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自我認知

為什麼自我貶低並不等同於謙卑

作者: Janel Breitenstein       翻譯:奇奇       有声播读:郁青

 

 

我和朋友視屏聊天時她一直盯著我,臉上帶著某種善意的微笑。「我需要告訴你,剛剛在聊天時我數了一下,在聊到你的時候,你用了6次『愚蠢』這個詞。」

被發現了。

她笑著說:「我告訴你是為了幫你成聖。」這是教會姐妹的小幽默。我感謝了她。

讓我驚訝的不是我評價自己「愚蠢」,而是我竟然說了那麼多次。我知道當我在壓力大的時候會傾向於自我貶低。

我其實已經有了很大進步,不怎麼再開自己身體的玩笑了。幾年前,我在跟妹妹聊天時說到自己厚實的肩膀,我說這讓我看起來就像是個橄欖球後衛。之後她一本正經地問我:「你會這樣說你的女兒嗎?」

所有這些經歷讓我不禁反思,為什麼比起談論我的優勢,我更願意貶低自己。

 

 

經過思考,我找到了以下幾個原因:

從高中開始(在高中,我真的獲得了「最會道歉」特別獎),我就寧願先發制人地自我批評。這是一種防禦機制,因為我以前受到過傷害。所以我想,如果別人知道我看到了自己的錯誤,是不是他們就不會感到生氣或批評我了?嘲笑一個承認自己錯誤的女孩並不好笑,對吧?

說我的願望是「愚蠢的」比處理希望破滅要容易得多。聚焦在我自己的弱點和無用之上,比要處理被拒絕帶來的傷害或者我對其他人毫不重要這樣的想法來說更容易。。

在我再小一些的時候,自嘲實際上是我尋求被人稱讚的一種方式。

在我與丈夫剛結婚時,我丈夫告訴我,這些看似對立的情況——驕傲和不安全感實際上是同一種罪。因為就像驕傲一樣,不安全感源於試圖在我們的表現中找到價值和認同感。

我發現在我自己和其他人身上確實是這樣。我們傾向於從自己的工作、聲譽、家庭、可控的範圍、我們的聲望或別人的認可中找到自我價值,而不是從上帝對我們的創造和祂為我們所做的事之中找到價值。

 

 

自我貶低 VS 謙卑

 

自我貶低和謙卑有什麼區別,尤其是在坦白自己的脆弱時?

簡而言之,區別在潛在的價值感。敞開分享自己的脆弱需要我們知道自己是被接納的和有價值的。而自我貶低則會讓人一直帶著一種羞恥感。

你可能會想,那我可以使用自嘲來幽默嗎,也就是說,嘲笑自己的錯誤,而不貶低自己?我認為是可以的。能夠不那麼嚴肅地對待自己,謙卑地看待自己,是很棒的。即使如此,我們必須記住,檢查自己的動機很重要。

作家Heather Davis Nelson寫道:「內疚說:『我做錯了事』,需要義和被原諒。羞恥卻說:『我很糟糕』,需要改變我的身份和關係上的鏈接。」

這也就是「上帝的仁慈引導我們悔改」和「內心的恐懼將我們封閉起來」的區別。

羞恥感將我們所做的等同於我們是誰,所以我們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接納。自我貶低的重點就在這裡。我們是出於不安全感而非勇敢才講說自己的弱點的。

在認真思考了這一切後,我從上帝的話語中總結出了以下真理:

 

 

1.我們兩個身份之間存在著一種健康的張力:是罪人,但卻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所造的,並被上帝給我們的完全不配得的恩典所拯救。

對我來說,這就是謙卑的定義:透過上帝的眼光看自己。

 

 

2.我需要用「清醒的判斷」來看待自己——要向自己和他人講關於我自己的真實情況。不驕傲,也不妄自菲薄。

我有時會分享自己不好的一面。(這是健康的坦誠,大衛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但要說實話,即不撒謊,則意味著即便我在表達我的弱點時也要傳達我的價值。

