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去宣教,父母卻離婚了,但上帝的愛卻從未離開(有聲中文)

作者:Isaac Benavides, 巴西
翻譯:秋晨,中國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我是在智利長大的,當時的生活很美好。我的父親在一家大公司擔任要職,而我母親是一名軍隊的護士。我們住在遠離城市的地方,生活無憂無慮。我們家所在的那片地方坐落在大自然之中,四周都是河流,所以人們十分形象地稱之為“河之珍珠”。當時的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我們會離開那個地方。
但是,我們還是離開了。2007年10月,為了服侍一個拉丁語社區(某個巴西地方教會的事工對象),我們全家人以宣教士的身份搬到了巴西。就在我們到了巴西不久,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的家庭關係出現了問題。一開始,父母盡量表現出合一,想要守住對彼此的承諾,以及對這個拉丁語社區的承諾。然而,那些在我們搬家前就有的矛盾,加上異國生活帶來的挑戰,以及文化和語言的差異等一系列問題,最終還是壓垮了我們。在巴西生活了幾個月後,父母離婚了,這讓我們整個家庭陷入分裂。母親和妹妹回了智利,而我和父親留在了巴西。

自然地,我開始有很多疑問。我承認這些問題至今仍困擾着我:為什麼我們要來這裡?為什麼這些不好的事情會發生?父母的離異與這半途而廢的事工深深地動搖了我的信心。最終,我離開了教會,遠離了上帝,走上一條自暴自棄的道路。

母親回到智利后,父親不得不離開教會,開始找尋新的生活。他嘗試在不同的地方工作,但都事與願違。直到有一天,在沮喪與苦毒中,他選擇轉向上帝,尋求祂,並向祂禱告。

他一連幾周都在呼求上帝,我每天都能聽見他的哭泣。我相信,他真誠而又心碎的哭泣令上帝喜悅。某天清晨,父親領受到來自上帝的強烈呼召,要他取些麵包和咖啡,走去城市的街道中。他便這樣去做了。

走着走着,他遇到了一群無家可歸的人——有些人是被遺棄的,有些人沉迷於毒品,也有些人正忍飢挨餓。於是,父親用自己蹩腳的葡萄牙語把咖啡和麵包分給其中的五個人,向他們奉獻了自己的愛心。從此,他開始每天都這麼做,日復一日,他成了這個街道上家喻戶曉的人。

如今,大約有2000人居住在庫里奇巴市的街道上,其中有1%的人口沉迷於毒品和酒精。有這麼多人需要幫助,我父親自然需要更多的人與他一起來服侍。他深信上帝呼召他來幫助這些社會中的“隱形人”——那些無家可歸的人、毒品上癮的人,和遭受暴力侵擾的人。父親的生活從此大不同。

五年過去了,現在他與來自各個基督教教派的100名志願者一起,在當地市中心的一個知名公園裡,侍奉200多名無家可歸的人。每個周末,他都會為這些無家可歸的人舉行聚會,(用行動和上帝的話語來)餵養他們。他稱這個地方為“露天教會”。

如今,這個事工已經發展壯大,同時運營着一個NGO組織和一個戒毒所。這個事工完全是靠禱告托起來的,父親從沒有寫過任何具體的項目計劃。上帝總在合適的時候,奇迹般地供應他所需的一切。

在我們自己家裡,我們仍然在經歷修復、原諒和醫治。但是,上帝的真理讓我們明白,我們必須跳出自己的境遇,把耶穌的光亮帶給那些還不認識祂愛的人。總有人經歷着比我們更多的傷痛,而我們可以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一些不同。再也沒有比一顆願意被上帝引領並像耶穌一樣服侍人的心更珍貴的了。

有些人問我,怎樣才能找到上帝給我們人生所定的旨意,坦白說,我的答案是:我也不知道。但有一件事我能確定,那便是上帝的良善。無論我們的環境和能力如何,祂都會使用我們。

