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棄高薪為上帝,哪有那麼容易

Success-once-given-not-given-up-easily作者:Leslie Koh,新加坡;翻譯:Iris Ding,中國

以前要是有人問我,我一定會說:“應該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上帝。不要追求屬世的成功,也不要太關注自己的事業。”站着說話不腰疼……直到有一天,我自己遇到這個挑戰。

很長時間以來,我都對所謂的屬世成功嗤之以鼻。高薪?錢又買不來一切;有前途的事業?我才不需要那些;名望?就更沒興趣了。要我犧牲事業去服事上帝?必須的,就等祂的呼召了!

可隨着時間的流逝,我的事業也跟着年齡與經驗一路穩步增長。從菜鳥到骨幹再到管理層,我眼看着自己的事業——當然還有收入——增長到我始料未及的地步(當然我得承認我的標準比較低)。但在我看來,自己還是比較成功了:不錯的位置,光明的前景,體面的收入。我從來沒有主動追求過這些,但是既然走到這一步,幹嘛不好好享受?

關鍵時刻,機會來了。靈命日糧事工邀請我加入他們全職服事。簡單地說來就是“來吧,帶着你的經驗和才幹加入我們一起服事上帝吧,不過準備好做一些個人犧牲。”

這個邀約真是一刀橫在我原本的軌道上。這時候,我所有的“原則”開始面臨考驗。讓我羞於承認的是,我其實非常、非常、非常地捨不得現在的生活。光明的前途、豐厚的薪水以及受人尊敬的職位,哪裡是說放就能放得下的。我曾不屑屬世成功的誘惑,可真嘗過成功的滋味后,才發現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啊。就在我糾結去還是不去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先不說這是不是上帝對我的呼召,我需要回答的是:“我真的願意為上帝捨棄自己的成功嗎?”

成功也很棒

我相信屬世的成功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好。上帝可能祝福我們,讓我們有好成績、好事業、財富和聲望。聖經中也有記載,上帝的確祝福了不少人真金白銀。所羅門王就擁有無可比擬的財富與聲望。上帝明明白白告訴他:“你所沒有求的,我也賜給你,就是富足、尊榮,使你在世的日子,列王中沒有一個能比你的。”(列王紀上3章13節)。約伯也一樣,擁有成千上萬的牛羊。他們就好比那個年代的巴菲特和比爾蓋茨。

可是他們在成功時,並沒有迷失人生的重點。所羅門之所以得到這麼大的祝福,是因為他單單向上帝祈求智慧,這讓上帝無比喜悅。 在他迷失之前,他對上帝的愛與對公義的追求也是眾所周知。約伯也一樣,他從沒有將對上帝的信仰基於自己財富的多少。即便失去一切的時候,他也依然敬拜上帝。我相信上帝如果賜我們屬世的成功,一定有祂的原因。或許是為了借我們去祝福更多的人。我們或許可以用所擁有的地位和影響力去幫助別人,去為上帝做光做鹽。當然,當我們即便擁有很多財富也依然活出敬虔的生命時,我們也可以成為他人的榜樣。好比所羅門,在他還與上帝同行的時候,就用自己的智慧榮耀了上帝。

我發現,成功真正的問題在於一旦擁有,就很難再放手。如果我們太過重視自己的事業、財富和聲望,我們就很難讓上帝成為我們生命的中心。我們會逐漸開始在生命中依靠個人努力、天賦和智慧,而不是上帝祂自己以及祂的供應。這就是為什麼耶穌會讓那位尋求永生的年輕財主捨棄他所有的家產。那位財主捨棄不了,耶穌就對他的門徒說:“我實在告訴你們:財主進天國是難的。”(馬太福音19章23節)同樣的,耶穌還強調我們不能同時侍奉上帝和金錢,我們只能選擇其中一個來侍奉(馬太福音6章24節)。

耶穌並不是要完全否定財富或是權力。他只是在查驗我們有多看重錢權。那個讓耶穌醫治自己隨從的羅馬百夫長就統領許多精良士兵。但他清楚地明白自己權利的有限性。他意識到耶穌是比他更有權柄的人,並且極其謙卑地懇求幫助。百夫長因此獲得了耶穌至高的評價。耶穌說:“這麼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沒有遇見過!”(馬太福音8章5-13節)

另一種成功

要是按屬世的標準來說,我們不成功呢?要是無論在學校、在職場、在賽場還是在跑道上,我們都不優秀,我們還能成為上帝眼中成功的人?