例如:「我確實有自大/飲食失調/色情上癮的問題。但上帝一直如此仁慈地不斷在從內而外地改變我。祂不斷地救我脫離我的恥辱。」

正如作家兼聖經老師Mindy Clemons所說,當《聖經》中的人們質疑他們的能力時,上帝會這樣回答:「我選擇了你。我創造了你成為你現在的樣子。我對你有一個計劃。我會幫助你。我會給你能力。我會給你你所需要的一切。我原諒了你,那麼你也原諒自己怎麼樣?」

 

 

3.對於軟弱和失敗,我有沒有憐憫?

如果我不會那樣去說別人(天哪,真蠢!),為什麼這樣說我自己?這是我覺得別人也會這樣談論自己嗎?對我的女兒而言呢?我想讓她成為一個堅強的可以因著上帝的掌權而擁抱自己優點和缺點的女性嗎?(哥林多後書12章9-10節)

我們能謙卑地接受讚揚嗎?

17世紀的牧師兼作家Jeremy Taylor寫了19條關於謙卑的實用技巧。其中之一是:

謙卑不在於批評自己,也不在於穿著破爛的衣服,或唯唯諾諾。乃在於對自己有真實的認識——即你是一個不配得的人。

是的,我不配,但祂改變了這一切(加拉太書2章20節)。聖經一再將上帝定義為「我的力量、我的詩歌」(出埃及記15章2節,詩篇118篇14節,以賽亞書12章2節):我的力量,我的美好。因著祂,每天我的生活中都有美和生命在流動。那是當我因上帝的慈愛而發光時,可以銘記在心的。

 

 

在約翰福音3章30節中寫道:「祂必興旺,我必衰微」。我曾將此理解為我應該是看不見的才對。因為我不想竊取上帝的榮耀,對吧?那是自然。但說了這些話的施洗約翰肯定不是個社恐。他只是把他的敬畏放在了正確的地方。問題不在於榮耀,而在榮耀歸於誰。

你已將我的哀哭變為跳舞,將我的麻衣脫去,給我披上喜樂,好叫我的靈歌頌你,並不住聲。耶和華我的上帝啊,我要稱謝你,直到永遠!(詩篇 30篇11-12節)

沒有必要貶低榮耀和讚揚。我們可以發光,但是將光異常明亮地照向正確的方向。

「耶和華啊,榮耀不要歸於我們,不要歸於我們,要因你的慈愛和誠實歸在你的名下!」(詩篇115篇1節 )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創意圖文:你會不會這樣找自己

ybread-identity作品名稱:你會不會這樣找自己
創作材料:Photoshop, 數碼照片
圖片合成:Vania Tan
圖片來源:Joshua Ong(圖一、圖六肖像), Bryan Ong(圖一肖像內圖片), Pixabay
作品描述:我們終其一生都在找自己。我們究竟是誰?怎樣才能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為什麼自我認知如此重要?我們就此話題對不同的個體進行了訪談,傾聽了他們的故事與掙扎。看看有沒有與你相似的經歷?與我們分享你的感受吧!
文字撰寫:Jude Dias, Shawn Quah, Joanna Hor, Vania Tan, Michele Ong and Abigail Lai
中文翻譯:李思億、鍾林君

 

一、在旅行中逃離

01---Identity-(YBREAD)

不是決定休息一年嗎?我怎麼又答應了?!
真是搞笑。上次公路之旅后很疲憊,於是我跟他們說下次不去了。
可才過幾個月,他們又安排了一次公路之旅,邀請我參加。
因為他們保證這次路線會比較短,所以我就答應了。
我為什麼要這樣對自己!

雖然身體不想答應,心卻答應了。
因為我也想藉此逃避每天的枯燥生活,逃避各種問題,包括人際關係問題。
旅行多麼令人興奮!美食、美景、還有各種好玩的!

