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壓力

常常喜樂,真的能做到嗎?(有聲中文)

作者:Rebekah Lamorena, 新西蘭
翻譯:兩小鹿,中國
語音播讀:Jovial,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面對着做不完的待辦事項,工作上的各種變動以及四面八方的壓力,喜樂有時對我來說真的難以企及,更別提做到常常喜樂了。相反,我時常感到沮喪、焦慮、疑惑或緊張,有時,是沮喪、焦慮、疑惑和緊張,一起來。

想要找人聊聊自己的沮喪或焦慮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尤其對基督徒來說。實際上,我們很多人情願把我們的懷疑、擔心和焦慮隱藏起來,因為,嘿,我們可是基督徒啊。我們不是應該一直處於滿足、快樂、積極的狀態嗎?

然而事實是,沒有誰能夠絲毫不受痛苦和焦慮的影響,即便是那些看起來最開心和樂觀的人也不例外。

我們要如何做到常常喜樂呢?

那麼基督徒要如何在破碎、黯淡與忙碌的光景中做到喜樂呢?畢竟談論「凡事都要喜樂」(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6節)是一回事,要活出這個真理卻是另一回事了。當我們裡面沒有了喜樂時該怎麼辦呢?在我們挫敗、疑惑和抑鬱時,我們要如何用什麼再次注滿喜樂呢?

今年早些時候,我了解到「熱情」這個詞來源於希臘單詞「en theos」, 翻譯過來是「專註於某個神明」。這一點給了我很多的啟示。

要想保持熱情(其中也包括喜樂),首先我們必須不斷地在上帝裡面尋找喜樂,尤其是當我們感受不到喜樂的時候。

使徒保羅是我們偉大的榜樣。在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裡,他在聖經里寫下了許多積極和充滿希望的話語。他遭受逆境、迫害、災難和困苦,但他從未懷疑上帝會不陪他走過這些苦難。

保羅的一生證明了儘管我們不能強裝喜樂,但是即便是在艱難的壞境中我們依然可以經歷到喜樂。即使在最糟糕的情況下,他依然保持在主裡面的熱情、喜樂與盼望。他不是因着自己的意志和勇氣而喜樂,而是因着上帝喜樂。他不寄希望於他的環境,他自己或其他人身上——他的盼望唯獨在於上帝。

保羅教導我們要「常常喜樂」(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6節,腓立比書4章4節)。這並不是一條建議,而是一條命令。上帝從不會將我們不能遵守的命令賜給我們。因此,當上帝說「要常常喜樂」,我相信我們是絕對有能力做到的。保羅並非是一個特別的人,他不是什麼超級英雄,也並非不會經歷痛苦。他是跟我們一樣的普通人。如果他可以做到喜樂,那我們也可以。

有時,我們真的不能夠明白為什麼會發生那些不太好的事情,但是我發現當我們的喜樂是在上帝那裡時,我們的生活就不會被焦慮、拒絕、和絕望左右了。

我記得在臨近大學畢業和實習期結束的時候,我的心裡充滿了憂慮和疑惑。我還沒有找到工作,而我的郵箱里滿滿的都是拒信。對未來的不確定困擾着我,然而最終上帝的話臨到了我:「凡等候耶和華,心裡尋求祂的,耶和華必施恩給他。」(耶利米哀歌3章25節)

順服上帝最美的部分就是之後我會發現原來祂一直都為我預備了。儘管我又憂慮又焦急,我還是決定握緊上帝的話語。說真的,上帝實際上早早就接手了。自從我大學開始,上帝就在我生命中的各樣事情上幫助我,因着祂的恩典,我才能一直走下去,這是我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雖然那是很久之前的事了,但我仍然會時不時回想起來。通過此事,上帝在不斷提醒我,祂給我的豐盛生命不是由我的感受決定的。靠着上帝的恩典,透過上帝,不管境況如何,我都可以選擇在祂裡面常常喜樂。

你要親身經歷

我正在學習讓禱告和讀經成為我的首要求助方式,而不是最後的選擇。我發現,當我花越多的時間閱讀並踐行上帝的話語時,我就越不容易被自己暫時的感受影響。

如果你今天正感到疑惑、沮喪和挫敗,我鼓勵你勇敢地在上帝那裡尋求盼望和喜樂,而不是沉浸在你自己和所在的境遇中。大膽地相信祂給你的應許吧。只要一有困擾你的想法進入你的腦海,就用上帝的話語與之鬥爭。

或許壓力會從四方湧來,但上帝的話告訴我們,我們不一定會被困難壓倒,在哥林多后書4章8-9節里,保羅寫到:「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 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

