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禱告

為什麼上帝有時好像不聽我的禱告?

When-God-Seems-to-Be-Ignoring-Our-Prayers

作者:潘錦霞,新加坡

翻譯:主的小花,中國

那天凌晨5點58分,我接到朋友的電話。「喂?」我的聲音有些沙啞。頓時,在電話的另一邊,朋友開始放聲痛哭。原來,就在38分鐘之前,她姐姐因白血病去世了。

她悲痛欲絕,情緒非常激動。接下來的15分鐘,我一直都在電話的這一邊陪着她。掛掉電話之後,我一頭栽在床上,想起自己近些年失去的親人。就在去年,我叔叔在罹患肺癌14個月之後回了天家。兩年前,我親愛的祖母也因為腦癌去世。

我回想起叔叔和祖母生病的時候,全家人一起為他們能夠得着醫治禱告。每一天,我們都將他們交託給上帝,祈求上帝憐憫和醫治他們。但最終,上帝並沒有應允我們的禱告。至少看起來是如此。

當我們向上帝禱告時,我們常常希望祂可以像阿拉丁神燈一樣有求必應。「上帝啊,請幫助我通過明天的考試。」「上帝啊,請保守我的工作提案獲得通過。」我們期待祂總是會回答說:「好的。」

但你若思考一番就會發現,其實就算上帝給我們的回答不是「好的」,祂也依然在回應我們的禱告——只不過並沒有按照我們想要的方式而已。令人欣慰的是,上帝的確會回應我們的禱告,儘管有時候祂的回答並非「好的」。祂也可能會告訴我們「不行」或者「等一等」,因為祂早已為我們另作安排。我們的主擁有至高的主權,祂會按照自己的時間表,使萬事都變得完全。我們需要做的僅僅是耐心等待。

根據聖經的記載,許多敬畏上帝的人向上帝禱告,卻不蒙應允——就連主耶穌本人也是如此!耶穌基督曾祈求上帝免除祂將要在十字架上所受的痛苦(馬可福音14章36節),但上帝並沒有回應說「好的」。最終,耶穌還是順服上帝,甘願上十字架承受一切。祂說:「父啊!祢若願意,就把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祢的意思。」(路加福音22章42節)耶穌將自己的祈求交在上帝面前,順服上帝的旨意;這也正是我們應該做的。

耶穌的順服讓我深刻反思自己對上帝的態度。因為上帝是我的天父,祂知道什麼是最好的,所以我要耐心等候祂,順服祂對我人生的旨意,就算有時候祂會告訴我「不行」或者「等一等」。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基督信仰101)

我要認罪,我沉迷色情……

I-Have-A-Sin-to-Confess

作者: Alwin T. 新加坡

翻譯:詹啟聖,台灣

我最近學習到的一個功課是罪絕對不是一件小事。一定有人會說,「這不是廢話嗎?」

但我們真的很容易小看罪惡,不是嗎?事實上,罪惡深深的進駐我們的生命中,深入到有時候我們已經意識不到它的存在。但它確確實實存在。

每隔一段時間,上帝會藉著我們的羞恥心及罪惡感讓我們感受到罪。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做的是在上帝面前坦白認罪。但當我們不覺得有什麼罪要認的時候呢?「我最近沒有犯什麼大錯啊?為什麼我還要沒事找事地讓自己覺得不舒服?」你也許會這麼想。

針對這個問題,聖經這麼說:「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們心裡了」(約翰一書1章8節)。

我們的罪性就是如此的敗壞和詭詐。另外魔鬼也在此事上有份,牠讓我們相信自己是對的,相信我們沒什麼問題。因此慢慢的,我們開始相信這個謊言:你沒有那麼壞啦!無論如何上帝都愛你,祂會照顧你的,你什麼都不用做!但其實聖經說:「我們若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凈我們一切的不義」(約翰一書1章9節)。

所以今天我就準備這麼做。我曾經對海外基督徒團契的朋友、對我的家人、甚至對我新加坡教會的會友們坦白這些。然而我必須再一次懺悔,因為這一切仍然持續困擾着我。我極度地需要你們的幫助。我希望——不,我需要——你來為我禱告。不僅僅是為我,也為所有在罪惡中掙扎的人禱告。如果你清楚知道自己也在罪惡中掙扎,我要你也為你自己禱告,讓你周圍充滿着愛你並願意為你禱告的人。

