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抑鬱症,我想對你說……

 

作者:Wendy W,

翻譯:陳琳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得抑鬱症。對我而言,抑鬱症好像是只有陌生人才會得的。即便幾年前我的一個好朋友患了抑鬱症,我當時也無法感受她所經歷的痛苦。我覺得抑鬱症只不過是大家遇到了低谷時期,只要足夠努力,終究可以走出來。

抑鬱症對我來說是一個遙遠的概念,在我感到特別傷心的時候,我也只是隨意地用「抑鬱」這個詞來表達。但直到我患上抑鬱症,我才明白抑鬱症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據新加坡心理健康研究所2010年的調查,重度抑鬱症被列為最常見的精神疾病。在新加坡,每17個人中會有一個人在某個時候經歷抑鬱症。

但是閱讀有關心理健康問題的統計資料和案例研討是一回事,親自經歷和體驗又是另一回事。

對我來說,抑鬱症就像是盤踞在我頭頂上空的烏雲,潛藏在我心底的冰塊和遮擋我視線的面紗。那些日子如此漫長,我過得渾渾噩噩,每夜以淚洗面、胡思亂想。我的情況對我的家人打擊很大,然而在學校、教會,或是外面我還要假裝跟正常人一樣。我會某個時間突然止不住地啜泣,而其他時候又表現得很正常。某些日子我會覺得自己好起來了,然而第二天又會完全崩潰。

三個月前,我了解到我的情況原來是有名字的。

我患上了抑鬱症,而關於抑鬱症我想跟你分享以下幾點:

抑鬱症不等於罪

當我患上抑鬱症時,我才感受到精神障礙會給人帶來多少羞恥感,我感到困惑和內疚。基督徒不是應該一直都很快樂的嗎?如果我有抑鬱症,是不是意味着我做錯了什麼?患有抑鬱症的一種罪嗎?

在我讀到《今日基督教》時,有一篇文章這樣寫:「然而精神問題被當作是由習慣性和未被供認的罪引起的,或者是缺乏信心,以及惡魔的攻擊(在極少的情況下)造成的。這些當然都可能引發抑鬱症,但是它們往往是抑鬱症的併發症,而不是患抑鬱症的成因。」

不要因為患有抑鬱症而自責,因為那不是你的錯。你所經歷的是一種精神疾病,它可能來源於無數個潛在的因素,例如遺傳變異、巨大的生活挫折、個人問題或是生理疾病。就像你不會因為發燒了或者摔斷了腿去責備自己的屬靈生活有問題。你也不應該這樣習慣性地斷定抑鬱症和別的精神疾病。

就我而言,我的抑鬱症是由我所經歷的一個特殊事件所引發的。

但是,如果你覺得你的抑鬱症可能是屬靈問題造成的,你可以去跟你的牧師或是基督徒輔導員談一談。

相信上帝一直幫助你且與你同在

有許多夜晚,我感到極度孤獨和難過。很多時候我感覺悲痛太沉重我無法承受,這時會有自殺的念頭掠過我的腦海。我感覺我日漸衰弱,就像我的生命已經完全黯淡無光,再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讓我依附。

幾個星期前,我教會的的牧師用一句話總結了他的講道,那句話一直印刻在我的腦海里,給了我極大的安慰,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祂是我們的幫助!

雖然你可能會覺得現在的一切都毫無意義,但是你要記住,上帝是昔在今在永在的,祂至高無上,無所不知,滿有能力,祂是充滿恩惠慈愛和良善的上帝。

抑鬱症不能叫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即使當你感到麻木的時候(羅馬書8章38-39節)。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詩篇30篇5節)。祂是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上帝,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哥林多后書1章3節)。

上帝想要幫助你。祂在這場與病魔的戰鬥中和你站在同一陣線。祂會給你力量去面對。你所要做的就是呼喚祂的名字,緊緊地抓住祂。

要記住這些上帝寶貴真理的辦法就是每天提醒自己,尤其是當你在與抑鬱的思想做鬥爭時。

在禱告、敬拜和言語上尋求祂

當抑鬱症發作很嚴重的時候,讀經和禱告會感覺像個苦差事,這會讓你很難轉向上帝。我有過同樣的經歷所以我非常理解那種感覺,甚至現在有些時候我仍會有這樣的感受。

我的錯誤在於轉向去尋找其他方式安慰自己,那些往往只是讓我暫時地麻木自己,卻不能真正填補我內心痛苦的空洞。

然而當我們選擇向上帝求助的時候,祂就為我們創造奇迹。祂的話語極大地安慰了我,尤其是過去我覺得很無趣的詩篇。然而現在,我痛哭流涕,終於可以理解詩篇作者大衛在寫這卷書的時候,是處在一個怎樣的痛苦當中,他甚至是瀕臨死亡。有許多詩篇敘述了作者所遭受的痛苦和傷害,和他們怎樣定睛於上帝,思想祂的信實、永不改變的愛以及如何被上帝大能的手拯救(詩篇23篇,30篇,31篇,62篇,143篇)。