你現在可能正經歷心痛,但上帝說你不孤單“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馬太福音5章4節)

你可能被思慮困擾,但上帝說藉著禱告你就能夠得到平安:「主已經近了。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着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 上帝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里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立比書 4章5-7節)

即便在我生命中充滿挑戰的時候,即便在我缺點暴露,內心脆弱的時候,上帝一直都用一種「不論何時何地,不論任何境況」都存在的喜樂來澆灌我——這是一種滿溢的、巨大的、無可匹敵及持久的喜樂。

你的狀態不一定要被等待、絕境與失望左右。有上帝的同在,你可以面對人生的真相併依然相信祂的良善及祂在做工。雖然情況看起來很糟,但實際上卻不見得如此。在我們遭遇的挑戰中,我們總能找到喜樂。當我第一次遭遇心碎時,我發現自己已經在為上帝即將在我生命中成就的事感謝祂了。我感謝上帝給了我喜樂並帶我走出心碎、懷疑、懼怕和孤單的心境。這個過程雖然緩慢,但確實有效。

在得勝之前就讚美。即使你的處境看起來毫無希望,你還是要感謝祂。藉著恩典上帝能在最艱難的地方彰顯祂的榮美。當然,你不一定會一直得勝,也未必會毫無壓力、毫無擔憂和不遇到困難,但無論如何,你還是可以在上帝那裡找到喜樂。

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 神喜樂。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穩行在高處。 (哈巴谷書 3章17節-19)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一起來慶賀

壓力山大?試試這五招!

5-Ways-To-Deal-With-Stress-768x460

作者:Hans Anthony,印度尼西亞;翻譯:小雨,台灣

「遇到問題了就說明你還活着。」這句話說得太對了。只要我們還活着,就必然會遇到問題,不是嗎?如果哪天我們不用再面對問題了,那說明其實我們也不再活着了。

問題本身的問題在於它們經常把我們的焦點從重要之處轉移,搞得我們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身心俱疲。生活變得一團糟,我們也覺得被卡住,壓力山大。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該如何突出重圍呢?根據我自己處理壓力的經驗,我想鼓勵你嘗試以下五件事情。

一、禱告
聽起來很老掉牙吧?作為基督徒,我們知道,禱告是我們與上帝溝通的渠道。當遇到困難與壓力時,就會有人提醒我們要禱告,祈求上帝的幫助。但實際上,我們做到了嗎?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其實都是試圖自己找出路,或者找別人來幫我們解決問題。

我記得在2012年,我遇到了一個很緊張的局面。當時因為我對進口貨品稅收估算錯誤,導致自己的公司要支付大約1億印尼盾(大約7572美金)的罰款。從邏輯上來講,問題越大,理應越快投奔上帝,不是嗎?然而,我卻浪費了好幾天,總想自己解決,最終得到的結論是:對此,我束手無策。

我們都知道聖經教導我們要把憂慮卸給那位有能力背負我們重擔的上帝(詩篇55章22節)。聖經也告訴我們「應當一無掛慮,將我們所要的告訴上帝」(腓立比書4章6節)。但我們或許並不真的相信上帝在乎我們。這個世界問題那麼多,又有那麼多的人提出他們的需求,上帝會不會懶得聽我的禱告?而且,即使祂很關心,祂能提供什麼樣的解決方案呢?除了禱告之外,似乎有更好的事情可以做。

因此,上帝只好給我一個天大的難題,好叫我屈膝來到祂跟前。我走投無路,承認自己能力有限,並祈求上帝,賜我清晰的思路,好使我能夠找到解決辦法。當我這樣做的時候,感覺就像一個沉重的負擔從我肩上卸了下來。的確,當我們降服在上帝面前時,祂就賜下出人意外的平安充滿我們,取代我們的挫折感(腓立比書4章7節)。我的問題還沒有解決,不過我已不再陷在焦慮不安之中了,因為我知道我並不是獨自一人在面對問題。

二、與敬虔的人為伍
我們和誰在一起影響了我們處理問題的方式。如果在我們身旁的是一群樂觀的人,即便是面對難題,大概也不會讓人覺得那麼可怕。但是,如果我們被消極的人環繞,最後就有可能變得沮喪和失望。我很慶幸我有敬虔的朋友,在艱難的日子裡他們是我傾訴的對象。雖然他們不是「專家」,不能充分了解與分析我的問題,他們卻給了我很多鼓勵,並用禱告扶持我。當我與他們分享自己所經歷的壓力時,我開始用不一樣的眼光來看待自身的情況,我的壓力指數也顯著下降。

