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抑鬱

關於抑鬱症,我想對你說……

 

作者:Wendy W,

翻譯:陳琳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得抑鬱症。對我而言,抑鬱症好像是只有陌生人才會得的。即便幾年前我的一個好朋友患了抑鬱症,我當時也無法感受她所經歷的痛苦。我覺得抑鬱症只不過是大家遇到了低谷時期,只要足夠努力,終究可以走出來。

抑鬱症對我來說是一個遙遠的概念,在我感到特別傷心的時候,我也只是隨意地用「抑鬱」這個詞來表達。但直到我患上抑鬱症,我才明白抑鬱症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據新加坡心理健康研究所2010年的調查,重度抑鬱症被列為最常見的精神疾病。在新加坡,每17個人中會有一個人在某個時候經歷抑鬱症。

但是閱讀有關心理健康問題的統計資料和案例研討是一回事,親自經歷和體驗又是另一回事。

對我來說,抑鬱症就像是盤踞在我頭頂上空的烏雲,潛藏在我心底的冰塊和遮擋我視線的面紗。那些日子如此漫長,我過得渾渾噩噩,每夜以淚洗面、胡思亂想。我的情況對我的家人打擊很大,然而在學校、教會,或是外面我還要假裝跟正常人一樣。我會某個時間突然止不住地啜泣,而其他時候又表現得很正常。某些日子我會覺得自己好起來了,然而第二天又會完全崩潰。

三個月前,我了解到我的情況原來是有名字的。

我患上了抑鬱症,而關於抑鬱症我想跟你分享以下幾點:

抑鬱症不等於罪

當我患上抑鬱症時,我才感受到精神障礙會給人帶來多少羞恥感,我感到困惑和內疚。基督徒不是應該一直都很快樂的嗎?如果我有抑鬱症,是不是意味着我做錯了什麼?患有抑鬱症的一種罪嗎?

在我讀到《今日基督教》時,有一篇文章這樣寫:「然而精神問題被當作是由習慣性和未被供認的罪引起的,或者是缺乏信心,以及惡魔的攻擊(在極少的情況下)造成的。這些當然都可能引發抑鬱症,但是它們往往是抑鬱症的併發症,而不是患抑鬱症的成因。」

不要因為患有抑鬱症而自責,因為那不是你的錯。你所經歷的是一種精神疾病,它可能來源於無數個潛在的因素,例如遺傳變異、巨大的生活挫折、個人問題或是生理疾病。就像你不會因為發燒了或者摔斷了腿去責備自己的屬靈生活有問題。你也不應該這樣習慣性地斷定抑鬱症和別的精神疾病。

就我而言,我的抑鬱症是由我所經歷的一個特殊事件所引發的。

但是,如果你覺得你的抑鬱症可能是屬靈問題造成的,你可以去跟你的牧師或是基督徒輔導員談一談。

相信上帝一直幫助你且與你同在

有許多夜晚,我感到極度孤獨和難過。很多時候我感覺悲痛太沉重我無法承受,這時會有自殺的念頭掠過我的腦海。我感覺我日漸衰弱,就像我的生命已經完全黯淡無光,再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讓我依附。

幾個星期前,我教會的的牧師用一句話總結了他的講道,那句話一直印刻在我的腦海里,給了我極大的安慰,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祂是我們的幫助!

雖然你可能會覺得現在的一切都毫無意義,但是你要記住,上帝是昔在今在永在的,祂至高無上,無所不知,滿有能力,祂是充滿恩惠慈愛和良善的上帝。

抑鬱症不能叫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即使當你感到麻木的時候(羅馬書8章38-39節)。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詩篇30篇5節)。祂是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上帝,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哥林多后書1章3節)。

