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愛情

愛情的模樣要看清(有聲中文)

Untitled
作者:Samantha Chin,新加坡

翻譯: Linda,新加坡
語音播讀:小七,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我大愛動畫電影。我幾乎是看着各種迪斯尼動畫長大的。我會跟着琅琅上口的電影原聲哼唱,也會和可愛的主人公們一起哈哈大笑。幾乎我看過的每一部電影都是在講一位美麗的公主找到了一位願意為她奮不顧身的白馬王子,從此他們過着幸福快樂的生活。甚至連狗和獅子都找到了真愛!
我不曾留意的是,這些電影使我慢慢地對愛情和婚姻有了不切實際的想法。不過,好在上帝慢慢幫我更正過來。

我的時間 VS 上帝的時間

在16歲那年,我夢想着在22歲那年遇見那個對的人,25歲和他結婚,28歲前生孩子。可是今年我29歲了,婚姻似乎離我還很遙遠。我夢寐以求的童話故事在哪裡呢?

在電影里我們總能確定美好的愛情會在某個時刻出現,然而現實生活往往難以預料。對於找到終身伴侶這件事有些人確實需要更長的時間。那是不是說單身的我們就該因此放棄了呢?當然不是。相反,我相信上帝在呼召我們等候祂的時間。

我也因此慢慢明白了上帝的安排是最好的,我需要信靠祂。我知道自己常常需要被提醒,所以我在卧室的牆上帖上了箴言書16章9節「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 」這雖然很難,但我深信上帝在利用這段單身的日子來塑造我。當祂的時間到了時,我就能更加成熟,與祂為我預備的那個人一起進入盟約的關係。而且我非常確信上帝親手為我牽的媒將比我個人的計劃和自己的想象美好千萬倍。

我眼中的理想對象 VS 上帝眼中的理想型

除了完美的時機,我也有對自己另一半應該是什麼樣進行了一番偉大的設想。我希望他敬畏上帝,幽默,貼心,愛狗,能夠帶領我,善於聆聽,並同時能給予好的建議,而且他全職服侍(至少是在考慮全職)。我卻沒發現我其實是在尋找一個完美的人—— 簡直就是在找那些電影里英勇帥氣的男主角啊!

當我最好的朋友告訴我,這樣下去無論上帝安排怎樣的男生給我,我都會因為他們不符合我列的這些條件而拒絕他們時,我的第一反應是為自己辯解。我的這些擇偶條件都是很屬靈的啊。畢竟,我只是渴望一個能與我一同服侍上帝的伴侶。這樣敬虔的思想難道有錯嗎?

但實際上,婚姻是兩個罪人一同成長的過程。也就是說我的伴侶身上將會有我不喜歡的缺點。而我也要面對和改進自己身上的缺點。愛意味着要懂得給予而不只是單單領受。意味着即使我對他毫無感覺,想要逃離或者是見都不想見他時我仍然要愛他。愛不僅僅是一種感覺,而是需要行動。我當然會在愛情里經歷歡笑和浪漫的時光,可是我也會經歷自我犧牲,謙卑和煉凈自己的過程。

婚姻就是兩個不完美的人幫助彼此成為更像基督的人。這或許也正是婚姻的美妙之處—— 有一個人知道你的一切缺點,卻還是一樣愛着你。

在伴侶身上尋找滿足 VS 在基督里得以完全

灰姑娘一直夢想遇見她的白馬王子,萵苣姑娘和白雪公主也一樣。在她們找到對的人之前,她們的人生似乎並不完整。當白馬王子出現時,她們的人生出現了一道曙光——一個嶄新的生活開始了。起初,我也跟這些公主們想的一樣,一直在找尋一個能使我感到特別和令我的人生完整的人。

但是我的另外一個朋友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你真的找到你夢寐以求的對象,但你還是感到不完整,那你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點醒了我,也使我領悟到只有基督才能使我完全。因為只有基督才能真正的滿足我。最近,我也逐漸能像詩人在詩篇 73篇25節里所寫的那樣向上帝說「除你以外,在天上,我還有誰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無所愛慕。」

