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恐懼撲面而來……(有聲中文)

作者:Agnes Lee,新加坡
翻譯:Jaslyn, 新加坡
語音播讀:Angel,香港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每個人都有自己無緣由的恐懼。有時,這些恐懼影響我們太深以至於我們被牢牢地捆綁。對我而言,這一切源於一次普通感冒。

一天早上,我醒來后發現喉嚨痛,之後我就開始咳嗽。最後我去看了醫生。診斷結果是我感冒了,醫生讓我請兩天病假在家休息。

就在我以為病情有所好轉時,我的咳嗽卻惡化了。而且我咳嗽到噁心。我完全沒胃口,幾乎吃不下任何東西——為了能夠服用藥物,我不得不強迫自己進食。我整天都昏昏欲睡,有時候還發燒。我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卻也睡不好,因為常常被自己咳醒。

更糟糕的是,我擔心辦公室里還沒做完的工作。老闆出差了,除了我,沒有其他同事知道如何聯絡我們的供應商。

我記得那天我決定回辦公室處理一些工作。在地鐵上,我開始咳嗽。這時我周圍的乘客都開始刻意遠離我。

我真的痛恨那一刻——真希望我沒有生病!我甚至希望可以找個洞鑽進去。人們閃躲我的樣子看起來好像我得了什麼奇怪和嚴重的傳染病一樣。真是太尷尬了。

普通的感冒怎麼會那麼難受?我什麼時候才能康復?都已經五天了。這肯定不只是普通感冒吧?醫生一定是診斷錯了!

要是我得的是肺癌怎麼辦?如果是肺結核呢?我認識一個肺結核病患,她在康復過程中受盡痛苦,各種打針、吃藥、住院和看醫生。而這一切也都是從普通感冒癥狀開始惡化的。

我開始試着停止這些不理性的思考,用聽歌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我偶然發現一首Casting Crowns的歌曲,名為《我的靈魂(Oh My Soul)》。歌曲創作人馬克·霍爾(Mark Hall)唱道:“你的恐懼最終都要面對你所認識的上帝(祂能戰勝一切[1])”,這句歌詞讓我得到釋放。

上帝告訴我不要害怕。祂用這首歌來使我確信我可以把恐懼放在祂面前,因為祂知道我們一切的恐懼。當我們將恐懼帶到祂面前時,祂就為我們扛起這個重擔並釋放了我們。

當我搜索這首歌的創作背景時,我了解到歌曲創作者是在他人生的最低谷時寫下的這首歌——那個晚上他被診斷出腎里有惡性腫瘤。

歌曲創作者的信心鼓舞了我。確實,我敬拜的是一位在任何時候都在我身旁,從來不曾離開我的上帝。那我為什麼不放下我的恐懼呢?我已經被恐懼嚴重困擾,以致我忘記了我其實可以把它交託給上帝。

事實上,我感到我的多慮相當愚蠢,因為我所有的恐懼都是毫無根據的。我越是聚焦在恐懼上就越感到害怕。相反,我告訴自己要專註於上帝。很快,我就得到了平安,並知道我可以把所有的恐懼都交託給我信靠的上帝。

於是,我做了一個認罪悔改的默禱。我本應該把恐懼交託給上帝的,而我卻讓恐懼奪去了我的平安。那天晚上,我敬拜、禱告然後就睡了。

半夜,我又咳醒了。但奇怪的是,我隨即開始哭泣並深深地感動,因為在我最需要安慰的時候,我感到上帝的同在包圍着我。那一刻,我的心中有一種超自然的平安。我記得在約翰福音14章27節中耶穌告訴祂的門徒們:“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這節經文佔據了我的腦海,上帝用祂的話語安慰了我。這節經文提醒我,即使在艱難困苦中祂也會將平安賜給我們。我們不必害怕,因為祂與我們同在。

幾分鐘之後,我感到喉嚨上有什麼東西被拿掉了,而我就這樣奇迹般地被醫治了。我的喉嚨不再像之前那樣感到瘙癢和乾澀,我的咳嗽也從那一刻起變得可控了。那個周末,我徹底地不咳嗽了。

上帝通過這件事提醒我,祂那裡是完全安全的,我們可以將所有恐懼都交託給祂。畢竟,祂是為祂的羊捨命的好牧人(約翰福音10章11節)。 因此,有上帝在我身邊,我就不必害怕會生病和受苦。即使在我完全不能掌控事態的時候,祂仍掌權。

[1] 原文並無此處,翻譯過程中為解釋原文而添加。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一起來慶賀

對抗FOMO,我們可以怎麼做?(有聲中文)