對我個人而言,上帝是藉著婚姻把我的生命翻轉過來的。祂讓我明白作為一個丈夫和父親,我的責任就是在物質和屬靈上保護我的家庭。如今,我每天都尋求祂的帶領和幫助。

說實話,我至今仍然無法毫無障礙地幫助那些癮君子和無家可歸的人。但是,當我每天看着父親,我總是驚奇於他每天都能投入那麼多的時間,甚至冒着風險來做這項工作,而這一切僅僅是為了能有兩三個人願意放棄毒品和流落街頭的日子,開始重新生活。

記得我曾問過他這樣一個問題:“爸,當你的努力只換來這麼一點點成果時,你難道不會感到沮喪嗎?人是不會改變的啊!”他說:“上帝並沒有呼召我去改變這些人,而是呼召我去愛他們,剩下的是上帝的工作。”那時,我才開始意識到,只有一個曾經破碎過的人,才能看到和理解另一個破碎的靈魂的需要。我們的使命是去愛別人——而愛會讓一切都不一樣。

此文譯自雅米英文文章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細數恩典)

當我饒恕家暴的父親時(有聲中文)

The-Day-I-Forgave-My-Abusive-Father2

作者 : Aryanto Wijaya,印尼

翻譯:覃函涵,中國

語音播讀:呂傑,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我曾經怨恨過我的父親。在我看來,他嗜賭成性,虛榮偽善,是個根本就不配做父親的人。

有一次,他又在外面賭了一通宵,到黎明的時候才回到家。他賭輸了1千萬印尼盧比(約合5000多人民幣)。因為輸了錢怨憤在心,他就發泄在我和我母親身上。他大聲叫嚷,對家裡的傢具拳打腳踢來泄氣。當時在做飯的母親也沒有倖免。我眼睜睜的看着他咒罵和侮辱母親。他甚至還想動手打她。我實在無法忍受了,氣急敗壞地走到他旁邊,重重地甩了一把廚房門。我大聲吼道:“你喜歡賭博是你自己的事,與我們無關。是你自己選擇要去賭的,所以無論輸贏,後果就該你自己承擔。你能不能別把自己在外面惹的麻煩帶到家裡來?”他聽完氣得要打我。我躲開了,跑出家門。他追在我後面,不斷咒罵我。我實在太恨他了,根本不想認他做我的父親。

出了門我也不知道該去哪兒,我騎着自行車漫無目的地遊盪。我不想回家——我知道剛才的爭吵讓家裡的情況變得更加混亂。於是我決定去到5分鐘路程之外的教會。那天不是星期天,所以教會裡人不多。但我還是希望能在那兒遇見一兩個教會裡的朋友,期待他們能幫助我疏解糟糕的心情。

我在教會坐了好幾個小時,任由自己思緒翻飛。早晨爭吵的場景一直在我腦海里回放。想起父親對我和母親做的那些事,我感到心如刀割。這並不是他第一次在賭博之後拿我們發泄情緒了。只要他賭輸了錢,回到家他就會打我的母親。而我卻對此無能為力,這使我萬分痛苦。

還好那天我的一個朋友來教會了。他之前把自行車放在了教會的車庫裡,那天剛好回來取。他見我狀況不好,就問我發生了什麼。我哭着跟他訴說了家裡的事情。他聽了什麼也沒說,靜靜地擁抱了我。

當晚,我決定回家。我出來的時候沒有帶錢,也沒有帶衣物。我也覺得我不應該把我母親一個人留在家裡。然而我到家的時候,母親告訴我,父親又出去賭了。

決定原諒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覺得憤怒又傷心。我開始懷疑自己是否是一個真正的基督徒。我想起自己在2004年受洗的時候,那時我決定全心全人地跟隨主耶穌。跟隨耶穌意味着我要像上帝饒恕了我們一樣饒恕別人。上帝差遣了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的罪釘死,饒恕了我這個罪人。我又有什麼權利不去饒恕其他和我一樣的罪人呢?如果我拒絕饒恕自己的父親,我還是一個真正的基督徒嗎?