其實,我知道,回來后我還是得面對那些事兒,但我已經對旅行上癮。
我們甚至已經把每年的旅行行程規劃到2020年了!
可這麼做跟逃避問題有什麼兩樣。

當主耶穌面對祂最大的困境時,祂選擇逃跑了嗎?
如果祂那麼做了,現在的我就不會得到救贖了。
我是不是走錯路了呢?

主耶穌,幫助我去處理眼前的問題吧。
幫助我不要憑血氣去解決它們,
而是相信祢,讓祢在我的生命中動工。

主啊,幫助我,使我能更加依靠祢。

二、別再跟從前比較了!

04---Identity-(YBREAD)

他們有時表情古怪,有時則是一臉困惑…

我想,聽到我在福音機構工作時,他們要麼感到尷尬,要麼其實對此根本不感興趣吧。

或許其實這只是我對他們的設想,覺得他們肯定會做出這樣的反應。
或許其實是我的錯,因為我沒有將我的工作解釋得很清楚。
如果我跟他們信仰不同的話,其實很難跟他們解釋為什麼我要選擇這份工作。

以前跟大家聊世俗工作時容易太多了,老闆、同事、薪水或工作範圍;驚人的工作進展、令人羨慕的工作頭銜、煩人的老闆和同事,再加上漲薪。人人都深有體會,聽得聚精會神,而我也樂在其中。

可是,那已經是過去了,不是嗎?如果我仍待在那樣的環境,說不定我還能從他們那得到相同的反應。可是現在不一樣了。好痛!

快醒醒!我真不敢相信自己還在為這件事情掙扎!
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所以別再跟從前比較了!

親愛的主,對不起,求祢時刻提醒我,當初為何選擇這條路。
幫助我明白,這一切都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好起來,我只是需要時間去適應而已。
我不需要向誰證明自己。如果大家對我的工作不感興趣,那也沒關係。
歸根到底,只有一件事情是重要的,
那就是我在生活當中是否有儘力為真理而活?我是否有為祢而活?

三、重點不是我

02---Identity-(YBREAD)

你看大家最後都一臉疲憊的樣子,一開始就不應該搞這些啊。
你是怎麼安排這次活動的,最後什麼結果都沒有,反倒把大家弄得精疲力盡。

我一開始為什麼要毛遂自薦呢?我當時究竟在想什麼,竟然認為自己有能力把這件事情做好。
我不是因為相信上帝的供應才去做的嗎?怎麼我把自己一開始告訴自己的全都忘得一乾二淨了。

我不想關注我自己,我想定睛主耶穌。
我也不想證明自己的價值,我想讓大家在我的軟弱中看到上帝的大能。

可是第一次組織會議就失敗,讓這些想法都煙消雲散了。

親愛的天父,求祢幫助我牢記事工的重點不在於我,也不在於我有多忠心,甚或是我有多能幹。
幫助我明白,這一切的重點在於主耶穌,在於祂的信實和力量。
我總是把服事的重點搞成我自己,但其實我並不需要去證明什麼,也不用擔心會失去什麼,更不用害怕會暴露什麼。

四、她走後,世界崩塌了……

05---Identity-(YBREAD)

我覺得整個世界崩塌了。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好害怕。
我沒有做錯任何事情啊,她為什麼要離開我?
她為什麼什麼都不說?
是我做錯了什麼嗎?是我說錯了什麼嗎?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我覺得我已經不再是我了,我到底怎麼了?
我迷失了自己……

畫畫不再讓我快樂,我寫的每一封信讀起來也不是那麼美了……
因為她本是我靈感的來源啊,但現在她卻走了。

我做了這麼多,犧牲了這麼多,到頭來是為了什麼?
我真的迷失了嗎?真的一切都結束了嗎?