上帝想要幫助你。祂在這場與病魔的戰鬥中和你站在同一陣線。祂會給你力量去面對。你所要做的就是呼喚祂的名字,緊緊地抓住祂。

要記住這些上帝寶貴真理的辦法就是每天提醒自己,尤其是當你在與抑鬱的思想做鬥爭時。

在禱告、敬拜和言語上尋求祂

當抑鬱症發作很嚴重的時候,讀經和禱告會感覺像個苦差事,這會讓你很難轉向上帝。我有過同樣的經歷所以我非常理解那種感覺,甚至現在有些時候我仍會有這樣的感受。

我的錯誤在於轉向去尋找其他方式安慰自己,那些往往只是讓我暫時地麻木自己,卻不能真正填補我內心痛苦的空洞。

然而當我們選擇向上帝求助的時候,祂就為我們創造奇迹。祂的話語極大地安慰了我,尤其是過去我覺得很無趣的詩篇。然而現在,我痛哭流涕,終於可以理解詩篇作者大衛在寫這卷書的時候,是處在一個怎樣的痛苦當中,他甚至是瀕臨死亡。有許多詩篇敘述了作者所遭受的痛苦和傷害,和他們怎樣定睛於上帝,思想祂的信實、永不改變的愛以及如何被上帝大能的手拯救(詩篇23篇,30篇,31篇,62篇,143篇)。

我把上帝對我說的,能夠給我出人意外的內心平安的經句寫下來。當我感覺快被沮喪所籠罩的時候,我就把它們拿出來,大聲地讀給自己聽。我也聽一些以基督為中心的敬拜讚美歌曲。我特別感謝美國基督徒音樂家Steffany Gretzinger,她的專輯《The Undoing》在很多方面給了我很大的鼓勵。

尋求上帝的道路確實需要努力。但是只有祂可以賜給我們一生中尋求的平安和安慰。

把你的情況告訴可以幫助你的人

起初,我不能清楚地跟別人講述我的感覺和經歷。我只知道,我會莫名其妙地大哭,有種深深的悲傷在我心裡揮之不去。一直以來我跟我的家人都很親近,尤其是我的父母。但我卻發現我不能也不知道怎樣告訴他們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

我去找我的閨蜜、教會的導師和我的姑姑聊,他們就同我一起禱告。有些時候我會把事情搞得很糟糕,上帝就透過這些姐妹與我分享聖經的經文,詩歌或是鼓勵的話,在那些時候我是何等需要聽到這些。

最後,我開始去見一個基督徒輔導員。在過去的兩個月里,她一直幫助我,解決一些可能會引發抑鬱症的問題。

重要的是,你要去找那些在你有困難時可以信任的朋友和親人。如果有必要的話,像是你的抑鬱症一直沒有好轉,你也可以考慮去看基督徒輔導員或是醫生。我理解要你把經歷告訴愛你的人或是專業人士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情。但是我很感恩我這樣做了。因為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持,我知道我現在仍然會處在一個非常糟糕的境況中。

從那時起,因着上帝的良善和信實,祂一點一點地拿去了我的抑鬱症。在這段艱難又黑暗的時光里,祂是我路上的光,是我的力量,我的詩歌。祂把一些人放在我的生命里,透過他們的鼓勵、支持和禱告,向我展現了耶穌基督的愛。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當中,祂給了我一個更甜美、更深刻的認識,讓我知道祂是誰,祂溫柔地應允我:「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羅馬書8章28節)。

為著這些,我感謝上帝。

我想讓你知道,你現在並不孤獨,也永遠不會孤獨。上帝愛你,你是祂的孩子。祂與你同在,從今時直到永遠。親愛的兄弟姐妹,你可以完全安息在祂的大愛里。

我往哪裡去躲避你的靈?我往哪裡逃躲避你的面?
我若升到天上,你在那裡;我若在陰間下榻,你也在那裡。
我若展開清晨的翅膀,飛到海極居住,
就是在那裡,你的手必引導我,你的右手也必扶持我。
我若說「黑暗必定遮蔽我,我周圍的亮光必成為黑夜」,
黑暗也不能遮蔽我使你不見,黑夜卻如白晝發亮,黑暗和光明在你看都是一樣。
(詩篇139篇7-12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祢的話語so yummy!-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完美主義)

