馬來西亞人回家投票,甚至自發組織了共享汽車,並捐出自己的金錢以此確保每個人都有機會回國投票。這樣的舉動使世界人民以一種全新的眼光來看待馬來西亞人民。同時,這些舉動也讓我明白,馬來西亞已經開始改變了。

雖然這個時候我不在馬來西亞,但我希望無論我走到哪裡,都能帶着同樣的精神。我意識到,我們不應該只依靠剛當選的首相來做改革國家的工作,我們自己也有很多機會給周圍人帶去希望。我希望,作為信徒和上帝的兒女的我們,去看顧我們身邊的孤兒、窮人、被壓迫者和被邊緣化的人(雅各書1章27節)。我希望我們可以尊重和關愛我們國家的外來務工人員,在他們幫助我們建設國家的時候,可以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歡迎並有歸屬感。(利未記19章34節)。我希望我們能夠敞開心和我們的家,讓它們成為那些孤獨和傷心者的避風港(哥林多后書1章4節)。我希望我們能對那些正在痛苦中掙扎的人多一些同理,如果他們需要,我們也去傾聽和幫助他們。

無論我們此時是在國外還是在祖國,讓我們一起為新政府能有一個順利平穩的過渡期來禱告,為我們能服從新管理者的決定禱告。正如保羅在羅馬書13章1節中所寫的:「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服他,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上帝的。凡掌權的都是上帝所命的。」鑒於此,我們也要儘力為新政府禱告(提摩太前書2章1-2節)。在我們新任命的領導人上任並開始施行計劃的關鍵時期,讓我們為他們能以人民的利益為重禱告,為他們能成為一個公義並敬畏上帝的政府而禱告。我們也禱告他們清楚自己肩上的責任之重,並能夠信實而勤勉地努力做好責任範圍的事情。

然而更重要的是,在我們為我們的領袖禱告之時,讓我們一起仰望那永不會讓我們失望的主吧,如經上所記:「然而盼望不至於羞恥。」(羅馬書5章5節)讓我們祈禱並盼望祂再來的那一天,因祂必將給所有的國家帶去公平與公正,並將一切都更新了。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認識自我

Play

從《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 看生命與團結的價值

作者:Simon Moetara,新西蘭

翻譯:Patty Song,中國

文中和封面圖片來自豆瓣電影

評分:4.5(5分)

滅霸薩諾斯(Thanos)終於在漫威電影中露面了!在最新的復仇者聯盟3中,他準備通過實施他的“種族滅絕計劃”來滅絕宇宙中一半的生命。只有復仇者聯盟的英雄們聯合起來才能阻止他。

《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2018)是漫威從2008年的《鋼鐵俠》開始,10年來拍攝的18部電影的集結篇。這部電影將前所未有的宏大場景搬上了大熒幕:電影中有超過70個人物,彙集了多條故事線,情景橫跨宇宙中的多個星球。

滅霸薩諾斯是漫威動漫中最大的反派人物(除了以整個宇宙的生命能量為食的“行星吞噬者”Galactus之外)。就像安迪·瑟金斯(Andy Serkis)在《魔戒》中對咕嚕一角,以及在《猩球崛起三部曲》對猩猩凱撒一角的完美演繹一樣,演員喬什·布洛林(Josh Brolin)利用自身優異的表演和電腦成像技術相結合,生動地塑造了滅霸這一角色。

 

我們第一次看到薩諾斯那微笑着的紫色面孔是在復仇者聯盟1的電影片尾彩蛋中。但是此後,他一直站在幕後,從遠處觀看時局,操縱事件的走向,等待他的最佳時間。現在,瘋狂的巨人已經從幕後走了出來,站在了舞台的正中心。正如一位作家寫道,他是“即將來臨的風暴,是逐步逼近的死神,是末日和天啟的策劃者,是萬物的終結者。”