聖經中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按世界的標準,他們可能都“失敗”了,但他們的生活和言行卻流傳千古。許多舊約中的先知人生還沒起步就被自己的族人殺害了,但他們卻起到關鍵的作用,規勸以色列迴轉歸向上帝。新約中的十二門徒多數都是貧窮的漁夫,之後也並沒有變得富有,但他們卻會得到上帝最高的獎賞。再或者那個在殿里只捐了兩個錢幣的窮寡婦。我們連她的名字都不知道,可是耶穌知道她做了什麼。而她的一個舉動就足以讓她成為眾人的榜樣,直到今天都仍鼓舞我們。

這些人都在同一件事情上做得相當成功,那就是對上帝的順服,以及對上帝旨意的遵行。重要的不在於他們是用慈愛統治百萬城邦,還是贈人一杯水;不在於他們是為上帝修建一座聖殿,還是僅僅捐出兩枚錢幣。重要的是他們做了上帝喜悅他們做的事,並且做得全心全意。

在我思考是否應該全職服事之時,我也意識到應該改變自己對成功的定義。成功不是事業的蒸蒸日上,而是發現上帝對我人生的計劃,然後用我的恩賜和才幹去實現這個計劃。或許上帝讓我事業順遂是為了讓我在工作中成為好的影響力。更或許,這樣的屬世成功,是上帝在預備我之後的服事。

坦白說,為此事禱告后,我並沒有聽到“一個聲音”明確地告訴我應該怎麼做。我能感覺到的只是,或許,只是或許,當我全神貫注地糾結該不該去全職服事時,上帝其實更想知道我做決定的動機。我意識到,無論我做出怎樣的選擇,我需要學習的,是不再執着於我所獲得的屬世成功,而是認識到實現上帝的旨意是唯一重要的事情(當然最後我還是選擇了全職服事,要不然也不會有這篇文章了)。

或許今天的你也正在經歷同樣的事情。或許用這個世界的標準來說,你正經歷成功的巔峰。那你是正在為了成功而緊緊抓住成功呢,還是在用你的成功去實現上帝的旨意?無論身在教會機構全職服事,還是在公司工作,或在學校上學,這都是你可以去做的。

又或許,按這個世界的標準來講,你混得不是那麼好。你有沒有因此而焦慮?有沒有因此而渴望得到更多?還是說你只在乎上帝的旨意是否成全,並且內心有確信,上帝對你順服的喜悅便是最好的成功?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這真的是你的理想工作?不要騙我!

3-Work-Realities-Were-Bound-to-Face-1024x613作者:Amy Ji,新加坡;翻譯:吳淑惠,台灣

身為公司招聘主管,我每天閱讀10-15份求職簡歷,每個月接觸上百位兼職講師。求職者常常會在簡歷的開頭或結尾寫上:“這份工作是我的理想工作,懇請您給我一次機會。”

但兩、三個月後,剛得到機會沒多久的新人就會開始給我發來電郵或短信:“親愛的人事經理,很抱歉通知您……”然後就表明自己想離職的意思了。其中最常見的三個離職理由無非:

1. 我之前並不知道這份工作有這麼多工作要求
2. 我的個性不適合這份工作
3. 這份工作與我的預期有出入

這份工作或許真的與這些受聘者當初所認為的 “理想工作”有偏差,但這樣不到兩三個月就離職的趨勢讓我不禁反思:“我們真的應該追求所謂的‘理想工作’嗎?”

雖然聖經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但一些聖經人物的經歷卻是可以給我們帶來啟發,舊約中的約瑟就是其中一個例子。約瑟不僅被親哥哥們賣至異地為奴,因而不得不面對一個陌生、未知的國度,更是被迫從一份工作換到另一份工作。儘管他的經歷如此不幸,但他在每一份工作上都是盡心儘力,就連當囚犯也當得兢兢業業。這豈不正是保羅在新約歌羅西書3章23節所說的:“無論做什麼,都要從心裡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嗎?