如果上帝真的與我同在,為什麼我還會抑鬱?(有聲中文)

作者:Madeline Twooney,德國

翻譯:Patty Song,中國

有聲播讀:Lesley,中國

 

我現在每天都要面對抑鬱症。從三年前我因教書的工作壓力過大而被正式確診抑鬱症後,我一直深受其擾。

這麼給你形容吧,當抑鬱發作時,我感覺自己整個人都被消極情緒和想法佔據,滿腦子都是悲傷和虛無的想法。有時,這些情緒會如巨浪般突然襲來,而有時,我則好像陷入絕望無助的泥潭,這種狀態可能會持續數周。

情況最嚴重的時候,我要麼會變得情緒麻木,要麼內心特別痛苦。我發現自己很難長時間集中精力,而且一點點壓力都會讓我崩潰。看到身邊的人享受著生活,我的內心會更加痛苦,因為這讓我感覺自己像一個孤獨的旁觀者。

在對抗抑鬱的過程中,我決定不吃抗抑鬱藥物,而選擇健康飲食和適當鍛煉的生活方式。我盡量避免給自己壓力,而且定期去看心理醫生。

我一直堅信,我們最偉大的醫生上帝有能力醫治我。因此,我花大量的時間閱讀聖經和背誦經文。每當我感覺自己的精神開始混亂時,我就大聲說出與我的處境相對應的經文,比如:恐懼襲來時,我會大聲念以賽亞書41章10節;當我不知所措時,我會大聲念以賽亞書26章3節;在我感覺自己陷在絕望的思想中時,我會回想詩篇40篇1-3節。我相信在我大聲地念出這些經文時,我的內心就會有變化並且它們會幫助我定睛於上帝。

我也很感恩,在我的教會裡有人經常為我代禱。

我當然相信當耶穌再來的時候,我會得到完全的醫治,但我同時也相信上帝現在就可以醫治我,我也相信上帝希望我在這個有形的世界可以享受「豐盛的生命」(約翰福音10章10節)。因此,我為上帝的良善而感恩,將我的所需所求告訴祂(腓立比書4章6節)。每天,我都滿懷希望地等待祂應允我的禱告(彌迦書7章7節)。

 

我 ≠ 我的感覺

抑鬱使我無法過一個健康、正常的生活。尤其是,當我知道上帝呼召我為祂寫作時,我卻很難有力氣專註地坐在鍵盤前打字。

這樣的時候,我問自己,為什麼上帝不醫治我使我可以更好地為祂做工。然而,當我想到聖經中那些被上帝委託重任的人同樣經受著悲傷、痛苦和孤獨時,我明白了,如果上帝能使用他們,祂也一定能使用我。

在詩篇69篇1-2節中,大衛描述了他陷入絕望和痛苦的感覺——就像是陷入了深淤泥中,無立足之地。然而,上帝認為大衛是「一個合祂心意的人」(撒母耳記上13章14節),膏他作以色列的王,幫助他戰勝仇敵並與他立永約。

「哭泣的先知耶利米」(耶利米書9章1節)因著自己經歷的孤獨、嘲笑和棄絕而詛咒自己的出生(耶利米書20章14節)。儘管如此,上帝仍稱耶利米為「列國的先知」(耶利米書1章4-10節),因他勇敢地揭露了猶大人的罪狀並告訴他們拜偶像的後果。

就連主耶穌自己,也在受難前夜在客西馬尼園裡向彼得、雅各、約翰傾吐自己的痛苦(馬可福音14章34節)。想一想,如果祂沒有上十字架,今天的我們會在哪裡?