我把上帝對我說的,能夠給我出人意外的內心平安的經句寫下來。當我感覺快被沮喪所籠罩的時候,我就把它們拿出來,大聲地讀給自己聽。我也聽一些以基督為中心的敬拜讚美歌曲。我特別感謝美國基督徒音樂家Steffany Gretzinger,她的專輯《The Undoing》在很多方面給了我很大的鼓勵。

尋求上帝的道路確實需要努力。但是只有祂可以賜給我們一生中尋求的平安和安慰。

把你的情況告訴可以幫助你的人

起初,我不能清楚地跟別人講述我的感覺和經歷。我只知道,我會莫名其妙地大哭,有種深深的悲傷在我心裡揮之不去。一直以來我跟我的家人都很親近,尤其是我的父母。但我卻發現我不能也不知道怎樣告訴他們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

我去找我的閨蜜、教會的導師和我的姑姑聊,他們就同我一起禱告。有些時候我會把事情搞得很糟糕,上帝就透過這些姐妹與我分享聖經的經文,詩歌或是鼓勵的話,在那些時候我是何等需要聽到這些。

最後,我開始去見一個基督徒輔導員。在過去的兩個月里,她一直幫助我,解決一些可能會引發抑鬱症的問題。

重要的是,你要去找那些在你有困難時可以信任的朋友和親人。如果有必要的話,像是你的抑鬱症一直沒有好轉,你也可以考慮去看基督徒輔導員或是醫生。我理解要你把經歷告訴愛你的人或是專業人士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情。但是我很感恩我這樣做了。因為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持,我知道我現在仍然會處在一個非常糟糕的境況中。

從那時起,因着上帝的良善和信實,祂一點一點地拿去了我的抑鬱症。在這段艱難又黑暗的時光里,祂是我路上的光,是我的力量,我的詩歌。祂把一些人放在我的生命里,透過他們的鼓勵、支持和禱告,向我展現了耶穌基督的愛。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當中,祂給了我一個更甜美、更深刻的認識,讓我知道祂是誰,祂溫柔地應允我:「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羅馬書8章28節)。

為著這些,我感謝上帝。

我想讓你知道,你現在並不孤獨,也永遠不會孤獨。上帝愛你,你是祂的孩子。祂與你同在,從今時直到永遠。親愛的兄弟姐妹,你可以完全安息在祂的大愛里。

我往哪裡去躲避你的靈?我往哪裡逃躲避你的面?
我若升到天上,你在那裡;我若在陰間下榻,你也在那裡。
我若展開清晨的翅膀,飛到海極居住,
就是在那裡,你的手必引導我,你的右手也必扶持我。
我若說「黑暗必定遮蔽我,我周圍的亮光必成為黑夜」,
黑暗也不能遮蔽我使你不見,黑夜卻如白晝發亮,黑暗和光明在你看都是一樣。
(詩篇139篇7-12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祢的話語so yummy!-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完美主義)

心理健康快問快答(下集)

上帝造人不只有看得見的肉身,更有看不見的精神與靈魂。身體會生病,我們的心靈也會生病。而上帝是那真正的醫生,是那終極的醫治者,祂不但不會拒絕心理生病的人,反而親近他們,醫治他們。因為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正是那位「天天背負我們重擔的主」(詩篇68篇19節),又「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以賽亞書53章5節)。主耶穌基督不但能明白我們心裡的痛苦,更體會過最痛苦的撕裂。因此面對心靈疲乏、心理生病的人,「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以賽亞書42章3節)

因此說「我不好」也沒關係!我們希望傳遞這樣的信息:你不需要假裝自己很好,甚至也不需要用「敬虔」或「屬靈」的外表來遮蓋自己傷痕累累的心。只有直面真實的傷疤,才能迎來醫治和痊癒的機會。你不需要自己一點點地拾起破碎的心,因為主耶穌基督已經破碎自己的身體,用寶血為你我造了新心!