這位強大的泰坦星霸主想要通過控制6塊無限寶石來實現他的專制統治(這6塊石頭是在宇宙之初被鍛造出來的,擁有不可思議的力量)。在無限之戰打響之前,薩諾斯已經擁有了6塊石頭中的1塊,但他還需要另外5塊石頭來幫助實現他扭曲的“救贖計劃”。在瘋狂的功利主義驅使下,因着他瘋狂的宇宙實用主義思想,薩諾斯希望通過隨機殺死地球上一半的人類來緩解人口過剩、資源匱乏和生活痛苦等一系列問題,從而給宇宙帶來“平衡”。薩諾斯不是故意要這麼殘忍,因為他並不能從毀滅人類中得到任何樂趣。實際上,他真的認為自己是在通過隨機殺死數十億生命的方法來幫助人類。

與此同時,地球上實力強大的英雄們紛紛聚集在一起,準備反抗這一狂妄的計劃,他們中間有阿加迪亞人、外星人、機器人、科學家、士兵、間諜和術師。這些英雄們的戰鬥信念和紫色大反派薩諾斯的完全不同。當幻視(電影中的角色)建議將他前額的心靈之石(無限寶石中的一個)銷毀時(這意味着他自己也將隨着寶石的銷毀而死亡),美國隊長Steve Rogers回應說:“我們不拿生命換生命”,而這恰恰反映了地球英雄們的立場。

 

生命的價值與愛的力量

當受到“在浩瀚的宇宙中生命是無意義的”這樣的世界觀的挑戰時,地球上的英雄們卻堅持認為每一個生命都是寶貴的。正如基督徒博主洛根朱迪(Logan Judy)所說:“超級英雄的故事總是能成為肯定生命價值的故事”。在這樣一個充滿痛苦的世界,復仇者聯盟的英雄們卻堅持生命的價值。

當我們從宏觀角度來看,把人類僅僅視為一個經濟單位或者不過是個數字的話,就很容易蔑視生命和物化他人。而這和聖經中對人性和上帝的描述相距甚遠。聖經中說,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是珍貴的存在,因為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創世記1章26-27節)。正如《聖經》研究學者約翰·斯托得(John Stott)所主張的:“正是人裡面這個‘上帝的形象’賦予了我們作為人本身的尊嚴與價值。上帝在創造人類的時候,將這種價值賦予了每一個人,不論種族、宗教、膚色、文化、性別分類與年齡。”這樣的信念肯定了每一個個體存在的價值。

其次,聖經中的上帝既強大又美善,既超越這個世界,又存在於世界每一處。基督徒作家大衛·傑克曼(David Jackman)指出,當我們看地球不過是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很小的一顆星球,如同一粒布滿灰塵的網球一般,而我們的生命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粒塵埃,我們自己也不過是數十億生命中微小的一個時,我們就很難想象上帝那長闊高深的愛;同樣的,當我們想到世界所有的邪惡和苦難,想到那麼多破碎的生命時,亦很難想象上帝是愛我們的。

然而,使徒約翰告訴我們上帝就是愛(約翰一書4章8節)。傑克曼宣稱:“我們一定要明白如此偉大而無限的創造主卻也是在乎我們每一個微小的生命的。上帝是如此的偉大,以至於祂可以關心到我們每一個人的需要。”正如早期教會神學家奧古斯丁在《懺悔錄》中寫到的:“上帝,你是美善的,也是滿有大能的。你看顧我們每一個人,彷彿世界上只有我們某一個人一樣;而你對每一個人,都是如此的關愛。”

儘管薩諾斯擁有神一般的力量,他的追隨者也尊稱他為“全能的薩諾斯”和“父”,他也稱呼他的追隨者為“孩子”,稱他的計劃為“救贖”計劃,但是,距離真正的神性,他還相差甚遠。這裡可以借用魯益師(C.S. Lewis)的一句名言,薩諾斯或許是強大的,但他卻不是良善的。

 