無論是大衛、耶利米還是主耶穌,都沒有讓情緒成為自己順服上帝旨意的阻礙。他們的生命鼓勵我即使在極深的抑鬱情緒中,仍堅持繼續寫作。並不斷提醒我,定義我是誰的不是抑鬱情緒,而是上帝和祂的旨意。

 

學會在痛苦中信靠祂

很多夜晚,我躺在床上睡不著,痛苦地呼求上帝來醫治我。

然而當痛苦猶在時,我必須做出決定:如果上帝想要我經歷這一切,那麼我要麼選擇愛祂,相信祂會讓萬事互相效力,讓我得益處(羅馬書8章28節),要麼選擇轉離祂,自己想辦法。

想到認識主之前我的生活狀態有多糟糕,我就知道,選擇靠自己絕對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當我的情緒和身體狀況都很糟糕時,我想起上帝曾經光照我的話:祂必不叫我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哥林多前書10章13節);祂不會撇下我,也不會丟棄我(希伯來書13章5節)。想到這些經文,我最終還是選擇信任和依靠祂。

因著我開始用信心的眼光看待一切,我現在能不再定睛自己的痛苦,而是更多關註上帝的恩典、祂的供應和祂給我的幫助。祂賜給我好的醫生,給我夠用的經濟供給,還保守我高效寫作。我為這一切感謝祂。

 

向他人求助

上帝還在我的教會為我預備了一位基督徒心理諮詢師。這位姊妹專攻抑鬱症治療。並且她自己也曾患有抑鬱症,所以在治療過程中,她能與我感同身受。

這位姊妹得醫治的見證一直激勵著我,讓我相信上帝也同樣可以醫治我。更重要的是,可以和一個有過同樣經歷的人交流讓我倍感欣慰。

從那時起,我便開始不再總盯著自己的問題而是在想:我身邊是否也有患抑鬱的朋友?我能否成為他們的朋友並以我的見證安慰和鼓勵他們?

雖然與抑鬱抗爭的日子很難,但我仍相信上帝的慈愛和祂醫治的大能。我知道無論什麼(尤其是抑鬱症)都不能叫我們與祂的愛隔絕(羅馬書8章38-39節)。

我仍相信上帝對我有一個美好的計劃。抑鬱症只是祂放在我人生中用以完成祂計劃的一部分。

在這個過程中,我願意走進祂的安息,懷著希望和期待,等待祂修復我的生命。

如果你也患有抑鬱症,我衷心為你祈禱。我希望我們可以一起相信,抑鬱不是我們生命的結局;因為上帝說祂靠近傷心的人,拯救靈性痛悔的人(詩篇34篇18節),祂醫好傷心的人,裹好他們的傷處(詩篇147篇3節)。

將來,祂必擦去我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示錄21章4節)。我相信,到那一天,我們將體會到真正而永恆的喜樂。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愛的行動

身為一位基督徒領袖,我也可以抑鬱嗎?

作者: Hayley Wen
翻譯: 夏天
有聲播讀:枝子

 

三年前剛過完聖誕節的隔天,我的父親被診斷出癌症第四期。當時我們家一群人擠在診間里,聽著泌尿科醫生說出這個出乎意料的診斷結果。我清晰記得當時自己多希望時間就此凍結,心想「他才只有50多歲呀」。或者最好時間能倒轉回到昨天簡單平凡的快樂時光,因為當時我感覺昨天的快樂如同隔世。「他這麼年輕不應該生這種病的」。我努力讓自己七上八下的心平靜下來。 我知道,一走出那間診室,我們的生活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家人們被告知所能做的不多,因為老爸得的是罕見且具有侵襲性的亞型前列腺癌,而這意味著一般的治療方式是無效的。那時癌細胞已經轉移到他的膀胱和淋巴結,這也意味著無法動手術。從國內最有經驗的泌尿科醫生那裡聽到這番話讓我們感到絕望且無助。 父親的人生就這樣結束了嗎? 當我們四個人——爸爸、媽媽、姐姐和我站在醫院的走廊上消化這則消息時,我們只能互相擁抱,向上帝呼喊。 主啊,請幫助我們。