如今,我仍舊熱愛動畫電影,這一點你問我的朋友就知道了。但是看電影歸看電影,我知道愛情並非都是完美的結局。當然這不並表示我不再渴望婚姻。雖然我知道關於婚姻,我還有太多需要學習的,但對它有一個現實的認識能幫助我在和未來的伴侶遇到衝突時,更好地面對和解決。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真實的世界

從聖經中的5對夫婦看上帝的感情觀(有聲中文)

WeChat Image_20170710172741

作者:希の夢,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馨寧,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我曾經以為只要感覺對了,就可以開始一段戀情,卻不知要好好靜下心向主來禱告;我曾經以為當感情變淡了就要放手,卻不知感情是需要好好經營的;我曾經以為自己會很理智地看待愛情,但當對方決定離開時,卻不知要去祝福對方,而不是懷恨在心。

從初中的早戀到大學的交往以及畢業后的單身,一路走來,當中的甜蜜、苦澀、迷茫、無奈等五味雜陳的情緒,讓我一度覺得上帝並不愛我。為什麼別人只要開始一段感情就能開花結果,而我卻要在感情中跌跌撞撞?我也是「以結婚為前提」去交往啊,為什麼最終不僅自己受了傷,也傷害了別人的心。“真愛需要等待”的功課,我要怎樣才能做好?後來我注意到我總是用「我以為」來看待感情,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當我感覺良好時,在沒有好好去禱告的情況下,我便以為這是「聖靈”的引導,輕易地就開始一段感情。同樣的,當我被糟糕的情況弄至身心靈疲憊時,在沒有好好分辨這是不是出於上帝的旨意,便以為這是一個“分手”的訊號,輕易地便選擇了放手。

然而有一天我在默想時,有個想法出現在我的腦海里,「何不從聖經中所描述的婚姻去理清何謂屬上帝的愛情觀呢?」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我們所接觸到的電影、偶像劇、線上戀愛遊戲等,都灌輸了我們這般的概念——「感覺至上」。這個概念告訴我們應該去追求爛漫、歡愉、轟轟烈烈的愛情。當感覺沒了,戀愛和婚姻是可以分開的。這是正確的嗎?聖經中所提倡的愛情觀又是怎樣的呢?

那麼,以下就來分享5對聖經中的夫婦所教會我的屬上帝的、真正的愛情觀吧!

1.以撒和利百加——為婚姻禱告;愛不僅僅是感覺,更是一個需要委身的重要決定。

利百加是亞伯拉罕的本族人,是他所信任的老僕人在求告上帝的心意后所選擇的人選。這讓我看到了一個在感情當中很重要的原則,那就是擇偶時一定要從上帝的子民中選擇。這選擇不是出於偶然,也不是憑感覺,乃是恆久禱告的結果。而我們不與未信者有委身關係是預防我們因價值觀不同而產生分歧,進而受傷害,亦或者從了他們的宗教習俗,而背棄了上帝的教導。

除此之外,以撒和利百加不曾見過對方,可是決定結婚後卻也能相愛到老。從他們的故事中,讓我明白了愛是一個決定。在那個時代,男人娶多個妻子並不罕見。但是,以撒只全心全意地愛着利百加,一生只有她一個妻子。雖然日後他們對孩子的偏心,而造成家庭分裂。可他們也讓我看見,當你決定愛一個人時,縱使婚姻中會有不如意的事,既然共同立了這份神聖的約,就要靠着上帝走下去,相愛到底。

2.波阿斯與路得——聽從屬靈長輩的意見;無論你的過去如何,相信上帝都會接納你。

路得是個外邦女子,更是一名寡婦。但是她真心愛着她的婆婆拿俄米。後來她聽從婆婆的建議而採取一些行動「暗示」波阿斯,以致波阿斯、路得與拿俄米最終都得到幸福。這讓我看到,無論你的背景如何,上帝總不輕看任何人,祂看重的是你的心。路得選擇相信上帝——她婆婆所信仰的上帝,同時,她也常順服這位她所愛的長輩,所以最後她能蒙福,得以在耶穌的家譜上留名。