當我向上帝禱告求祂給我一個解決方案時,上帝給我的經文全部都是關於饒恕的。馬太福音6章12節的主禱文清楚地教導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耶穌甚至告訴彼得要饒恕別人到70個7次。(馬太福音 18章22節)

老實說,這些經文對我來說就像老生常談,沒什麼新意。在主日學和講道中,我不知道已經聽過多少遍了。然後我想起了馬太福音18章22節中提到的基督信仰的核心—— 就是接受饒恕和饒恕別人。

讀到這節經文的時候,我終於謙卑降服了。我不能再背負着仇恨我父親的重擔了。我想要釋放所有積壓的憤恨和苦毒。雖然經文明確的告訴我,要饒恕我的父親。但我知道,要做到真正饒恕並不容易。

在絕望中我曾向上帝禱告:“上帝,請賜給我力量去饒恕他。”上帝傾聽了我的禱告。之後,我安靜下來,仔細地思考了整個爭吵的過程。

我意識到我自己也犯了錯。我讓憤怒掌控了我,沖我的父親大聲叫嚷,而沒有耐心對待他。我本應該用水去熄滅憤怒的烈火,可我卻選擇了火上澆油。滅火的水,應該是饒恕。只有饒恕才能最終消解我內心的憤恨和苦毒。

因為害怕父親仍在生我的氣,於是我主動給他發了信息:“我為我自己的行為道歉。”之後我感到無比的平安和釋放。我當晚睡得特別香。第二天,我找到了我的父親,又給他道了一次歉。但他並沒有回應我的歉意,一開始我有些失望,但隨後我意識到,我沒什麼好傷心的,因為我已經做了上帝要我做的事情。

我當時並不知道,給我的父親道歉讓我開始從怨恨和自私的捆綁中走出來。之後我認識到,不管誰對誰錯,我都應該先道歉。這很重要,因為當我道歉的時候,我是在謙卑我自己。而且知道自己所做所行的,是討上帝喜悅的,我就充滿喜樂。我也確信,饒恕能讓我從怨恨中得釋放,在基督里得自由。

饒恕我的父親

從我第一次選擇饒恕我的父親已經過去很多年了。在2012年,我離開家鄉去外地上了大學,之後在雅加達找到一份工作。我不再與父親住在一起了。然而直到今日,我的父親仍在賭博。

我意識到,饒恕並不一定能改變那些傷害過我們的人,也未必能讓我們的情況好轉。但是,當我們饒恕別人的時候,我們就是在學習更像耶穌基督。饒恕我的父親讓我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待整個事件——我已經不再怨恨他了。

耶穌基督在去往受難地的途中,被嘲笑,被折磨,可他並沒有因此還擊。相反,他為那些傷害他的人禱告。在路加福音23章34節中,他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

我為我的父親禱告,希望他有一天能夠認識耶穌基督。隨着時間的推移,我也一點一滴地給他傳福音,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不管怎樣我都相信,饒恕就像我們所種的一粒種子。如果我們願意花心思去澆灌和培育它,這粒種子就會成長,並且有一天它會結出果實。這果實就是和平與重歸於好。

我能夠學習饒恕別人完全是因為上帝先饒恕了我所有的罪。因為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犧牲,我們得以與天父重歸於好,享受平安。

正如天父已經饒恕了我們,你願意學習祂的樣式嗎?你願意放下自己的驕傲來原諒那些傷害過你的人嗎?

即使你現在覺得饒恕別人很困難,但這並不代表你永遠都做不到。饒恕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

讓我們永遠記得,是上帝首先饒恕了我們,所以我們也要學習像祂一樣去饒恕別人。而上帝必會賜下力量,讓我們能夠饒恕。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雅米相關主題文章:再見,假象!

1948,與媽媽一起的信心之旅——母親節特輯

WeChat Image_20170512011853

作者:瑞蓮,馬來西亞

1948年,當時的我8歲,與家人都住在馬來西亞芙蓉。一天,先父收到祖父的來信,信上說祖父希望四個兒子當中的一家能回中國與他老人家同慶70大壽。經過商量之後,最後決定由先父帶領媽媽及兒女共8人乘船回中國福建。

來到中國的第二年先父自己先回馬來西亞。不久后卻病倒了,需要有人照顧。媽媽很擔心,希望能回馬照顧爸爸,便向祖父提出帶孩子回去的想法。但祖父卻聲稱沒錢,說:「若你有旅費就去吧!」

媽媽只好寫信給馬來西亞教會的姐妹及親朋好友向他們要求借一筆錢回馬的旅費。不久,這愛心的錢真的寄來了。祖父見了嚇了一跳,沒想到真的來了這一大筆錢。然而祖父卻開始反悔,他認為在這荒亂不定的世局,一個女人要帶着6個孩子從中國到南洋是件不可能的事,堅決不讓我們離去。祖父還建議不如用這筆錢買地,將來的日子就不愁吃穿。媽媽聽了當然不同意,這些愛心借用的錢,怎可移用別途呢!