後來,姐姐男朋友的父親認識一位在新加坡以切除複雜型腫瘤而聞名的泌尿科醫生。 抱著一絲希望,我們乘坐下一班飛機去諮詢他的意見。 就在當天晚上,父親的癥狀在疼痛和頻率上都升級了,於是他被送進醫院。 兩天之內,我的父親被推入手術室,切除了他的前列腺、膀胱和淋巴結。

發生這一連串的事件,讓我幾乎沒有時間思考,更不用說消化了。 這一切發生得如此之快。 我們每天都在學習如何相信上帝,即使在那時相信祂是最困難的事情。 在漫長而意識朦朧的夜晚帶著充血的眼睛的日子裡,親友不斷提醒我們他們熱切的代禱和上帝永遠與我們同在的愛。「主啊,我感謝你的引導和供應。」

多希望我能說在不到一周的時間裡,爸爸就沒有癌症了。但實際情況是,這只是我們一家人與上帝同行,照顧並陪伴父親對抗癌症的漫長旅程的開始。

在第一次手術後,我們發現癌細胞已經擴散到他的肺部和其他器官。 隨著父親看腫瘤科醫生次數的增加,他接連接受各種治療: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和進一步的手術。 每種類型的治療都給父親的身體帶來了不同的副作用,也給整個家庭在情感、心理和精神上帶來了壓力。

父親的健康狀況引發了持續的問題

我幾乎沒有預料到這個插曲會引發出我在心理健康方面長久的掙扎。 雖然之前我也曾經歷過考試焦慮和祖母過世的悲傷,但這些情緒感覺都比較正常而且很快就過去了。 在成長過程中,我一直被公認是開朗積極,正向樂觀的。 很少有事情可以真正打擊我,當有不好的事情發生時,我仍然可以找到迎接美好明天的方法。

但這次父親生病的經歷讓我感覺非常不同以往。 我們幾乎每次吃飯都會提到他的病情。 電話和簡訊也在不斷提醒我面對我還無法接受的現實。 在對抗腦海中的消極聲音時,我試著說出安慰和充滿希望的話: 「別擔心。 爸爸會好起來的;上帝在傾聽,祂在乎我們」,類似這些我渴望真的聽到並相信的話語。

在父親確診和手術的一個月後,我再次回到澳洲繼續我在海外的第三年學習。 當時離家在外真是個挑戰——只要父親的病還有得救治,我就想繼續完成我的學業,同時我有希望可以在家陪在家人身邊。就在我大學四年級時,也是新冠疫情來襲、我成為了一個基督教國際學生組織的主席的那一年,我的心理狀態惡化了。「為什麼偏偏選在這個時候呢?」

一開始是短暫的悲傷情緒,最終變成了揮之不去、令人窒息的抑鬱。就像有一團濃密的灰雲,早晨盤旋在我的頭頂,白天落在我的肩膀上,然後每晚都讓我淚流滿面。

我開始對每個人和每件事感到煩躁。「他怎麼這麼麻木不仁? 她到底在不在乎? 為什麼沒有人理解我?」一直以來都沒有人知道我的真實情況,因為我從不讓他們知道。 每次我的家人一打來電話,我都告訴他們我過得很好。「為什麼要讓他們再為我擔心呢? 他們已經有夠多事要煩了。」 每次出門,我都會穿上我最好看的衣服,露出最燦爛的笑容。「我不能讓人們失望。 我是主席,如果我一直那麼悲傷,該如何帶領整個組織呢?」

因此,我(至少我這麼認為)全心全意投入我所需要做的一切:舉辦成員聚會,規劃領袖們的退修會,帶領聖經學習,每周至少探訪兩個人,每隔一晚給我的家人打電話。 我從未缺課,並按時提交了所有作業。 即使在我們進入封鎖狀態時,我也覺得自己有責任讓大家振作起來。「我們會挺過難關的! 繼續彼此相愛! 相信上帝! 線上活動也可以很有趣的!」