團結最重要

各路漫威英雄必須聯合起來共同反抗不斷擴張的反派勢力。但在《無限戰爭》剛開始的時候,大家之間仍存在一些人與人之間的摩擦和自我的碰撞:鋼鐵俠與奇異博士有嚴重的分歧。雷神和星爵也在某些問題上持有不同的意見。國務卿埃弗雷特·羅斯(Everett Ross)仍然認為美國隊長和他的隊員是逃犯。在電影《雷神3:諸神黃昏》(2017)中,雷神在摧毀阿斯加德的過程中受了傷。戰爭機器詹姆斯·羅德斯(James Rhodes)在內戰中受傷,也仍未恢復過來。(2016)

薩諾斯是如此強大的對手,讓人完全有理由相信他所謂的“救贖計劃”很有可能成功。因此,復仇者英雄們必須要聯合起來才有可能阻止他。正如俗語說:“先團結,再談分歧”。

鋼鐵俠能夠放下過去受到的傷害與背叛嗎?鋼鐵俠和奇異博士能夠將頑固的自我先放一邊嗎?復仇者們可以放下之前因為各樣分歧導致的內戰而選擇再一次團結起來嗎?他們可以阻止那個瘋狂的泰坦人用無限寶石來實施“救贖計劃”嗎?

我們的英雄們為了保護平民,都表現出非凡的勇氣和自我犧牲的精神。然而在這個故事中,對於團結的意願才是最重要的。 “復仇者集結”的口號也體現了這一點,正如古老諺語所表達的真理:“團結則存,分裂則亡”。當看到這一個個帶着自己的驕傲、痛苦、擁有自己的理想和價值觀的活生生的人物為了他人的緣故,克服自己身上的問題,團結一心地戰鬥時,我真的是非常感動。

團結合一也是上帝對祂子民的呼召(詩篇133篇1節)。上帝的子民也會集結起來成為ekklessia——“被揀選出來的人”——也就是教會。上帝希望我們在真道上合一(以弗所書4章13節)。祂希望我們在這一切之外,要存着愛心,愛心就是聯絡全德的(歌羅西書3章14節)。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彼得前書4章8節)。同時,愛也讓我們生活在有力而團結的集體中,並能團結一致合力對抗一切可能拆散和毀滅我們的事物。

儘管這部電影時長160分鐘,但故事情節非常緊湊。這部電影真的只是上半部,下半部將於2019年5月上映。無論即將發生的是什麼,復仇者們都需要集結在一起,團結一致,才能對抗薩諾斯日益強大的破壞力。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在主裡成長

馬來西亞第14屆大選——基督徒可以怎樣「做光做鹽」?

作者:雪倫,馬來西亞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如果說到最近這幾個月馬來西亞全人民最關心的事,無疑是即將來臨的馬來西亞第14屆大選。大家都非常期待這一屆的選舉能夠給馬來西亞帶來怎麼樣的未來。

好幾個月前,甚至是去年底,在我的身邊和社群網站上,我就開始看到很多朋友發起呼籲,呼籲大家一定要去投票,也呼籲每個在外的大馬人回家投票。我甚至還看到一些人發起活動,籌款或自掏腰包要贊助機票等,好讓那些有心,但經濟上無力的海外留學子弟們回家投票。還有一些在海外工作的人,冒着可能被扣薪水的風險,也要請假回家投票。為國家,為下一代,為人民可以有更好的生活,盡自己的一份力。這些都讓我看了既感動又激動,感動原來我們都這麼深愛着自己的國家,激動是原來我們可以做的事有這麼多!雖然他們大部分都是非基督徒,但我卻從他們的身上看見了類似「做光做鹽」的好例子。

