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服事

靈修小文|心靈晚堂

作者:東尼叔叔,加拿大

封面圖片拍攝:finnbmo,中國

「我失去的羊已經找着了,你們和我一同歡喜罷!」(路加福音15章6節)

深夜食堂是日本原創漫畫,後來改編成劇集及電影后大受歡迎。故事講述的是在日本新宿的小巷內,有一間小食堂在深夜12時才營業。這店的老闆有一特色,即客人想吃什麼菜式,只要他懂得料理,便盡量滿足客人。客人有來自不同背景及際遇,有剛失去情夫的少婦,有從鄉間到東京打拚的女孩,有尋找愛的大叔等。客人只希望在孤寂的黑夜裡,尋找溫暖及交談的對象。同時,亦可透過自己揀選的食物,回味人生難忘的片段。其實,一個這麼溫暖的地方,我在現實生活中的多倫多,亦非常感恩的遇上了。

記得三年前一個刮大風雪的晚上,對生活感到身心疲累的我,偶然走進了一間正在進行聚會的華人教會。這裡的晚堂比較精簡,坐着約50多人,大家都安靜地聆聽牧師的講道。我躲在最後一排的角落,敬拜的氣氛,讓我的心靈開始沉澱及觸動。聚會結束后,我立即離去。可是心中的困結已得到不少的安慰。漸漸地,我便成為晚堂會眾的一份子,並參與聚會後的飯局,與其他弟兄姐妹彼此認識。原來過往的20多年,這裡聚集了一班愛上帝的牧者及弟兄姊妹。他們竭力地守護着一群“只可以在晚上”前來認識上帝的人。這樣的付出,亦感染到不少的會眾起來積极參与不同在晚堂的事奉,如領詩、司事、音響等。另外,聚會後的飯局,亦讓彼此有機會深化互動,進而發掘出一個個美麗的見證,述說上帝的工作及榮美。

深夜食堂在播出后大受歡迎。而我亦盼望各地的教會,不要輕易放棄某些少數群體認識上帝的需要,就如當初上帝沒有放棄我們一樣!

思考:在你的生活中,你有遇到過晚堂聚會這樣類似的溫暖嗎?你可以做點什麼幫其他人感受到上帝的愛?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愛中同行)

“候补姐”,听上帝的应许还是撒旦的谎言?

truth-257160_960_720

作者:雨恩,馬來西亞

「所以,對上帝的應許,我們要說什麼?」「Yes,阿們!」

「那如果下次撒旦跟你說『你不行』、『你很糟』、『你的禱告、你的努力沒有用的』……,你要說什麼?」「仇敵,退去!」

台灣是讚美之泉敬拜讚美亞洲巡迴的最後一站,游智婷牧師在與會眾互動中反覆問我們這兩個問題。散會後牧人跟我分享她聽到有個坐在附近的人在問題二時回答了問題一的答案,還得要身旁的人提醒了才意識到答錯了。她說也許是因為先前重複被問問題一好幾次,突然轉換問題二時腦筋轉不過來,沒聽清楚就回答。

雖然是當笑話一聽,但我心裡不禁感嘆:這何嘗不是我們生活中的寫照呢?我們常常在混淆中做了錯誤的判斷,對仇敵撒旦的謊言說「是,我就是這樣!」。在我們的生活中,撒旦放下了什麼樣的謊言與控告呢?會不會有的謊言已經綁架我們的思考模式,成為思想的堅固營壘?

我從國中開始就在教會參與司琴的服事,從兒童主日學、少年團契,受洗后也加入主日崇拜的樂團。雖然很樂意學習與事奉,但其實在我心底,覺得自己就只是個候補。我總是想“教會有好多有音樂恩賜的哥哥姐姐,等缺人時再找我補上吧!”一直到最近,我才發現這些想法對我的影響。

每當練琴時,我總需要花時間與自己的思緒拉扯。「別練了,你就只有這個程度!」「放棄吧,你根本不是司琴的料!」每當這些否定的聲音出現,我一遍遍地重複練習卻沒有實際的進度,覺得自己沒有太大的進步,很混、很虛,總是只會那幾種伴奏法,最後甚至沮喪到停下這個服事。

進入社會工作后回到台北的教會聚會,我又重新預備投入電子琴的服事。我常常在進團練室之前就已經覺得自己待會兒肯定沒辦法順利練習。「你一定寫不出好聽的編曲!」「一首歌就花那麼多時間,你要怎麼彈整個的敬拜讚美的詩歌?」心思的混亂,讓我無法長時間的專注,也就真的如我所相信的那樣,花很多時間還是寫不出來、練不完了。

