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上帝的旨意

每日旅程:當下的危機

Untitled

作者:謝葆芳,新加坡
翻譯: 湘穎,中國

讀經: 以斯帖記2章5-23節

「祂改變時候、日期,廢王,立王。」(但以理書2章21節)。

「世界正在危機之中,看不到出路」這是2016年7月《華爾街日報》的社論標題。文章是基於當時的社會背景而寫——全世界都在等着看誰會贏得美國總統選舉;投資者和經濟學家推測英國退歐會對全球經濟帶來怎樣的影響;恐怖主義的烏雲籠罩歐洲;大批難民在尋找避風港。

今天,世界仍處於危機之中,我們也仍在尋找解決方案。幸運的是,在這個危險的時代,上帝可以藉著以斯帖記向我們講話。

在以斯帖記的第二章,我們看到國王在一怒之下廢除了自己的前任王后之後,正在尋找一位新的王后。大臣們制定了一個計劃,讓國王在王國里最美麗的年輕女子中挑選王后。以斯帖這個年輕的猶太女孩,正是進入後宮的女人之一(以斯帖記15章)。

以斯帖在後宮脫穎而出,受到掌管女子的太監希該的青睞,進而獲得國王的恩寵,「她蒙寵愛比眾處女更甚」且被封為王后(以斯帖記2章15-17節)。將自己的命運交給一個喜怒無常的國王,以斯帖的痛苦可想而知,然而她的痛苦遭遇卻使她成為上帝用來保護以色列人的重要人物,讓以色列人免遭滅族,(以斯帖記8章1-17節)。

雖然我們在以斯帖記中一次都沒有看到上帝的名字,但我們可以看到祂在背後所行的奇事,是祂拯救了祂的子民。而且祂現在仍在做工。雖然邪惡和悲劇會出現,然而上帝仍然坐在寶座上,祂的旨意最終會成就。我們可以安息在祂的奇妙安排里——因為知道祂永遠不會離開也不會拋棄我們(希伯來書13章5節)。

延伸閱讀:讀但以理書2章20-22節, 思考先知但以理是如何描述上帝的大能和超越一切的權柄的。

思考:知道上帝的主權超越一切會怎樣改變你對新聞時事的看法?為什麼這會在今天給你帶來希望?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頭條大追踪)

我的日常工作有何屬靈意義? (有聲中文

What-does-day-to-day-work-have-to-do-with-God

作者:Daniel Gordon Ang,印度尼西亞

翻譯:詹啟聖,台灣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一年半前,我滿懷期待地來到哈佛大學攻讀物理學研究生,剛開學那幾個月我每天都有一堆事情,忙得不可開交。

雖然我仍然像在本科時一樣需要上課,聽講座,做作業….但是我不再覺得只是在為將來做準備,而是覺得自己好像已經開始在工作了。

我做的都是些專業物理學家們做的事情:思想物理學原理,寫電腦程序代碼,自己組裝雷射器,在機械工廠加工金屬零件等等。這些任務使我學習到了許多新技能並跟一些有趣的新朋友共事。

雖然學習新的事物總是很有趣,但我 的熱情卻慢慢在減退,因為我發現很多時候我的日常工作是沒什麼意義的。我處理的大多數事物都是枯燥乏味的。而我的研究項目也經常會因為一些不可預期的技術故障、官僚主義、或是物流問題等而被長期耽擱。

我每天在這些瑣事中掙扎着前行,六年或七年才能取得的博士學位才剛剛起步,我的生活就越來越不感覺是在向一個遠大目標穩定邁進,而是日復一日的例行公事。

沒過多久我就開始納悶:我該如何用信仰解釋這樣的生活狀態呢?我面前有兩個主要的障礙。第一是如何讓上帝融入我的日常工作?焊接電路板或重新排列光學版上的鏡片跟上帝有何關係?更糟的是哈佛校園是一個非常屬世的地方,很少有人會公開他們的信仰,甚至連談論屬靈方面的事也不大可能。

第二個問題是因為看到其他研究生、學者、以及教授們都在努力鑽研試圖發現物理學里的新事物。為著一個屬世的目標他們滿懷壯志地激烈競爭着。但耶穌不是教導我們要儲存財寶在天上而不是在地上嗎(馬太福音6章20節)?莫非我這一切的努力也是為了個人的名聲與榮耀?