親愛的主,請原諒我曾因為這件事把祢從我生命中推開。
其實祢一直都在這裡,從一開始祢就與我同在,現在也未曾離開,只是我從未注意。
在我痛苦的時候,我沒有看到其實祢早已伴在我身旁。

主啊,求祢堅定我,並治癒我的心。
讓我的心思意念全都關於祢。
讓我得着希望,好讓我可以重新站起來。

求祢擦去我的眼淚,使我得以看見祢的榮美。
我曾想躲起來,好安靜療傷。
但我知道無論我去哪裡,祢都能找到我。

主啊,求祢更新我,
使我全然歸祢,
我想相信祢,
我也知道祢會成就這一切。

五、何處是家

03---Identity-(YBREAD)

哪兒是我的家?我該去哪兒?這是上帝對我的旨意嗎?
我每天都在問自己同樣的問題。
我的心就像是在兩個不同的地方、兩個不同的世界徘徊,彼此相差6806.5英里。

為什麼我會覺得自己像是一片隨風飄零的樹葉,不知道會在哪裡停下?我不應該有這樣的感覺啊!

昨天的我還很正面積極,覺得自己留在這個地方是對的,因為有上帝的呼召。
在這裡,我有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交了好些親密的朋友,也有可以侍奉的教會。
也許上帝的旨意是要我“留下”而不是要我“離開”吧。
或許離開家人就是我要做的犧牲?

然而今天的我卻厭倦了這種感覺,說不定上帝其實對我說的是怎樣選擇由我定。留下或離開都沒關係。
我準備憑着信心先選擇一個,再看祂對我有什麼帶領。

或許我太過擔憂這件事情了。

親愛的主,求祢賜下平安在我心中,使我明白在哪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選擇跟從誰去做什麼。
主啊,唯有祢才能使我完全。

七、他們真的喜歡我嗎?

06---Identity-(YBREAD)

別傻了,大家都喜歡你!
怎麼會不喜歡呢?我那麼有趣、有愛心,而且還很好相處。
他們不喜歡我講的笑話又怎樣?他們有時會奇怪地看着我,好像我長了兩個腦袋似的,那也沒關係。

不管怎樣,有一次不是有人說我是他見過最有趣的人嗎?他們還說過很喜歡跟我交往呢,還記得嗎?
所以,你看,大家喜歡我!
可是萬一他們只是在嘲笑我,而不是覺得跟我在一起很好玩呢?或者他們只是出於禮貌跟我一起笑?
不過這並不重要!因為我是個堅強、獨立、腳踏實地的人。如果他們不能接受我,那麼我也不想和他們有任何交集了。誰想跟一群討厭別人的人呆在一起呢?

呀,快看,有短信!他們說喜歡我的博客文章耶,好棒!

這真是太困擾我了,我為什麼要那麼在意別人怎麼看我?
他們又沒有為我死,也沒有創造我啊。
只要我遵行主耶穌基督的話而活,不就是最重要的嗎?
畢竟,祂才是創造我、愛我、為我受死的主啊。
這才是我該真正在乎的,而不是別人對我的看法和意見,難道不是嗎?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我是誰)

當性格測試做不到的時候……

When-Personality-Tests-are-Damaging-1024x613作者:Gabrielle Lee,新加坡;譯者:詹啟聖,台灣

性格內向的人比較安靜、害羞、不喜歡與人交往。

性格外向的人則說話相對大聲、喜歡引人注意、熱愛與人交往。

關於這些對不同性格類別的描述,你可能已經聽過,也可能用類似的話語去描述過他人或自己的性格。

不難看出,性格測試在當下非常流行,越來越多的企業、組織願意花錢讓員工去做性格評估。近年來,市面上出現的性格測試題也越來越多。

事實上,各級學校也開始一早就採用這些性格分析工具來幫助學生更了解自己。這或許是因為我們已經認知到,性格會對我們的行為、我們與他人的互動以及我們應對人、事、物的方式有很大影響吧。

幾年前,當我第一次使用這樣的性格分析工具時,出來的結果讓我倍感困惑。我一直以為大家對我的期待是性格外向,因此也一直努力呈現外向的形象。當發現自己其實更傾向於內向時,我真是五味雜陳。

我長這麼大,一直都按外向的性格行事,怎麼可能是個內向的人呢?