10月份,雅米想要藉著關注心理健康課題,陪伴和關懷需要心理醫治的人。我們也盼望有更多的人能在耶穌基督的愛里得到精神和心靈的醫治。

下列問題由「葛琳卡博士」回答

問題4:面對有心理疾病的弟兄姊妹或患者,有哪些該做do’s/不該做don’ts?

心理疾病基本上是一種情緒導致的問題,所以當我們去面對有心理疾病的弟兄姊妹或患者的時候,原則上我們的注重點不是在行為、思想:你可能會發現他們很多時候該做的不做,不應該去做,或者他思想是比較負面的。這時通常我們就很想去更正他們的行為和思想,比如對他們說“你不要這樣做”,或者“你不該有憤怒”。這種我們以為幫助他們的方法,往往會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壓力。

所以我們並不是要去糾正、或教導他們,而是更多去探尋他們的這些思想和行為的根源是什麼,去明白他們心裡是怎麼想的;因為當他們能夠感受到被理解、被同理、被接納的時候,他們裡面就會感覺到:「好像我不孤單,有人明白我,我不是被拒絕的;有人接納我,我不是被誤解的。」對他們來說,這會是非常好的一個治療的效果。

問題5:我是基督徒,但我有自殺的念頭,怎麼辦?

沒有人會平白無故地去自殺,想要去自殺的人一般來說都是極度痛苦,並且這個痛苦停不了,還覺得沒有盼望。你也許已經嘗試做很多事情去去改變,然而痛苦還是無法消解,所以才有自殺的念頭。

所以當你作為基督徒有了自殺的念頭後,可以尋找專業人士與他聊聊自己自殺念頭是如何產生的?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你是否已經嘗試做過什麼去擺脫痛苦,這些嘗試為什麼會不行,以至於你認為沒有辦法了,只有選擇自殺。對方若能同理並明白你,就會對你有幫助,因為至少你的困難有人聽到了。

對於幫助想要自殺的人,當你完全理解到他想要自殺的原因之後,就可以發現這種想法背後應該是有點破綻:他可能是有一些盲點,就可以慢慢引導他去看到:可能問題沒有這麼嚴重,也許解決方案不在外面,而是在自己身上。因為很多時候,想要自殺的人的問題可能是自己造成的:他的恐慌、他的防衛導致他自己沒有路走。但如果他能夠改變一下,把這個問題交托給上帝,不再自我掙扎了,可能問題就能解決了。

問題6:適合和抑鬱症患者談戀愛嗎?

每個人都可能有問題,只是程度不一樣。有些人在戀愛中可能是挺好的,但也許幾年之後就患上憂鬱症。所以問題的重點不是他有憂鬱症,我該不該與他談戀愛,而是需要瞭解到他為什麼會得憂鬱症,又是如何面對憂鬱症的?真正核心的困難在哪兒?如果他很清楚這些問題,也積極面對,那他可能也是一個挺好的戀愛對象。

因為一般來說憂鬱症患者普遍對他人是有同理心和包容度的,在情感上與人溝通、相處可能是會更好。要看他在關係上、互動中是不是能讓你感覺到:他是可以給你需要的,他對自己問題是有能力去面對的,他是可以一步步走出憂鬱症的。如果他有能力走出,這也許是他的優勢,那代表著他是能面對自己問題的人,並不是不好的選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朋友遇到心理問題,如何陪伴?

 

作者: Adiemus Seah,澳大利亞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劉弟兄

 

作為一名私人執業的註冊基督教心理諮詢師,我看到和聽到過很多對正與焦慮作鬥爭的人毫無幫助的言行。

我記得在一間教會裡遇見了Gary——一位25歲的年輕領袖。他當時有睡眠混亂、煩躁不安、心悸和顫抖的狀況。而且他過度擔憂,難以集中注意力和記住事情,很容易被激怒。結果,他開始不想去教會。他說,教會裡喧鬧而歡快的音樂加劇了他的焦慮,使他感到頭暈。每當他需要帶領青少年和年輕人的聚會時,他就會開始感到口乾、噁心和顫抖。