接下來的一年,上帝帶領我跨越了這兩個障礙。去年夏天,我加入了一個特別的基督徒團契,我們承諾每天都要寫下閱讀聖經的經歷與感想。我們每天讀一章聖經,接連讀完了羅馬書、加拉太書、約翰一書到三書,以及以弗所書。我嚴格地遵守讀經進度,強迫自己不論當天的經文如何淺白或者與我的生活多麼無關,都一定要寫一點東西下來。這個過程讓我學習到了很多。

在羅馬書中,我被上帝美好的救贖計劃大大地感動;在約翰一書,我學習到了彼此相愛的重要;以弗所書教會了我過基督徒生活的許多寶貴秘訣。

更重要的是我發覺這些使徒書信呈現出一個共同主題:告誡我們要遵循上帝的旨意,將我們的思想重心放在祂的身上。就如同保羅在羅馬書13章14節所說:「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這裡所說的「披戴」讓我有相當的共鳴。不論我們去哪裡,做什麼事,說什麼話,都必須將耶穌基督像一件衣服一樣穿戴在身上。透過這節經文,我終於清楚了要如何將信仰與工作結合。

那有沒有一本指南告訴我們做哪些事能夠使信仰與工作相得益彰?當然沒有。但我很快就意識到我問的問題本身就不對,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0章31節寫道:「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榮耀上帝而行。」

我明白了自己根本不需要在日常的實驗室雜事、繁瑣的實驗、開不完的冗長會議中尋求屬靈層次的意義。而是只要我做好我的工作,我就是在榮耀上帝。我只需要在所做的一切事情上披戴主耶穌基督。這樣我的心態和靈命都會得到調整,到最後我就再也不需要沒完沒了地在我所做的事情中尋找屬靈意義而可以自然地活出屬基督的生命了。

這個暑假我的一個經歷更加讓我確定這一結論。我的指導教授分配給我一項困難的工作,基於種種環境因素,我必須晚上獨自一人待在實驗室做實驗(因為這個時候設備沒有其他人佔用)。所有人都給我壓力,期待我能在一周之內讓系統上線。但我只是一個菜鳥研究生,承擔這樣的重任我緊張極了。

有一個晚上,我按照計劃進行工作,但卻諸事不順。就在我慌張絕望準備放棄時,一個微小的聲音提醒我,就這麼放棄是不對的,上帝不是已經帶領我度過無數次的人生困境了嗎?我順服於聖靈的提醒然後開始禱告,心中頓時感受到一股平安;隨後,我將一切憂慮交託給了上帝(彼得前書5章7節)。幾個小時過後,一切問題都得到解決了。

兩個禮拜之後,我的工作差不多完成了。我也經受了聖靈之火的洗禮。對於實驗室的其他同學來說,這似乎只是一個課題研究的進展,但我知道我同時得到了靈命的長進。當我們「披戴」耶穌基督時,將一切憂慮交託給祂就會是我們的自然反應。

第一個障礙——「如何將信仰與每天的工作結合」順利解決。第二個障礙的解決方案也很快浮現。我開始將自己在哈佛所做的事看做是上帝給我的計劃——是祂讓我有天份及機會來到這裡並與這麼棒的同事們一起工作。

我認識到自己的工作不應該僅僅是為了實現屬世的和人的目標;而是可以讓我們透過工作窺見上帝的計劃。

祂用這些原子、分子、以及物理定律創造出這個宇宙。如同祂給了亞當幫伊甸園中動物起名字的任務(創世記2章19—20節)一樣,祂也給我了一個任務,那就是研究祂的創造物來發掘更多美。

認識到這個不可思議的真相之後,我再也不覺得我的工作與上帝的呼召有任何衝突了。我個人在世的使命也變得清楚無比:如果我「披戴」着主耶穌基督努力地在實驗室工作,我所做的就是祂希望我做的。這讓我有更大的動力去做好所有事情——不單是光鮮亮麗和激動人心的事,也包括平凡的瑣事雜務。