此時此刻我必須要坦白,因為我相信耶穌的名,相信在上帝子民的支持下,我一定能克服這個罪並獲得最終的勝利。因為藉由祂從十字架上的死而復活,耶穌早已經獲勝。

我要承認的是,我無法離開色情,心中充滿淫亂的慾望,經常手淫。

在我掙扎得最痛苦的時候,我曾經到過泰國的妓院幾乎要召妓進行性交易,但因着上帝的大愛及恩慈,我沒有犯下這樣的罪惡。

從那時候開始,我慢慢地在基督里找回了我自己。我認識到我到底是誰,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上帝到底是誰。我也漸漸地了解到上帝的偉大、祂的權威、祂的大能、以及祂的超乎萬有。

現在我可以勇敢誠實地說,我已經有所成長了。我看到了人的墮落,人的破碎,以及我們多麼需要上帝。我學會了在懷疑中信靠上帝,在不確定時跟隨祂而行。

然而,我還是會有掙扎。因為在生活中,我常常選擇別的選項而不是耶穌。我會選擇即時的滿足,選擇逃離痛苦——不論是情緒上還是身體上的——選擇逃避問題而不是面對問題。這些選擇其實都在引我走向一條自我滅亡的道路。

這樣的掙扎使我越陷越深:我需要耶穌!每天!每小時!每分鐘!每一秒!

我需要隨時想起耶穌,我需要更加認識耶穌!

比起沉迷於色情、情慾的思想和手淫,耶穌能給我更多的喜樂。祂想要幫助我脫離享樂主義和私慾的捆綁和奴役。祂洗淨了我,讓我純潔無瑕疵,在祂面前成為公義。我不再臣服於罪惡、不再臣服於自我、也不再臣服於魔鬼。只有耶穌是我唯一的真愛,是榮耀的君王。

「親愛的上帝,我來到禰的面前,謙卑地尋求祢的赦免。我希望能愛祢,比現在更加加倍地愛祢。我已經厭倦了不斷地走回頭路,不斷地掙扎。但是我願意不斷回到你面前,跪在祢及祢子民的面前。」

所以,如果你看到這篇文章,我再一次懇求你開始禱告。

為我禱告,為你所愛的人禱告,為迷失的人禱告,也為你自己禱告。

願上帝聽我們的禱告,解救我們脫離那些讓我們遠離祂的罪性。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基督信仰101)

每日旅程:為什麼要禱告?

20161020-770-425

作者:Mike Wittmer

翻譯:湘穎

讀經:路加福音22章39-44節

於是離開他們約有扔一塊石頭那麼遠,跪下禱告,說:「父啊,你若願意,就把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路加福音22章41-42節

耶穌知道祂的天父不會答應祂的請求,但祂還是禱告了。祂為了拯救我們必須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但祂依然懇求天父撤去祂「苦難的杯」(路加福音22章42節)。為什麼耶穌知道答案是否定的,卻仍要禱告?因為祂是為著即將面臨的極大苦楚禱告(路加福音22章44節)。耶穌之所以禱告是因為禱告並不在於得到想要的,而是在於我們和天父的關係。

你是否想過為什麼上帝希望我們向祂祈求呢?若我們所求的是按着祂的美意,那麼祂自然會預備好交到我們手中。假如不是,就不會成就。那為什麼上帝還要求我們通過祈求,尋找,和叩門來獲得我們所求的呢?(馬太福音7章7-11節)。為什麼上帝要我們為日用的所需來禱告呢?(路加福音11章3節)。

因為祂知道,禱告是於我們有益的。

你有沒有約會過你覺得太過優秀的人?當你和她在一起的時候你由衷地高興,可同時你也會在她的美貌和魅力面前退縮。你害怕做錯事,害怕說錯話,因此你表現得十分不自在,似乎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如果對方聰明的話,她會向你提問,好讓你說話。因為她知道,若你們的關係想要更進一步,你必須要能夠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

沒有什麼關係比上帝和我們之間的關係更不平衡了。我們是這個關係里不匹配的一方,很容易被上帝的無限美好和威嚴所震懾。然而,祂想和我們建立一個真誠的關係,所以祂想出了一個辦法,讓我們能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上帝不需要我們在禱告中告訴祂我們所需的,但祂知道我們需要禱告。讓我們去告訴天父我們的所求吧,即使我們認為答案是否定的。上帝想要聆聽我們的話語,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對祂說話!