我試著把每件事做好,但是我真的累了

我一天比一天累。 本質上,我是在靠自己的力量來做主的工作。 這麼做的結果就是,我從未像現在這樣感到迷茫和疲憊。 我向上帝的禱告變得空洞。我滿心情緒毫無方向。「主啊,你在嗎?」 到了大學四年級的下半學期,我已經失去了熱情和動力。 再沒有什麼能引起我的興趣。 社交焦慮開始使我推開所愛的人,我也儘可能避免聚會以及和家人通電話。 親密的朋友聯繫我時,在狀況好的情況下,我會在一兩個星期後回復他們。 有時,我需要三個小時才能從床上爬起來。 有時,我幾乎睡不着覺,覺得也許「生活終究不值得過吧」。 死亡的念頭糾纏著我,使我驚覺到自己需要尋求幫助。

在我和男朋友傾訴我糟糕的心理健康狀態後,他讓我與一位共同的朋友聯繫,這位朋友和我分享了他之前患抑鬱症的經歷。 正是通過聽他的故事和心路歷程,我才鼓起勇氣去聯繫一位主內心理醫生。

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想到自己需要看心理醫生。 但我因此找到了能傾訴的對象,除此之外,我也很欣慰能夠與一位有耐心、明智且善解人意的人敞開心並聽取她的建議。 她幫助我認識到,即使對於相信上帝的人來說,抑鬱和焦慮也是正常的經歷。 我還認識到,成為基督徒並不意味著生活從此就會免於痛苦和苦難。

看看聖經中約伯的例子吧,他是一個承受了強烈的失落、悲傷、疾病和被遺棄的義人。我從他身上學到了在沮喪中可以好好忍受並榮耀上帝。 約伯的哀嘆並不是可恥的悖逆行為,而是他信靠上帝的表現。 正如魯益師所說「我親愛的朋友,當悲傷將你壓倒在地時,就在那裡敬拜吧。」

我與我的心理醫生分享得越多,我就越感受到上帝的恩典對我來說是足夠的(哥林多後書 12章9節)。 上帝教導我放下我的驕傲、我天然人的力量、我偽裝的笑容,並在祂永恆的懷抱中找到醫治和安息。「你不需要總是表現出很堅強的樣子。」 我不需要證明自己配得成為基督徒或領袖。而是可以破碎且凌亂地來到上帝面前,知道祂仍然接納並且愛我。 正如Corrie ten Boom所說的,「世上再深的深淵,也深不過上帝的愛。」

透過這次心理咨商過程,上帝預備我成為一位領袖。 我沒有躲在屏幕或微笑後面,而是在與他人相處時能呈現出自己脆弱的一面。 一開始我也很害怕。「別人會不會因為我有這種感覺而論斷我?」 但是,事實證明,很多人也都在處理他們自己內心中複雜的情緒問題。 他們也許沒有遇到同樣的情況,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 我面對掙扎時的坦誠相待,反而讓其他人感到有安全感,也更願意分享他們自己的軟弱。正因為這樣,我們可以彼此相愛,鼓勵彼此仰望上帝,定睛在那位為我們的信心創始成終的主耶穌身上(希伯來書 12章2節)。

我也發現,受苦是一種必要的煉凈的經歷。 這次心理問題的經歷使我更能夠與他人共情。 過去,我努力傾聽和同情正在經歷苦難的朋友,但我始終無法理解一個有焦慮或抑鬱想法的人會感到多麼孤獨和虛弱。 當我克服掉不敢告訴別人我看過心理醫生的顧慮時,上帝讓我在生活中遇見更多與我經歷著類似掙扎的人——有新的也有原來的朋友。「你不是孤單一人」:我能夠說出這樣的話並與這些朋友分享我的經歷和見證,給他們帶來勇氣克服羞恥感並尋求所需要的專業幫助。 總之,在我們所身處的社群中,上帝正在運行並使用我們讓恩典和憐憫傳遞。