從前,我錯以為只有那些談一次戀愛就走入婚姻的感情才是上帝所祝福的愛情。其實不然,無論我們的過去如何,只要最後當我們踏入婚姻時是合祂心意的,上帝仍然會祝福我們。有趣的是,從路得和波阿斯的婚姻中也讓我看見,在感情上,女子不一定非得是被動的一方。有的時候,女子也可以適時並適當地「暗示」比較「不醒目」的男子。當然,前提是在符合上帝的心意之下採取行動。而男子則要避免過於魯莽,總要詢問過長輩的意見並且思考後才去採取行動。

3.約瑟與馬利亞——愛是需要行動的;一同敬畏與順服耶和華能為祂成就更大的事。

馬利亞因聖靈感孕,懷上耶穌時,約瑟不想明明地休了她,只為了能保護她的名譽與性命。在當時男尊女卑的時代中,這樣的情況,作未婚夫的是有權利可以公開休了未婚妻,而該女子則會被石頭打死,因為這是犯了姦淫罪。可約瑟並沒有這麼做,因為他愛她。馬利亞是一名敬畏耶和華的女子,所以她甘心承擔懷孕的風險,而約瑟也是一名敬畏耶和華的男子,他聽從上帝的話,不拋棄馬利亞。愛一個人,就要以行動來證明,所以約瑟還是娶了馬利亞為妻,尊重並且愛護着她。後來為了逃避追殺耶穌的人,他們也不畏艱辛地遷居,一路上彼此扶持。這也讓我看到了:敬畏耶和華的夫婦是可以為了上帝的緣故在生活上中同甘共苦。能得着一位擁有同一個信仰,願意委身於基督和彼此的伴侶,是何等美好的事。

4.亞居拉與百基拉——夫婦一同在基督里委身,共同建立“以基督為首”的家,為上帝的國度盡心儘力。

雖然這對夫婦不如其他幾對夫婦來得 「著名」,可他們在新約中對主委身的表現讓我很是欣賞。他們雖然工作忙碌,可依然殷勤地接待主的僕人——保羅和亞波羅(使徒行傳18章)、開放自己的家成為聚會所(哥林多前書16章)等,絲毫不怠慢能擴張上帝國度的機會。

上帝的心意不單隻是以「家」為得救的單位,更要信徒以「家”為事奉的單位。開放自己的家不只需要額外的花費,付出的時間與精力想必也不少。然而他們能不在意地把家打開,背負這沉重擔子,讓我看見了帶職事奉的榜樣:「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馬太福音22章37節)以及「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侍奉耶和華。”(約書亞記24章15節)。

另外,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能分享生活上的酸甜苦辣的同時,還能為彼此代禱、一起事奉上帝和服事人,這畫面對我來說,真的好美。想到身邊有些家庭因為夫婦其中一人很熱心事奉而導致另一半有不滿等情況出現,便讓我更加確定為未來伴侶的禱告與選擇的重要性。因為唯有信仰程度相似,且共同願意對主的委身,才能建立「以基督為首」的家。

5.撒迦利亞與伊麗莎白——恆常禱告且要耐心等候上帝;對上帝的心意要謙卑順服。

根據路加福音第1章的記載,撒迦利亞和伊麗莎白雖都已經年紀老邁,可是他們仍然敬虔地事奉耶和華。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就在撒迦利亞供祭司的職分時,上帝讓祂的使者顯現告訴撒迦利亞,他的禱告已被應允,上帝會賜他一子。這提醒了我,上帝一直都在聆聽我們的禱告,至於禱告會否被應允則上帝自有祂的旨意。