思考:你今天需要向天父祈求什麼?為什麼將你的想法告訴祂如此重要?

從那時起,我開始將我的禱告詞從「我想要…」改成了「願你的旨意成就」

image作者:M.D. Valley, 非洲

翻譯:奇奇,中國

早些年,我常常在樂天派和悲觀派之間搖擺不定。當我特別渴望得到什麼時,我就用110%的努力全力以赴地去爭取,當然還會加上一點禱告。

但是當事情的結果並不能如我所願時,我會表現的跟一個被寵壞的孩子沒有得到她想要的糖果一樣失望,有時甚至埋怨上帝。然後我會告訴自己,做個悲觀派比樂天派好多了!畢竟,樂觀也沒啥用!

一個朋友告訴我,他對於所有事情都是全力以赴地去做,但仍然屢屢失敗。因此他說,對事情做最壞的打算可以保護我們不會因為期望太高卻結果很糟而受傷。

但是對我而言並非如此。當我遭遇失敗時,我總是會想如果我在開始時能夠更加樂觀一些是不是就不會失敗呢?畢竟,如果那個瞎眼的人沒有大聲呼求耶穌憐憫他,耶穌也許就走開了。如果他當時只是坐在一邊自怨自艾,不相信耶穌真的在乎他,那他就不會被醫治。(路加福音18章35-42節)

隨着時間的推移,我逐漸意識到我們不幸福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不論我們是樂觀還是悲觀都一樣。那就是我們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然而我們要怎麼解決這個根本的問題呢?

答案很簡單——那就是持守盼望!

捷克作家和哲學家Vaclav Havel曾經說過:「持守盼望和樂觀絕對不是同一個概念。持守盼望不是斷定一件事會有好的結果,而是相信無論事情的結果如何,它的發生都有意義。」

持守盼望和樂觀最根本的區別在於前者是基於對上帝深深的信靠。它是確信無論事情的結果怎樣,上帝的旨意終會成就。耶穌教導我們要禱告「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這一句是在「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馬太福音6章9-13節)之前的。而這個禱告也是耶穌用他的血作為代價去實踐的。

在客西馬尼園裡(馬太福音26章36-46節),耶穌面對自己即將被釘十字架的事實。雖然即將到來的事情讓耶穌極其痛苦,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路加福音22章44節)。但是祂仍然順服天父的意思而不是自己的意思。

說實話,要至死都相信上帝並不容易。畢竟對於痛苦和犧牲,人類的第一反應是逃跑。我的一個朋友有段時間在做一份不榮耀上帝的工作,她感到很掙扎。但是如果她辭掉那份工作,她就沒有收入養活她的孩子和她自己。加上她是一個人移民在國外,身邊沒有家人能夠幫助她,而且想要再找一份工作基本上不可能。

然而最後她還是做出了選擇。她大膽地選擇了信仰,辭掉了工作。第一個月她沒有找到工作甚至連面試邀請都沒有。但她還是懷着信心期盼着。終於,三個月之後,她找到了一份更好的工作,公司不光幫她申請了工作簽證,還給她的孩子補助。

從那時起,我開始將我的禱告詞從「我想要…」改成了「願你的旨意成就」。我也學着不再盲目的樂觀,而是凡事存着相信,忍耐和盼望的心。

就在幾年前,我在做一份我完全不喜歡的工作。當時我不理解上帝為何讓我在那裡工作。那份工作非常辛苦,老闆也超級難相處,除了我之外沒有人可以忍受他。然而兩年之後,上帝給我了一份我想都不敢想的工作。有趣的是,他們之所以看上我正是因為我在之前那份工作中的經驗。我終於明白了山窮水盡亦是柳暗花明。這個道理給了我極大的平安。

我也意識到上帝回應我們禱告的方式–祂總是為了我們可以得益處(羅馬書8章28節),雖然事情的結果可能跟我們希望的不同。因為祂給我們的是我們最需要的,卻不一定是我們想要的。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完美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