無論順境和逆境都信靠上帝

人生中仍然有順境也有逆境,但我已經學會:不用等到困難過去才選擇喜樂,而是只要在與上帝的關係中,就能找到完全的喜樂與平安(腓立比書 4章4-7節)。 有上帝作我們的天父對我們的生活有著很大的影響。 祂不僅完全了解我們(詩篇 139篇),而且在我們祈求之前,祂就確切地知道我們需要什麼(馬太福音 6章8節)。 只有一位完美而慈愛的父親才能滿足我在苦難中被了解和同理的深切渴望,祂比任何人都關心我。 在我們不安、困惑的心中,耶穌能賜給我們所缺少的平安。

生活中會遇到風暴,有時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己快要被淹沒了,但有基督與我們同在一條船上,我們就有永恆的盼望,這樣的盼望就像靈魂的錨,堅固又牢靠(希伯來書 6章19節)。 知道我們的生命和救恩都在祂手中這件事給了我安全感,讓我有把握和信心,知道無論發生什麼,我都會在天堂再次見到我的父親、我的家人和朋友。 上帝已經應許,有一天祂會擦去我們眼中的每一滴眼淚——不再有死亡、悲哀、哭泣或痛苦(啟示錄21章4節)。 何等美好! 到那日來到以前,我要學習越來越信靠祂。

截至我寫下這篇文章的今天,父親正在完成(我們希望是)最後一個化療周期。 最近這次的CT顯示治療對腫瘤有抑制作用,所以我們努力禱告每一個癌細胞都會在上帝所定的時間點被根除。 我的家人深深地感謝所有的代禱,是這些禱告幫助我們「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切。」 (羅馬書 12章12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抑鬱,也可以服事上帝嗎?(有聲中文)

作者:Shawn Quah,新加坡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司布真?抑鬱症?

我第一次從牧師那裡聽說查爾斯·司布真,是在他分享司布真許多佈道中一些富有洞察力的名言的時候。當時,我記得我被這個佈道「巨人」深深震撼了,而我卻從來沒有想過像司布真這樣的人竟然會抑鬱。

直到一個朋友和我分享了這一點,我才開始看到這個信仰「巨人」的另一面。我想了解更多,所以我找到了一本書,是Zack Eswine《司布真的哀愁:苦於憂鬱症之人的實際盼望(Spurgeon』s Sorrows)》,這本書非常詳細地記錄了司布真的經歷。

司布真與抑鬱的鬥爭始於他22歲擔任一個大教堂的牧師時。有一次,當他在薩里花園音樂廳向數千人佈道時,一個惡作劇者喊道:「著火了!」這引起了一陣恐慌,會眾們爭先恐後地離開大樓,最終造成7人死亡,28人嚴重受傷。

這件事以後,司布真的精神狀態完全變了。

他的妻子蘇珊娜(Susannah)寫道:「我的愛人,他的痛苦是如此深重和強烈,以至於理智似乎在她的寶座上搖搖欲墜,我們有時擔心他再也不會佈道了。」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司布真遭受了他所說的「無緣無故的抑鬱」。他曾經說過:「我的情緒低落到可以像孩子一樣不停地哭泣,但我卻不知道自己究竟為什麼哭泣。」

雖然我無法想像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可能經歷了什麼,但我對抑鬱並不陌生。我最近經歷了一個極度孤獨的階段,我質問上帝關於我的單身,問祂「為什麼?」和 「什麼時候?」

所以,我越讀這本書,就越想知道司布真是如何度過他的抑鬱的,以及是否有什麼實用的技巧可以應用到我自己的生活中。相反,我發現了一件令人驚奇的事——司布真雖然沒有找到醫治他的憂鬱症的方法,但他仍然在一生中大部分的時間裡(超過38年)走遍英國,透過講道來服侍上帝。