Untitled

作者:Cindy Wang,澳大利亞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時代雜誌(TIME)曾提過這麼一個詞——FOMO(Fear of Missing Out),即錯失恐懼症,並稱之為這個時代的流行病。FOMO一詞在2013年被錄入牛津詞典,它也被稱為“資訊癖”或“社交控”,意指每時每刻都在檢查郵件、信息,成為起床后,睡覺前必做的事情,且生活在一種被關注、被聽到、被陪伴的假象中。FOMO 也讓我們無形中將自己的生活和朋友圈裡他人展現的看似積極完美、光鮮亮麗的生活進行比較,以至於我們的慾望不斷膨脹,好似更多的財富、更美的容貌會帶來內心更大的滿足和幸福感。

其實FOMO 症候群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只是社交媒體的盛行讓其變得更普遍、更嚴重,以致我們常常處於跟他人“比較”的狀態中。為了我們也能擁有名房名車、美麗的外表、浪漫的假日、美食美酒,讓別人看見自己的生活也很多姿多彩,我們只能更努力、更拼搏,做更多運動,去更多地方,拍更美的大片,來獲得更多的點贊。不料,結果卻成了“車奴”、“房奴,透支了自己的身體和精力,患上了FOMO,帶來了焦慮與失落。這些不但無法填補那份內心的空虛,反而讓我們成為慾望的奴隸和不斷尋求自我滿足的人。其實FOMO現象反映的是一種“缺乏”的心態,裡面隱藏着的是深深的焦慮與失落,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不如別人有錢、有才、有時間、有機會、有情趣、有背景等……這群人的背後其實是渴慕能得到肯定、讚賞,以及對生命意義的尋覓。然而在聖經中,我們可以看見上帝早就對我們的生命賜下多麼棒的應許,例如詩篇23篇5節的 “福杯滿溢”、約翰福音10章10節的“豐盛的生命”等。只是我們該怎麼樣得到這些應許呢?我們該怎麼擺脫FOMO症候群呢?
我發現,原來當FOMO讓這個時代更焦躁、更迷失的時候,“關愛他人”是對抗FOMO的最好利器之一。我非常享受獨處,所以基本上社交媒體對我沒有什麼吸引力。但我何嘗不是在FOMO中掙扎,害怕錯失成為最好的自己,以致不斷為事業、家庭、生意計劃着、忙碌着。我的奉獻和關愛常常也是以物質的形式付出,因為我給不出時間,分不出精力。眼看着前方爬不完的山頭,內心常常感到心煩意亂,就像牧師Francis Chan說過,“我們最大的恐懼不是失敗,而是在錯誤的地方成功”。我爬的山正確嗎?於是我開始學習抽身出來,去傾聽、陪伴、鼓勵和幫助他人,卻發現關愛他人的同時,我可以得到心靈的安靜,煩惱的化解。這個過程不像解數學題那樣直接獲得人生的答案,而是我漸漸融入到了上帝的愛里,和祂寬闊、豐盛、永不幹涸的豐盛里。

或許,你可能還不是很明白。那麼,期待透過以下我所分享的三點來幫助你了解為什麼“關愛他人”會是對抗FOMO的利器之一。

走出焦慮,找到喜樂

有一句古老的諺語說,“如果你想快樂一小時,打個盹吧;如果你想快樂一天,可以去釣魚;如果你想快樂一年,那就繼承一筆遺產;如果你想快樂一輩子,請幫助別人。”記得我曾經看過聯合健康保險(United Healthcare)和志工人力銀行(Volunteer Match)發出的報告,2010年對4500名美國成人的調查中發現,那些每年花一百個小時做義工的人當中,68%的人感到健康狀況改善,73%人說義工活動緩解了他們的焦慮感,89%的人認為當義工讓他們身心更健康。原來,一種被稱為快樂荷爾蒙的物質——催產素(Oxytocin)會在我們心懷感恩、愛護、幫助他人時在體內釋放,進而對身心靈的健康有益。原來上帝在創造我們的時候,就已將關愛他人的使命編織在我們的基因當中。這正像以弗所書2章10節所說“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里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上帝所預備叫我們行的。”

擺脫迷失,獲得意義

社交媒體上有一句話流行語叫“刷個存在感”。人生如果只是單單“生存”會不會太乏味無聊、太漫無目標?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曾說過“生存依賴於我們得到什麼,生活依賴於我們付出什麼”。我生活的這個國家——澳大利亞,福利高、環境優美,幾座城市屢屢登上世界最宜居城市榜單。在這裡,人們生活安逸,但令人詫異的是,它卻也是年輕人自殺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原來優越的生活並不能給我們帶來幸福感以及人生的意義。但相反的,若我們願意去關愛他人,這會讓我們的人生活得更有意義;而有意義的人生能激勵、帶動我們每天的生活。