直到某個主日中午,我為北上共進午餐的小羊禱告,看見她因害怕研究論文寫不完而擔憂,提醒了我這其實跟我的心態很類似,是一種未戰先敗的惡性循環。回到教會後,我就試着在練琴前靜下心來為自己禱告,請求上帝幫助我能選擇不聽那些負面的聲音,並且選擇相信這個職分是上帝所賜的,一切都有上帝的帶領。「上帝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着他也都是實在的,叫上帝因我們得榮耀。」(哥林多后書1章20節)。很奇妙的,那一次是我最有收穫、最喜樂的一次練習。我從來沒有如此毫無攔阻地專注練琴大半天,那些負面的聲音都被拋到腦後、漸漸消失了。在新的一個月,我也從預備期正式成為敬拜樂團的一員,被排入新一季的服事表。我也在敬拜樂團團長的教導與幫助下,完整地奏出敬拜讚美的所有詩歌。感謝上帝幫助我突破撒旦的謊言,這是我先前覺得不可能的事。當服事開始變多時,也有前輩給予我一些建議。這讓我覺得很開心,因為可以知道前人的經驗,以及自己改進的方向。回想過去的我,常常會在被提醒或糾正事情時覺得丟臉。我會因為以為自己達不到別人的要求或標準,覺得一直被挑毛病而感到很挫敗,自我控告說自己總是沒辦法把事情做好因而想要放棄。實際上,大多數時候對方並沒有要否定我的意思,只是希望我在現有的基礎上可以更進步,看到自己還有成長的空間。但撒旦卻利用了我的自卑,讓我不斷地控告、否定自己。

感謝上帝賜我新的眼光,也不斷調整我服事的心態,讓我立志每一次唱或彈都是在歡歡喜喜地讚美上帝。雖然每一次遭遇挫折時還是會有控告出現,但我可以比過去更快地選擇不聽撒旦的話,進而轉向上帝,緊緊抓住祂的應許。「但我們既然在捆我們的律法上死了,現今就脫離了律法,叫我們服侍主,要按着心靈的新樣,不按着儀文的舊樣。」(羅馬書7章6節)

我也感謝上帝幫助我突破長久以來的瓶頸,幫助我檢視生命中還有沒有其他需要被破除的謊言。撒旦把錯誤的思維丟給我們,也許是破壞我們的人際關係,也許是讓我們覺得自己很糟,不配來事奉上帝。當它擄掠我們的思考邏輯,漸漸地奪取我們的喜樂,讓我們失去盼望時,我們千萬不要中撒旦的計,不能讓它得逞!願我們能透過聖經分辨,提醒自己在基督里的身份(彼得前書2行9節),並且穿起屬靈的全副軍裝起來爭戰。我們也可以像前面提到笑話中的主角一樣,把想法告訴身邊的人,讓旁人來點醒自己的盲點。因為我們都需要屬靈遮蓋,需要肢體,需要分享來彼此分擔。

話語是帶有能力的,我們選擇聽、選擇相信的是上帝的話語、還是撒旦的聲音?讓我們用信心起來宣告我們的選擇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完美主義)

去教會,不再是因為貪玩

grandstand-330930_640作者:小宇宙,馬來西亞

我是個二代基督徒,從小在教會長大,教會對我來說就像第二個家。小時候我總是很期待去參加教會每周六午間的兒童會,因為在那裡可以跟我的死黨們見面,和他們一起搗蛋、玩遊戲等。到了少年時期,我也常期待每周六晚上的團契時間,因為可以與弟兄姐妹們一起玩。當然,最重要的是可以見到心儀的對象。如今,青年階段的我仍然對青年小組充滿期待,因為在一周忙碌的工作結束后,能回到小組與弟兄姐妹們一同聊天、分享生活經歷、彼此代禱,這種感覺很美好。因此,教會對我來說就好像是個遊樂園,是一個能讓我在其中玩樂、放鬆的地方。

但倘若當天的聚會內容是禱告會或小組查經,我就會覺得“很閑”(馬來西亞用語,表示很無聊、很悶的意思),不想去。每周的主日敬拜對我來說更是例行公事。然而若不去主日敬拜的話又彷彿少了些什麼,心裡會有股莫名的空虛感,而且也擔心不去的話會挨罵。漸漸地,隨着年齡的增長,思想上的改變,我開始問自己,心裡期待着去教會到底是為了什麼,我又該為了什麼而去教會呢?