我認為自己在教堂里很活躍,既是一個小組的組長,也是一個委員會的成員,該委員會主要負責幫助年輕人與上帝建立更親密的關係。有時,我覺得與抑鬱作鬥爭使我不值得擔任這樣的職務,因為我曾認為,我對我所帶領的年輕人將是一種負擔,而不是幫助。有一段時間,我甚至向同工提到想退出服事。他們鼓勵我繼續服侍,但如果我真的想要退出,他們會尊重我的決定。

然而,司布真的一生向我表明,也許有另一種方式來看待我的抑鬱——不是把它看作一種有缺陷的東西,而是讓我可以更深層次地體驗上帝的愛和信實的一種方式。

 

我並不孤單

「祂自己既然被試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試探的人」 (希伯來書2章18節)。

在憂傷的時候,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話:當耶穌再來的時候,祂會使一切都好起來。雖然這是真的,也是我們都可以期待的現實,司布真卻邀請抑鬱症患者在一個我們不常想到的地方找到我們的救主——客西馬尼園。

對於司布真來說,這憂愁之園給我們描繪了 「抑鬱」的圖畫——耶穌在那裡對門徒說 「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裡等候,和我一同警醒」 (馬太福音26章38節)。正因為如此,抑鬱症患者可以在耶穌的故事情節中找到一個休息的地方,知道祂曾經遭受過深深的痛苦和悲傷,幾乎要死。

我以前從來沒有這樣看待過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經歷,我常常只關注祂十字架之旅的其他方面。但讀了司布真的描述後,我對我的救主有了新的認識。它讓我看到,耶穌不僅為未來帶來了盼望,而且還帶來了此時此地的盼望。

正如希伯來書2章18節所提醒我們的,祂理解我們的痛苦和掙扎,因為祂自己已經面對了痛苦的所有層面。

知道了這一點,我開始更多有規律地祈禱。每當我感到沮喪的時候,我就提醒自己要相信基督與我同在——祂知道我的痛苦,我可以把所有的感覺交給祂。這幫助我度過了很多次我感到被擊垮的時候,特別是在工作或在教會服侍的時候,給了我繼續前進的力量。

 

邀請朋友加入你的旅程

「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拉太書6章2節)。

在《司布真的哀愁》一書中,Zack Eswine描述了司布真是如何用自然的方式使自己擺脫抑鬱的,比如大笑、安靜的時間和放鬆的假期。我發現這些建議非常有用,特別是我經常在感到沮喪時想什麼都不做或者在家睡覺。雖然這些都是很好的放鬆方式,司布真鼓勵我們積极參与各種可以以自然的方式幫我們提升情緒的活動。

我發現和我的朋友一起制定計劃對我來說非常有幫助,花時間享受彼此的陪伴,分享我們的掙扎並把這些掙扎以禱告帶到上帝面前(加拉太書6章2節 ),而不是獨自一人。即使我們沒有時間見面,可以給朋友發簡訊,知道有人陪伴我,這都在我抑鬱的時候給我帶來幫助。

 

依靠基督

「永生的上帝是你的居所,祂永久的膀臂在你以下」(申命記33章27節)。

司布真的一生為我樹立了依靠基督的榜樣,並給我希望——儘管我與抑鬱作鬥爭,這不會降低我對上帝子民服侍的成效。

事實上,我已經意識到,讓別人知道我的難處是沒有關係的,這樣我可以更多地依靠基督、祂的話語和祂所賜給我的團契。我知道祂是我的避難所,祂永遠的臂膀將帶著我度過今生的試煉,就像祂帶著司布真度過他的憂鬱症和一生的事工一樣。

如果你也在與抑鬱作鬥爭,我希望你會因基督為我們的旅程帶來希望的真理而得到安慰,並祈求上帝賜你恩典,保守你。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多彩的世界