突破缺乏、進入豐盛

當我們跟他人比較時,我們往往會感到自身的缺乏。因為總有人會比我們更聰明、更漂亮、條件更好、機會更多。可當我們關愛他人的時候,我們就會衝破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殼子。這是因為我們挑戰了自己的天性、掙脫了來自肉體的捆綁。也就是說我們選擇將眼光從自己身上挪開,投向上帝,遵行祂的話語——選擇服從,遵守“愛人如己”的誡命(加拉太書5章14節);選擇信靠,建立“發仁愛的信心”(加拉太書5章6節);選擇履行“用行動實現真愛” (約翰一書3章18節)。哥林多后書9章8節是這麼說的,“上帝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地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這裡的“善事”也包含了“關愛他人”。相信當我們走出了有限的自我,將自己的生命和豐豐富富供應我們的上帝連在了一起時,祂會將各樣的恩惠多多地加給我們,使我們凡事常常充足。

無論是否為了擺脫FOMO,我們每一個人一生都走在學習和實踐關愛他人的路上。因為這是上帝賜下給我們的大使命。再平凡的舉動,有愛就有上帝的榮耀!所以,與其從社交媒體或網路平台上尋找滿足感和生命的意義,不如讓關愛的清流涌動,去滋潤他人的同時也豐富自己的生命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撥雲見日

怎麼辦?我無法面對明天(下) | 生命探索(連載)

pexels-photo-220444-1

(接上篇,文後有上文鏈接)

你也許會問,這位上帝會如何幫助我們?這位宇宙的創造主怎麼能了解人類的感受?

其實,上帝清楚明白我們等待明天到來的心情,因為祂親身體驗過我們的經歷。這位上帝從天上降生在我們的世界里,成為人的樣式,經歷人類的生活,祂的名為耶穌。

耶穌在世上時,也曾面對艱難的時刻,祂知道自己將被仇敵百般羞辱並且殘酷地處死。在等待這個痛苦的明天到來之前,祂心裡憂愁難過,於是祂要門徒陪在一旁,並對他們說:「我心裡甚是憂傷, 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裡等候,和我一同警醒。」(馬太福音26章38節)

上帝來到世上成為人的樣式,經歷了我們的生活和感受,足見祂愛我們,希望成為我們的朋友。祂明白我們面對明天的心情;知道我們在困境時,多麼迫切需要忠實的朋友。現在,上帝願意成為這樣的朋友,永遠陪伴在我們身邊。祂邀請我們到祂面前,尋求祂的安慰和幫助。這也就是為什麼耶穌向門徒保證:「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上帝,也當信我。」 (約翰福音14章1節)

上帝應許與我們同在

明天的太陽升起后,所有該解決的問題、沒把握的挑戰,終究要逐一面對,那麼信靠耶穌就能有所改變嗎?

如果你所信靠的對象,只是像你我一樣的普通人,能帶來的改變就相當有限。然而,耶穌絕非如此,祂是天地萬物的創造主,是全知全能、滿有智慧的上帝,是能體貼人的軟弱、大有能力的主。而且,祂在世上時也和我們一樣經歷苦難且一一攻克。祂遭仇敵陷害被捕,遭受侮辱和鞭打,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後卻從墳墓里復活,證明祂能戰勝死亡、勝過一切。 因此,祂能夠解決的不單是我們的難題,也絕對能帶來改變。不僅如此,祂應許所有信祂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 (約翰福音11章25節)。

這樣的保證能給我們面對明天的勇氣,不管明天有苦難、憂慮或煩悶,我們都知道上帝會與我們同在,像一位摯友允諾會陪伴我們的左右,在人生漫長坎坷的道路上給予我們安慰,激勵我們繼續前行。祂必不撇下我們,也不丟棄我們。

耶穌的這個保證也成為支撐靜雅的動力,讓她能繼續面對充滿艱辛的明天。靜雅是一名年輕的教師,醫院的檢查報告顯示,她的胸腔長了惡性腫瘤,必須進行手術切除。手術過後,最令她擔憂的事發生了,醫生診斷出是淋巴癌。她開始接受化療,卻對藥物產生不良反應,她想放棄治療,但是醫生們都堅持要她繼續療程。

接下來的日子是痛苦難熬的。化療帶來的副作用除了嘔吐、疼痛,沒有食慾與失眠之外,更是讓她抑鬱寡歡、消沉沮喪。病痛的折磨讓她一度想了結生命,但 卻割捨不下丈夫與年僅三歲及九歲的兒子。靜雅不知道自己要如何面對明天,因為明天意味着有更多的不適、痛苦和煎熬。

在靜雅的生命陷入低谷時,她對上帝的信靠成為唯一支撐她的力量。上帝的安慰與同在,給了她勇氣和決心來面對這難熬的境況。儘管未來將會面臨更多的痛苦和不適,但她信靠上帝,使她得到了力量,繼續接受治療對抗病魔。因為全心仰望耶穌,讓靜雅重拾生命力,她知道上帝必不撇下她和她的家人。不管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靜雅堅信上帝掌管一切。

的確,耶穌不但掌管我們的時日,也將我們放在祂心上。你只要轉向耶穌,就能得着祂的平安與同在、經歷祂的大能大力,你不必再為明天孤軍作戰。

今天,如果你正走在荊棘滿布的崎嶇路,何不向這位充滿憐憫的全能上帝求助呢?祂必能幫助你面對明天。

你願意向耶穌求助嗎?