或許我讀研究生的經歷比較特殊,但我堅信,在你所能做的最好的事上榮耀上帝這項基本原則適用於所有人以及所有事。當我們將自己手中的工作做好,我們就是在創造對這個世界有價值的事物。

所以當我們在忙着做「屬靈」的事情例如分享我們的信仰、牧養同事、遵循基督徒的原則時,也別忘了在工作中以上帝為中心併發揮我們的最大能力把工作做到極致同樣重要。

此文章譯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有目的的人生

從那時起,我開始將我的禱告詞從「我想要…」改成了「願你的旨意成就」

image作者:M.D. Valley, 非洲

翻譯:奇奇,中國

早些年,我常常在樂天派和悲觀派之間搖擺不定。當我特別渴望得到什麼時,我就用110%的努力全力以赴地去爭取,當然還會加上一點禱告。

但是當事情的結果並不能如我所願時,我會表現的跟一個被寵壞的孩子沒有得到她想要的糖果一樣失望,有時甚至埋怨上帝。然後我會告訴自己,做個悲觀派比樂天派好多了!畢竟,樂觀也沒啥用!

一個朋友告訴我,他對於所有事情都是全力以赴地去做,但仍然屢屢失敗。因此他說,對事情做最壞的打算可以保護我們不會因為期望太高卻結果很糟而受傷。

但是對我而言並非如此。當我遭遇失敗時,我總是會想如果我在開始時能夠更加樂觀一些是不是就不會失敗呢?畢竟,如果那個瞎眼的人沒有大聲呼求耶穌憐憫他,耶穌也許就走開了。如果他當時只是坐在一邊自怨自艾,不相信耶穌真的在乎他,那他就不會被醫治。(路加福音18章35-42節)

隨着時間的推移,我逐漸意識到我們不幸福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不論我們是樂觀還是悲觀都一樣。那就是我們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然而我們要怎麼解決這個根本的問題呢?

答案很簡單——那就是持守盼望!

捷克作家和哲學家Vaclav Havel曾經說過:「持守盼望和樂觀絕對不是同一個概念。持守盼望不是斷定一件事會有好的結果,而是相信無論事情的結果如何,它的發生都有意義。」

持守盼望和樂觀最根本的區別在於前者是基於對上帝深深的信靠。它是確信無論事情的結果怎樣,上帝的旨意終會成就。耶穌教導我們要禱告「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這一句是在「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馬太福音6章9-13節)之前的。而這個禱告也是耶穌用他的血作為代價去實踐的。

在客西馬尼園裡(馬太福音26章36-46節),耶穌面對自己即將被釘十字架的事實。雖然即將到來的事情讓耶穌極其痛苦,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路加福音22章44節)。但是祂仍然順服天父的意思而不是自己的意思。

說實話,要至死都相信上帝並不容易。畢竟對於痛苦和犧牲,人類的第一反應是逃跑。我的一個朋友有段時間在做一份不榮耀上帝的工作,她感到很掙扎。但是如果她辭掉那份工作,她就沒有收入養活她的孩子和她自己。加上她是一個人移民在國外,身邊沒有家人能夠幫助她,而且想要再找一份工作基本上不可能。

然而最後她還是做出了選擇。她大膽地選擇了信仰,辭掉了工作。第一個月她沒有找到工作甚至連面試邀請都沒有。但她還是懷着信心期盼着。終於,三個月之後,她找到了一份更好的工作,公司不光幫她申請了工作簽證,還給她的孩子補助。

從那時起,我開始將我的禱告詞從「我想要…」改成了「願你的旨意成就」。我也學着不再盲目的樂觀,而是凡事存着相信,忍耐和盼望的心。

就在幾年前,我在做一份我完全不喜歡的工作。當時我不理解上帝為何讓我在那裡工作。那份工作非常辛苦,老闆也超級難相處,除了我之外沒有人可以忍受他。然而兩年之後,上帝給我了一份我想都不敢想的工作。有趣的是,他們之所以看上我正是因為我在之前那份工作中的經驗。我終於明白了山窮水盡亦是柳暗花明。這個道理給了我極大的平安。

我也意識到上帝回應我們禱告的方式–祂總是為了我們可以得益處(羅馬書8章28節),雖然事情的結果可能跟我們希望的不同。因為祂給我們的是我們最需要的,卻不一定是我們想要的。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完美主義)