高中畢業之後,小組的每個人對自己的未來都有着不同的計劃。有人選擇出國留學,有人選擇步入社會,有些人則因着某些原因不再來到教會。而這時候的我,對於未來並沒有太多的計劃,所以決定留在本地,先打工掙點零用錢。短短几年間,身邊熟悉的人、事、物也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改變,決定留下來的我開始擔心自己在教會變得孤單寂寞。

然而在18歲那年,一個長輩推薦我擔任少年團契的團長。我本是一個弔兒郎當的人,但上帝透過我擔任團長的經歷讓我的生命得到成長。我學會了如何承擔責任,關心團員們的需要,並且盡我所能幫助他們。我發現自己期待去教會的原因變得不再只是因為能與弟兄姐妹們見面聊天,而是期待能看見弟兄姐妹們享受一起團契、一起敬拜讚美,在主里成長的時光。看着這樣的畫面,我就會有莫名的感動與喜樂。

回首過去,我發現上帝在我身上賜下了許多恩典。上帝透過這些經歷提醒我,來到教會的真正目的不該是像從前那樣,只關心有多少精彩的活動與朋友的多寡,而是回到天父上帝的面前親近祂,與弟兄姐妹們一同來敬拜祂、讚美祂和認識祂。

我也相信上帝把每個人放在不同的位置都有祂最美好的旨意,就如同上帝透過把我留在本地改變了我去教會的心態,使我的焦點回到祂身上。祂更讓我明白真正的喜樂並不來自外在事物,真正的喜樂是從耶穌基督而來!因此,若你正處於對未來不知所措的階段,擔心自己在教會感到孤單寂寞的話,讓我們一起安靜自己,謙卑地來到上帝面前,將自己完全交託在祂手中——讓祂幫助你重新聚焦於祂,從而得到真正的喜樂。

“教會是祂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以弗所書1章23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傳道人太太的聖誕衣櫥

bokeh-21951_640作者:Sandy Zhuang,中國

曾經有人想採訪我丈夫,看傳道人家是如何預備聖誕節的。對此,一位熟悉我家的姐妹一語中的:“聖誕期間,他們家是丈夫全心投入教會服侍,妻子在家帶小孩。”可想而知,聖誕節對我而言是一年當中最辛苦、也是最孤單的日子。丈夫在詩班排練時,我在家準備各樣飯食點心;丈夫帶領別人服侍時,我設法處理堵塞的馬桶;丈夫跟別人分享服侍中的辛勞與喜悅時,我要面對一屋子的狼藉,對孩子大喊大叫。幾年下來,我也漸漸接受了這種模式,覺得這是我支持丈夫、支持教會的方式。然而只有我自己知道,在聖誕節期間,我並沒有花多少心思紀念救主耶穌基督的誕生。

某天,我跟平常一樣忙碌了大半天之後,突然特別想逃離這個家——不是負氣出走,而是想換個環境,想擁有一點點屬於自己的空間與時間。然而我並不想讓孩子們晚飯餓肚子,也不想讓丈夫為我擔心自責,所以我便心煩意亂地靠在衣柜上休息。這時,也不知哪來的想法和衝動,我竟然把衣櫃打開,搬出最下方的衣物收納箱,自己蜷着身子坐了進去,然後關上櫃門,心想:“哈,我終於‘逃出來’啦!”。甚至當聽到孩子們在隔壁房間對問“咦,媽媽去哪兒了?”時,我都感到有些竊喜。

雖然在自家的衣櫃里,我並沒有找到電影《納尼亞傳奇》里那樣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入口,但我非常感恩的是,上帝的恩典總是在我最需要的時候臨到我,而且聖靈也總是溫柔地責備我、提醒我。在那個普普通通的衣櫃里,上帝再一次透過聖靈提醒我要為生活中所擁有的一切感恩。我回想到兩個孩子雖然頑皮,甚至會把我的床單從床上拖下來當作旗幟舉着滿屋跑,但是他們會編故事給我聽,會跟我一起在鋼琴上彈奏簡單又快樂的音樂,也會在我盪鞦韆時主動過來獻上“一臂之力”;家務事雖繁瑣,似乎永遠都做不完,但是丈夫會買吸塵器來減輕我清掃的負擔,也極少對我在家務事上的處理有異議;最近,我也約了姐妹們小聚,而且教會的聖誕晚會安排了兒童節目,我和孩子受邀參加。因此,聖誕期間的孤單其實也是暫時的,但我卻總是忽略這些值得感恩的事,心思停留在那些不如意的事情上自尋煩惱。就這樣,我選擇抱着感恩的心從衣櫃里出來準備晚飯,之後也沒有跟誰提起過我在“衣櫥”中的事。

感恩的心一旦開啟,便會自然而然地為生活中不勝枚舉的瑣事感恩。越是感恩,生活中就越多驚喜,譬如孩子們昨晚竟然收到兩隻小小的水母作寵物。然而我最感恩的是,上帝賜給我喜樂的心,讓我可以在繁忙而感到孤單時,慶賀祂愛子的降生。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