雖然撒迦利亞夫婦倆在這件事上顯出了他們的軟弱——撒迦利亞因着不信短暫地成了啞巴,而伊麗莎白不敢將懷孕的事立即告訴人,可是,這並不阻礙上帝要使用他們來完成自己的計劃。當孩子出生后,他們也按着上帝的指示為孩子取名叫約翰。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何謂「完全順服」,就如同約瑟與馬利亞一樣。他們經過那麼多年的禱告與等候才有了自己的孩子,卻仍能甘心獻上為主使用,且也願意聽從上帝為孩子取名字,這般的完全交託是我應該學習的。

縱觀這五對夫婦,他們雖有各自的弱點,卻同時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婚姻中的伴侶都是十分敬畏與順服上帝之人。尤其亞居拉與撒迦利亞的例子更是提醒我無論何時何地都要事奉上帝,雖然會比世人多一份責任與辛苦,但是這是一條祝福人的道路。

其實,聖經中還有許多的例子可以作為我們感情生活上的榜樣。以上所提及的5對夫婦雖然只是其中一部分的例子,但卻觸及我內心深處的渴望,幫助我能夠面對因過去的感情所造成的自卑感,建立正確的、屬上帝的戀愛價值觀,以及重新將目光定睛在上帝身上。但願我所學到的感情觀也能幫助在感情路上迷失的你得着一些亮光。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撥雲見日)

我不再哀求「虛幻」的愛情

man-1246028_960_720

作者:May.P,馬來西亞

「豈不知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嗎?這聖靈是從上帝而來,住在你們裡頭的。並且你們不是自己的人,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上帝。」(哥林多前書6章19-20節)

我雖然來自非基督化的家庭,但是上帝揀選了我成為祂的孩子。我10歲時就跟隨老師到教會參與兒童主日學,12歲便懵懵懂懂地跟老師一起做了決志信主的禱告。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很享受教會的生活,也時常有機會被導師栽培以及受訓練。然而,青少年時期的我還沒有很明確的侍奉使命。那時的我純粹只想讓自己的生活不一樣,並喜歡在群體生活中被肯定的感覺而已。

當時,我暗戀教會的一個弟兄,總是默默地為對方付出。因為我相信或許會有所謂的“回報”。一段時間后,對方果然“回應”了我的付出,他沒有給予明確的表態,我就被對方牽起了手。但沒過多久,我才發現,原來他對我的“情感回應”是來自於他對前女友的思念。我也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之下,被對方疏離,並解除了兩人的曖昧關係。短時間內,他搬遷到外地讀書,也換了聯絡號碼。我還未理解真正的情況,就被他斷絕了聯絡。

漸漸地,我也找不到在教會生活的「價值」。剛好那時,我開始踏入社會工作。由於想體驗看看外面的花花世界,所以我漸漸地犧牲掉了在教會的生活。

「世界的眼光、看法都好不一樣哦!」

單純的我剛踏入社會,內心仍然缺乏自我肯定和價值感,並且很渴望被別人留意和關注。就在這時,我遇見了給我很多肯定和關心的上司。那是我第一次被異性上司肯定。所以當我收到了對方的晚餐邀約時,我答應了。

wine-1267427_960_720

彼此來往不久后,我們就交往了。

但那時我心裡一直有一個聲音在譴責和阻止我:「不要!不要這麼快將心交給他……」

我聽到了,猶豫了一下,卻又掩蓋推遲了聖靈對我的勸阻。因為比起順服、等候相信上帝會帶領我的幸福,我寧願選擇自己去「尋獲」它。

短時間認識便交往的我們,其實並不太了解對方。我們只是透過工作,以及上司和下屬的關係而認識,彼此很快就省略掉交往關係中的「友誼」階段,直接進入了男女單獨約會的虛偽環境。很多時候,我都不明白,為何他總是接近我並要求肉體上的親密。為此,我並不願意委身於這段感情。