媽媽雖然感到很傷心,卻沒有因為祖父的不守信用而向他發脾氣,只能仰望依靠全能的上帝。一天晚上,媽媽讓孩子們都圍繞在床前,向上帝禱告,懇求天父指示,為我們開路。禱告之後媽媽打開聖經,讀到這麼一段經文,以賽亞書49章8-10節說:「耶和華如此說:『在悅納的時候,我應允了你;在拯救的日子,我濟助了你。我要保護你,使你做眾民的中保,復興遍地,使人承受荒涼之地為業。對那被捆綁的人說:』出來吧!』對那在黑暗的人說:『顯露吧!』他們在路上必得飲食,在一切凈光的高處必有食物。不飢不渴,炎熱和烈日必不傷害他們,因為憐恤他們的必引導他們,領他們到水泉旁邊。』」

感謝上帝,藉著這篇經文給了媽媽信心。媽媽很肯定地對我們說,上帝會帶領我們「走」回到馬來西亞的。於是媽媽懷抱着堅定的信心帶着6個孩子——最大的15歲,最小的3歲,以上帝為元帥,浩浩蕩蕩地展開了她的信心之旅。

話說當時出國必須由當地的領袖蓋章批准方可出國。祖父知道了媽媽要出國之後便多方阻擾,甚至搭通天地線使媽媽得不到批准出國。雖然親友們極力幫忙,都不得要領。這道門被關上了,但上帝早已知道,祂自有祂的計劃,早就為我們預備好了另一道門。媽媽後來打聽到原來只要有護照就可出國。感謝主,我們回中國前,爸爸就已經為我們申請了護照,在12年之內隨時可回馬。

出發前,教會的女傳道和一名要去馬來西亞的會友為我們安排打點,讓媽媽預先把衣物必需品寄放在這名會友的家由他先帶走,而一些路上需用到的重要物件則放在傳道的家。到了出發當天早上,媽媽向祖父說要帶孩子們到涵江拔牙。出門后,我們就到了隔鄰的教堂取了預先放在女傳道那兒物件——三本聖經,一隻手電筒,兩封介紹信和一些重要文件。

我們步行到離家不遠的一個地點,叫了三輛黃包車來到涵江一府經別人介紹的人家裡。把介紹信交給主人後,他們也很樂意接待我們,讓我們暫躲在他家裡。因外面傳來消息,祖父出動所有家人到處找我們。

為怕被祖父發現,我們只好先乘貨車到福州等待之前那位會友來跟我們會合。當我們到達福州車站時,已經是夜晚11點了,黃包車開價很高,正不知該怎麼辦時,有群大學生自告奮勇帶我們去找我們要住的住處。感謝主,祂差遣天使一路帶領,讓我們順利找到住處。到達后,經媽媽道出介紹人和介紹信,該住家的主人即刻邀請我們進屋。知道我們還沒吃晚飯,也立即下廚準備讓我們享用。我們一住就住了兩個星期,直到那位會友和團隊來到與我們會合。

即便過程艱辛,但在離開福州前,媽媽仍寄了一封平安信給祖父母,讓他門安心。

我們之後乘船到南平過一夜,接着乘火車,在火車上度過了三天三夜。後來到了廣州再轉火車到九龍,坐渡輪去香港。到了香港住在旅店時,旅店的老闆及員工也對我們很友善,很照顧我們。

正當一切都很順利時,香港移民廳的官員見媽媽單槍匹馬帶着6個孩子要從中國到馬來西亞,便對媽媽起了懷疑之心。因為這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致他們認為媽媽是要拐帶孩子到南洋去賣。