他也與他的帶領牧師分享了自己的掙扎歷程,並要求暫時離開所參與的服侍工作。雖然他的牧師對Gary的狀況表示同情並承認他面臨著挑戰,但他堅信Gary 的焦慮會通過禱告和代求而消失。牧師告訴他「不要為任何事憂慮」,他應該繼續「堅持下去」,帶領青少年和青年事工,因為如果他信靠上帝,上帝將尊榮他的信心,並將Gary從焦慮中解救出來。

事實上,Gary非常努力地嘗試了。他勇敢地站在台前,參加各樣服侍,比以前更努力地禱告,更大聲地唱詩,不斷地關心他的年輕會友,並熱切地相信上帝的醫治和拯救。

但這些只是暫時緩解Gary 焦慮的方法。

當Gary向我講述他的經歷時,他大聲哭訴,責備自己軟弱,是個偽君子,不能「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它都順服基督」(哥林多後書10章5節)。他感到孤獨、羞愧和失敗。

我與Gary、他的家人、醫生和青年牧師一起幫助他解決焦慮症。我們會看聖經中關於焦慮、心理健康、信仰、醫治、痛苦、上帝的主權和旨意的教導。還討論了焦慮心理層面的問題。在這段時間裡,他的家人得到了如何可以最好地支持Gary 的建議,我們與他的醫生一起為他制定了一個心理健康護理計劃。

隨著時間的推移,Gary學會了控制自己焦慮的起起落落,這讓他能夠繼續做對他來說重要的事情:愛上帝,關心他服事的青少年和年輕人,並且,最重要的是,以財務顧問的身份繼續在社會服務。

我遇到過不少和Gary有類似經歷的人。

在許多基督徒圈子裡,焦慮基本上(可以說是絕大部分情況下)被視為是不屬靈的。

教會領袖們由衷地相信,如果一個人對上帝有足夠的信心和信任,他就不會也不應該經歷焦慮症。斷章取義的聖經經文經常被引用來批判和譴責人,導致他們有罪惡感和羞恥感。與焦慮和抑鬱等心理健康挑戰作鬥爭的基督徒有時被視為缺乏信心,被視為不夠屬靈,甚至還有更糟的,會被稱為不合格的基督徒。

但聖經中365次提到「恐懼」一詞的事實表明,焦慮是一種常見而正常的人類體驗。在最近的全國(澳大利亞)心理健康調查中,發現在過去12個月,澳大利亞16-85歲的人中有五分之一(20%)在某個時候患有常見的心理疾病(焦慮是最高的)。然而,其中只有35%的人會尋求專業幫助。最常見的阻礙人們尋求幫助的障礙就是恥辱感、被歧視和偏見對待,這些障礙普遍存在於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圈子中。

不管我們是不是基督徒,我們都虧缺了上帝的榮耀(羅馬書3章23節)。因此,我們將在這個世界上經歷痛苦、考驗和磨難。換言之,基督徒並非是可以免於身體和心理疾病的。

為了鼓勵大家尋求幫助,我們需要制定一種對於心理疾病可靠的、富有同理心且能夠讓人接受的方法,特別是在心理疾病被視為是犯罪、軟弱和失敗的基督徒圈子裡。

在幫助心理疾病患者時,我們需要擁有基本知識、技能和信心,能夠以客觀的方式傾聽他們,並與他們溝通,提供支持和相關信息,鼓勵他們獲得適當的專業幫助和其他支持。

這些實際步驟構成了心理健康急救行動計劃的框架,我將在下面進一步闡述。

如果你正在與心理健康問題作鬥爭

如果你是一個正在經歷焦慮或心理疾病,並與之鬥爭的基督徒,大聲說出來並尋求幫助吧。告訴上帝你的焦慮,因為「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詩篇46篇1節),什麼「都不能叫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羅馬書8章31-39節)。

但是上帝也給了我們團體,所以告訴別人你的焦慮。可以是你的醫生、牧師、家人或朋友。是的,我知道這有點冒險,需要勇氣。我以前經歷過。如果你很難告訴別人,特別是如果你第一次經歷心理健康的掙扎,那麼把你的掙扎想像成身體健康的問題。如果你喉嚨痛、偏頭痛、胸痛或四肢骨折,難道你不會告訴別人並尋求幫助嗎?你想好起來,繼續做你應該做的事情,如學習、工作、照顧孩子。

同樣,心理疾病就像身體疾病一樣。它需要你的關注。一旦你與你信任的人分享了你的掙扎和真實的情況,上帝就會帶來合適的人幫助和支持你。如果有人論斷你,幫助他們理解你正在經歷什麼,告訴他們你需要他們做什麼,然後繼續尋找合適的人來幫助和支持你。