要對抗壓力,你得找一群能夠建造你的夥伴。要和愛上帝、渴望生命活得像基督的朋友在一起。如此一來,我們就「得以彼此扶持丶互相幫助」(傳道書4章9-10節;箴言18章24節)。

三、感恩
你可能聽到這句話很多次了:「不要告訴上帝你的困難到底有多大,而要告訴你的困難你的上帝有多大。」當我們只專註於我們的問題時,我們很可能就只會感到壓力大而不知所措。

當我以禱告來到上帝面前,讓自己接觸敬虔友人及其忠告之後,我感到有很多事情值得感恩。我感恩當我的生意尚小時,上帝給我機會學習這重要的一課。我無法想象,如果這個危機發生在我的公司成長得更大的時候,會有怎樣的後果。可能不僅是我面臨巨額損失,甚至會牽連到其他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以及他們的家庭)。

美國哲學家及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經說過:「對抗壓力最大的武器就是我們控制自己想法的能力。」這也是我所操練的。我選擇把注意力從一件事(我面臨的問題)轉移到另一個對象(上帝)身上。而且,你知道嗎?即便是在困難之中,我們也能夠數算恩典。畢竟,不論順境逆境,獻上感恩是上帝向我們所定的旨意(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8節)。

四、從上帝的角度看事情
因着人類有限的理解力,我們經常下錯誤的結論。 12個探子的故事,總是提醒着我,從上帝的角度來看事情是多麼的重要。當10個探子回報說,他們所窺探的那地充滿堅固的城池和高大的巨人時,以色列人的結論是,上帝已經拋棄了他們,這讓他們無路可走(民數記14章2-4節)。約書亞和迦勒則從完全不同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情。他們認為那地是良善的上帝要賜給以色列百姓的佳美土地,他們對上帝的保護滿有信心(民數記14章7-9節)。

與其被壓力和絕望淹沒,我學會了思考這個問題:「上帝想要藉著我所面對的難處,在我生命中或透過我做些什麼呢?」我發現,就是在這些難處當中,我的性格變得更堅強,處理問題更有智慧,管理公司也更加謹慎。這個過程也模塑我,為了上帝的緣故,成為一位更優秀的商人。

五、從過程中學習
將重擔卸給上帝並不等於我們要變得消極和掉以輕心。如果我們不應用我們從處理問題的過程中所得到的教訓,當類似的問題再次出現時,我們可能還是會面臨同樣程度的壓力(甚至更甚!)。

想知道我的問題是如何解決的嗎?禱告尋求上帝,並與敬虔的夥伴分享之後,我決定找出更多有關計算稅務的訊息。有一天,當我上網瀏覽時,我找到一篇稅務釋疑的文章。依據該文——真是令我又驚又喜——我的計算方式其實是正確的!我把這篇文章拿給稅務顧問看,證實了我的確不必支付任何罰款后,我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當上帝允許祂的孩子遇見困難的同時,祂也應許,這些困難不會超過我們所能負荷的,祂會為我們開一條出路,好讓我們可以承受得住(哥林多前書10章13節)。當我們用上帝的應許填滿我們的思想時,就沒有多餘的空間存放壓力了。我們將能夠以感恩的心接受我們的處境,並敞開心胸從中學習。因為我們知道,上帝可以使用任何狀況來塑造祂的孩子成為祂的樣式。祂甚至會為我們預備更大的事情。

想想在成為埃及宰相之前, 約瑟所受的13年磨難。想想在被託付治理國度之前,在外邦國王手中,但以理的信心所受的諸多挑戰(但以理書1-6章)。

只要我們還活着,就總是會遇見各樣問題,經歷各種壓力。但我學會了,我們不用被壓力擊垮。我們可以緊緊抓住上帝的應許,依靠祂來應對壓力。我們可以尋求敬虔朋友的建議,並且把我們的焦點轉向上帝。我們的心思意念也可以充滿感恩,並把我們的眼目定睛在上帝為了自己的緣故所要教導我們的功課上!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發表於雅米印尼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生活小竅門)

人為什麼渴望成功又難免成功的憂傷?

Why-Do-We-Crave-and-Struggle-to-Achieve-Success-wo-text-1024x613

作者:Lim Al,新加坡;翻譯:鍾林君,中國

最近,一位很有才華的年輕人在博客上哀嘆:“我討厭上課、討厭去上學!因為要是生來智商比別人低,再怎麼努力也拼不過別人!”

我想,這是我們很多人都共有的掙扎吧。不管怎麼努力,也不管我們自己覺得自己多有才華,好像總會有人比我們更成功。成功好像就是對一部分人有歧視,並且只要成功這件事情存在一天,不公平就一天不會消失。每每衡量成功的時候,我們難道不總是免不了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嗎?