執教五年、在企業工作三年後,我也學到了一些關於工作的功課,雖然仍在學習,先可大致分享如下:

1. 沒有“完美工作”
正如沒有完美婚姻(既是由兩個不完美的人結合而成,如何完美),這個世界上也不存在所謂的“完美工作”或“夢幻工作”。倒是有一些工作,可以讓我們每天在不同的挑戰中成長,並使我們發揮所長,鍛煉弱項。

我現在的主職是教師,但我也得策劃一些運用聖經原則培養品格與領導力的項目。從打印、整理文檔、到寫報告再到教學,大小事我都得親自操刀。這或許談不上是份“完美”的工作,但我能在其中學到新的技能,並投入我對聖經與青年人的熱忱。這樣可以每天發揮自己才幹的狀態讓我感到十分快樂。

約瑟並沒有一夜登上當時人類最文明的帝國——埃及的宰相之位。他的決策管理技能必定與之前在波提乏家擔任管家以及被監的經歷密不可分。

回憶一下,在成長的歷程里,有哪些事是你比較喜歡做的呢?是比較喜歡動手做做小東西,還是更喜歡動腦分析難懂的概念?這些都是線索,能幫助你決定應該選擇何種工作。

2. 沒有完全一致、毫無差異的團隊
在任何一個公司里,你都會發現,不同的人對你會有不同的期待,因為每一個人的工作倫理與管理風格是不一樣的。即便公司有明晰的異像,並且特別僱用了同一類型的人,每個人仍然是獨一無二的。

當我初到現任公司時,我差一點把主管氣瘋了!在這兒工作的人都井井有條,桌面總是極為整潔,而我一來則佔盡每一個空閑的表面,把筆記、草稿、手札、文件散落得到處都是。因為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下,我才能最高效地工作。但這並不代表我可以因此而去消費他人的工作空間。於是,我找了個兩全其美的方法——將我的工作空間移至外面的辦公室。這樣,我的同事們終於可以平靜地工作,而我也可以按我的方式自由移動位置、擺放文件了。

約瑟當時不能選擇和誰一起工作,但他卻能選擇如何對待工作。他當時的狀況並不理想,但從聖經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到,即便在那樣的環境下,他也仍持守工作倫理,保持積極的工作態度。

你是否知道上帝賦予了你哪些獨一無二的特質?你是一個自信大方的溝通者,還是可以給人安慰的聆聽者?抑或是一個鉅細靡遺的記錄者?發現上帝所賜予我們的獨特特質可以幫助我們明白如何為團隊帶來收益。

3. 要不斷成長
箴言9章9節如此說:“教導智慧人,他就越發有智慧;指示義人,他就增長學問”。

很多人都覺得已經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極致了,那接下來該幹嘛呢?儘管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已經是很好的事情,但總還是可以繼續努力的。熟諳Power Point? 那就試試使用Excel。能言善道?那就學學傾聽的藝術。只要我們肯持續尋求成長空間,非但能為我們所在的公司帶來益處,更能讓自己習得終身受益的技能。

作為一名教師,我也取得了許多課堂以外的技能認證,例如:皮艇運動認證、 激流泛舟認證、地板球教練認證、國家考試閱卷員認證等等。我必須承認,這是個奇怪的組合。但誰知道,說不定什麼時候這些就派上用場了呢(比如說去新西蘭自助旅行一個月的時候)……

從約瑟的一生我看到,雖然世上沒有“完美工作”,但我卻可以按上帝的心意調整自己的心態、工作倫理。這才是改變一切的關鍵。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透心糧www.ya-mi.org/tc”

愛的符號

愛的符號

作者:吳詩蕊,馬來西亞

祂在我生命里打開了一道
以亘古不變的把我喚來
我用思考我到這裡的目的
沉澱思緒
原來祂早已安排
使我走過祂所設下的
讓我認識了你和她還有他在之間
有時候真的讓我T.T
又或者當我處在@_@的時候
祂不單^u^幫助我
也會給予^O^
即使在生命的轉折處
使我有無限的驚喜
原來那是超乎想像的
我的未來將會有怎樣的
我期待
因為祂
永遠不會有
將來
那是無法想像的……
就將這故事寫在《》號中
以基督為@