後來,我們也多次因着各自的想法不同而吵架,越來越不了解、也不明白對方在想什麼。失望、傷害多次的發生,最後他甚至以兩人的感情以及婚前性行為來交換做繼續交往的條件。雖然我一直耐心地向他解釋我不願意、不合意的理由,但是我依然堅持要守着這感情。因為我不希望、也不喜歡自己是單身的狀態,甚至我也很討厭曾經的單戀讓自己感到失望,失落的感覺。

交往的第三個月,我感覺到對方離我越來越遠,每天拖延與我見面。我一天比一天失落,卻還是抱着「我不放棄」的心態,盼望對方能夠明白我的付出。他要求彼此暫時都不介紹給身邊的家人朋友,我也配合了。我日日都在等待他,每當他臨時有事而取消與我的見面時,我的心都快急死了。

直到有一天,我以朋友的身份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一則信息給他,以表達我的關心。但沒想到,他的反應是極力排斥的,並且馬上撤消了我在網站上與他的好友關係。

an-adulterous-relationship-breakup-545x363

當下我呆了,再多的無理指責和衝突我都能接受。但僅僅只因為我的關心對對方來說是一種「不能公開的事」,我不能妥協,也不能接受對方這樣的回應。我們又吵了起來,但不知道為什麼,我仍然非常害怕對方的離開。我用盡辦法嘗試聯絡他,發信息給他,結果卻只換來對方的喝斥。我失去了該有的尊嚴,哭求對方,甚至對對方之前所開的條件(性行為)都表示答應,只因為我想保住這所謂的「愛情」。但感謝上帝,祂一直保護我、保守我。在這麼危險的關係陷阱里,我雖然口頭上答應了對方,但我們一直都沒有見面的機會。

最終,在我承受不了每天的空等,以及對守不住關係的擔憂下,我徹底決意離開了這個「約會」帶來的虛偽環境。

分手后,我帶着破碎的心回到教會。那時的每一首詩歌都安慰着我的心。慈愛的天父不看我的過犯,反而更在乎我破碎的心靈是否得醫治。讓我看見了即便曾經的我是多麼的悖逆,不願順服上帝。但祂仍然愛我,視我為最寶貝的孩子保護我。讓我雖受傷,但不至於陷入罪的陷阱里。

person-371015_960_720 (1)

雖然我知道天父已經赦免、饒恕我的過犯,但我的心總是自責、背負着沉重且放不開的黑暗過去。多次深夜的痛哭,我無助的心靈只好向聖靈訴說,每一次的無助都叫我相信:「沒有人會比主耶穌更愛我!祂必醫治憂傷痛悔的心!」

東離西有多遠,祂叫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遠。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他的人。(詩篇103篇12-13節)

經過時間的累計,我破碎的心也不知不覺被創造我的天父,一片一片地重建起來。祂在我憂傷的時候為我預備許多靠主喜樂、豐盛的弟兄姐妹在我身邊陪伴我、鼓勵我。我的心靈、思想、生命一天比一天更得力、更剛強!「喜樂」就好像泉源那樣,漸漸開始活在我的生命裡頭。我有天父所應許給我的「喜樂」在我裡頭,讓我得以每一天都得着力量積極地面對未來!我也發覺,就算想起過去所犯過的錯、所受的傷害和委屈,都不再使我落淚。我帶着敞開的心,接受了這段過去,因為我記得:「上帝允許過去所發生的一切,但祂陶造出更美好、更漂亮、更喜樂而有豐盛生命的我!」

book-1210030_960_720

現在的我透過聖經的教導,明白了上帝所賜福的男女關係是聖潔的婚前交往,是彼此給予、願意委身於對方,以及造就人的。就好像舊約路得記的波阿斯厚待寡婦路得,雖然兩人都沒有親密關係,但波阿斯卻願意用愛心給予路得。我重新認識到了聖經里的愛情價值觀,也保守自己的心,不靠自己去尋找那「虛幻」的愛情,而是願意等待合上帝心意的愛情到來。