然而,每個人都承受着壓力,不得不努力追求成功,這又是無法逃避的現實。我想人之所以對成功有永無止境的渴望,是因為我們實際上是在尋求存在感、滿足感與安全感吧。成功可以讓我們有存在感,或者說是讓我們體會到自己在這個社會中的價值感。這樣的存在感或價值感又給我們帶來個人的滿足感。成功還能給我們帶來安全感,因為成功讓我們知道自己是有價值的。有誰不渴望存在感、滿足感與安全感呢?

但對成功的渴望是一回事,取得成功又是另一回事了。這位年輕人的博文提醒我們,我們很多人其實都在努力獲取成功的過程中感到深深的沮喪。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成功那麼難?可能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1. 各人的起點不同。智商、外貌與才能從來都不是生來平等的,所以你擁有的先天條件若是越迎合所在社會的價值體系,你就越容易成功。在T台與雜誌上都紅透半邊天的美國時裝模特卡梅倫·魯塞爾(Cameron Russell)就大方承認:自己的成功很大一部分靠優越的先天條件。她天生的高挑、貌美與優雅都是所在社會極度推崇的外貌特徵。

2. 不同的環境對於成功有不同的定義。你出生的地點與時間實際上決定了你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或做怎樣的事情才能成功。例如在新加坡(我生活的地方),整個社會就比較看重教育。整個教育體系也更青睞那些天才少年以及那些考試考得好的學生們。而對於那些在學習上沒有那麼突出,又不擅長考試的學生來說,找工作就可能更困難一些。

3. 每個人的機遇不同。有些人生來就有優越顯赫的背景,享有更多可以帶來成功的資源與人脈。像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投資大亨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流行樂手林俊傑(JJ Lim)以及奧運獎牌得主邁克爾·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這些成功人士就都無不來自優越的家庭,從一開始就得到了父母強大的支持,並享有充分的物質資源可以使他們盡情地發展自己的先天才能。當然,這個世界上也不乏白手起家的例子,但在如今這個時代,這種故事已經是少而又少了。

如果取得成功那麼不易,有什麼人或什麼事物是可以帶給我們長久的存在感、滿足感和安全感的嗎?我們很多人都會試圖通過某一個人、某些財富物質或某個位置來尋求對這三種需求的滿足。但一份親密的關係、一份大公司CEO的厚職、或在30歲賺到的第一個一百萬真的能給我們想要的答案嗎?

人、物以及社會地位確實能給我們帶來存在感、滿足感與安全感。這些都是從上帝而來的祝福,我們可以好好享用。但福音才是真的可以為我們的這三個需求帶來終極解答的。除了我們慈愛的創造主,沒有任何其他人可以完全地滿足我們的需求。為什麼這麼說呢?

1. 我們在基督里的存在感不取決於我們自己。以弗所書1章4-5節告訴我們,上帝因着祂的權柄與愛,在創世之前就揀選了我們,要使我們成為祂眼中“聖潔無瑕”的子民。上帝看重我們是單單出於祂的恩典與旨意,而不是因我們有多少才能或付出多少。

2. 只有在與上帝的關係中才有真正的滿足感。上帝的愛給我們帶來滿足感,這是超越世上任何其他關係所能達到的。想要知道祂有多愛我們,從祂將自己的兒子給我們,並讓祂在我們還做罪人的時候就替我們死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來(羅馬書5章8節)只有上帝犧牲與信實的愛才能滿足我們最深的渴望。

3. 真正的安全感來自與上帝永恆的關係。不僅僅上帝自己是永恆的上帝,同時祂也應許我們永恆的生命。這就意味着我們可以享受與祂永遠的關係。這一點才可以給我們真正的安全感,因為這份關係可以持續到永遠。

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和發明家布萊茲‧帕斯卡(Blaise Pascal)因說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空洞,只有上帝才能填滿這個空洞”而聞名。同時,他也留意到人的渴望與無助表明“人裡面曾經裝有幸福。”人試圖用“身邊所能找到的任何事物”來填滿這個空洞,但好像並沒有什麼效果。為什麼?因為“只有一個無窮無盡又不會改變的對象才能填滿這個沒有邊界的無底洞。這說白了就是只有上帝祂自己才能填滿。”

因此,基督徒應該怎樣看待成功呢?聖經告訴我們應該這樣來理解成功:

1. 說到底,成功是上帝的祝福。是上帝賜予我們每一個人才華、資源和機遇。我們要享受這些賜福,但同時不能忘記我們成功的來源。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花了很大的代價才明白這一點。但以理書4章28-37節記錄了當這位國王開始沉浸在自己的榮耀當中時,是如何被降為卑的。那時,他才想起“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要將國賜予誰就賜予誰。”

2. 成功不能救我們脫離死亡。雅各書4章13-15節提醒我們,我們的生命“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成功只是暫時的,我們終有一天會面對死亡。當我最好的朋友在度假期間突然窒息,短短几分鐘就離世之後,我才真的明白雅各所說的是什麼。我的朋友之前並沒有什麼病狀,並且在各個方面她都是處在人生的巔峰時期——她婚姻美滿,有一個非常可愛的兒子,剛搬入溫馨的新家,自己又主管一家頗具規模的機構,同時也在一個教會事工中服事,很積極、也很受認可。

3. 成功不應該使我們在追求上帝的國度這件事情上分心。在路加福音12章13-21節中,耶穌講述了一個富人一門心思籌劃要蓋更大的糧倉來儲藏糧食的故事。就在富人積極籌劃時,不想上帝對他說他其實當晚就會身亡。講完這個故事,耶穌告訴祂的門徒們要專註於將財寶積聚在天上,“為自己預備永不壞的錢囊、用不盡的財寶在天上,就是賊不能近、蟲不能蛀的地方。”(路加福音12章33節)讓我們小心不要被功名利祿分心,來專心尋求上帝的旨意和祂的國度。

這樣一來,你是否了解了並享受着真正的成功呢?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透心糧www.ya-mi.org/tc”

失之常春藤

The-pressure-to-be-the-best

作者: Nicole Yuen, 19歲, 美國

我從記事起就認識上帝了。因為爸爸媽媽都是基督徒,我從小就去教會。儘管我很早就知道了上帝無條件的愛,卻還是沒能倖免,『感染』上了追求成功所帶來的壓力。

爸爸媽媽總是教導我『凡事盡己所能,不要錯失任何良機 』。這是個很好的建議,但到我這卻被錯誤地理解為『凡事爭第一,不可錯過任何事情。』

當我出人意料地考入紐約市一所頂尖高中時,這些壓力就變得格外真實。之所以說是出人意料,是因為我完全沒有身邊那些學習狂人們準備得那麼充分。於是突然之間,我被捲入了一個高速運轉的世界——每天趕地鐵上下學,課餘時間全都用來補習備考,白天排滿各種課程和活動,晚上還要熬夜學習。學校的競爭是十分激烈的,因此雖然有一些朋​​友,大家卻都心知肚明,我們在暗自較勁、爭奪同一個目標——常春藤大學裡的一席之地。

我弄得自己精疲力竭、身心具憊 。當我連一所常春藤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都沒收到時,我覺得真是所有的時間和努力都白費了。我沒能證明自己的價值,讓所有人都失望了。

當我的朋友們正在為該選哈佛還是選耶魯頭疼時,我卻不得不努力接受現實——恐怕得去一所自己壓根都不喜歡的大學唸書了。最糟糕的是,對於我所處的困境,我什麼都做不了,也什麼都改變不了。我從來沒有覺得如此絕望過。我之前騙自己,以為只要能提高成績、積極參加各種活動我就能掌控自己的未來。但事實是,我根本無能為力。

當我終於承認自己並不能掌控未來時,唯一能做的就是來到上帝面前,請祂來扭轉局面。祂真的為我開路了——雖然跟我起初想的並不一樣。

一天,我意外地得到消息,說我已經被一所自己比較喜歡的學校錄取了!之前他們把我列在候選名單上。如果從數據上來看,這本來沒可能,現在卻發生奇蹟。這所學校並不是我的首選,卻不曾想上帝一直為我在那兒預備位置。兩年後,我才發現,上帝比我更了解我自己,祂知道我適合去哪兒。假如我之前被一所常春藤大學錄取,我肯定會毫不猶豫地去的,然而那樣的話,就不會有現在的我。我可能仍舊認為是自己的努力,而非上帝的計劃在掌管我的未來呢。

儘管眼看著自己對自己的人生失去控制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這卻是我人生至此最受益的一段經歷。

讀完這篇文章,我希望你可以明白,上帝比我們自己更清楚什麼是對我們最好的。上帝不是學校的錄取官,我們不需要、也沒有辦法向祂證明自己。無論是排名第一還是排名一千,祂都一視同仁、用無盡的愛愛著我們每一個人。祂關心我們,因為我們是祂的孩子。祂想要把最好的給我們,只要我們願意。我們需要做的只是放手,讓祂來掌權。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