這其實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在成長過程中,對於自己的性格類別,有那麼多的自我掙扎。多年累積的社會壓力及同輩朋友的行為,讓我確信外向活潑是比較好的性格特徵。因此,我一直努力做個外向的人,但還是會有人說我“反社會”、“冷漠”、“高傲”。

除此以外,這個性格分析工具還分析了我的決策模式。結果顯示我偏愛理性思考(比較有邏輯、愛分析、講道理)勝過感性判斷(強調關係、能體諒人、有同情心)。難怪大家總是說我“冷淡”,或批評我在該表達同理心的時候老說話客觀、強調理性分析。大家經常說很驚訝我怎麼那麼缺乏“適當的情緒表達”。

因此,我努力想得到他人的認同而不被拒絕。儘管實際上,我覺得自己裡邊真實存在的是一種憤世嫉俗的性格,表面上我卻會假裝得很友善、很熱誠。這讓我既有罪惡感,又覺得氣憤——有罪惡感是因為自己“虛偽”,憤怒則是因為我怨恨大家不給我的“真我”任何機會。經受多年的負面評價之後,我甚至開始完全相信,自己是無法給出真正的愛與關懷的。這讓我覺得自己是個有缺陷的人,並且沒人會愛我。

更諷刺的是,我一直從事的還是組織發展顧問的工作。對於各種性格指數所顯示的結果,其理論、設計、行政運作與解析我都相當清楚。然而,我卻無法用腦中的知識去解釋內心對自己性格的感知。

然後有一天,上帝透過一篇主日講道向我說話了。牧師引用了耶利米書1章5節的經文:“我未將你造在腹中,我已曉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別你為聖。”講道信息的重點是鼓勵大家擁抱上帝想要與我們建立的這份親密關係,因為祂創造了我們,也最了解我們——祂自己的傑作。我們所有的特性、缺失、長處、短處祂通通都知道。並且祂刻意將我們放置在我們各自的家庭、國家和所處的社區環境,一切都有祂特殊的用意。那一刻,我聽到上帝對我說:

我的孩子,我早已安排好,讓你成為現在的你,這其中包含了你的性格。在我眼裡,你是如此的寶貝與可愛,其他人也很快會意識到這一點的。你不需要隱藏或害怕什麼,因為我一直在塑造你成為你應該有的樣子。

我頓時坐正。這個信息讓我無處可逃。我發覺自己暗暗問說:“天父,是禰嗎?”我從未如此直接、清楚地聽到上帝對我說話。我覺得自己被發現了,無法遮掩,而在上帝面前,我也無處可躲。

當我向上帝禱告,將我多年來的罪惡感及自我否定交託給祂,並向祂哭訴、懇求祂醫治我情感上的創傷時,我被一種強烈的釋放感包圍。等我意識過來,我已經陶醉在耶穌無條件愛我這個永不改變的事實里。我什麼都不用做就可以得到這份愛。生平第一次,我嘗到生活在上帝話語真理中的自由,我再也不為自己感到羞愧了。

心理學家Carl Jung說對了一件事,那就是性格是天生的。人的性格是天生的,是因為這是上帝所賜的。我們的創造主充滿慈愛地親手塑造了我們每一個獨特的個體。雖然我們所有人都被呼召效仿耶穌基督,但我相信我們受造各不相同,好讓我們可以藉由各人獨特的互動方式,去有創意地與這個世界接觸。

當我對於上帝的愛的經歷被更新后,我覺得好像突然有了能力,可以去改變自身性格中與我在這個世界的目的產生錯位的那些部分。舉例來說,與其用我的“理性”偏好來對待人、事、物,現在我會試着先從他人的角度來思考。有些品質是可以後天學習的,並且越操練越得心應手。

不論我們是外向還是內向,是偏理性還是偏感性,我們都能主動去接觸別人並與他人建立有意義的關係。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記住,沒有任何性格分析工具可以捕捉全上帝在我們每一個人裡面的獨特設計。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