感謝上帝,帶領着我一步一步地從憂傷幽暗的谷底走向喜樂、盼望、自由的新生命,每一步都充滿了祂的恩典!我確信天父滿滿信實的愛會一直伴隨着我。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愛的心思)

明星出軌,吃瓜群眾圍觀指南

888010266217503830

作者:一名吃瓜群眾

看到林丹出軌的消息,第一個反應是震驚,因為林丹向來形象還算正面、勵志,從沒想過他會出軌,連馬來西亞的小夥伴都驚呼:「啊?我們在馬來西亞都很喜歡林丹的。」第二個反應則是心痛,又一個男人,還是大眾比較喜歡的男人淪陷了……並且還有他剛生完孩子的妻子,想象一下都知道有多痛。

可是,這已經不是公眾人物爆出的第一起出軌事件了,並且已為人父的個案比比皆是,實在讓人擔憂和失望。畢竟這樣一個高密度爆發的現象或多或少反應了我們所在的社會環境,而與之相隨的輿論勢必影響我們每一個人。是變得不再相信愛情或男人?還是懷疑婚姻?是起身加入網絡暴力還是事不關己?面對如此混亂的場面,道德與慾望的相爭,我們該如何應對,如何反思?想到以下幾點與大家分享:

1.出軌≠一無是處

點開有關林丹的報道,評論中最常見的可能就是「渣男」二字。因為連婚姻都不能堅守,背信棄義,並且在妻子懷孕的時候沒有陪在身邊,反倒出軌,確實很渣啊。只是我們要小心不要因為一個特定的錯誤就將一個人全盤否定。沒有成為一個好丈夫並不代表他不是一位好球員,同時也不能否定他在其他領域取得的成就,或忽略他可能是一個好兒子,好朋友。

並且,一個人出軌不代表我們可以隨意對其惡語相加或肆意踐踏。因為作為吃瓜群眾,我們並沒有什麼權利去對其做出任何判罰,相反,我們需要去尊重他作為人本身的尊嚴,並給他空間與機會去正面應對這個問題。畢竟,「你們不要論斷人,就不被論斷;你們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你們要饒恕人,就必蒙饒恕 ; 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地倒在你們懷裡;因為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路加福音‬ ‭6章37-38‬ 節)

2.出軌≠不可原諒

林丹不是世界上第一位出軌的人,也不會是最後一個。我們脆弱、自私、不堪的人性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出軌的人。好消息是,出軌殺傷力強,卻不代表不可原諒。聖經當中說:「我們若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凈我們一切的不義。」(‭‭約翰一書‬ ‭1章9‬ 節)‭連公義的上帝都說一個人如果願意認罪,祂願意完全為其洗白,我們這些並不公義的圍觀群眾有什麼理由否認和剝奪其被原諒以及重新來過的機會。

3.出軌=錯誤/罪

既然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權攻擊,也都有可能犯同樣的錯誤,所以我們都應該保持沉默,淡化「出軌」嗎?當然不是!聖經里說「你們要逃避淫行。人所犯的,無論什麼罪,都在身子以外;唯有行淫的,是得罪自己的身子。」(哥林多前書6章18節)可見一切淫行,包括出軌都是有過的,是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去逃避的。並且「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加拉太書‬‭6章1‬ ‭節),如果真正喜歡、關心一個人,我們就應該去將其溫柔挽回,不讓其陷在不好的事情當中。我們不用去過多地討論當事人,但我們一定要勇於指出出軌本身是錯誤的,是不能合理化,也不應該得到支持與放縱的。如果可能,也去鼓勵或幫助當事人,從出軌當中走出來吧,因為出軌其實也是對他自己的傷害。

作為忠實的吃瓜群眾,在把自己的瓜吃好后,真是衷心地祝願超級丹可以早日從這個事件,不僅僅是這個事件,而是出軌這個行為中能早日走出來,重新享受自己的婚姻、家庭和事業。但聽說出軌很難走出,有一個醫生叫耶穌,包治百病,如果需要,認識林丹的介紹給他吧!期待嶄新的超級丹。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完美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