一直以來,基督徒在面對政治或相關的議題時,似乎普遍都是持保守且低調的態度。但其實我們可以做的遠不只是隔岸觀火,尤其是年輕一代的基督徒。基督徒是可以在很多事情上彰顯基督的愛的,我們可以做的事還有很多。保羅當年給提摩太的忠告,其實也是給我們這一代年輕基督徒的忠告:「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做信徒的榜樣。」(提摩太前書4章12節)我們的年齡或許年輕,或許不如一些前輩基督徒們富有豐富的經驗和知識,但我們卻是在這個時代中成長出來的一群年輕力壯、有動力、有創意的一群人。既然我們擁有這麼好的先天優勢,那我們為信仰的作為應該是可以不「叫人小看」的。可要人不小看你年輕,就得在保羅說的五個方面表現出來,才能具說服力,才能以身服人,帶出教導,改變人的能力。同時,這也能讓別人在我們身上看見上帝的事工從不限制於任何人。當然,或許很大幾率也可以達到傳福音的效果呢?

我們的言語是否溫柔,讓聽的人感到被愛?我們做事,與人相處是否有愛?敬拜是否有準時到?地上髒了,是否會想要自動清乾淨?是否都有積極使用自己的恩賜服事主?是否能覺察到他人的需要,對人付出及時的關懷和幫助?是否在各樣事上尊主為大,活出在主里的信心?在上帝和人面前都不沾污自己?這些雖然都不容易,也很難做到完美,但這都不是可以成為我們不做,或少做的借口。這些是可以操練,做到更好的。

就好比這次馬來西亞的大選,每個基督徒都該意識到,國家的事並不單單是那些政治人物或高層人士的事,而是關乎每個人民的事。然而對基督徒來說,這並非什麼壞事或該避免的事,因為基督早已呼召我們要成為世界上的鹽和光(馬太福音太5章13-16節)。雖然說我們並非一定要像非基督徒人民那樣行動,但我們是否也能像他們那般,把熱心與愛化為行動彰顯出來?我們基督徒是否可以成為那個勇敢站出來為國家爭取的人呢?對於人民,我們是否可以成為那個好榜樣,讓人們看見其實選舉也是可以,亦或需要以一個好的態度和方式來進行的呢?祂把我們生於此地為公民,我們就當在這片土地上為基督作美好見證,為國家的好積極貢獻。只是我們仍要謹慎!我們雖然可以參與,為國家出一份力,但不是盲目跟風,失了焦點。我們不爭,也不鬧,儘力做該做的事,然後將結果交託給上帝,最後順服。所以,在即將來臨的大馬選舉,無論政局怎樣演變,基督徒除了為國家守望禱告,求主掌管,還可以做的或許就是積极參与投票,在能力可及之下,在實際行動上做出付出。

我目前工作的地方是一個基督教機構,因去國外出差的日子恰好撞上了投票日,我們最終毅然而然地決定把出國開會的日子改期,並向國外的同工取得諒解,好讓馬來西亞的同工們在儘可能地減少對工作的影響和損失下可以回家投票。同時,我也看見了弟兄姐妹的愛與諒解。雖然國外的同工們與大選沒有關係,但卻也以愛心包容,願意為了我們一同更改會議日期。

上帝喜悅我們的愛是有實際行動的愛。禱告非常重要,但若你是有能力的,禱告之餘也付出行動吧!我們很多時候缺的可能就是那以愛為出發點的行動力了。畢竟,所謂的「做光做鹽」,不只是讓人覺得基督徒比別人過得聖潔,是個模範生,而是讓人能得着溫暖,在你身上體會到基督的樣式。

最後,願上帝賜福馬來西亞!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認識自我

我們可以從葛培理的一生學習的8個功課

作者:Sherian Voysy,英國

翻譯:奇奇,中國

一個從大學輟學、在北加州一個農場長大的男孩找到了信仰,並開始佈道,從此奔走在世界各地,面見獨裁領袖,與數任美國總統傾談,成為媒體創辦人,並加速了幾十項國際事工的發展。去世的時候,他被公認為歷史上最有影響力和最受人愛戴的佈道家。

這就是葛培理的故事。

在多年疾病纏身之後,葛培理於99歲高齡安息主懷。書寫他的一生以及他對世界影響的書已經不少。許許多多來自世界不同國家和不同時代的基督徒領袖也都深受他的影響。我自己就在人生的關鍵時刻讀了他的自傳《照我本像(Just As IAm)》,下面是我從中總結出的8個功課。當然若是細講,還有太多可以列舉的。

你從葛培理的一生中可以學到什麼?在評論區給我們留言吧!