上帝的旨意,在書里找得到嗎?

gods-will-isnt-found-in-books

作者:Ana Chavarria,美國
翻譯:夏天,中國

身為基督徒,我們都同意要照着聖經的原則行事為人。然而有時候,基督徒這麼做,會給別人一種感覺,讓他們以為上帝手中有一張沒完沒了的待辦事項清單,時時拿在手裡檢查基督徒有沒有確實做到祂的吩咐。

事實恰恰相反,聖經並沒有給我們的生活設下具體的指示,告訴我們下一步該怎麼做。上帝賜下的是行為準則,並給我們自由去選擇怎樣生活。

舉個例子:聖經中沒有設定約會步驟,明確地規定人們該如何約會。因此,許多人轉向去閱讀諸如「如何聖潔地約會」一類的書籍,想要從中得到有關男女交往的指導。

十四歲的時候,有人送我一本關於約會的書,這本書後來被我奉為圭臬。我按照這本書的教導,希望做得盡善盡美。然而卻忘記了更重要的一件事——縱使這是一本根據聖經原則寫成的書,非常具有參考價值,但卻不是聖經。當時的我誤以為,作者從聖經中節錄下來寫在書本里的聖經經句,等同於上帝批准的約會守則。我記得書里再三強調,「追求」才是唯一開始一段敬虔關係的方式,「約會」則是無意義的,且會害人陷入罪中。作者還說,「追求」並非意味着男女兩人能單獨約見,而是必須要有輔導員陪同,以確保兩位當事人的身體接觸僅止於牽手。「約會」這件事對那位作者來說,已經超出了男女婚前應有的情誼的界線。我讀這本書的時候,覺得作者用他自身的經歷為例子,講得頭頭是道。他的說法在他自己身上的確是行得通的。

受了這本書的影響,我也覺得約會交往是不對的,向異性表達我對他的欣賞也是錯誤的行為。我因而將感覺壓抑在心裡,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精神壓力。

直到讀大學的時候,認識了一些非常敬虔的基督徒朋友,他們也都和上帝有健康親密關係。當時我開始質疑自己對約會的認知到底正不正確?進而發現到,支持我的約會理論的基礎其實是非常單薄的。我已經無法像之前那樣堅信不疑了。而我身邊也有許多朋友,給我分享了上帝如何用不同的方式帶領他們認識男女朋友的經歷。也是在那段時期,我體會到,原來上帝真的可以跟每個人建立起個人的關係。

也是在那個時候我意識到了,發生在那位作者生命中的故事,在我身上或在別人身上,是不一定行的通的。

也許這也是我們在試圖照本宣科地遵守某一套所謂的敬虔生活手冊時,常感到灰心沮喪的原因吧!當我們照人的要求來做的時候,我們就不能容讓聖靈依照我們每個人不同的情況來帶領我們了。

基督教叢書與聖經真理協談提供了對基督徒生活中常見問題的解答。不過,這些輔助性質的教導也可能會使基督徒偏離最重要的核心——個人與上帝的關係。只要我們和上帝建立起親密關係,天天來到上帝面前,尋求祂的面,上帝會親自指引我們前面的道路。

這樣想吧:這麼多教導如何約會的書,其實都是每位作者在婚姻感情上的個人經歷。我們怎麼能確保某一位作者的教導是完全正確的呢?又怎麼決定該聽誰的呢?每位作者都有他們自己獨特的生活背景與掙扎,才致使他們在當下做了那樣的選擇,從而成為他們的經驗,書寫成冊,教導其他基督徒並給予他們忠告。

現在的我,正在與一位在凡事上榮耀上帝的弟兄約會。和這位弟兄交往以來,他每天都激勵我想要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能有個人與我作伴一塊兒行走天路,實在是非常美好。

上帝為每一個人都精心設計了專屬於他的生命計劃。基督徒的生活並不是在於互相比較誰做得更好?或者去模仿某個榜樣。而是在於放下自己,降服在上帝面前,讓上帝在我們的生命中掌權。你會非常地驚訝,上帝真的能夠帶領我們走向那條祂單單為我們所預備的道路!

「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翰福音8章:31-32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完美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