註釋:
,逗號=沉澱、回顧、停留
;分號=人生的轉折處
!驚嘆號=超乎想像
?問號=思考
《》書名號=寫成一本書
“”開關引號=生命的開始與結束
、頓號=許多
:冒號=話語
。句號=結局
……刪節號=等等、數不完
@標籤=Mark


創作者筆記:

在這網絡的時代,我們常常說著不一樣的言語,而現今的年輕一代也慣以符號作為表達的言語。上帝創造我們,是要我們稱頌祂的名,不管使用什麼言語,都是為表達上帝的愛。即使是非文字的符號,也一樣可以表達上帝的愛。符號,可以沒有任何意義;符號,也可以變得有意義。創作這首用符號編織成的小詩,用以表達對小組及上帝的感恩。

 

*此詩歌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自“透心糧www.ya-mi.org/tc”

失之常春藤

The-pressure-to-be-the-best

作者: Nicole Yuen, 19歲, 美國

我從記事起就認識上帝了。因為爸爸媽媽都是基督徒,我從小就去教會。儘管我很早就知道了上帝無條件的愛,卻還是沒能倖免,『感染』上了追求成功所帶來的壓力。

爸爸媽媽總是教導我『凡事盡己所能,不要錯失任何良機 』。這是個很好的建議,但到我這卻被錯誤地理解為『凡事爭第一,不可錯過任何事情。』

當我出人意料地考入紐約市一所頂尖高中時,這些壓力就變得格外真實。之所以說是出人意料,是因為我完全沒有身邊那些學習狂人們準備得那麼充分。於是突然之間,我被捲入了一個高速運轉的世界——每天趕地鐵上下學,課餘時間全都用來補習備考,白天排滿各種課程和活動,晚上還要熬夜學習。學校的競爭是十分激烈的,因此雖然有一些朋​​友,大家卻都心知肚明,我們在暗自較勁、爭奪同一個目標——常春藤大學裡的一席之地。

我弄得自己精疲力竭、身心具憊 。當我連一所常春藤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都沒收到時,我覺得真是所有的時間和努力都白費了。我沒能證明自己的價值,讓所有人都失望了。

當我的朋友們正在為該選哈佛還是選耶魯頭疼時,我卻不得不努力接受現實——恐怕得去一所自己壓根都不喜歡的大學唸書了。最糟糕的是,對於我所處的困境,我什麼都做不了,也什麼都改變不了。我從來沒有覺得如此絕望過。我之前騙自己,以為只要能提高成績、積極參加各種活動我就能掌控自己的未來。但事實是,我根本無能為力。

當我終於承認自己並不能掌控未來時,唯一能做的就是來到上帝面前,請祂來扭轉局面。祂真的為我開路了——雖然跟我起初想的並不一樣。

一天,我意外地得到消息,說我已經被一所自己比較喜歡的學校錄取了!之前他們把我列在候選名單上。如果從數據上來看,這本來沒可能,現在卻發生奇蹟。這所學校並不是我的首選,卻不曾想上帝一直為我在那兒預備位置。兩年後,我才發現,上帝比我更了解我自己,祂知道我適合去哪兒。假如我之前被一所常春藤大學錄取,我肯定會毫不猶豫地去的,然而那樣的話,就不會有現在的我。我可能仍舊認為是自己的努力,而非上帝的計劃在掌管我的未來呢。

儘管眼看著自己對自己的人生失去控制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這卻是我人生至此最受益的一段經歷。

讀完這篇文章,我希望你可以明白,上帝比我們自己更清楚什麼是對我們最好的。上帝不是學校的錄取官,我們不需要、也沒有辦法向祂證明自己。無論是排名第一還是排名一千,祂都一視同仁、用無盡的愛愛著我們每一個人。祂關心我們,因為我們是祂的孩子。祂想要把最好的給我們,只要我們願意。我們需要做的只是放手,讓祂來掌權。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