如果你有某個朋友正在與心理健康挑戰作鬥爭……

如果你想陪伴朋友、家人、同事或所愛的人一起走過他們的心理健康挑戰之路,我鼓勵你多多學習和建立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技能和信心。

你可以通過參加澳大利亞MHFA(Mental Health First Aid心理健康急救組織)認證的心理健康急救(MHFA)培訓課程來實現這一目標。MHFA課程不給人們提供診斷或治療,而是教授人識別常見心理健康問題癥狀和體征的知識和技能,使得學習者能夠提供初始幫助,並引導人們找到適當的治療方案和尋求其他支持性幫助。

作為MHFA講師,我教組織、社區和教會如何應用MHFA推行的行動計劃,用縮寫ALGEE來幫助大家記憶。

行動1(Approach)——靠近患者,評估並協助其處理所經歷的危機

當你注意到一個朋友正在與心理健康問題作鬥爭時,第一個任務是接近Ta,留意一切可能的危機,並幫助Ta處理這些危機。你可以讓你的朋友知道你關心Ta的心理健康。重要的是,你要找到一個讓雙方都感到舒適的時間和空間,並確保尊重朋友的隱私並保密。

行動2(Listen)——以不論斷的方式傾聽和溝通

在傾聽和交流時,重要的是不要對你的朋友或其情況做出任何判斷,並避免表達你的判斷。你需要採取接納、真誠和同理的態度,並使用有助於理解和建立信任的語言以及非語言溝通技巧。

行動3(Give)——提供支持和相關信息

一旦你的朋友感到被傾聽了,你就更容易提供支持和信息。這包括情感上的支持,比如同理他們的感受並給他們恢復的希望,以及在目前看來似乎難以承受的任務中給予實際的幫助。你也可以問你的朋友是否想要一些關於心理健康的相關信息。

行動4(Encourage professional help)——鼓勵Ta去尋求適當的專業幫助

告訴你的朋友他們可以選擇哪些幫助和支持。例如,藥物治療、諮詢或心理治療、家庭成員的支持、職業和教育目標方面的援助以及收入和住宿方面的援助。

行動5(Encourage other help)——鼓勵尋找其他支持方式

你也可以鼓勵你的朋友使用自助策略,尋求家人、朋友和其他人的支持。例如,來自Beyond Blue、Black Dog Institute、MoodGYM和Lifeline這些機構的資源。

但別忘了……自我關愛

關心和支持一個正在與心理疾病鬥爭的人會讓人感到痛苦、沮喪和疲憊。因此,花時間照顧自己的健康是很重要的。例如,你可能想向別人說一說(而不是閑聊)你聽到的內容,同時記住尊重對方的隱私權。

在幫助一個痛苦的人之後,做一些能改善你自己情緒或心理健康的事情也會有幫助。包括吃頓好的,保持規律的睡眠習慣,積極鍛煉身體,與支持你的人交談,讓別人知道你的感受,安排讓自己愉快的活動,以及做其他你知道在過去有幫助的事情。

ALGEE的五個行動是與朋友或家人一起經歷心理健康鬥爭的有用方式,無論他們是不是基督徒。基督徒如果想幫助其他基督徒克服心理健康挑戰,除了應用ALGEE,還可以通過關注RIPE——現實(Reality)、身份(Identity)、力量(Power)和永恆(Eternity)來支持他們。

現實

承認他們的痛苦、挫折和正在經歷的心理疾病。正如耶穌在這個破碎的世界上所說的,我們將經歷試煉、煩惱和悲傷。但耶穌也說,我們可以放心,祂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章33節)。

身份

提醒他們,心理疾病不代表他們的身份,他們的身份根植於基督,沒有什麼能把他們與上帝的愛分開(羅馬書8章31-39節;詩篇139章17-18節)。

力量

鼓勵他們參與屬靈操練(例如,默想經文、禱告、禁食、敬拜、服侍、獨處),以尋求和宣告上帝的醫治能力。然而,最重要的是,我們要以順服的姿態而不是要求的姿態來尋求(路加福音22章42節;哥林多後書12章7-9節;撒母耳後書12章15-25節;但以理書3章16-18節)