1.忠於自己的呼召

葛培理曾放棄了一份薪水很高的電台主持工作。他也放棄了林登·約翰遜(Lyndon Johnson)對他競選總統的邀請。有一陣子他在一所基督教大學做校長,但後來他意識到這其實是在耽誤他去做上帝真正呼召他做的事:向全世界去傳講福音。世界上有許多很不錯的事情我們可以去做。但當上帝呼召我們去做某個特定的事情時,立即去做吧。

2.用心掂量地冒險

葛培理曾冒着極大的風險接受了一個在蘇聯佈道的機會。他也曾在很多封閉政權的國家和危險地區佈道。但他絕非是莽撞之人。每一次邀請他都會很用心地掂量,禱告並和他人商議。他也拒絕過很多邀請。他是個既有勇氣又有智慧的人。

3.有創新意識地使用媒體

葛培理佈道協會在其他人根本想都沒有想過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使用廣播,電視和電影來佈道了。葛培理自己創立以及幫助創立了很多高質量和家喻戶曉的出版物,比如《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精益求精一直都是他工作中的關鍵價值。

4.仁慈而又立場堅定地對待批評

葛培理曾同時被基要派和自由派公開指責,他一般都私下寫信進行回復。即便偶爾在公開場合提起,他的回復也都是公允、仁慈的。他並沒有反擊和妖魔化對方。但是需要時,他會堅定立場。當基要派佈道家鮑勃·瓊斯(Bob Jones)詆毀他的事工時,葛培理寫了一系列回信希望能夠尋求和解,但最後一封信中,他表示若是鮑勃·瓊斯(Bob Jones)仍然惡意相向,他將不再與之聯繫。最後也確實如此。仁慈地對待批評你的人,但是必要的時候要堅定立場。

5.涉足政治時要做好被背叛的準備

葛培理的朋友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偷偷錄下了他們的私人談話。這一點就足夠說明問題。

6.在政治上有先見但要機敏

葛培理是最早反對種族隔離的人之一。他認為美國新興的宗教權利運動(Religious Right movement)是個不健康的政教混合運動(值得當今的佈道家們反思)。葛培理說他自己並不總能在政治方面做到機敏,有時他並沒有做到中立,而是在許多重要的事情上發表了自己的政見。政治問題本來就是很難處理的,但我們可以向成功過也失敗過的葛培理學習。

7.堅持自己的信仰主張,同時包容他人的意見

你聽過葛培理攻擊其他宗教嗎?你聽過他說救恩來自於基督以外的什麼嗎?葛培理從來都很寬待其他信仰,但是在自己的信仰主張上非常堅定。讓我們也效法吧!

8.追求正直

《末得斯圖宣言(Modesto Manifesto)》如今已經廣為流傳。在其中,葛培理和他的同工們寫出了他們認為自己會面對的主要試探以及應對的方案。他們在宣言中寫下自己會在性方面守約,報道誠實,會與當地教會保持緊密關係,並且財政透明。這個宣言幫助葛培理避免了許多其它成功佈道家們屢屢陷入的道德問題。

葛培理非常真誠地面對自己的不足,尤其是他沒有能夠多陪伴家人這一點。當然,其他人可能會列出他的其他缺點。不過我們可以從這個信實的人身上學到很多。如今我們面對的問題不過是由來已久的試探以新的形式出現。像葛培理這樣的先驅可以指引我們如何去面對,並且趨使我們去找到自己的方法 。

為葛培理點贊。

有一天,你會讀到或聽到葛培理死去的消息。你一個字也不要相信。我那時的生命要比現在更有活力。我不過是變更了住址,那時我已與上帝同住。

——葛培理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愛中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