雖然我們都有出生紙證明並非如此,但官員就是不讓媽媽與我們這群兒女同行。無奈之下媽媽唯有禱告將一切都交託在上帝手中由祂引領。之後媽媽決定只留下小妹一人,由大姐帶着4個弟妹隨團隊一起乘船到新加坡再北上到芙蓉,媽媽則與小妹搭下一艘船去。感謝上帝,我們最終都平安抵達目的地,順利與媽媽會合。

上帝是這麼奇妙,祂帶領我們從中國飄洋過海回到芙蓉,一路上差派天軍天使保護我們,最後得以與爸爸相見,一家團聚。

所以,親愛的弟兄姐妹,在我們人生短暫的旅途上,當我們遇到艱難困苦的時候,感覺孤單無助,痛心失望,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不要只向地看,而是要向天望。馬太福音19章26節告訴我們,在人不能,在上帝凡事都能。所以只要信,不要疑惑,因為疑惑會使人喪膽。我們只管專心仰望耶穌基督,來到祂面前親近祂,向祂傾訴,祂是愛我們的主,是我們的力量、幫助和避難所,必領我們經過十字架的道路,進入那迦南甜美之地。媽媽因為信上帝的話,在那個不容易的時代里,憑着信心往前走,祂的應許便真實地臨到我們。

願一切榮耀,讚美都歸給我們的阿爸天父。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有目的的人生)

那些失去至親的日子

How-I-Dealt-With-The-Loss-of-a-Loved-One

作者:PeerapatT,泰國

翻譯:鍾林君,中國

大家都是如何來追憶已逝親人的呢?有人可能會通過日常對話來回憶往昔美好時光,有些人則通過照片來懷念。

我選擇後者。我家有個傳統,就是在家裡掛滿家人的照片。家裡牆上有兩張我太爺爺、太奶奶的照片,我還沒出生就在那了。所以我雖然從未見過他們,卻倍感親切,他們也因此成為我兒時生活的一部分。

隨着我年齡的增長,家中掛的照片自然也越來越多。有些照片卻是會勾起無比心痛的回憶。其中一張是我大哥的照片。那年,他被摩托車撞傷,傷勢十分嚴重。剛剛信主的我與教會的成員聚在一起為他禱告,可兩次腦部手術后,哥哥還是沒有好轉,不久就去逝了。

家裡另一張讓人傷心的照片是奶奶的照片,她患糖尿病身亡。最讓人心痛的則是我爸爸的照片了。有一天,爸爸心臟病突發,幾分鐘之內就身亡。他的突然病逝在我心裡留下了深深的傷痛與無法彌補的空洞。

回憶起這些至親的離世,讓我不禁思考:“人為什麼會死呢?”人會死是因為我們違背了上帝的旨意——“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羅馬書3章23節)。有些人對於死亡,要麼完全不去思想,要麼活得好像永遠都不會死去。但這些方式卻無法讓我們逃脫這個不可避免,且隨時都可能發生的結局。即便是信主,也不會使我們倖免於肉身的死亡或失去至親的傷痛。

只是,對於基督徒來說,不同的一點在於,面對死亡時,我們心中仍有盼望。因為耶穌透過十架上的死賜予了我們寶貴的救恩(希伯來書9章27-28節)。我們可以得安慰,因為知道上帝會陪我們一同走過死陰的幽谷或失去親人的巨痛。

上帝的話語的確在我面對傷痛時深深地安慰了我。其中一句讓我在最痛苦的日子裡倍受安慰的經文是:“求你把我眼淚裝在你的皮袋裡。這不都記在你冊子上嗎?”(詩篇56章8節)當我意識到上帝竟然完全了解我的感受時,我不禁熱淚盈眶,內心也受到深深的安慰。

其他基督徒的代禱也提醒我,上帝在我生命中的信實與慈愛——即使在我最難熬的日子裡,祂都從未忘記我。對於我還未信主的家人來說,有人為我們禱告也是很大的鼓舞與見證。上帝的愛真實地通過這些人,像光一樣閃爍出來,照亮了那些黑暗的日子,也醫治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傷心。

你最近是否也經歷了失去親人的傷痛?放心,上帝會一直與你同在,並且永遠都不會停止對你的愛。把盼望放在祂裡面,讓祂安慰你吧!

此文章譯自雅米泰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天堂與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