永恆

關注永恆。聖經告訴我們,上帝仍然是一個創造神跡的上帝,祂治癒和恢復生命。但聖經也教導我們,上帝是至高無上的,在祂的無限智慧中,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此時此地得到醫治和康復。但祂應許,作為祂的兒女,我們將與基督一同經歷永生,「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啟示錄21章4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心理健康快問快答(上集)

 

上帝造人不只有看得見的肉身,更有看不見的精神與靈魂。身體會生病,我們的心靈也會生病。而上帝是那真正的醫生,是那終極的醫治者,祂不但不會拒絕心理生病的人,反而親近他們,醫治他們。因爲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正是那位「天天揹負我們重擔的主」(詩篇68篇19節),又「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以賽亞書53章5節)。主耶穌基督不但能明白我們心裏的痛苦,更體會過最痛苦的撕裂。因此面對心靈疲乏、心理生病的人,「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以賽亞書42章3節)

因此說「我不好」也沒關係!我們希望傳遞這樣的信息:你不需要假裝自己很好,甚至也不需要用「敬虔」或「屬靈」的外表來遮蓋自己傷痕累累的心。只有直面真實的傷疤,才能迎來醫治和痊癒的機會。你不需要自己一點點地拾起破碎的心,因爲主耶穌基督已經破碎自己的身體,用寶血爲你我造了新心!

10月份,雅米想要藉着關注心理健康課題,陪伴和關懷需要心理醫治的人。我們也盼望有更多的人能在耶穌基督的愛裏得到精神和心靈的醫治。

下列問題由「山雨」回答

問題1:基督徒需要關注心理健康嗎?基督徒有心理疾病是不是「沒信心」、「不愛主」?

答:心理健康是整體身心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的調研,每八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在經歷某種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上帝創造我們,不僅是身體,還有心靈。所以,每一位基督徒都應當關注心理健康。

東西方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給患有心理疾病的人貼了許多標籤,也可以說污名化。包括在基督教的信仰下,許多信徒仍然會太過簡化地把心理疾病與「沒信心」聯繫在一起。可是,絕大多數心理疾病與「有無信心」、「是否愛主」沒有關係,也並沒有《聖經》經文支持這些之間一定有聯繫。心理疾病就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病了。

我認爲我們應該避免過於簡化的做結論,比如,在《約翰福音》第九章中,門徒問主耶穌關於一位生來瞎眼的人,是那人他自己犯的罪導致的,還是他父母犯罪的報應?主耶穌回答道,「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爲來。」(約9:3)

問題2:聖經如何談到心理疾病?現在的基督徒該如何看待現代心理學?

答:「心理疾病」作爲一個詞彙並未出現在《聖經》裏。但是,很多經文有提到關乎心靈的狀況。約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所羅門就寫道,「因爲他心怎樣思量,他爲人就是怎樣。」(箴23:7)。希伯來詩人鼓勵我們把重擔卸給上帝 (詩55:22)。《箴言》還提到,「人有疾病,心能忍耐,心靈憂傷,誰能承當呢?」(箴18:14)。保羅勉勵我們要常常喜樂,哪怕是在患難中 (帖前15:16-18,腓4:4等)。此外,《聖經》中好幾位聖徒也曾經歷過心靈的掙扎,例如,遭受巨大苦難的約伯、在西奈山上的先知以利亞,被仇敵追殺和至親之人背叛的大衛王、面對亡國和流浪的耶利米和以西結等等。

現代心理學由哲學發展而來,包括後期的許多現代歐洲哲學,還有後現代主義等元素的合成,所以,該學科是融匯了許多人文主義思想。我認爲基督徒應該正視現代心理學作爲一門學科給我們帶來的許多新知識;同時,也不當忘記,所有的疾病、關係的破碎的根源都是因爲罪進入了這個世界以後纔有的。現代醫學以及心理學的發展是帶給我們很多技術,可以有先進的藥物治療疾病,可以有各種心理諮詢療法;作爲基督徒,我們還有另一樣裝備,我們可以禱告。當然,也不要諱疾忌醫,該求助時當求助,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問題3:有哪些信號,說明我的心可能生病了?

答:《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和 《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都表明當一個人出現持續幾個星期以上的心情低落、悲觀,厭世傾向,或者常常有莫名的緊張擔心、坐立不安,乃至影響到飲食和睡眠的規律,這些都極可能表示心生病了。簡而言之,就是當某種情緒或者行爲干擾到了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人際關係出現與以往的不符合,當我們自己或者身邊的人出現這樣的症狀,就要引起重視,甚至需要尋求專業幫助。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