如果你想更進一步認識耶穌,你可以與當地的教會或基督徒聯絡,相信他們都會很樂意協助你;另一個方法是翻閱聖經,從中認識上帝,並且了解祂如何能賜給你所需的安慰與平安。

我們雅米事工也樂意提供協助, 幫助你在尋求上帝的過程中得着力量來面對明天。你可以在文後給我們留言,或者在後台給我們發消息。

怎麼辦?我無法面對明天(上) | 生命探索(連載)

*此文章摘自靈命日糧《生命探索》系列,版權所有,謝絕轉載,歡迎轉發!

怎麼辦?我無法面對明天(上) | 生命探索(連載)

pexels-photo-220444-1

明天的到來

你是否為明天的事而感到憂心忡忡?

也許你將參加一場重要的考試,卻還沒做好準備;可能你需要動一個手術,因為風險極高而恐懼擔憂;或者你和上司將有個重要的會議,可能影響你未來的職業生涯。或許你正飽受疾病折磨,明天則意味將承受更多的病痛之苦;也許你剛結束一段感情或痛失摯愛,無法繼續面對毫無止境的孤寂或傷痛。

或者,你對明天毫無把握,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對於未來充滿不安。你可能擔心自己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來養家活口,或讓孩子完成教育;擔憂自己沒有足夠的積蓄養老;擔心在經濟不景氣時失業,或者投資連連虧損怎麼辦。

或者,你害怕面對明天的原因,可能只是因為你厭倦了周而復始的單調生活, 每天為了例行事務而忙碌:起早摸黑、準備早餐、接送孩子上學、趕着上班、下班回家、做家務、看電視。昨天是這樣,今天也是這樣,明天還是這樣,日復一日的乏味生活實在讓你無法忍受。

你不是唯一害怕面對明天的人,有很多人都和你一樣,對於難以預料的明天感到擔憂。的確,人生免不了痛苦與焦慮,我們都屢遭挫折,失意與苦楚。有時,你是不是也希望能擺脫這一切,不必面對明天的到來呢?

面對明天

我們會用很多不同的方法來應付對明天的恐懼。有些人用忙碌來分散注意力, 逃避明天將面對的問題;有些人竭盡全力為將來作預備:儘可能多買一些保險、加班超時工作好賺更多的錢來儲蓄,或者為了前途而不斷進修。

相反地,我們有些人也可能抱持着「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的態度,所謂人生苦短,當及時行樂。既然生命有限,何不趁現在盡情享受人生呢?

其實,我們都知道這些方法也許暫時見效,但卻治標不治本。不管我們喜歡或不喜歡,明天都會到來。我們也許可以忽視或假裝問題不存在,但明天太陽升起時,我們還是要面對這些問題。更何況,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無論我們如何努力做準備,都永遠不夠。

那麼,我們究竟該怎麼面對明天? 我們要如何面對萬事難料、變幻莫測的未來呢?

我們可以尋求幫助,向天地萬物的創造主求助,因為祂掌管明天。

上帝深知我們的恐懼

這位創造主是誰呢?祂是創造宇宙和萬物的神,我們稱祂為上帝。祂創造了地球、日月星辰,以及我們人類。上帝是全知全能的神,祂知道明日的一切,也清楚接下來的日子又將會如何,沒有任何事在祂的意料之外。我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都完完全全在祂的掌握之中。先知耶利米在數千年前就寫下:「[上帝]用能力創造大地,用智慧建立世界,用聰明鋪張穹蒼。」(耶利米書10章12節)

正因上帝造了我們每一個人,祂明了我們的心思意念,知道我們的恐懼不安。

不僅如此,上帝深愛我們並願意幫助我們。祂知道我們需要安慰、保障以及力量來面對明天,所以,祂應許只要我們信靠祂,祂就賜下這些成為我們的幫助。祂像一位慈父,也像一名摯友,祂張開雙手隨時歡迎我們親近祂,祂要給我們安慰。

(未完待續,本周三更新)

*此文章摘自靈命日糧《生命探索》系列,版權所有,謝絕轉載,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